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苏州河畔华政园里的红砖灰瓦,诉说一段百年前的文化往事

徐翌晟 新演艺 2021-09-30


今天,苏州河步道华政段正式向市民开放。

航拍镜头下的苏州河步道华政段

©王凯

若沿着河岸一路走来,一边是秋日里水波荡漾的苏州河,一边是红砖灰瓦可以亲近的百年历史建筑——华东政法大学的格致楼、怀施堂(韬奋楼)、圣约翰中学校长楼等,皆在绿树掩映中的不远处,举目即可望见。

ECUPL


跟着视频一起漫步苏州河步道华政段

©上海时刻


踏入苏州河“臂弯”里的华政园,恍若一步踏入了19世纪后半叶“梵皇渡路”上的圣约翰大学。


跨越3个世纪的“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在2018年完成了首幢老楼“格致楼”的文保修缮工程,环绕着格致楼的“苏河湾突出部分”的建筑群落修缮工作将在明年年底完成。



苏州河步道华政段 ©王凯



飞檐

飞起来


格致楼是圣约翰大学的早期建筑之一,落成于1899年7月19日,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它是一栋砖木结构的三层房屋,建筑面积约1898平方米,一、二层为物理和化学实验室、教室、博物馆、神学及医学教室,三层曾为学生宿舍,后用作医科课室及解剖室。

这里是当时中国所有院校中第一座专门教授自然科学课程的校舍。


圣约翰大学资料图


据负责修缮工程的上海住总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吴振邦介绍,进行了两年的格致楼修缮工程遵循“恢复原貌、修旧如故”,使格致楼成为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里首例完全按照文物保护法“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进行修缮复原的典型实例,这也为今后历史建筑群的保护,特别是校园内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提供了借鉴。


格致楼 ©王凯


回望格致楼的修缮工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历史的原因,楼的原始图纸一张未能找到,相关文字记录也微乎其微。

施工方仅从出版物和网络上搜集到了少量的历史照片。正是这些照片对了解格致楼的建筑风貌的变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圣约翰大学资料图


“格致楼的基本建筑风格是西式外廊式与传统中式屋顶两种建筑风格的叠加,使人能够一窥中西文化与艺术交融下中国近代大学校园的特殊魅力。”吴振邦说。

但是,刚刚接手修缮时,楼的一至三层的西式外廊均被封堵,中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高翘的飞檐已不见踪影,成为修缮中的一大难点。


格致楼的飞檐一度消失 网络图


好在书籍中的老照片和校园内同时期的老建筑可以作为参考,建筑师制作了多款不同形式的飞檐,按照1:1样板建模,实物对照照片细调角度。再经由专家确定,最终建成与其同时期建筑怀施堂(韬奋楼)相似的屋角形式,恢复了屋脊飞檐翘角,格致楼的“翅膀”才又重新“飞”了起来。


格致楼的飞檐 ©王凯


经此,吴振邦悟到,格致楼的飞檐貌似取自中国传统,其实并不然,传统的飞檐靠的是建筑内部的檩条支撑,而当年的西方建筑师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因此格致楼的飞檐是用木架子加上去的,所以才能在日后被轻易去掉,而不影响整幢建筑的结构。”


格致楼的飞檐重新飞起来了 ©王凯



中庭

不恢复


如何解决二三层的外廊被封堵的问题?现代的建筑师们就想了个办法,在窗户外参照毗邻的怀施堂的样式和做法,加上了实木栅栏,昭示着这里曾经是阳光通透的外廊。


格致楼 ©王凯


由于1909年,电力才通入校园,大楼初建时还无灯光照明。所以格致楼的屋顶呈U字形,U中部装有玻璃天窗,可以采纳自然光。

也就是说,格致楼最初是合围形式,在建筑中间,从底楼到顶楼是贯通的,现在学校用来展示的空间就是始建之初的中庭,百年前的学生们围坐于此,享受着阳光的抚慰,发奋苦读。


圣约翰大学资料图


“我认为是第二次修复的时候,中庭便与外廊二三层同期封堵起来了,多出来的空间分隔成了办公用房,室内格局做了较大的调整,只能说明当时圣约翰大学的学生数量激增,教学用地已经非常紧张。当时的校园里还有一个圣约翰中学,是为自己的大学准备预科生的。”吴振邦说。

如今,楼中室内正中间的位置支起的两根细柱已经保留了几十年,一方面,使进入其中的人,领会此地曾经的用途,另一方面,百年建筑若再大动干戈还需谨慎。


格致楼的顶层保留了原有的屋梁 ©王凯


格致楼内的楼梯扶手如今也还保持着当年的模样。

沿梯而上直至顶层,秋日的阳光在地板上投下金灿灿的影子,钟声阵阵从不远处传来,那是毗邻格致楼的怀施堂上的大钟在提醒人们光阴的脚步。


格致楼的楼梯还保持着当年的模样 ©王凯



墙面

重呼吸


吴振邦提到,修缮格致楼的另一个难题在于,历史上,格致楼传统的清水砖墙被红色和灰色涂料覆盖。


圣约翰大学资料图


这是一种对外立面墙“描画”的维修处理手法,即对老墙表面粉刷和涂料后,以涂料画缝的方式做出砖缝效果。但由于涂料本身透气性较差,阻碍了原有砖体的“呼吸”,在长期自然侵蚀下,容易导致表面粉刷起壳、涂料脱落,局部修补痕迹明显,外立面感官失真。

针对这个问题,在修复小样得到文物局专家认可后,经过一系列脱漆、清洗、打磨、修补、划缝、勾缝、增强、憎水等传统工序,修复了清水墙,让墙面重新顺畅“呼吸”。


怀施堂破损的外墙 ©王凯


修缮工程队进场时的第一眼,吴振邦就看到环绕格致楼四面的拱券大部分的砖柱都有了裂缝,当时用钢结构包裹做了加固。修缮之后,则在砖柱中加入了钢筋混凝土材料以起到支撑作用,外表完全看不出骨骼的置换情况。

若再瞧得仔细些,会发现格致楼建筑下部有一个个圆形的透气孔,吴振邦告诉记者,这就是为什么这栋建筑百余年来濒苏州河而居,却难得不是特别潮湿的原因。


砖柱中加入了钢筋混凝土材料 ©王凯


正是拥有了一个架空层,有了透气孔,让一楼的地板并不直接接触潮湿的地面,“这次修缮也充分利用了当时的设计。上海许多地方因为地面沉降已经无法看见这样的排气孔,格致楼属于保护得比较完整的。”



抬高

近一米


紧邻着格致楼的怀施堂(韬奋楼)是学校里最老的建筑之一,这座建于1894年的四合院建筑,面积达5061平方米,是修缮格致楼时的重要参照。


怀施堂 ©王凯


怀施堂的设计保存中国传统建筑特点,两层砖木结构,墙体以青砖为主,配以局部红砖线条和拱券,歇山屋顶上配以传统的蝴蝶瓦,口字形或四合院平面布局,墙身则是连续的西式圆拱外廊国土,屋顶四角皆为曲线型(1959年大修时改为直线型)。

正面有一塔楼,后安置了一口大钟,成为钟楼。


圣约翰大学资料图


圣约翰大学校长卜舫济曾对怀施堂的设计有如下说明:“关于建筑物之图样,已经在美国绘就,务将中国房屋之特质保存。如屋顶之四角,皆作曲线型。实由约大开其端,后此教会学校之校舍,皆仿行之,甚为美观。”


卜舫济


位于整个华政步道的最突出位置的是圣约翰中学校长楼,这幢线条简洁明快的美式建筑恰恰也位于整个地块地势最低的位置。

吴振邦说,它的修缮特点与难点在于将它水平整体抬高了930毫米,“因为不远处的防汛墙不断抬高,若不去修缮,它的整个一层几乎就是泡在水中,难以维继。”


整体抬高了的校长楼 ©王凯


吴振邦说,在他的个体经验里,如今静静伫立在华政校园里的这些历史建筑,是当时中西“混搭”建筑风格的开创与探索之作,正是从它们开始,中国大地上的建筑开始慢慢地走上这条道路,之后包括如今的杨浦图书馆、北大校园中的建筑都是发轫于此。


苏州河步道华政段 ©王凯



记者手记

建筑可亲近


苏州河畔这一路走来,若对圣约翰大学略知一二,便感觉像经历了一场与百年前各位文化大师的邂逅——圣约翰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大学之一,在其总共73年的办学历程中,更是培育出了颜惠庆、顾维钧、陶行知、贝聿铭、邹韬奋、荣毅仁、周有光等一大批声名显赫的商界巨子、学界泰斗、医界圣手,曾被誉为“东方的哈佛”“外交人才的养成所”。她是上海近代历史、中西文化交流史、教育史的重要见证。


华政老建筑 ©王凯


在他们曾经学习生活过的空间里,我们徜徉,行走,低语,我们亲近历史建筑,也亲近了这些海派文化的重要缔造者。

华东政法大学在两个月内拆除了沿河的铁栅栏,欢迎普通市民进入校园了解建筑的过往、学校的历史,这些文物建筑的修缮因为有人的亲近,也拥有了更广维度上的意义。


苏州河步道华政段 ©王凯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徐翌晟

编辑:小开

图片:王凯摄,部分源自网络

视频:上海时刻

©新民晚报文化部



近期推荐


‍▶ 被“大湾区哥哥”圈粉了?大湾区的中秋晚会也“猴赛雷”啊~

‍▶ 拿好这份攻略,阿拉去徐汇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中秋微旅行!

‍▶ 病魔散,明月照“燕”来!肝移植后的解燕再逢《花好月圆》

‍▶ 金静:出走12载,归来仍是“守越人”

‍▶ 40岁的邮政所里,一杯咖啡盛回忆,一封书信给未来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