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5公里的滨江岸线有多美?84幅绘画佳作向你娓娓道来

徐佳和 新演艺 2021-03-25

黄浦江

上海的母亲河,以其日新月异而特色鲜明的自然、人文风景,孕育了海派历史文脉的深厚积淀,展现着新时代上海的城市风貌和综合实力。


昨天,在上海久事美术馆里举行的“2020浦江两岸风景展”以黄浦江45公里滨水岸线为表现对象,通过绘画创作的形式展示上海打造全球城市卓越水岸的新时代风貌。

观众通过展出的84幅油画、水彩、水墨、版画等各种形式的作品,一览浦江两岸的自然生态、历史文脉、建设成就和城市风貌。


海选选出的“向往”



策展人李向阳特别提醒,此次展览作品征集分为向社会公开征集及定向邀约两部分,因此部分参展作品是通过“海选”而来,其中不乏令人眼前一亮的新人作品。

展览现场

展厅里的第一件展品就是李海霞作品《给我一点空间》,描绘的是从浦西这一头望向东方明珠陆家嘴高楼大厦的角度。


▼点击空白处,欣赏李海霞画作《给我一点空间》


李海霞来自河北,是一位年轻的“沪漂”。她用“刮刀”作为创作工具,却让作品表现出一种难得的轻盈之感。

画面的一半是澄澈的天空,另一半是宽阔的江面,大块的平面映衬之下,楼宇显得有些渺小,以《给我一点空间》为画命名,像是一声轻轻的呼喊,也像是以非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用他者的眼光看出去的浦江,带着距离也带着向往。


写生画出的深情



其实,这次展览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由久事美术馆艺术委员会专家经过研究和考察,组织艺术家前往实地开展多次写生后创作出来的。


艺术家刘曼文的作品《浦江的风》在许多浓墨重彩的画作中以冷静、整洁的线条感凸显出了从容的现代感。


▼点击空白处,欣赏刘曼文画作《浦江的风》


刘曼文说,那天与大家一起在滨江写生,她正面对着老码头,这个名曰“老码头”的地方,就是原来的十六铺,过去它既是码头仓库,又是渔民维持生计的场所,如今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俨然已成为南外滩板块的时尚新地标。

老码头的前身是十六铺

写生的那天,恰巧天空中飘着小雨,隔江而望的“老码头”给人的感觉,既是一个新的上海,又带着历史的沉淀,渗透着斑驳的痕迹。灰蒙蒙的色调大片充斥在整个空间中,滔滔的江水没有成为艺术家具体描绘的对象,而是经过了平面处理,成为一个大场景,与传统的写生画面一下子有了区别。


展览依据创作对象的不同,分为水岸建设、产业升级、遗产保护、城市更新四个板块。

方世聪布面油画作品《曙光·上海》

方世聪、陈燮君、黄阿忠、姜建忠等艺术家们用绘画的语言和人文的视角呈现了新时代的浦江风景,以美术创作传承海派的悠久文脉,彰显上海的城市精神,展现世界会客厅的博大胸怀。

杨浦滨江展现了上海传承老工业文明遗产的长远规划和精细景观;

浦东后滩和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显示了上海推动生态建设的成果;

上海西岸打造了具有世界规模的艺术产业聚集区;

陆家嘴金融中心体现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实力,成为上海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文化地标等。

徐增英作品《游城之陆家嘴印象》

艺术家们以包含深情的笔墨描绘着自己与这条河的交流,与这座城市之间的故事。


巡展展出的新意



2018年

“百年交响——上海外滩百年历史变迁油画展”成功举办;

2019年

“世纪经典 匠心营造——上海历史建筑风景油画展”成功举办;

2020年

“浦江两岸风景展”成功举办。

至此,久事美术馆“上海主题创作三部曲”圆满收官。



久事美术馆

久事美术馆坐落于黄浦江岸边的历史建筑群里,馆长孙冬琳说:“浦江两岸穿起了上海的建筑史、航运史、金融史、发展史等等多重历史,在此次新展中,除了一部分参展作品收入馆藏之外,另一部分优秀作品将以巡展的方式,走进历史建筑中,成就新的景致。”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徐佳和

编辑:吴旭颖

图片:主办方提供,部分来源于网络

©新民晚报文化部



近期推荐


▶ 从深宅大院到文艺地标,沪上历史建筑“活在当下”|让城市空间美起来

▶ 来一场无止境的“纸间漫游”吧

▶ 被誉为中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女导演,她不是“姐姐”而是“女王”!

▶ 在新天地,一不小心就穿越进了“浮生六记”和“秘密花园”

▶ 在上海,阿拉宁宁侪有freestyl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