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65式军服再现《芳华》:迄今为止中国军队影响最大的一代服装...

2017-12-27 瞭望智库


随着电影《芳华》的热映,65式军服再度闪亮登场,引起了人们的热议——“那时的军装真好看!”是的,当年那“一身绿,三片红”,曾让多少人梦绕魂牵!即便今天,人们对红领章的情结仍旧挥之不去,难以忘怀……


文 | 徐平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军网”(ID:zgjw_81),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




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65年6月1日取消了军衔制,同时进行军服改革。65式军服就是取消军衔制后装备的制式服装。


在正式取消军衔制的前夕,《解放军报》5月25日发表社论,题为《促进我军更加革命化的重大措施》,其中有一段话:


军衔制度取消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公安部队所有部队人员一律佩戴全红五角星帽徽、全红领章。新的帽徽、领章非常大方、朴素,突出了鲜红的革命色彩。帽徽是一颗红星头上戴,象征着党和毛主席的领导;领章是革命红旗挂两边,象征着我军非常无产阶级化、非常战斗化。这种帽徽、领章非常鲜明地非常形象地体现了我军的革命本质和光荣传统。


当年6月1日,所有军人摘下佩戴了将近10年的55式帽徽、领章和肩章。全军上下无论男女官兵,一律佩戴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称为“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从而体现官兵一致的革命传统。


65式全红帽徽、领章


1965年6月1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文章。右图为佩戴全红帽徽、领章的陆、海、空三军指战员,背后是老红军,寓意为继承革命传统。


65式军服主要内容大致如下:


军帽:男、女军人夏帽统一为有沿解放帽,冬帽为栽绒帽或剪羊绒帽。


军衣:男军人冬、夏服均为立翻领,衣襟扣为5粒褐色光面胶木扣。衣袋为内挖袋。干部服为四袋,胸袋扣内藏;战士服为两胸袋,袋扣露于袋盖之上。女军人夏服为小开领,两个下挖袋,3粒衣襟扣,冬服同男军人。颜色——陆军草绿色(国防绿),海军灰色,空军上绿下蓝。面料——全军不分官兵级别,一律夏服棉平纹布,冬服斜纹布。


65式陆空军战士服。


穿65式军服的陆海空三军指战员。


识别标志:帽徽为铝制烤红漆,初期固定方式为3点,后改为中间横孔方式,用铁丝穿在军帽上;领章正面为红色平绒布,背面为白棉布,有“部队代号”“姓名”“血型”的印戳,为战场上伤亡军人采取救护、统计措施提供依据,分四周扎线(前期)和胶裱背(后期)两种。


军鞋:一般使用军用胶鞋(即解放鞋)、军用黑布鞋,干部为皮鞋。夏季部分配发棕色凉鞋,1974年女战士配发黑色凉鞋。冬季部分配发棉布鞋、翻毛皮鞋。


腰带:分两种。外腰带(武装带)干部为革制武装带,带头扣为钢制镀铬,靠革制卡别调节长短;战士为帆布武装带,带头扣钢或铝镀铬,靠金属卡扣调节长短,1978年后换为和干部相同的革制武装带。内腰带(裤带)为帆布或革制,靠金属带头调节长短。


还有挂包、雨衣等。


《芳华》剧照:布基胶面雨衣,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我军装备了半个世纪。


《芳华》剧照:初到军营的何小萍第一次领被服装具:军衣有单衣、罩衣、衬衣、绒衣、棉衣、大衣、军帽、军鞋、袜子、手套等(按季节发放),还有一次发齐的棉被、棉褥、毛毯、蚊帐、雨衣、挂包、腰带、背包带、毛巾、脸盆、水壶、饭碗、牙杯等,可谓一应俱全。


2

穿上“的确良”军服小伙帅呆了!




65式军服简单实用,但是衣料过于单一。针对65式纯棉军服不耐穿和服用性能较差等情况,总后勤部组织有关单位从1969年开始,着手研究多种化纤与棉花混纺织物。经担任不同任务的部队试穿验证,采用涤纶50%、锦纶17%、棉花33%混纺42/2×21平纹布穿用效果最佳。总后勤部1971年6月4日批准涤锦纶三元混纺布单衣定型和批量生产,定名为“71式军服”,并于1973年装备全军。


这种俗称“的确良”的涤、锦、棉三元混纺布新式面料与棉布相比较,具备挺括、不缩水、洗后易干、颜色鲜艳、不易退色的优点,深受广大官兵的欢迎。这是我军军服面料一个质的飞跃。“的确良”的原料聚酯纤维,英文名叫DACRON,是由美国公司杜邦公司生产的,中文名叫“大可纶”,在香港和广东话发音就成了“的确良”。


“的确良”军服。


《芳华》剧照中的“的确良”军服。


一位叫张明的警察发表过一篇文章《的确良军装》,为我们讲述了当年他在部队时穿“的确良”军服的经历。


“换发新军装了!”消息传遍了整个军营。战士们日思夜想,早就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过去的旧式军装从里到外都是用纯棉布制作的,虽然质地柔软透气性好,但外表却不挺括,尤其是下水过后,特别容易起皱纹,不平整又缺乏弹性。新军装的面料是“的确良”,一种涤纶的纺织物,与棉混纺,特点是耐磨、不走样,容易洗和干得快。这容易洗和干得快对一个军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当然,对我们而言,新军装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挺括、平滑和光亮度高。这一点,年轻的士兵最有体会。当我们身穿绿色的“的确良”军装,再佩戴上鲜红色的帽徽领章时,整个人都处在一种精神亢奋的状态,心情也是晴朗的。


“的确良”军装改善了我军65式军服外观。解放军战士穿着崭新、鲜艳的“的确良”军装走在大街上,真是“帅呆了”!公众的“回头率”明显提高。


3

说说文工团的演出服




有一点需要指出的,《芳华》片中不完全是“的确良”军服,有些镜头里穿的是文工团演出服,面料是毛料的,为毛哔叽或毛凡立丁,质感更加挺括、平坦、光滑、厚重,穿着效果当然要比“的确良”好。


毛料文工团演出服。


我军在1955~1965年实行军衔制期间,55式军服校以上军官礼服、常服均为毛料。取消军衔制后,为节省开支和体现官兵一致,取消了毛料军服。除海勤干部、战士仍发呢服外,全军干部、战士军服用料一致,均为棉布。


到了70年代初期,由于执行特殊任务的需要,我军部分人员开始装备毛料军服,最早先从三军仪仗队开始。


1972年2月21日,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派出了371名士兵组成的仪仗队伍。这是中国历史上仪仗队执行任务最大的一次阵容。他们的毛料军服、军大衣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新做的。此后,解放军仪仗队开始穿毛料军服。但军服样式不变,仍是65式。


穿毛料军服的解放军仪仗队,威风凛凛,充分显示了大国威仪。


周恩来总理陪同尼克松总统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尼克松望着军容严整、气宇轩昂的仪仗队称赞说:“中国仪仗队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一个。”


1972年4月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批准总参谋部、总后勤部上报军委《关于驻外武官处人员恢复毛料军服的报告》,驻外武官开始配发毛料军服:夏服为凡尔丁;冬服武官为华达呢,译员为毛哔矶。


此后不久,我军军乐团、专业宣传队开始配发毛料服装。所谓专业宣传队,就是有正式编制的原文工团。按规定,大军区以上单位及海军舰队、军区空军才有专业文工团。从“文革”初期开始,部队各专业文工团均称“宣传队”,如原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称“北京部队政治部宣传队”,海军文工团称“海军政治部宣传队”,铁道兵文工团称“铁道兵政治部宣传队”等等。军以下部队宣传队,是非正式编制的,称“××部队业余宣传队”。


1974年8月16日,总政治部、总后勤部联合下发《关于宣传队、军乐团和仪仗队演出服、礼服规定的通知》,规定从1974年6月起陆续换发新的毛料演出服、礼服。


配发的范围:凡是各军区、军兵种、各总部和海军舰队、军区空军经中央军委批准定编的宣传队和总部的军乐团、仪仗队均按编制人数配发毛料演出服或礼服。其中,行政、勤杂和舞台服务等不登台演出的人员不配发演出服。


服装制式:宣传队、军乐团为干部制式;仪仗队按队列要求为干部、战士两种制式。


服装用料:夏服为凡尔丁;冬服为毛哔矶,大衣、栽绒帽为交织马裤呢。


穿毛料服的解放军军乐团团员。


当时军以下各部队业余宣传队不发毛料军服。《芳华》片中的毛料演出服,就是有正式编制的宣传队配发的,而且应该是1974年以后。


穿毛料演出服的《芳华》剧组主要演员。


4

海军恢复大沿帽和水兵服




65式军服装备后,经过几年的实践,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军内外对海军服装意见较大。普遍认为65式海军服过于单调,颜色和式样与国际通用的海军服装相差较远,不适应舰艇部队特点。


1972年,海军着手研究恢复1965年以前的军服颜色与式样,并于1973年7月14日向中央军委请示报告。1974年4月4日,总参谋部、总后勤部联合发出《关于海军改革服装样式的通知》,决定1974年“五一”节海军换发新式服装:夏服为上白下蓝和全蓝两种,干部服制式不变,戴大沿帽,女同志戴无沿软帽,战士恢复水兵服,戴水兵帽,夏服为布料。冬服为全蓝色,干部和陆勤战士制式,舰艇上的部队为蓝色呢服,呢大衣,呢栽绒帽,战士着水兵呢服,航空、陆勤部队为棉服,布栽绒帽。水兵服领章改为长方形红色小肩章。干部腰带颜色、样式不变,与陆、空军一致,战士腰带为蓝色,样式不变。舰艇上的部队穿黑色鞋。


海军换装后全红帽徽、领章不变,但由于水兵服没有领子,领口位置是披肩,没法戴领章。但“两面红旗”又不能取消,于是就将领章改为国际通用的方形肩章,仍是两面红旗。水兵服戴红肩章,绝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50 40423 50 20504 0 0 8241 0 0:00:04 0:00:02 0:00:02 8241

74式水兵服(上白下蓝)


74式水兵服(全蓝)


这次部分改动的军服(海军军服和全军女军人夏服)被称作“74式军服”,但还属于65式军服系列,只是65式军服的“改良版”。1974年5月1日,74式军服一经亮相,立刻引起军内外广泛关注。当时最神气的莫过于海军了。这次换装,三军中海军变化最大,海军服装无疑是三军服装中最亮丽的。一位当年的海军幸福地回忆道:“第一次穿上水兵服,我就和战友一起外出,一路上招来了很多羡慕的目光,一些小朋友跟在我们后面,边走边问:‘你们是解放军吗?’有的还要看看我们的水兵帽,说解放军叔叔也长辫子啦。看到人们羡慕的目光,我们更加自豪,走起路来头昂得更高了,水兵帽上的飘带也飞舞得更欢实了。”


换着水兵服的人民海军战士保卫祖国海疆。


5

女兵的裙服和无沿帽




除了海军服装样式改变外,74式军服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全军女军人恢复裙服、改戴无沿软帽。军裙为前身两个折的西服裙,面料仍是“的确良”(三元混纺布),陆军草绿色,海、空军藏蓝色。我军从1965年取消军衔制,女军人就取消了裙服,到1974年,已经9年了。这9年中,女军人没有群装,恐怕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74式女兵裙服。


1974年5月1日,全军女军人终于恢复了裙服!这一天,当女兵们换上草绿色(陆军)和藏蓝色(海、空军)“的确良”军裙,英姿飒爽地出现在人们面前,登时引来一片惊奇和赞许的目光——


一位当年女兵的回忆,生动描述了女兵换上裙服后的情景:


“发74式夏常服是最难忘的,无沿帽和裙装,统一换夏装时,男兵瞪着眼等看女兵穿裙子的样子,女兵穿上你推我,我推你,都不好意思先出去,还是护士长带头出去的,有的女兵两条腿白的晃眼,晃的男兵眼都不知往哪看好。无沿帽也是左戴右戴怎么也戴不好,老得用手摸摸带正了没有,干脆还像戴有沿帽一样,扎上两小刷子,再窝到帽子里面,前面弄一点小留海,也不难看,后来发明用小黑发卡头两边卡住帽子和头发,帽子就稳稳当当了。穿裙子时把裙腰往上卷一圈,让裙子到腿关节上,显示腿长,女人呀,走哪都会利用现有的条件显示自己。穿裙子就一点不好,坐马扎子看电影或开会,手得拉住裙子下摆,怕被风吹起,现在的话就是,走光。换裙装后,走哪都是惹人追看的,在礼堂开会,卫生科一进去,整个师直机关和连队的眼光,唰,全过来啦,我们科的男兵也是昂首挺胸的,沾到喜庆了。”


1979年,军裙前身两个折改为六个折,均为藏兰色,陆海空女军人通用。这在影片《芳华》中可以看出,省军区文工团穿陆军服装,前期女兵的裙子是绿的,后期改为蓝的了。


裙子改为蓝色后的陆军裙服。


《芳华》剧照:穿蓝色军裙的淑雯、丁丁、穗子。


74式女军人军帽改为无檐软帽(无沿帽),帽顶有军种牙线,陆军正红色、海军白色、空军天蓝色。


女兵无沿帽。


无沿帽比解放帽更适合女性特点,它的配发确实释放了女兵们的目光和秀发,特别是前边的刘海得以更好地展示。改戴无沿帽后,女军人的刘海也明显讲究起来,飒爽英姿中平添几分妩媚,使女兵漂亮了许多。


尽管74式军服改革的品种不是很多,但涉及面还是比较大,包括海军一个军种和全军女军人,特别是海军恢复了传统的蓝白色,恢复了大沿帽、水兵帽、水兵服、呢服,全军女军人恢复了无沿帽和裙服,使当时样式和颜色都过于单调、呆板的65式军服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改观。


6

减轻单兵负荷的冬服改革




“文革”结束后不久,我军服装又在71式三元混纺布单衣的基础上,以减轻重量为主要目的,进一步扩大化纤材料的使用,经过研究筛选样品、部队试穿、征求意见,于1977年12月上报军服改革方案。1978年2月,中央军委批准了服装改革方案,名为78式军服(属于65式军服的“改良型”),并投入生产。


我军70年代冬季单兵负荷(侧面)


我军70年代冬季单兵负荷(背面)


这次服装改革的特点是进一步扩大采用化纤与棉花混纺织物,增加服装品种,改进生产工艺,在冬服配套和携行规定上也作了较大改进。主要将冬服罩衣、棉衣和大衣面料改为涤卡布料,棉衣里子布改为改维棉布;化学纤维扩大为涤纶、锦纶、晴纶、维伦、丙纶等多种;对皮帽和毛皮大衣采用新工艺生产,并对罩衣减轻了重量;对战士军服、女军人夏服加强收腰,战士军服的侧接缝加为两条。改革方案涉及到衣、裙、鞋、帽等20多个品种,从1979年起陆续装备全军。


78式陆军干部、战士涤卡冬服。


78式服装是继71式军服之后我军军服使用材料上的又一次革命。它不仅为国家节省大量棉花,同时由于化学纤维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抗皱性能和抗霉蛀功能,军服使用牢度,挺括保型性、储存安全性等有很大改善。特别是因为化学纤维的比重小,使我军单兵冬季行军负荷得到较大幅度减少,其中寒区减轻15.6%、温区减轻12.6%、热区减轻19.2%;夏季行军负荷减轻了19.5%。也使军服外观得到有效改善。


7

65式军服不了情




1985年5月1日,全军装备新式服装——85式军服。65式军服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65式军服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我军影响最大的一代服装。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装备时间最长。从1965年至1985年,65式军服包括它的“改良型”71式、74式和78式军服,整整实行了20年,还没有哪一套服装超过它。二是发放量最大。这20年间是我军兵员最多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军曾超过600万人。这时期平均每年都有上百万名新兵,20年间,累计应该有数千万名解放军官兵穿过65式军装。而民间各种仿制的就更是数以亿计了。当年有多少没当过兵的人穿上65式军服留个影,以表达对这套军装的喜爱和向往!毋庸置疑,65式军服是人民群众认同感程度最高的一款军服。尽管在今天看来,65式军服还不够美观,衣料也过于低廉,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身绿,三片红”还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芳华》剧照:告别


一位当年的女兵用一段文字生动地描述了她对红领章、绿军装的眷恋。


“我们当兵的那个年代正赶上对越自卫反击战。军人有一个很时髦的称谓——最可爱的人,所以那身绿军装也是女孩子最羡慕的时装了……


这身行头只有在星期日才能穿在身上,因为那天我们一个班可以有两个外出的名额,到了那天我们一个连总有五六个女兵可以搭伴一起外出。虽然没有什么可买的东西,但大家总是盼望这一天的到来,并千方百计的去争取这个外出的名额。到了那天,有幸外出的战友穿上那身绿军装出了营门,就像百灵鸟一样唧唧喳喳兴奋得不得了,不施粉黛、青春自然、三五成群地走在大街上,总是招来一些女孩子的羡慕的眼光。那可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檐帽、绿军装、红红的领章、红红的星陪伴着我度过了新兵的一年。”



红领章是65式军服的标志,也是65式军服的同义语,更是一代人青春和理想的代名词。一身绿军装,两面红领章,参军报国成了一代青年人生的最高理想。红领章也是一种精神的象征,青春气息、浪漫情怀、英雄主义在军人身上是那样地浑然一体,红领章浓缩了最精彩的人生和最美好的芳华!多少男兵女兵在摘掉红五星红领章的那一刻,不免泪眼鼻酸。许多年过去了,但心里总也抹不掉鲜红的帽徽和领章。曾经拥有过红领章的人在怀念着红领章,许多没有机会走进军营的人也在怀念着红领章。人们怀念红领章所代表的那种与人民血肉相连的亲切感,那种火一样燃烧的激情和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难忘的红领章,永远的红领章!


总监制:吴亮

监制:夏宇

责编: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谢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