医保撑不住大病难报?医院停用耗材真是因为医保?
┃ 来源:搜狐
前段时间,一篇称“医保撑不住”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刷了屏。文章中说,有地方卫计委限制医院使用医疗耗材,追究其原因是因为医保没有钱了,无法对高值耗材进行保障,因此一刀切地停掉了耗材的应用。这里值得说明的是,此处的“医保”并非我们常说的人社部门管理的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乡)居民医保,而是由卫生部门管理的新农合。由于新农合的“一手托两家”和手动记账等粗放式管理,新农合基金穿底的风险越来越高,卫生部门为此进行了控费。不过我们的医保也并非高枕无忧,也存在基金运行的风险,但这不是停用耗材的根本原因(并且非常显而易见)。那原因何在,不妨看看这篇文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017slkhy4&width=500&height=375&auto=0
小保温馨提示:视频较大,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近期,一篇称“医保撑不住了”、大病难报销的文章刷屏朋友圈,文章提及贵州某三甲医院“停用部分医疗耗材”,“增加收治低高值耗材使用的患者,严控收治需高值耗材的患者入院”,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控制医疗支出”。
对此,贵州卫计委工作人员称,贵州省卫计委的确下发过《关于印发医用耗材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对“超过规定范围使用医用耗材多收费”“多计或变相多计医用耗材多收费”“违反自愿原则强制或变相强制患者使用医用耗材数量多收费” 等一系列违法行为予以查处。从中不难发现,当地卫计委确实在对医疗耗材的使用实施了管控。
但由此得出医保快撑不住了,得了重病就不要治了一类的极端结论,却未免显得过于狭隘。
我们知道,我国的医保资金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有关规定,向单位和个人筹集而来,归根结底是每个人的钱,属于公共资金。对于这样一笔事关民众健康福祉的经费,管控部门当然应该精打细算,以尽可能争取每笔花费都物尽其用,进而提高我国医疗保障的整体水平。
医疗耗材在现代医疗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否规范使用,对于医疗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但这些年,由于利益因素,医疗耗材的使用显现出求多、求贵的苗头。例如,我们国家在心脏支架的使用上,就明显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围绕着医用耗材的腐败事件也时有耳闻。
而且,为了控制不合理用药,卫计委对医疗机构的药占比提出了考核目标,但一些医疗机构竟然通过增加使用耗材等拉高整体医疗费用的方法来降低医药费,不但影响了医疗质量,还增加了医保支出,加大了患者的负担。
有鉴于此,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在2017年将药占比控制在30%以下,耗占比(医用耗材价格在整体医疗花费中病历)控制在20%以下。现在时限已经接近,但离目标还存在不小的距离,各地卫计委纷纷下发通知对药占比、耗占比进行更严厉的约束。这本是接近管理目标的具体举措,将其解读为管理机构因为吝啬而与患者就医为难,显然不符合实际。
更何况,在医疗实践中,价格昂贵并不代表质量可靠,在一定的条件下,优先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产品,其实也并不意味着就是牺牲了医疗质量,这只是量入为出的准则下必然的选择,是保证医保为更多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支付的理性回归。
当然就“医保支撑不住”的说法,在更深层次也还有反思的空间。因为我们国家的医疗保险基本实施了全覆盖,这也意味着缴费的群体相对固定了,每年筹集的资金也大致稳定。可是,医保支付的项目与价格却在不断提高,如果没有一个规范的机制,医保支撑不下去,也不是不可能。
导致这样的情形,与我们国家当前的医保定位有相当的关系:本来,基本医疗保险就应该定位于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其支付的范围应该是最为基本的医疗方法,而不是面面俱到。这就如城市的基本交通保障,只能是公共汽车,而不是安全舒适的高级轿车一样。对于有更高要求的群体,应该由当事人通过商业保险或其他途径来获得,而不应该由基本医疗来全面覆盖。
如果基本医疗保障没有明确的定位,那么就一定可能向高精尖的道路上狂奔,这显然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所以,能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发展多样性的医疗保险形式,这恐怕也应该是我国医疗保障制度面临的一次全新的考验。
热点推荐
中国医疗保险官方微信 ID:zgylbxz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