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旗颂》有了姊妹篇!抗疫“白求恩”激发90岁吕其明再谱新曲

朱渊 新演艺 2021-03-24



35岁写《红旗颂》,90岁写《白求恩在晋察冀》,虽然两部作品相隔时间跨度近一甲子,但对作曲家吕其明而言,“‘白求恩’和《红旗颂》在我心目中是同样的分量,这是姊妹篇。《红旗颂》是宏观的;而‘白求恩’是写一个人,微观的。但(创作)目的是共同的,就是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伟大的党。”


让我们再聆听一次《红旗颂》的旋律 


2020年上海重点舞台艺术创作剧本研讨会昨今两日在沪举行。

上海爱乐乐团提交的《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引发广泛关注。这部作品由著名作曲家、《红旗颂》作者吕其明创作。


吕其明(右)在研讨会上 ©祖忠人 


作品研讨会从昨晚6时半一直开到9时,90岁的吕其明坚持出席听取各方面专家对作品的建议。

谈起创作初衷,他的一番话朴实无华,感动了很多人——


我这么多年来就做了一件事,

就是用我的音乐

为祖国、为人民、为党做贡献。


吕其明(右)在研讨会上 ©祖忠人 



01

立起一块丰碑


《白求恩在晋察冀》是以电影《白求恩大夫》原创音乐作为素材,创作的单乐章随想曲。

在作品介绍中,吕其明写道——

“诺尔曼·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作者将以此作品表达对诺尔曼·白求恩的崇敬和缅怀之情,以及歌颂伟大的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精神。”


白求恩大夫是吕其明的偶像 


研讨会上,吕其明回想起创作冲动,自当年看到毛主席的《白求恩》一文就有了。“当时,我心中就立起一块丰碑,白求恩是我崇拜的偶像,绝对的偶像。”


1963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电影,吕其明受邀为电影作曲。几十年来,这个题材始终悬在吕其明的心上,未曾放下。


电影《白求恩大夫》


2020年

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让人们看到白衣战士的伟大。他们不顾安危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吕其明。作为一个作曲家,他决定做点什么。

自今年3月起,他找出了原先为电影《白求恩大夫》所做的曲子,准备创作一个独立的单乐章作品。


总谱上满是吕其明的修改 ©祖忠人 


这部作品中,既能感受到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救死扶伤的精神,更能听见他进入抗日根据地时如愿以偿的心潮激荡。

伏击战打响了,歼灭日寇;战场上抢救伤员;胜利了!思念故乡……这些画面随着音乐的流转仿佛就在眼前。


吕其明讲解自己的作品 ©祖忠人 


在“白求恩不幸感染细菌,根据地军民焦急万分”的部分,吕其明特别强调了主人公不只是白求恩,还有根据地的军民,他们相互依傍。

“作品的整体框架以白求恩为主线,但是也用一定的篇幅来歌颂根据地的军民,表现他们和白求恩的关系。表达‘诺尔曼·白求恩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因而,作品最终用了随想曲的形式,比较自由。”



02

一生重要时刻


吕其明(前排)在研讨会上 ©祖忠人 


吕其明创作于1965年的《红旗颂》是几代人的记忆,其旋律波澜壮阔极具画面感,让人心潮澎湃,勾起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在中国音乐界,90岁的吕其明德高望重,然而,他对自己的定位却仅仅是一名电影作曲家。


吕其明(坐姿)在研讨会上 ©祖忠人 


研讨会上,他表示:“我是搞电影的,1951年开始电影作曲工作,到现在整整70年。我在电影战线上写过很多的作品,因此我是一个老电影人,或者称我是一个电影作曲家。仅此而已,其他的帽子我戴着都不合适。”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是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 


《谁不说俺家乡好》

是电影《红日》的插曲 


《啊,故乡》

是电影《庐山恋》的插曲 


他认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时刻是1945年9月1日——在老乡的家里,油灯照耀着一个15岁的年轻共产党员。

他向党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一切献给党,无私奉献。


当日之誓言,如今依然镌刻在心底,回顾这一生,吕其明说自己就做了一件事,就是“用我的音乐为祖国、为人民、为党做贡献”。


1965年,吕其明在家中创作《红旗颂》 



03

马上评|要为人民而歌


巴金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把心交给读者》;吕其明曾在国家大剧院举办过一场专场音乐会,名为《把心交给祖国》。


在这场音乐会前,他接受新民晚报专访时表示:“我们的音乐一定要来自民间,我们的创作一定要来自人民。”


吕其明 ©郭新洋 


《红旗颂》一响起,就令人心潮澎湃,因而它时常成为音乐会乃至音乐节的开场曲。这首曲目就是“把心交给祖国”“创作一定要来自人民”的最佳实践。


与一些作曲家“求高级”“唯深刻”“反旋律”相反,吕其明一直强调要创作旋律优美、人民喜爱的曲目。创作的目的,是把心交给祖国;创作的形式,是让作品受人民欢迎。


吕其明 ©郭新洋 ▲


吕其明自谦为“电影作曲”,也是因为他的作品时常成为电影配乐而广为人知。


他26岁时在微山湖边写出了男声四重唱、电影《铁道游击队》主题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1945年至1949年期间,他是驻扎山东的文艺兵,一直在搜集民歌、研究民乐,“我和老乡一起劳作,我也是农民”。

此时,他创作了电影《红日》中的女声独唱《谁不说俺家乡好》。

1948年,吕其明在华东军区文工团 

后来,为影片《庐山恋》谱写《啊,故乡》——他又真的去了庐山。


他是烈士的儿子,很早入伍,与农民同吃同住,转业后因为采风而深入工厂、田野、山村……在上影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前身)工作时生活在上海。

他创作的多首曲目,也成为陪伴人民成长的“主旋律”之一。


吕其明 ©郭新洋 ▲


他的口头禅就是:“要把最好的作品献给祖国、留给人民。”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朱渊

评论:朱光

编辑:小开

图片:祖忠人、郭新洋摄影,部分源自网络

©新民晚报文化部



近期推荐


▶ 让长三角观众齐聚《上海屋檐下》的这家沪剧团,居然只有35名演职人员?!

▶ “陈独秀”“李大钊”光临上海歌剧院,只为敲响这一下《晨钟》

▶ 因为“智慧湾”的智慧,上海宝山多了一块“宝地”

▶ @嫦娥姐姐,请听一听“嫦娥五号”为你点播的这曲“月亮传说”

▶ “非遗”也有plus版!去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玩出艺术也玩出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