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据|​守护冷链安全:44起冷链外包装新冠阳性事件

新潮 新潮 2022-06-13

科学家发现,新冠病毒非常狡猾,它特别喜欢冰冷的环境。除了冬天特别活跃外,即使是夏天,只要有冰冷的环境,它就能躲藏其中,等待有朝一日找到人类宿主。




图文|李嘉豪

龙   盼

邓   鑫

美编|李嘉豪




自北京新发地首次发现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以来,2020年,共发现44起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事件。


2020年6月11日,北京时隔55天后再现新冠确诊病例。流调发现,绝大多数确诊病例有新发地出入史。次日晚,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表示,相关部门抽检时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中检测到了新冠病毒,引起了人们对进口冷链食品的关注。


10月23日,清华大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研究发现,新发地疫情中病毒源头极有可能是境外疫情高发区的冷链进口食品,提出冷链运输或为新冠病毒传播新途径


虽然上述研究并没有在鱼体上分离出活病毒,但在同月17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宣布首次在冷链食品外包装分离出新冠活病毒,证实了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可远距离跨境输入,接触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装可导致感染



近半年时间,全国共有15个省份在冷链产品中检测到新冠病毒,其中山东9起,数量最多,广东、福建等七个沿海地区共发生27起,占总数的61%。内陆地区,湖北共7次,数量第二,其中武汉有4起。此外,陕西西安、甘肃兰州也各有1起。



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冷链产品全都来自境外,其中疫情高风险地区以巴西为多,共有7批产品检测呈阳性。此外,从厄瓜多尔、印度、俄罗斯等地进口的冷链也多次检测出新冠病毒。



在各级政府通报中,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冷链产品以牛肉及杂碎产品、水海产品为主,例如牛肉、牛霖、鲳鱼、三文鱼等。杂碎产品这类较少出现在国外消费者餐桌上的食品,也成为携带新冠病毒进入我国的主要产品之一。虽然半年内检测到新冠病毒的全部是肉制品,但并不意味其它类型的冷链不会携带病毒。2021年1月15日,天津市发现3份雪糕样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这些冷链产品在进行新冠病毒检测前,已有部分流入市场。在44起检测中,逾半数产品未流入市场,留存在冷库中。但也有34%在检测前已经流入市场,这些产品一般在检测呈阳性后由当地防疫部门追回,进行封存。然而,携带新冠病毒的冷链仍然带来了不小的感染风险。例如,在近期大连爆发的疫情中,有4位感染者就是冷链企业工作人员。


 

什么是冷链?

 

1月14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海关总署严格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总体部署,加大进口冷链食品的检疫力度,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的风险。


那么什么是冷链?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是以温度控制为主要手段,使食品从出厂后到销售前始终处于所需温湿度范围内的物流工程。须经冷链运输的物品在生产、仓储或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一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产品规定的最佳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这项系统工程包括冷链物流运作体系与冷链物流配送中心。

 

冷链物流对象包括:农产品、禽禽肉类、水产品、花卉、加工食品、冷冻或速冻食品、冰淇淋和蛋奶制品、快餐原料、酒品饮料等;特殊的产品有:药品(疫苗、血液)、化工品等。



冷链物流可以有效提升商品产区贮藏保鲜和产后商品化处理能力,降低仓储、运输损耗,提高销售能力。2019年,公路运输占据我国冷链物流运输量的89.7%,达20880万吨。海运冷链运输量1881万吨,占8.1%;航空冷链运输量278万吨,占1.2%;铁路冷链运输量232万吨,占1.0%。

 

尽管公路运输承载了绝大多数的运输任务,各类运输方式间也逐渐从公路主导向多式联运发展,出现了“航空+公路”“高铁+公路”“航空+高铁+公路”等冷链运输新方式,发挥各自优势,优化运输结构,提高冷链效率。

 

冷链的低温特性既可以为产品保鲜,却也为新冠病毒创造了生存的环境。2020年6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表示,一般病毒能够在冷链上存活较长时间,“这解释了为什么几次病毒都在冷藏食品较多的海鲜市场被发现,病毒完全是可以被跨国转运的。” 然而新冠病毒的耐低温能力尚需进一步研究。

 

据中物联冷链委发布的报告,截至2019年11月,全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达21.27万辆。作为公路运输的主力,冷藏车联结了港口、冷库、超市和用户,在当前形势下更是疫情防控的重点。

 


国务院2020年发布《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详细规定了防控措施和责任单位,进一步提出对冷链的安全要求,这也促进了冷链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方案指出,交通运输部门需在国内运输段严格查验进口冷链食品海关通关单证落实进口冷链食品运输工具消毒一线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等措施,配合检查进口冷链食品倒箱过车(从集装箱换装至运输车辆)过程中的消毒处理情况。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需做好现场检查索票索证工作,督促市场开办者、食品生产经营者索取消毒单位出具的进口冷链食品货物业经消毒的证明,凡不能提供证明的不能上市销售,强化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口冷链食品的追溯管理,对来源不明的进口冷链食品依法进行查处。


在新政策之下,海关、港口、进口商、分销商和各商超等各冷链环节主体都相应做出调整。海关与港口配合进行入关查验,各地口岸纷纷设置第一存放点分存冷链货物,在流程各阶段落实消杀和查验工作。一些分销加工厂商会额外进行核酸检测并提供承诺书,确保食品安全。以盒马鲜生为例,进口生鲜食品销售商只有在“四证齐全”的情况下才会接收货物,一些门店已初步建立起食品溯源查验系统。



2020年7月3日举办的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司副司长张志强透露,关于食品冷链生产经营卫生规范已审查通过,将作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实施。这也是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首个强制性标准。


在冷链卫生标准方面,日本先行一步,日本的冷链体系也是在疾病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1965年水俣病事件推动了日本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完善发展。


2020年7月7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了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名单。



在这17个冷链物流基地中,山东获批两个基地,分别是济南和青岛。有10个基地并未于省会城市建设,而是考虑原有冷链基础,结合作物产品产地进行规划。中部、北部、西南部处于发展阶段。其他部分则为辐射地区。


作为传统进口口岸,港口在冷链物流中既是进口的门户,也是仓储第一站点。在过去,港口冷库往往仅起储存作用,出库后并无配套冷链物流衔接。随着港口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我国主要港口的冷链仓储容量逐步增加,在多式联运中逐渐发挥环节所用。



冷链产品并未因新冠停止进口

 

尽管全国多地进口冷链产品核酸检测呈阳性,并曾出现与冷链产品相关联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但我国并未关上对冷链产品进口的大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冷链产品风险防控方面,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到了防疫新常态阶段:一方面,国外疫情仍然持续蔓延,此起彼伏,很多国家迎来了秋冬的第二波疫情高峰;另一方面,中国需要大量进口产品弥补国内供应不足,因此,绝不能把进口产品全部拒之门外——这已经是共识、常识。从数据上来看,我国进口冷链产品的总额并未出现严重下滑,不存在因“冠”废食的状况。

 

自2020年1月新冠规模性爆发以来,至2020年11月止,我国进口水产品总额约为112亿美元,环比减少约18%。我国水产品进口来源地分布较广,涵盖除非洲外的各个大洲,其中俄罗斯、厄瓜多尔与越南是我国水产品进口大户。进口水产品来源地广,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冷链物流疫情防控难度,加上进口量大,在冷链水产品上检测到新冠病毒的情况较为常见。

 


除水产品外,进口冷链肉类产品同样是我国进口冷链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容易成为新冠病毒的“潜伏地”。2020年1月至11月,我国总共进口鲜、冷、冻猪肉约106亿美元,环比增长约183%,进口鲜、冷牛肉约3.5亿美元,环比增长约37%,进口冻牛肉约89亿美元,环比增长约28%,进口鲜、冷、冻家禽肉类约32亿美元,环比增长约80%。通过数据可以发现,进口冷链肉类产品并未因新冠疫情的影响而减少,反而得益于冷链物流的发展,进口额明显增加。

 


在谈及“冷链阳性”事件时,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一是因为境外全球新冠疫情情况仍然严峻,这使得新冠病毒污染机会增大;二是随着北半球冬季到来,温度降低,使得病毒存活时间更长;三是各地加强了对冷链产品的检测监测工作,使得被污染的物品能及时被发现出来。同时,现有研究和疫情防控实践来看,新冠肺炎并非食源性疾病,不存在通过摄入食物导致感染的情况。

 

针对冷链进口新冠病毒防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多项政策,包括2020年10月16日发布的《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防控技术指南》《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11月8日发布的《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等。各省市也纷纷出台冷链食品溯源码,在冷链物流的每个环节做好疫情防控。

 

对于个人如何安全选购、食用冷冻冰鲜食品,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出了以下建议:

1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生鲜产品

选购时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挑选冷冻冰鲜食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同时,正确佩戴口罩。

2关注食品标签

购买预包装冷冻冰鲜食品时,要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食品标签内容,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

3及时做好个人卫生

购物后及时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洗双手,洗手前,双手不碰触口、鼻、眼等部位。

4关注海关食品检疫信息

海淘、代购境外国家或地区商品,包括购买境外冷冻食品,要关注海关食品检疫信息,做好外包装消毒。 

清洗加工时:
1保证环境卫生

保持厨房和用具的卫生清洁,处理食材前要洗手。

2生熟分开,避免混用

做到生熟分开,处理冷冻冰鲜食品所用的容器(盆)、刀具和砧板等器具应单独放置,要及时清洗、消毒,避免与处理直接入口食物的器具混用,避免交叉污染。

3分层存放,谨防过期

做到生熟分开,处理冷冻冰鲜食品所用的容器(盆)、刀具和砧板等器具应单独放置,要及时清洗、消毒,避免与处理直接入口食物的器具混用,避免交叉污染。

4注意加工流程

清洗或接触冷冻冰鲜食品后应先洗手再接触熟食。

5保持通风

厨房要保持通风和清洁,必要时进行环境和餐具炊具消毒处置。

烹调食用时:
1食品烧熟烧透

烹调食用冷冻冰鲜食品时,加工烹调海鲜应做到烧熟煮透。烧熟煮透的一般原则是开锅后再保持10-15分钟。

2避免直接食用

尽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海鲜。

3使用公筷公勺

两人及以上共同就餐时,要记得使用公筷、公勺,减少交叉感染,降低传染性疾病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4及时保存,尽早食用

未食用完(已经烹调熟)的海鲜,请放置冰箱冷藏室保存,尽早食用,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中心温度要达到70℃以上。


此外,食用冷冻冰鲜食品后,一旦出现发热、腹泻症状,要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并主动告知食用时间、食品种类和食材来源等信息,以助诊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