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榜应援,被透支的粉丝经济该治一治了


随着移动互联、社交媒体、消费主义的兴起,娱乐业和选秀节目的大发展,流量思维开始大行其道,“饭圈”乱象愈演愈烈,直接改变了游戏规则,粉丝经济在非理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正步入歧途。这不仅违背了经济理性,还干扰了社会公共秩序。


就在今年3月,《青春有你3》“倒奶事件”引起了众怒。一段粉丝为“打投”雇用一群人将牛奶瓶盖一一拆开,并将牛奶倒入沟渠的视频在网上热传。



“打投”指的是“打榜”+“投票”,在一些选秀成团真人秀节目中,票数最高的几位选手可以“成团出道”。如果粉丝们想为喜欢的选手“打投”,就要买与节目联名的品牌饮料,取得留在瓶盖内侧的二维码或包装箱里的刮刮卡。因而也有粉丝戏称投票的“票”是“奶票”。


此事件持续发酵,引发网友热议。截至5月7日,涉事饮品企业就“倒奶”事件发布相关回应: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食品浪费。对于由此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深表歉意,将深刻反思,积极整改,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伺候,爱奇艺就“倒奶视频”致歉,《青你3》成团夜停止录制和直播。


打榜应援是随着互联网发展出现的一种粉丝追星行为,通过投票或者募集资金购买与偶像相关产品,对媒介榜单的排名施加影响。与之相关,粉丝以微博、微信、QQ等线上平台为媒介,形成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饭圈”社群。


今年6月,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7000多名中学生参与的调查表明, 44.9%的中学生会线上应援,包括打榜、反黑、控评、集资、参与超话、观看直播、送偶像礼物、参与QQ群等粉丝群聊、二次创作或转发正主作品、买周边、海报、代言等。


一些资本操控下的平台更是“因势利导”,设计出复杂花哨的明星榜单,引导粉丝来打投、集资,先收割一波。紧接着是,粉丝做出榜单排名、热搜热度后,资本为明星对接相应的资源和品牌,通过节目、产品等,再收割一波。当明星可以流水线式生产,这条产业链就可以反复“循环”玩下去,还能变换花样、多次收割。


一切为了流量。 互联网时代,数据和流量代表明星的知名度,拥有高流量的明星拥有更高关注度和曝光度。广告、影视剧投资方也更偏爱人气高、粉丝多的流量明星,因为他们往往能够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


一名业内人士说:“以前演艺圈里也有类似现象,粉丝会购买喜欢的歌手、演员的海报、唱片。但不同的是,以前大部分偶像艺人是靠作品出圈,现在的偶像基本是靠流量说话。”


明星、资本和平台各取所需,各有所获,明星名气大了,资本市场估值高了,平台流量升了,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唯独粉丝成了“冤大头”。这种流量至上的玩法获利高、见效快,但实际上只是资本在搞流量的“大水漫灌”,催生的只是泡沫,制造的是虚假繁荣。而且,当同质化明星的流量被瓜分完毕,无法通过异质化内容和作品带来粉丝增量,粉丝间的“内卷”现象就必然产生,匪夷所思的“倒牛奶”式乱象就难以避免。


这种“流量漫灌”效应的后果,就是从一个打榜到下一个打榜,不断上演“庞氏骗局”,用大量的造假流量把故事讲下去,不仅无法创造真正的商业和社会价值,还终将毁灭自我价值。这些年来,粉丝文化中无底线追星、过度消费、为了流量拉踩引战甚至人肉、网暴等恶性行为接二连三,给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价值观的养成带来极为消极的影响。


当一种经济现象暴露出盲目性,出现“市场失灵”时,就有必要进行及时合理的纠偏。这个过程中,需要清晰梳理产业链中“粉丝—平台—资本—明星”等各环节,对粉丝经济中出现的一些灰色地带进行“精准滴灌”式监管。例如,取消诱导应援打榜功能,完善黑产打击机制,强化账号管理,压实平台主体责任等等。从长远来看,唯有明星“供给侧”的质量改善,粉丝“消费端”的品位升级,让整个产业高质量发展才是正确之路。


资本和技术是经济中各行各业的助推器,我们要引导资本和技术,在引领粉丝经济规则设计中更加注重明星的“内涵制造”和“流量普惠”,更加注重商业增量价值的创造,而不是“摸”青少年的口袋,跟粉丝“博傻”。粉丝也需要重新思考何为明星,什么才是追星的正确姿势,切忌消费行为以爱之名被裹挟。


各方共同推动粉丝经济回归理性健康的轨道,更好地体现流量背后的社会价值,也还粉丝文化一片晴朗天空,引导广大粉丝向上向善,更好满足青少年群体的精神需求,使粉丝经济、粉丝文化与时代同频共振、行稳致远。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等)



阅读推荐

理性选择培训机构 ——市消保委联合市教委发布报名培训机构“六提醒”
网红清凉喷雾是“降温神器”还是“行走的煤气罐”?| 消保委监督
千万别上当!主播设计剧本卖惨带货,网红公开道歉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