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到徐惟聆的1703琴房、上音的“魔法教室”,感受音乐的“魔力”

朱渊 新演艺 2021-03-24


在上海音乐学院里,有一间既普通又神奇的练琴房,门牌号1703,是徐惟聆的教学教室。

徐惟聆和她的学生

在上海音乐学院,1703就像一间神秘的“魔法教室”,据传从里面走出来的人都会性格大变。


★ 爱哭的柳鸣变得爱哭又爱笑了;

★ 外国人星星中文越来越溜了;

★ 沉默内敛的张润崯不但话多了,还get了隐藏的“表演技能”,懂得给小提琴演奏“加戏”了……

徐惟聆和她的学生


“现在的学生和我们当年比,当然大不同。我知道他们内心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不会当面和你争辩,但最终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虽说如今“队伍不好带”,但从教20余年的徐惟聆却依旧能让每个学生说起她都充满感激和敬佩。


曾经爱哭的上海交响乐团乐队首席柳鸣、不走寻常路的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助理星星、看着木讷的上海爱乐乐团客座首席张润崯……那一位位从1703中走出来的小提琴手,被徐惟聆打磨得温润光华又不失个性,他们在璀璨夺目的舞台上、怀揣希望的讲台上、万众瞩目的领奖台上熠熠生辉。


徐惟聆和她的学生


徐惟聆的秘诀不过五个字:

“拉琴先做人!”



3月8日,徐惟聆从教二十周年音乐会将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这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将带领学生为观众带去一场视觉及听觉上的盛宴。

徐惟聆从教二十周年音乐会海报


昨天,徐惟聆在上交音乐厅接受采访,她的学生也纷纷从排练场“溜”出,争先恐后地分享和徐老师不得不说的故事。有撒娇的、自黑的甚至“吐槽”的,却无一不带着浓浓的不舍和满满的爱。


徐惟聆讲述她培养学生的心得 ©郭新洋


“我们小时候很乖的,在还没有手机的年代,老师说什么就什么。哪像现在的学生,从小接触互联网,信息和我们同步,教学难度确实大。”

“逆袭?很少!天赋这种东西很难逆袭,但可以因材施教。”

“也不是所有招进来的都是天赋异禀,有时候是教务处分配,你也要顾全大局。”


徐惟聆 ©郭新洋


眼前染着红发、又飒又酷的徐惟聆,表里合一、快人快语,一如她的带教风格,从来不会拖泥带水。


柳鸣曾经因为打文件时有错别字而被骂哭,星星“不务正业”参加电视台综艺录制而耽误功课也曾挨批,但回过头她们的话语中都充满感激。

柳鸣说:“现在我做事严谨的风格,就是徐老师让我记住的教训。”

而星星说:“那次被说哭,真的不是害怕或是怨怼,就是觉得让自己喜欢和敬重的人失望了。”

事实上,当星星真的告诉徐惟聆,自己要从台前转幕后,放下小提琴做行政时,徐惟聆并无半句责备,她说:“每个人有他要走的路,随心而行,理当如此。”



问徐惟聆,从教20年,对门下弟子有什么要求吗?


她想了想,说:

“底线是做人。

拉琴先做人,

这是顶顶要紧的。”


徐惟聆出生、成长在上海,读大学时才去了北京,后到美国留学并闯下一番天地。


她担任过世界名团的首席,并在世界各地举办讲座,她是独奏家,同时也参与室内乐演奏,她还是很多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其中包括与大卫·斯特恩一起成为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联合主席,还担任过哈尔滨国际音乐比赛小提琴评委主席。


2018年,徐惟聆担任上海国际小提琴比赛评委会主席 ©郭新洋


她的多重身份,也让她能以更高的视野、更多的视角、更丰富的经验来指导学生的发展之路。


在徐惟聆看来,做好人是拉好琴的基础,而在这之上,努力加天赋是丈量你能走多远的尺子。天赋决定了音乐潜力,努力则是挖掘潜力的奥义,而在这两大关键词的背后,还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徐惟聆和她的学生


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从1703走出去,却又隔三差五地回来。他们找一切“借口”聚会,从初一庆祝到元旦,儿童节也不放过,大家轮流过生日,出国巡演也要送行,演出回来还要接风……


1703是徐惟聆和学生独有的交流密码


问1703聚会频率一年几次?一旁的星星笑得打颤:“真要数起来,频繁时候几乎天天聚。”


徐惟聆也坦言:

“学生的性格虽然各不相同,但1703就像一个集体,走多远的都会回来,这个数字已经不只是个门牌号了,而一个大家庭。他们(学生)每个人都有一张隐形的VIP门卡。”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朱渊
编辑:吴旭颖
图片:郭新洋摄影、受访者供图,其余源自网络
©新民晚报文化部


近期推荐

▶ 这群《觉醒年代》的“新青年”,为何令当代青年成了粉丝?
▶ 傅希如:在京剧舞台上“追光”的“哥哥”
▶ 中共一大纪念馆序厅里,将重现《伟大的开端》
▶ 听够了“凡尔赛文学”?来见识一下真正的“凡尔赛”→
▶ 人间大爱送来生的希望!评弹演员解燕昨晚顺利实施肝移植手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