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垃圾桶在哪里”登热搜,绿化市容部门曾答复
4月2日,一则“上海的垃圾桶在哪里”的话题冲上热搜。有网友表示,“自从搞了垃圾分类,上海的垃圾桶就集体消失了”“整条路找不到两三个”,还有许多垃圾都丢在了路边的共享单车车筐里。
上海的垃圾桶配置问题并非第一次引发争议,绿化部门曾对此进行答复。
2022年7月,有市民致信上海市委领导信箱称:“以前马路上隔几百米就有一个垃圾桶,自从垃圾分类实施以来,现在走几公里都不一定能找到垃圾桶,非常不方便,希望能增设公共场所的垃圾桶。”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在市委领导信箱中答复,根据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要求,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市容环境质量水平,培养市民“垃圾随手带、垃圾不乱丢、垃圾定点投”的文明习惯,上海逐步开展了废物箱优化设置工作,按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细设置、总量减少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内优化道路、公共广场等区域废物箱设置,在商业文化大街、旅游景点、车站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适当增加废物箱数量,有效减少废物箱源头污染。
2022年8月,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对市人大代表“关于科学配置公共场所垃圾桶的建议”作出答复。
答复介绍,2019年7月,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修订并发布了《上海市道路、公共广场等废物箱配置导则》(以下简称为《导则》)。根据《导则》中的规定,上海市道路、公共广场废物箱的设置应结合道路和公共广场人流特征及生活垃圾产生特点,同时设置位置应既方便生活废弃物的投放,也方便分类收集和运输作业。
废物箱设置的具体要求:一是宜结合公交站点设置,原则上每座公交站点应设置1只,两座公交站点相邻50米以内的,可在两座站点中间位置设置;二是除公交站点以外,可在过街横道线进出口、少数人流较大的路段,根据人流量、废弃物产生量等因素适当增加废物箱数量;三是公共广场按照每2000平方米设置1只,街心花园、开放绿地按照每500平方米设置1只测算废物箱配置数量,根据公共广场、街心花园、开放绿地布局以及人流路径等选择适宜的位置设置废物箱;四是风景旅游区、商业街区等根据人流量配置适宜数量的废物箱,原则上间距不低于50米。
回应市人大代表建议时,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透露,截止到2022年上半年,上海全市道路、公共广场废物箱数量为36000余个。
关于在地铁站设置废物箱的有关情况,该部门表示,上海每个地铁车站的站台和站厅都至少配备一组分类废物箱,且符合相关设计标准。地铁站内废物箱的设置遵循避开人流交汇处、不占用市民出行路径通道的原则。车站保洁人员定时对废物箱进行清理,保持站内环境整洁。
关于公交站废物箱设置的情况,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提到,2018年上海颁布了《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城市精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多部门联合开展了合杆合箱、拆除作废的电话亭书报亭、无序设置的废物箱、架空线入地等人行道空间净化工作。2019年发布的《全要素技术规程》中提出了公交站亭“简洁”、树池“平整”、井盖“隐形”、废物箱“减量”、变配电站“隐蔽”、电话亭“消减”的设计技术要求,其中还提出了为推进本市垃圾分类工作,道路废物箱设置位置的优化建议。
对于市民和代表提出的建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当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持续积极开展废物箱优化布局调查研究,要求各区在后续工作开展中根据实际情况,更优化设置废物箱,并坚持精细化管理,拒绝一刀切。此外还表示,针对市民反映集中的点位和路段,进行实地考察,结合人流量、生活垃圾产生特点等因素,综合分析,如确有必要,及时增加废物箱设置。
社区限时扔垃圾引起的不便,也招来部分居民的投诉。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于2022年8月4日回应,自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以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参与配合下,上海的垃圾分类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实践表明定时定点投放模式对落实垃圾分类制度、提升源头分类实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诚然,随着部分社区撤桶并点的基本完成,投放点位的减少和时间的限时,确实让部分市民感到不习惯、不方便,特别是部分‘996’、老年人群体以及节假日等时间段,存在不同的投放需求。市分减联办跟踪掌握后,及时发布工作提示,指导基层合理引导有需求的社区增加定时时段,设置误时投放点,全面推广节假日投放模式,满足不同人群投放需求。”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在公开答复中称。
该部门表示,鉴于目前上海垃圾分类工作仍处于巩固提升阶段,仍需要坚持定时定点投放制度来巩固分类实效和习惯养成。鼓励居住区因地制宜,根据社区定时定点的实际推进情况,对分类成效良好,居民普遍养成分类习惯的社区,进一步细化定时定点投放管理措施,合理增加设置误时投放点或延长投放时段,采取更人性化的举措,满足不同人群投放需求。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