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珮瑜的“开学第一课”:人生的圆满,可在戏里求

朱渊 新演艺 2021-09-30


我以为:

君子之交中的距离,

教养

纷乱嘈杂下的慎独,

体面

待人处事时的温良,

礼仪

所有这些,戏里都有。


顶着37℃的高温,京剧演员王珮瑜在无空调、半开放式的古戏楼“瑜音阁”为大学生们录制了“开学第一课”,用京剧来聊聊“礼仪和教养”,分享戏里戏外做事为人的“体面”。




打开“礼仪之窗”


“家人和朋友叫我珮瑜,学生叫我王老师,观众叫我瑜老板,还有一些人说我是个不务正业的跨界网红。而我对自己的定位,很纯粹,我就是京剧演员王珮瑜。” 

这段直白明了的“自我介绍”,换成京剧式的“自报家门”,有何不同?



王珮瑜抚平长衫,调整站姿,整冠、捋髯,再来一遍——(念白)“卑人王珮瑜,京剧老生是也。我这厢有礼了。”

这,就是京剧里的礼仪和教养。



之所以在忙碌的月底几番调整时间来录制这“第一课”,王珮瑜坦言,如今“国潮风”盛行,看到年轻人热衷中国传统文化让人欣喜,但也经常发现他们穿汉服或是中装仅为拍照发圈,而没有应与之配套的待人接物的礼仪之风,京剧或许是打开这扇“礼仪之窗”的好方法。


王珮瑜此前表示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喜欢京剧的人

另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京剧的人


我们常说中华是礼仪之邦,何为“礼仪”?就是礼节和仪式。时至今日,这些礼仪还很好地保留在京剧的表演当中。


王珮瑜举例:“夫妻见面要翻袖推磨,长幼之间要作揖礼让,拜访做客,主人坐小边,客人坐大边,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王珮瑜在节目中录制现场


瑜老板坦言,这些礼仪并非京剧独创,而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在京剧艺术表演中得以延续。



追寻“大义”故事


当然,礼仪不仅体现在戏里,京剧行业在戏外,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

比如“戏比天大”“救场如救火”,又比如“早扮三光、晚扮三慌”,再比如“不许翻场”……凡此种种,都是一个演员的基本教养,京剧行业很好的延续着这种职业教养。


王珮瑜此前和B站UP主合作科普京剧

此图为介绍京剧演员化妆技巧


京剧虽是脸谱化的艺术,但透过脸谱,人们看到的是角色的性格和灵魂;恰如透过表面的礼仪规矩,触摸的是根植于华夏五千年历史的教养和精神。

王珮瑜说,京剧除了表演本身,还有很多值得今天的人们思考的故事。



中国的《赵氏孤儿》,在京剧历史上,就有过《八义图》《闹朝扑犬》《搜孤救孤》《赵氏孤儿》等等不同时代的不同版本。

程婴和公孙杵臼,一个甘愿舍命,一个不惜舍子,只为让忠良的血脉得以延续。


王珮瑜演绎《赵氏孤儿》选段


很多现代人不能理解“凭什么要我牺牲自己的家庭,去成全一个与我无关的家庭?”

但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看,这就是一种牺牲“小我”,追寻“大义”的故事。



找到自己的“大学”

当大幕拉开,面对台下一片白发苍苍,王珮瑜明白了普及京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找到京剧和年轻人的契合点,让后来人发现京剧之美,是她始终努力的方向。


王珮瑜曾多次表示

希望可以用当代观众喜欢的方式

让他们爱上京剧


《礼记》上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王珮瑜说:“京剧教我明理崇德,教我弃恶扬善,让我做一个更有教养更完善的人。人生的圆满,可在戏里求。”



在她看来,戏曲给予台上的从业者和台下的欣赏者同样的启示,除了知识和教养,也有温暖和慰藉。

她感慨:“京剧就是我的大学。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他的‘大学’,希望你们也能找到。”


王珮瑜对京剧的追求和理想


9月4日,王珮瑜录制的这档对话节目,将作为“人生开学季”重要一课在网络播放。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朱渊

编辑:小开

图片:受访人提供,郭新洋、陶磊摄影,部分源自《了不起的姐姐》《朗读者》截图

©新民晚报文化部



近期推荐


‍▶ 武康大楼的紫罗兰美发厅今回归,我们已经替你去烫过头了

‍▶ 《失控玩家》才是这个暑期档的“头号玩家”

‍▶ 从“悲惨”琴童到文武老生,听傅希如说他的京剧一二三→

‍▶ 宛平南路600号开画廊了!“病人艺术家”的画作是否也治愈了你?

‍▶ 又是一个芭蕾舞在云上的日子,来看看上芭演员是如何考核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