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又升起一轮崭新的“太阳”

孙佳音 新演艺 2021-03-24

舞台上鸦雀无声,隐隐约约响起牛铃的声音,当啷、当啷。


《日出东方》首演资料图


道具不多、灯光不亮,延安窑洞里,年轻的小警卫员问:“主席,您休息好了?”


毛泽东答:“嗯,刚才这牛的铃铛声,让我想起了上海海关钟楼的钟声啊。”


警卫员又问:“主席,您去过上海?”


毛泽东道:“去过呀。民国八年到民国十三年,我去过11次!上海这个城市不简单,中国共产党的星星之火就是在那里点燃的!”


《日出东方》彩排现场


昨天下午,在永福路52号上海电影制片厂,上影演员剧团原创史诗话剧《日出东方》第三次复排开始了第一次的带妆联排。

台上是老中青三代演员,台下坐着导演张晓林,“观众”达式常。

《日出东方》将于12月12日在苏州湾大剧院上演

剧团团长、剧中毛泽东的扮演者佟瑞欣告诉记者,12月12日《日出东方》将作为开幕大戏在苏州湾大剧院上演,“为这个红色故事首次走出上海、走向长三角,我们‘闷’在永福路排了一个月,一点一点打磨。”


换演员 初心不改



《日出东方》是上影演员剧团成立以来创作的第一部原创话剧,自2016年就开始组织策划,老中青三代上影演员集体出演,用三段意味深长、视角独特的舞台故事,讲述伟人毛泽东与中国革命从星星之火的一大会议到登上天安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过程。


2019年7月《日出东方》首演现场


从2019年7月首演于上海大剧院,到这个初冬的第三次复排,演员阵容有保留也有调整,赵祖康的扮演者从达式常换作了何政军,这一次又换成了马冠英,杨开慧的扮演者也换成了青年演员谢润,但创作的初心始终未变。



“毛泽东与上海这座城市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他一生中曾50多次到上海。1919年3月14日,毛泽东第一次来到上海,为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送行。这是他与上海结缘的开始;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望志路树德里点燃了星星之火;1924年,上海慕尔鸣路甲秀里,毛泽东与杨开慧在这里度过一生中最后一段温馨时光……”

佟瑞欣与青年演员谢润在彩排中

在佟瑞欣看来,一栋栋错落在城市中典型的上海建筑里,留下了毛泽东在这座城市的红色印迹,如今这些建筑成为了这座城市的革命记忆和精神财富,“上海有很多红色建筑,这些建筑里有很多感人故事,用怎样的视角去呈现这些历史,始终是这部话剧重点考虑的地方。”


新点子 更好呈现


为了更好地适应苏州湾大剧院1600座的歌剧厅,这一次复排的舞台和走位也有了不少调整。


导演张晓林告诉记者,本来计划让牛犇拿着老式放映机进场,拧开电源,哗啦哗啦胶片转动的声音响起来,“一束光打到老电影4:3画幅比例的幕布上,人物就在这样的舞台上动起来;到后面,舞台变为16:9的电影画幅;再又变成现代的宽银幕;直到最后,一幕全画幅打开。落幕,‘老爷子’再走上台去,关上放映机,离开。”

牛犇在《日出东方》首轮演出中扮演了一位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

《日出东方》彩排现场

原来,从第一次彩排起,《日出东方》艺术总监、导演郑大圣就出了一个好点子,从4:3的老电影比例一直变成全画幅,将电影画面和话剧舞台背景相结合,寓意中国共产党的逐渐壮大。不过在此前的演出中,有些观众没能理解这样的艺术手法。所以,团长佟瑞欣冒出了请牛犇来饰演电影放映员串场的点子,不过这个想法可能最终无法实施。

“今年,牛犇接连拍了9部戏,老爷子年事已高,不一定能跟我们一起去苏州。”佟瑞欣略有几分遗憾,不过他又说,“其实我们这是一部集体创作的作品,每个人都为演出效果出点子,出力气,这是我们敢把这部作品带出上海的底气。”


不过,有不少新点子,四天后就将在苏州湾大剧院的舞台上一一实现。

比如,为了献礼建党百年,复排把参加中共一大的人物进一步“雕塑”了出来;

《日出东方》彩排现场

比如,第二幕在毛主席和蔡和森就新中国的未来积极规划热火朝天之中,特别加入了毛主席和杨开慧之间的感情戏,两者结合只为将领袖的形象塑造得更加立体;

比如,这次的演出加入了很多年轻的新面孔,导演刘磊说:“这些孩子来自上海各个专业院校,他们也会因此更加了解中国革命历史。”

《日出东方》剧组合影


记者手记:一个“业余”观众


永福路52号的艺术影厅,舞台并不算大,观众席位子也不算多,但昨天这里“高朋满座”。


藏在观众席第五六排,有一个戴着白色帽子的“业余”观众。仔细一瞧,这位两鬓斑白的观众正是上影演员剧团的老演员达式常。他始终在认真看戏,偶尔地跟青年演员耳语几句,也会在场间陪着“杨开慧”仔细捋第二幕的细节。

达式常与“杨开慧”探讨表演细节

在某次排练后,达式常还给佟瑞欣打了一个电话,“让‘岸英’跟着她走是不是更好?”第二幕结束的时候,杨开慧原本是一个人转身,逐渐走向舞台深处,但在达式常的建议下,这次复排中改成由杨开慧牵着毛岸英一起走,接着松手离开,留下一个孩子站在空荡荡的舞台中央。


“这样一改,观众更揪心了,艺术的感染力,也就提升了。”佟瑞欣自豪地说“好作品,就是全团上下一点点磨出来的,这也是我们剧团坚持排练原创话剧的意义。”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孙佳音

编辑:吴旭颖

图片:《日出东方》剧组提供

©新民晚报文化部



近期推荐


▶ “灵魂摆渡人”赵吏把“444号便利店”开到上海,为何却落泪了?

▶ 新民艺评|讨论女性艺术家时,我们究竟在谈什么?

▶ 这些从故宫《兽谱》里“跑”来上海的神兽,你能认出几只?

▶ 这是一封由上海“寄给邬达克的画信”,你我都是发件人

▶ 为何说“江间波浪兼天涌”是汉代货币发展的写照?上博讲坛有解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