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岁”上海音乐厅华丽回归,还记得一年半前许下的那个约定吗?

赵玥 新演艺 2021-03-25

“全家只有我预约上了,所以我今天带了单反,准备把这幢建筑的里里外外拍个够,回去给我爱人和女儿分享。”

今天上午10时,300位观众第一时间走进上海音乐厅,55岁的市民谢荣毅幸运地成了第一位入厅观众,接过礼宾递来的欢迎花束,他的笑容格外灿烂。




不少观众都还记得一年半之前,音乐厅修缮停业前最后一场主题开放日时许下的约定,今天赶来就是为了“重新开业后再相见”。

上海音乐厅迎来修缮后的首批观众 ©郭新洋

首场“相·见”主题开放日活动,不负观众的期待,以丰富的活动邀请大家一览修缮后的音乐厅之美。除了今天两场活动,9月12日、13日的四场开放日活动也早已预约一空。


开厅

“厅默森”恭候多时






音乐厅内为参与开放日的观众准备了几场小型音乐会,以上海音乐厅员工为班底组成的重奏乐团“厅默森”于北厅奏响开厅第一曲。








担任单簧管演奏的是音乐厅的礼宾主管李沁卉,她笑言:“过去的这一年半里无法见到亲爱的观众,虽然没有掐秒表那么夸张,但也是度日如年了。

首批观众参观修缮后的上海音乐厅

为了这场10分钟的欢迎演出,4位成员准备了3个多月。看到观众在大厅内、16根罗马柱周围、甚至连廊后侧,各个角度掏出手机记录下这一刻,甚至跟着节奏拍起了手,李沁卉也陶醉其中,“希望能让观众一进厅就感受到我们的热情”。


重奏乐团“厅默森”带来的“开箱序曲” ©郭新洋


♪♫♩♬


今天,在大厅舞台上迎接大家的是00后大提琴家陈亦柏与钢琴家史博阳,他们带来的是肖邦《引子与辉煌的波兰舞曲》和德彪西《美丽的黄昏》。

大提琴家陈亦柏与钢琴家史博阳在演奏中 ©郭新洋

▶ 9月12日的活动里,他们将带来德沃夏克《寂静的森林》、卡斯泰尔沃-泰代斯科为音乐会而改编的罗西尼《塞尔维亚理发师之“费加罗”》。

▶ 9月13日,他们将演奏皮亚佐拉《华丽的探戈》、圣-桑《天鹅》。




位于地下二层的音乐立方,成了让所有人耳目一新的存在。



“天哪,这还是以前那个开‘家庭音乐会’、演‘玲珑国乐’的小厅吗?”

熟悉这里的观众都非常惊讶,楼上还是古典主义的大剧场,走下楼梯已经现代得有点认不出。

观众们正在参观

在这里,艺术家於阗、即兴影像创作者岳光为观众带来音画交互现场。

在岳光的“魔法”之下,寻常的环境与声音转化为视觉上更多的可能性,带着大家一起探索即兴音画的魅力。

舞台隐没在纱幕之后,观众席也根据现场量身定制,可塑性非常强,展现出音乐立方的多元性、融合性与先锋实验性。


留影

和音乐厅一起庆生




今年恰逢上海音乐厅建成90周年,音乐厅携手纯真博物照相馆,在大厅“9排9座”为开厅的第一批观众定格与音乐厅的庆生照,联袂打造属于乐迷和90岁音乐厅的时代记忆。


首批观众在修缮后的上海音乐厅大厅里欣赏演出



不仅仅在9排9座,观众席的各个角落都有比“耶”的观众。

在这片“海上蓝”打造成的艺术殿堂里,观众早已按捺不住雀跃的心情,拗出了属于自己的“音乐厅style”。






此次“相•见”主题开放日,内容丰富多彩。


每一位入厅的观众会领取到一张“开箱地图”,首页用金色记号笔标明了自己是第几位入场的观众,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修缮后的上海音乐厅,全面了解修缮细节。

首批观众参观修缮后的上海音乐厅

跟着地图,观众会找到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手稿复制件、一幅被印在文创产品上的油画,还有大厅走廊穹顶的四叶草和吹笛女孩的雕塑……打卡的过程,也是观众和这幢建筑深度互动的过程。


小憩

在露台喝咖啡听黑胶


上海音乐厅修缮前最后一场开放日活动中,与观众定下了“一回生二回熟”之约。

观众凭当时领取的咖啡生豆,参加这次开放日活动时便可获赠一杯咖啡。

如果你还保留着那袋咖啡豆,就赶紧带来音乐厅喝上一杯免费咖啡吧!



胶集

活动现场,全国首家黑胶文化共享图书馆“胶集”带来了近百余张贝多芬各类作品黑胶唱片,以及珍贵的贝多芬曲目开盘带。

黑胶唱片展览 ©郭新洋

“胶集”创始人查理拿出了小提琴大师梅纽因演奏的一张开盘带,用一套古董级模拟发烧音响放起了贝多芬第五、第九交响曲中的小提琴协奏曲精彩片段。观众一边喝咖啡、品尝90周年杯子蛋糕,欣赏来自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院和莫斯科苏里科夫美院的美术教授或画家带来的近10年内的油画作品,一边享受着惬意的夏末初秋时光。 


记者手记|苏醒

早在修缮期间,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就发现,建筑外立面上有一个一个的孔。她好奇地问修缮团队,这是什么东西?对方答复:这是墙面的毛孔。建筑也是有生命的,也是有“皮肤”需要呼吸的。为期一年半的修缮,让这幢90年的建筑从皮肤肌理到五脏六腑,都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调理”。

借助最新的数字化技术,音乐厅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线上资料库。传统工匠一笔一笔修旧如旧,不光是16根仿大理石纹的罗马柱,还有看似寻常的“海上蓝”,居然包含了100多种颜色在里面。建筑之美,在这座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幢空空荡荡的建筑,没有人的流动,就永远是凝固的。当音乐厅重新迎来如潮的观众,它好像才终于苏醒了。它以每一处贴心的细节热情地拥抱每一位前来的观众,未来的岁月中,我们期待更多的好演出在这里上演,也期待音乐厅给我们带来更极致的艺术体验。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赵玥
编辑:吴旭颖
图片:郭新洋摄影
©新民晚报文化部



近期推荐

▶ “四时花卉”独缺梅,如何为割配画作找“原配”?上博讲坛来揭秘→
▶ 到城市上空的“非常花园”,给心灵做一场SPA
▶ 浦东开出一朵艺术“金兰”!东艺让市民赏艺路线“东移”的这15年
▶ 泪目!犹太老人用整整10木箱8100册书,对上海说一句“永远感谢”
▶ 以戏剧之名,“星星”也能唤醒黎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