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方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探索

2016-01-19 中国医保研究会 中国医疗保险

  作者: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
  
  当前我国进行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探索的地方并不是很多,省级层面有山东、上海等地,地市一级有青岛、杭州、长春等地。通过比较青岛、杭州、长春三个地方的实践情况发现,三者有以下几点共性。
  
  一是制度建立的背景相同,即均面临老龄化加剧的问题。如青岛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53万,占总人口的19.6%,高出全国4.1个百分点。长春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31.6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7.4%。杭州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总人口高达20%以上。
  
  二是制度建立的目标相同,即均是为应对长期照护需求迫切的现状作出的制度安排。如青岛的半失能老人接近20万人,而完全失能老人接近10万人。长春每年因疾病导致失能需要入住医疗机构进行一级护理的达9万人次左右,其中重度失能人员有7162人。杭州也同样面临需求迫切与供给不足并存的问题。随着失能群体增多,照护需求也日益增长,倒逼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出台。
  
  三是医保基金均有结余。青岛市通过优化、调整基金支出结构,每年从医保基金划入8个亿左右,解决了照护保险的资金来源问题。长春市职工照护保险资金主要通过调整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结构方式筹集,以当月职工医保缴费工资基数为标准,分别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中划转0.2个百分点、统筹基金中划转0.3个百分点。居民照护保险资金按每人每年30元标准从居民医保基金中提取。这些都为开展长期照护保险提供了资金保障。
  
  从实施情况来看,这些地区的长期照护保险取得初步成效。
  
  第一,减轻了失能群体的个人和家庭负担。如青岛市照护保险不设起付线,其中参保职工报销90%,参保居民报销80%。 统计显示,2012年以来,照护保险人均床日费用56.2元,只有二、三级医院的1/20;人均床日个人负担4.2元,只有二、三级医院的1/77,大大减轻了个人和家庭的负担。长春市失能人员入住养老机构全年费用在4万元左右,通过医疗照护保险补偿,参保职工全年只需承担3600元左右,参保居民只需承担7200元左右。
  
  第二,促进了照护机构的快速发展和护理专业人员的培养。目前青岛市照护服务机构由最初的4家发展到482家,护理床位达到三千七百多张,其中民营机构占95%,提供了98%的服务量,成为护理服务的绝对主体。长春市照护保险启动后,全市35家定点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全部设立了“照护保险专区”、“照护病房”、“照护床头卡”及“长春照护”胸牌等标识,护理方式从粗浅的生活护理向精细化的专业护理转变,促进了护理队伍专业服务水平的提升。
  
  第三,扩大了当地的就业渠道。目前,长春市拥有专业护理人员4000多人。按照1:3的失能人员照护比例,全市需要约3万名专业照护人员,缺口较大。预计未来几年,护理专业在长春将形成产业化发展态势,成为扩大就业的一条重要渠道。
  

  (详见《中国医疗保险》2016年第1期)


如果您想订阅本刊、查阅最新发刊信息及精编内容,或向我社投稿、与我们取得联系等,请在微信公众号界面使用底部菜单功能。
相关阅读:《尽早让“黑户”平等享有健康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