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区块链108将】慕岩:区块链就像98年的互联网,入局太早会先死

2018-02-24 恬静 耳朵财经

二十年前,他经历了1998年至2000年的互联网大泡沫,并且还参与其中,融了天使,做了网站。

二十年后,他说,现在发生的一切,就像是二十年前那场电影的“重演”,只不过是换了标题,从互联网变成区块链;也换了方式,以前是上市,现在是上币。

前言

慕岩回想起当时自己创业的那段经历,“那时候坚信互联网来了,能够改变一切了”。还在美国读研的慕言,休学跑回国内,和之前的室友田范江一起热血沸腾的参与到互联网创业大潮当中。

“我们当时切入的是室内装修行业,创办了易居网,那个域名我还记得,叫e-ju.com。我们当时做的方法还是靠谱的,我们针对家庭装修,设置了论坛、专家答疑环节,还发挥了技术优势,做了一个线上可以简单设计自己家庭装修风格的平台,但是在当时看来太早了,没有多少人应用。”慕岩回忆道。

(以下是慕岩分享的观点,耳朵财经略有删减)

历史在用今天的方式重演

慕岩这次的分享是在一个叫做“3点钟区块链技术学习”的微信群中进行的,他说:“在二十年前是没有微信的,当时清华东门外面没有清华科技园,就是一堆平房,有几个小饭馆,一个小饭馆里有七张小桌子,每张桌子旁的关键词都是:对接什么行业,取一个什么样的好域名,然后找VC融资,收入为零,就赶紧纳斯达克上市……感觉那时候的小饭馆就相当于现在的微信群”。

历史用今天的方式在重演,可怕的是我们面临新的红利,依然没能始终冷静的去思考,避开那些暗礁。

二十年前,互联网大潮中的人都高估了一个革命性技术的应用速度,这个就是所谓的“hype cycle”——技术成熟度曲线所揭示的:开始大家都是热血沸腾,这个曲线高速增长,然后就是一个大暴跌,暴跌之后经历很长时间的沉寂,要有好几年,再慢慢的起来,然后才是一个真正靠谱的一种开始。整个过程大概需要10到20年,这就是技术成熟度曲线揭示的历史规律。

发币相当于一种特殊的股票上市

“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用区块链来嫁接一个发展成熟的领域”?

慕岩认为,第一,区块链可以把数字出版、医疗、旅游、网络游戏、娱乐等领域全部包含进去,然后开始团体模式,聚集效应是靠谱的,但是这其中百分之九十九不是现在这个时机应该做的。“因为这个模式成熟可能要五六年,甚至七八年之后,整个行业的基础设施、大家对区块链的认知等等都相对成熟时,那个时候才是你做这件事情的真正时机”。

第二,大家会为自己的token取一个靠谱的名字,就跟当初想域名是一样的。

第三个作用体现在融资上,也就是此前的VC,现在融资更快了,拉个群五分钟融个几百万美金甚至上千万美金都有可能。

最后,上纳斯达克对比现在就是把币上交易所,因为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监管,也没有投行进行估值,所以速度很快,这相当于一种特殊的公司股票的上市。

大部分创业项目可能赚不到钱

为什么有些币值会出现几千倍甚至上万倍的增长?

首先,因为上币的初始价格是“一拍脑门”定下来的,没有专业的投行团队进行分析,估值就很可能不符合这个项目的可能的未来价值。倒推到现在,包括团队情况、资源情况会有个大概的估计,估值低了换句话说就是升值空间大。

第二,疯狂涌入。像当年纳斯达克,我记得有两三百家dot-com公司,还有一堆已经有品牌有客户的公司,转成dot-com公司。然后这些公司在技术成熟度曲线第一个波峰的时候,对未来有着特别高的预期。然后,就是搏傻,当时纳斯达克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清楚,这里面大部分公司是不靠谱的,可能都会死掉,但是都觉得自己不是最后一个接棒的,都在看谁最傻,谁最后接棒,谁是你最后的韭菜,就像羊群效应。

这些公司的股价上市之后就远离它实际价值暴涨,这两个因素导致初始上市或上币的时候初始定价很多时候是极度偏低的。上币的过程价值增长,也是特别泡沫化,两者加在一起就产生了几千倍甚至上万倍的投资回报。

从1998年到2000年上市的几百家dot-com,最后就只剩了三家:易贝、亚马逊、雅虎。然后呢,这个整个泡沫就破了,这些dot-com公司里绝大部分都是要么本身项目不靠谱,要不就是项目靠谱但是没有抓住时机,股价狂跌,成为里面损失惨重的散户。

所以在那个时候真正赚到钱的,首先是那批投资人,他们是真正懂金融,知道这事不靠谱,但是利用这些机会在纳斯达克套现了很多钱。大部分的创业者反而没赚到什么钱,因为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是有监管的,创始人不能随便卖掉股份,可能能套现一点,最后这个泡沫一破整个公司一文不值。

所以呢,如果想趁这个机会捞笔钱,我坚决反对!

严格来说,无论在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你自己发行这些投资类的标的物,自己暗中或者跟人联合起来暗中去操纵其价值,拉升价格然后套现走人,都是金融犯罪,都是刑事责任。

以前有一位币圈很有名的一位创业者,他的项目也非常有名,ICO也非常成功。这个公司天天加班,创业热情特别高。有一次我俩坐在房间里聊天,我说你跟我说实话,你这个项目成概率到底有多大,他说成功概率其实非常低。我说对,那跟我的判断差不多。然后我问那你天天带大家的拼命是为什么呢?他说,我为了圈钱,套现走人。当然,这可能只是个个案。

区块链和98年的互联网惊人相似

慕岩认为,现在大家对区块链的认知还不够成熟,每一个区块链项目的BD成本非常高,现在的时机还不成熟,想坚持下去一定要想办法融一大笔钱,因为这个泡沫肯定会破掉,在泡沫破裂前融一大笔钱足够度过漫长的寒冬,这寒冬可能好几年,熬过去之后很可能就是最后的赢家了。

1998年,贝佐斯做亚马逊的时候就是这样,凭着一股创业精神融了一大笔钱,足够花十年,所以一直熬到最后,从品牌上就没人能比得了他了。

但是能有这种能量、能力以及定力的人和团队太少了,大部分都成了炮灰。然后未来的几年,可能有两三家真的融了很多钱,一直还在坚持做,熬过了这个困难期时机可能就到了,他们成了行业内的几个寡头。

当漫长的寒冬到来的时候,就像技术成熟度曲线所揭示的那样,技术革命的发生面临的一定不是现在的痛点,如果是现在的痛点,那么这件事情的解决方案,即使没有所谓的新技术,那也一样会发生。既然没有发生,并且需要依靠技术革命来推动,那它一定不是痛点,而是痒点,甚至连痒点都不是,这就是内在的逻辑。

现在区块链的发展和二十年前的互联网大泡沫太像了,基础设施还没完善,用户端认知还没建立,至少三五年后才是多数应用类项目最佳启动的时间,现在启动的项目timing太早,很可能成为先烈。

技术革命的泡沫里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 情绪化幻想+无厘头类比+自大型鄙视,和1998到2000年的“dotcom大潮”在做法上、在语境上,都惊人的相似!

就像是同一个剧本,把角色改了改,一部新的大戏又上演了……

关注我们在底部菜单栏可获得379份区块链项目白皮书

区块链交流群           区块链108将 

区块链108将招募 131-4654-5134


聆听区块链的声音

--- 耳朵财经 ---

---- end ----

关注我们你会领先世界99%的人了解区块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