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开几乎尘封的缅甸排华历史,回忆华文学校的感人故事!

2017-05-17 缅甸中文网

今日汇率:中缅 1:196.16,缅中 1:0.005098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小草mm每次看到这句诗时,都觉得是专为我们的恩师所写的。今天,小草mm想跟大伙说说,华人教师的故事。


故事要从1964年说起,缅甸推行国有化运动,许许多多华裔商人被迫离开缅甸,华人创办的学校与报社都被迫关闭。1967年6月,爆发一场激烈的排华暴乱,愤怒的暴民在仰光唐人街杀人放火,华人商店与华人民居被掠夺一空,许多华人丢了性命,居住在缅甸的华人们陷入一场暴风雨中。



缅甸华人主要聚集地分南北两个方向,南面以仰光为首,那时候的仰光华人全部陷入这场厮杀中,很多华人为保全性命,娶或嫁了缅族人来隐姓埋名。至今,缅南的部分华人是不会说华语的。


当然,缅北的华人们也难逃这场风暴,对于缅北华人来说,华文是不能丢失的。小草mm这一代人的恩师们都属于边教边学的,一些只是读过几年书而已,最高学历是小学毕业。排华时期恩师们上学是采取游击形式的,书包里背着的是缅文书,中文字在沙土上学写完后是要抹掉的。



有时候是在废墟的猪圈里教学,每一个字都是一笔一划学的。小草mm读的课本里是没有拼音的,第一课(上下,大小),第二课(前后,左右)。认识小草mm的人都觉得奇怪,身为缅甸华人,为什么缅语说得这么烂。原因之一,对于出生在刚刚和平80后的我们来说,能够读书已经是一种莫大的奢侈。那时候我们吃的是玉米粒,白米饭只有老人和小孩才能吃得上。像小草mm这般大的孩子肯定都啃过玉米沙饭,甘蔗糖拌饭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能吃上一口,今天小草mm要讲的是两位恩师姐妹花。


图片为未发生排华事件之前的仰光华语小学珍贵图片。



之前小草mm有介绍过怒江新村,也写过李恩师手中那本泛黄的新华词典。今天,想说说杨恩师和郑恩师。


一直以来,小草mm都不敢写关于恩师们的故事,只因自己才疏学浅,表达不了恩师于我们的恩情。对于我们怒江学生来说,两位女恩师是我们学识里永恒的回忆。从建校开始,她们就陪伴着我们一代代学子完成了学业,可以说只要进过学校的,都曾是她们的学生。



两位恩师都是有家室有孩子的,在幼童时期的记忆中,杨恩师年长一些,孩子跟我们一般大,郑恩师在建校之初属于新婚,记忆中郑恩师休产假仅仅是坐月子那一个月而已。因为代课老师只代课一个月而已,记忆里郑恩师的先生会在恩师课间休息的几分钟期间送孩子来喂奶。


小草mm想恩师能在30多年岁月里对学生不离不弃,跟家里的支持有莫大的关系。不管家里发生什么大小事,恩师们没有一天是请假旷课的,即使自己生病了也是坚持授课。只因那时候没人能代替恩师们授课,全村里没有几个识字。


还记得那时候父母收到儿女外出寄回来的家书时,得托识字之人帮忙阅读。识字的其实也不认识几个字,于是一封家书会经过好多人阅读然后,家人才知道说了些什么。。。书信内容就被全村人知道了,不过那时候的家庭是没有秘密的,整村都知根知底的。所谓知根知底知到什么程度呢,你家有几根针别人都清清楚楚的,别人家有几根筷子你也清清楚楚的,邻居和邻居之间没有任何秘密。



在两位恩师的记忆里,哪个学生脑海里有几个字,肯定是一清二楚的。我们同学经常开玩笑,你肚子那点墨水有多深,老师会晓不得给?



成长的往事点点滴滴,如梦如烟轻轻飘动,却始终飘不出记忆的长河。儿时的印象中,老师的教诲一直是一把戒尺,紧紧地控制我们的一举一动。年幼的我们,显得那么无知,何尝能体会那一份良苦用心。渐渐地长大,恩师的教诲悄然走进心房,假如没有恩师们耐心的指导教引,我们的双眼就只能看见眼前的世界,而不能探访知识的海洋,更不能通过文字、知识来改变命运。



村子里大多数上过学的人,都曾是两位恩师的学生。




看见这个画面,回忆漂回那些上学的时光。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还记得恩师曾修养过一段时间,原因是吸进太多粉灰导致肺部发炎,频繁咳嗽,但是老师也只能强忍痛苦,戴着口罩给我们上课。



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除了母亲,两位恩师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



年华似水,日月如梭,时间就这样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的流走。而她,却在这岁月中无私地用眼睛朝你我张望,给予我们梦想,用心敞开知识的大门,助你我成长。



小草mm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别的学校上课是铃声,而我们学校上课是钟声。恩师说漫漫人生长路,10年寒窗苦读,钟声成为我们的警惕之声,希望学子离开学校后的人生,时刻警惕出轨之举,莫忘初心。



校友和妇女会成员合影,恩师在闲暇之余也极力参与妇女会事项。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若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绿叶的品格,那么呕心沥血、全心奉献就是恩师们品质的完美写照。人类一项光荣而神圣的职业, 恩师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恩师们对学生的爱,似一场春雨,润物无声,没有史诗的撼人心魄,也不像大海那般波涛汹涌。在我们往后的人生道路上,恩师的教导为我们保驾护航,当我们在迷途时请想想恩师的教导,一切坎坷困难都会迎面而解。


1980至2017年37年,30多代怒江学子,图片对于我们是脑海里深层的记忆。


校训是我们一生奉行的明灯。


校场承载着我们童年的喜怒哀乐。



幼苗不经过辛勤汗水的精心培育,怎能万紫千红?雏鹰不在狂风暴雨中磨硬翅膀,又怎能一冲九万里,飞上遥远的云霄?我们怎能忘记:是恩师告诉我们应当怎样做人,擦亮眼睛,辨别黑白是非;是恩师带领我们走进书的宝库,漫步在宏伟瑰丽的知识宫殿。当我们踯躅于幼稚和成熟的困境中时,徘徊在困惑和觉醒的边缘中时,脑海里总会想起满腔激情和激励我们的您,有您给我们引航,我们怎能不放飞梦想,浮动柔弱的臂膀。感恩您让我们成为了您的学生,更期望我们缅华能把华文更发扬光大,才不辜负圣贤前辈们辛苦的传承。


缅甸中文网明星专栏作者

小草mm

我是来自缅北腊戌第九代的果敢姑娘,我热爱生活,热爱这片养育我的缅甸土地,用真诚的心对待身边的事,用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人,用有限的时间走遍缅甸的各个角落,希望在有限的能力下,能帮助更多的人。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以及缅甸中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更多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