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配送什么节目受欢迎?最热门的竟是它……

朱光 朱渊 新演艺 2021-01-25


市民“点菜”,文艺院团“接单”后送戏上门的公共文化配送活动,近来有新苗头——

市群艺馆馆长萧烨璎透露,最受欢迎的节目既不是歌舞戏曲,也不是相声小品,而是“导赏”

帮助市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各类艺术类型的导赏,成为眼下最热门的“文化菜单”选项。

昨日,由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与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联合主办、上汽集团赞助的“艺树”计划正式启动。

“艺树”计划



“艺树”取“艺术”谐音,希望通过弘扬与传播民族文化与艺术,将各类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与体验带给普通群众。

首届“艺树”计划以民族乐器古琴为活动主题,将于8月至11月期间以10场古琴主题的文化活动,向不同行业的“零基础”观众传播民族艺术之美;并同时向市民开启“我与古琴”线上招募行动,挖掘大众日常生活中因文化艺术而带来的一点一滴的改变。


古琴演奏家梁惠君现场演奏《梅花三弄》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更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之无愧的代表。

古琴



之所以选择古琴作为第一届“艺树”计划的主题,不仅因为古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以极简之形包罗万象、以传统之音对话当代,同时也因为古琴在乐器中较易入门,能够有效地打破“零基础”人群对其抱有的“不接地气”的偏见。

“艺树”计划发布会现场

8月起,“艺树”计划将汇集上海各流派的古琴艺术家,携手诗词、国画、茶道、昆曲、评弹等领域的艺术家进行跨界交流与演绎,将讲座、导赏、体验课、工作坊等10场不同形式的古琴活动,送进消防、轨交、媒体、医护、环卫、邮政、建设、制造等行业工作者群体中。

经专业古琴老师挑选,每场活动还将选出表现优异的参与者,获得活动相关奖作为首届“艺树”计划项目的压轴节目,“百人古琴联弹”将于11月下旬在上海大剧院广场以“快闪”的形式举行,参与“艺树”计划活动的古琴爱好者与古琴专业演奏者将联合呈现百人联弹古琴的壮观演出场面。

“百人联弹古琴”将于11月下旬在上海大剧院广场举行

本次“艺树”计划还将在全市范围开展招募。即日起,广大古琴爱好者可围绕“我与古琴”主题,以征文、摄影作品、手绘漫画、短视频等多样形式作品,讲述自己与古琴的点滴。主办方将在征集作品中选拔优秀作品,在官方平台进行推送,获选者将有机会获得古琴培训或参加古琴活动的机会。


导赏课,很热门

艺术导赏,是一项在经济上付出很可能小于收益,但是在精神上收益远胜过付出的活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有院团无暇顾及、民营企业无力投身,因而成为“空门”。

《猴班长》系列戏曲音乐剧走进校园

在多方扶持之下,戏曲进校园坚持了十几二十年,终于收获了京昆粉丝之后,大家意识到“导赏”对于艺术普及、观众培养、氛围营造的意义。

加之,“一团一策”的大力推行,使得“场团合一”的文艺院团还有了自己的剧场。

院团希望场地更加红火,增加了导赏活动。

2019上海夏季音乐节闭幕演出

上交每年暑期举行夏季音乐节、音乐好邻居等面向全年龄段的交响音乐普及活动。

国际舞蹈中心会举行“舞空间”公益系列讲堂。

上海歌舞团首席演员王佳俊担任“舞空间”嘉宾

院团积极投身,又刺激了仅拥有场地但没有“绑定”院团的剧场:

文化广场举办了“剧艺堂”。

剧艺堂战马体验工作坊

东艺举办“观众开放日”。

东艺“观众开放日”

接着,一些公共空间也注入文化氛围:

思南公馆先后以“思南读书会”“思南赏艺会”闻名,以至于发展成“城市空间艺术季”。

去年城市空间艺术季大型高跷演出《恐龙!恐龙!》

今晚,中国大戏院将上演英国巡回剧团的《奥赛罗》,演出前也将举行小型导赏活动。

《奥赛罗》剧照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大家不陌生,但是以当下视角应该如何看待这个穿西装的欧洲裔演员扮演剧本中的摩尔人将军?演出前,导赏活动将带观众一探究竟。


但是,以上“导赏”活动集中于市中心城区。而上海市东方公共文化配送中心更是在空间上,做到了把“导赏”送到家门口。

京剧演员蓝天为社区白领演示京剧唱段

自2016年以来,每年为市民“定制”、更倾向于服务远郊的文化配送需要的大中型演出不低于1500场,与此同时导赏类的文化讲座、艺术教育活动总计超过1000场——比小型演出更受追捧。

文化云平台

而且,加上市民可以直接在“文化云”上表达观感、提出建议,成为配送大数据集纳的依据。

大数据显示,居民对于“如何看懂”“怎么欣赏”的诉求最多。

大数据还显示,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年龄段也比以往拓宽得多,更多40岁以下人群,对艺术的“所以然”兴致盎然。

人群的拓宽,也显示出更广泛、更深入的求知欲,因而也促进了“导赏”课的热门。


导赏应如繁花遍地

以艺术普及为目的的“导赏”,应如繁花遍地。


艺术是人生的映照,并没有“标准答案”,

所以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


艺术是环境的再造,

并不囿于剧场、画廊、书店、商场等,

所以,既可以在专业场馆内外施展,

更可以在公共空间里拓展。


艺术是对人际关系的修复。

这也是欧美乃至俄罗斯剧场在演出之际

都有一次甚至两次“中场休息”的原因。

演出开场前、进行时、休息间,

也颇有一番讲究的社交礼仪……


艺术,是对人的整体提升,

也是不间断的终身学习课程。

看过金士杰主演的话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

就能感同身受。


艺术,是对人生各种问题的解药。

她是我们每逢苦难还能熬过去的力量。

在一战、二战期间,

欧洲被炸毁城市的残垣断壁里,

会露出钢琴的模样。

在电影《拯救大兵雷恩》里,

破败小镇上有一个留声机,

放着法国香颂歌后伊迪斯·琵雅芙的《你无处不在》……


艺术,无处不在。

导赏,也应无处不在。



近期推荐


▶ 刘昊然的吕归尘,很可以了!

▶ 摄影家何肇娅的“上海女子图鉴”

▶ 从“24小时书店”到“24小时影院”,不打烊的上海文化生活

▶ 我们可能都小看邓超了

▶ 没想到吧,“日本梅兰芳”竟然教出了一群“太鼓达人”!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朱光 朱渊

编辑:吴旭颖

图片由郭新洋 周馨拍摄,部分源自网络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