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有人要刺杀梅姨?英国首相最近摊上500亿的事儿了!

2017-12-08 刘越 瞭望智库


12月5日,英国媒体报道,英国警方连同情报部门挫败了一起试图刺杀首相的阴谋——有人计划在唐宁街的首相官邸引爆某种简易爆炸装置,并在爆炸之后的混乱中发动攻击,刺杀特蕾莎·梅。


上个月,数十名英国保守党议员要求特蕾莎·梅辞职。


自从执掌相印以来,一心致力于脱欧的特蕾莎·梅的日子过得不容易。


上周刚刚传出英国要给欧盟500多亿英镑的“分手费”,12月4日,新一轮脱欧谈判又谈崩了。


脱欧难,难于上青天!


文︱刘越 英国爱丁堡大学国际关系博士生

本文为瞭望智库特约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脱欧难,难于上青天?




图片来自网络


自今年3月脱欧谈判启动以来,双方始终未能取得成任何实质性进展。英国迫切需要一个退出单一市场及关税同盟后的替代方案,即贸易协定。因此,梅相一早便极力提倡“双轨谈判”:一边谈脱欧,一边谈贸易协定。


然而,双方面前至今横亘着三大阻碍:


  • “分手费”问题

  • 爱尔兰边界问题

  • 欧盟公民权利问题


在这三方面,欧盟紧紧咬住英国不放。


欧盟实际领导人、德国总理默克尔毫不客气地将梅相的提议“怼”了回去——除非“分手”的事情已谈拢,否则别想谈合作。


欧盟公民权利问题相对容易解决。


英国政府已经答应,目前居住在英国境内的300万欧盟公民无须为申请居留权支付额外费用,而申请过程也会“简单得像更新驾照一样”。


至于欧洲法院,英国将承认其效力并让它继续发挥维护欧盟公民权利的作用。


接下来就是“分手费”了。


所谓的“分手费”,是指英国在脱离欧盟时按照承诺,履行其会员国身份存续期间的义务,向后者缴纳的“债务清偿”费用。


为避免英国政局动荡,明面上,双方均对“分手费”的具体数额三缄其口。


唐宁街似乎有意与这些猜测性的“小道消息”保持距离。英国脱欧事务内阁小组委员会称,他们并未就“分手费”增额达成一致,只是确定了这笔资金的计算方式。


欧盟也十分谨慎。11月29日,欧盟首席谈判官米歇尔·巴尼耶在柏林否认了与英国就“分手费”等问题达成一致。在欧盟看来,尽管这次英国人“带着钱来”,但是,在将具体方案落到纸上之前,一切都是空谈。


图片来源:新华网


2

为什么是500亿?




不过,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相关人士指出,英国预算责任办公室(OBR)故意泄露了英国与欧盟私下达成协议的消息。


关于具体数额,目前流传着各种版本:


欧盟“报价”约为600多亿欧元(超过500亿英镑);


英国媒体目前普遍猜测是440亿英镑。


无论具体数字如何,在计算这笔钱时,须同时考虑英国的“净负债额”(net liabilities)和它在欧盟资产中的所占份额(share)。


根据英国下议院图书馆(The House of Commons library)编译的欧盟官方谈判文件(代表欧盟立场),英国的净负债额约为825.1亿欧元。


注:其中包括佛罗伦萨会议上梅相承诺的2019年和2020年预算额219.7亿欧元、已作出承诺但尚未支出的款项310.7亿欧元、其它金融负债77.6亿欧元、养老金87.1亿欧元、或有负债(contingent liabilities)117亿欧元、和欧盟发展基金13亿欧元。


而英国所占份额(欧盟资产和建设费中属于英国的部分)可冲抵210.6亿欧元。


注:其中包括2019年和2020年欧盟计划在英国支出的175亿欧元,以及英国在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央行所占的35.6亿欧元。


“净负债额”减去冲抵部分所得之614.5亿欧(约合542.7亿英镑)即为英国实际偿付数额。这就是让英国人民哭天抢地的那所谓“500多亿英镑”的由来。


注:参考这笔钱的构成,它将至少包括:英国至2020年为止的7年财务预算、在欧盟的未付账单、欧盟退休人员养老金、未偿贷款(如拨给乌克兰用于维护切尔诺贝利安全的贷款)、欧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项目科学研究、爱尔兰援助项目贷款担保、欧盟机构搬迁费用,等等。


根据唐宁街脱欧顾问奥利·罗宾斯和欧盟第50条工作组幕后谈判达成的协议,这笔钱可以分期偿付。


这一数额相较9月份特蕾莎·梅在佛罗伦萨会议上的暗示性承诺(约200亿英镑)翻了一倍不止。


很显然,那时候,英国尚未意识到若不解决“钱的问题”,谈判根本没有推进的可能性;而现在,英国人,至少是政府高层,终于开始在现实面前服软。


3

欧盟为何咄咄逼人?




就目前谈判局势而言,双方已陷入僵局,而英国处于被动方。


过去数月,欧盟可谓“咬定青山不放松”——吃透了英国人对贸易谈判的急切心态,坚持将“分手费”定在高位。


这背后折射出欧盟两巨头德国和法国的强势态度。德国总理默克尔几乎从没买过英国人的账;欧盟首席谈判官米歇尔·巴尼耶是法国人。 此人曾为欧盟委员会内部市场与服务委员,经验丰富,小心谨慎,与其周旋很难讨得便宜。


在欧盟看来,英国应当着实履行其承诺,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当然,它还带着惩戒的意味,更像是欧盟对英国开出的“罚单”—— 作为欧洲经济强国和欧盟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在欧盟深陷债务危机和移民问题困局之时,英国非但没有施以援手、与盟友同舟共济,反倒选择“独善其身”、抛弃大家庭“单飞”!


欧盟就是想让英国知道:逃避责任所需付出的代价,不比承担责任少。


此外,这一史上最高“分手费”也颇具警示意义。


在英国之后,在极右翼势力的鼓吹下,法国、奥地利等欧盟成员国家蠢蠢欲动,出现了脱欧苗头。


这些情况严重影响到了欧盟的稳定,冲击着欧洲一体化的理念。


欧盟之所以开出如此令人咋舌的“分手费”,也意在打消这些国家的念头:想离开,没那么容易。


必须指出,付出“分手费”绝不意味着英国可以“买”到它想要的贸易协定,而只是增加了探讨这种协定的可能性。


贸易谈判的过程,必然又是一番旷日持久的锱铢必较。


4

分手后必须当朋友




当然,这笔“超额分手费”支出无疑会给英国政坛和社会带来不小震动。


最糟糕的一点也许是,“脱欧派”当初信誓旦旦向选民兜售的愿景——脱欧后,英国国民健康保险服务机构(NHS)每周可重获3.5亿英镑注资,将随着“分手费”的超额开支“打水漂”了!


英国政府律师和英国上议院都认为,欧盟向英国索要“分手费”十分荒谬,并无法律依据。


随之而来的还有党内党外反对派人士的攻击:


工党议员丘卡·乌纳批评道:这结果不是民众想要的;


最近被迫辞去国际发展秘书一职的议员帕里提·帕特尔称,换做她,直接让布鲁塞尔“滚蛋”。


实际上,与其说这500亿英镑是“分手费”,不如说是英国向欧盟奉上的“买路钱”:


其一,英国人想尽快进入下个谈判议程,商议他们最关心的贸易协定;


其二,最终获得进入欧洲大陆市场的机会。


尽管这钱花得实在让人肉痛心疼,从长远计,也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以当下的利益损失,博得未来更大的利益交换空间。


尽管英国“背弃”了欧盟,欧盟“勒索”了英国,双方在谈判过程中矛盾重重、互信大减,但“分手”后两者必须还是“朋友”。


至少,对英国而言,欧盟必须还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欧盟长期是英国最大的海外市场,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欧盟在英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很难顷刻改变。换言之,英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合适的伙伴替代欧盟。相较而言,英国更需要欧盟。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英国当下不惜血本,宁可承受高昂的“分手费”、作出各种让步,也要千方百计把欧盟拖进贸易谈判,极力谈出一个“协定”而避免诉诸WTO框架——让协定尽可能接近目前双方的贸易关系,也即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模式,符合英国的长久利益。


毕竟,英国脱欧,为的是“逃脱”负担,而非“逃脱”生意。


5

北爱问题是症结所在




近些年,中国流行一句话:能直接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根本问题。


这句话对英国十分适用——就算“分手费”问题解决了,也不等于英国未来道路畅通无阻。


北爱边境问题已经成为了最不稳定因素,甚至具备“一票否决”的危险作用。这个问题像个“死循环”:


  • 如果应当地居民和爱尔兰政府要求继续开放边境,英国便无法实现对人口流动的管控,这将大为削弱脱欧的实际意义;


  • 如果设置海关边检,不仅将惹怒民众,更会刺激北爱民族分裂势力,威胁英国内部统一和欧洲和平。


所以,中央政府陷入两难:既要实现有效的边境管控,又要避免在爱尔兰与北爱尔兰之间硬生生划一道分割线。


而这一问题,看似只能以爱尔兰人最满意的方式来处理才能避免动乱,也才能让脱欧谈判有所进展。


据英国媒体透露,英国将在爱尔兰政府的持续施压下让步,承诺不在爱尔兰与北爱尔兰之间划设“刚性边界”(hard border),双方维持“管理同盟”(regulatory alignment)。


然而,英国政府此时的退让只能看作权宜之计,目的是不让这个问题阻碍贸易谈判。“管理同盟”也许是能让英国中央政府、北爱尔兰、爱尔兰三方同时接受的漂亮措辞,但如何具体实施这种管理,如何防止人口无序甚至非法流动,则是一个尚未解决的棘手问题。


除边境管控外,脱欧后之后,北爱与欧盟的经贸关系恐怕也难以与英国其他地区协调一致。其中最重要的利益关切者是爱尔兰。


爱尔兰与北爱尔兰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经贸联系,前者占后者出口总额的37%,贸易依赖性相当强。爱尔兰十分不愿接受自身与北爱的经贸关系受到英国脱欧后贸易规则改变的影响。


但唐宁街发言人坚称,英国是作为一个整体脱欧,考虑到英国领土与主权之完整性,北爱尔兰不会有特殊待遇。本次谈判之所以破裂,也与爱尔兰政府在此问题上无法与欧盟和英国达成共识有很大关系。


不过,形势告诉人们,英国中央政府最终可能被迫默许北爱换种名义、但实质上留在单一市场和关税同盟中。


6

特蕾莎把目光投向中国




与英国有着“特殊关系”的美国如今正醉心于“美国第一”;而邻居欧盟又毫不留情地给了英国一记重击。


如果说,几百年前,英国奉行“光荣孤立”是为骄傲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那么,今天,当它再次选择游离,我们似乎感觉不到什么“光荣”,有的只是一个衰落帝国的孤立无援。


既然西方不再那么“亮”,就看看东方吧。


还好,骨子里的“现实主义”和“利益至上”永远可以帮到英国人,商业嗅觉灵敏的英国人把目光投向了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其实,对促进中英关系、加强双方经贸合作而言,“脱欧”未必不是件好事。


特蕾莎·梅曾对中国商人和中国企业有许多想法,在中英经贸合作中防范意识比较强。上台伊始,她的这种成见或偏见差点使卡梅伦-奥本斯组合执政时期定下的欣克利角C核电站合作项目泡汤。


然而,中国的诚意和英国的尴尬处境最终让梅相放下成见,两国于去年9月完成了全部协议的签署。


一个月后,中英又达成了新的航空运输准入协议。为促进两国旅游和贸易,双方将大幅增加客运航班运力额度,取消货运班次限制及两国航空公司飞往目的地的数量限制。


这一系列转变意味着,梅氏政府已经意识到在“后脱欧”时期中国对英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反全球化浪潮席卷欧美的背景下,中国提出的新时期全球化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英国的大力支持。英国不仅是第一个加入亚投行的欧洲大国(创始会员国之一),还与中国一道成立了英中基础设施联盟。这些举措为将来双方在第三国合作奠定了基础。


于英国而言,中国提供的合作机遇为其当下所求之不得;而英国大可利用其海洋国家优势,参与南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发挥作用。此外,作为发达经济体和全球化的成熟地带,英国在金融服务、法律事务、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亦可助力中国。


今年初,随着第一趟中英直达货运列车自义乌抵达伦敦,英国成为“一带一路”最西端的连接点。这意味着中英关系更进一步,也标志着在东西方两个大国的努力下,全球化翻开了新篇章。


总监制:吴亮

监制:夏宇

责任编辑: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谢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