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曝光“黑幕”,有机食品的噱头到底有多大?

2018-05-17

作者 云无心


最近央视曝光了有机蔬菜的“黑幕”:贴标签身价暴涨10倍,多有农药残留,生产过程使用化肥……

在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有机食品”成为一个备受热捧的概念,只要穿上了“有机”的外衣,价格就能翻番上涨。究其原因,是人们相信有机食品更加“安全”“健康”,但如今曝出的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也让人意识到自己其实对“有机食品”知之甚少。

许多人对于有机食品的认识或许都存在着误区,甚至可能并不了解到底什么是有机食品。

库叔今天就挑选了五个最受关注也争论最多的问题,为大家一一解析。


文 | 云无心   美国普渡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科学松鼠会科普作者 

编辑 | 黄俊峰 武君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有机食品为什么造假泛滥?




要想明白有机食品为什么“假货多”,首先得知道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的“有机”,说的是其生产方式,相对应的概念,不是“无机食品”,而是“传统食品”或者叫“常规食品”。


世界各国对于“有机食品”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一般的要求包括:

物种(粮食、蔬菜、水果、牲畜、水产、蜜蜂等等)未经基因改造;

生产过程不得使用传统农药、化肥、人粪便、生长调节素、饲料添加剂等等非天然物质;

产品的加工过程不能进行离子辐射处理,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等。

那么,重点来了:有机食品不能使用的是“传统农药”和“化肥”,而不是“农药”和“肥料”。

实际上,各国都有用于有机生产的农药和肥料名录——它们的特征是“容易降解”,而不是“无毒”。

此外,虽然化肥绝对不能用,但跟许多人想象的不同,农家肥也不是自带“有机属性”——未经处理的农家肥同样不符合有机标准。

中国的有机生产由2005年4月1日实施的《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19630-2005)来规范。这份标准详细规定了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示和管理的各种要求。

而有机食品之所以造假泛滥,关键就在于界定“有机食品”的唯一标准是其生产过程,而有机食品的“产品标准”并不存在。

也就是说,生产出来的成品食品——摆在超市或餐桌上的一棵蔬菜或者一块肉,你根本无法通过检测判断它到底是不是“有机”。

有机食品,只能通过生产过程来保障。而这种保障,又是通过政府授权或者认可的“独立机构”(比如本次事件中的北京五岳华夏管理技术中心)来认证的。这判断的仅仅是一个“准入资格”,只能保证生产者“达到”了有机标准的要求。至于生产者拿到认证的过程是否有假,拿到认证之后是否严格遵守有机标准,认证制度无法约束,就只能依赖于生产者的“良心”。在贴上“有机标签”就能涨价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诱惑面前,有多少“良心”能够得到坚守实在是很难说。这次有机蔬菜事件之所以引起众怒,就是因为打着“有机”的幌子却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使用化肥。

5月7日,国家认监委对认证机构五岳华夏作出风险预警。


2

有机食品更安全吗?




许多人愿意购买有机食品的原因是相信它“更加安全”。从理论上说,不使用化学农药就不存在化学农残;不使用化肥和“植物激素”,也就不用纠结它们是否有害;加工过程中不使用食品添加剂,看上去也似乎更让人放心。

“有机”不是免罪金牌,化肥、农药也没有“原罪”。食品安全有自己确定的衡量标准。

不管是化肥、农药,还是植物激素或者食品添加剂,之所以能够被批准使用,就是经过了广泛的安全评估,只要“规范使用”的话就不会危害健康,就是安全的。

生产者的“非法使用”才会给食品安全带来危害。人们往往会先入为主地认为传统食品生产中不规范的行为更多,但这次事件揭示了,“不遵守规范”不仅存在于传统生产者身上,问题对有机生产者其实是同样的,只有“规范的有机生产”才能称得上安全。

因此,同样规范生产的有机食品和传统食品,说不上谁比谁更安全。所谓“有机食品更安全”的结论,是拿“不遵守规范的传统生产”跟“规范的有机生产”相比较而得出来的。

而且,即使是符合有机生产规范的产品,也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安全”。

比如台湾成功大学的科研人员从市场上购买了不同来源的“散养鸡蛋”和“笼养鸡蛋”进行测量,结果发现“散养鸡蛋”的二噁英含量是笼养鸡蛋的5.7倍。(二噁英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致癌物)

欧洲也进行过多项类似研究。2006年荷兰学者发表过一篇综述指出:荷兰以及其它欧盟国家的“有机鸡蛋”中的二噁英含量,明显高于“笼养鸡蛋”,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甚至高于欧盟所允许的安全标准。

2016年第11期的《食品保护杂志》,发表了美国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一篇报告,报告总结了他们的食品安全事故中跟有机食品有关的案例,共有18起,总共779人中招,其中258人需要住院,3人死亡。

食品是否安全,跟“有机”无关。



3

有机食品更有营养吗?




有机食品备受推崇的另一个原因,是许多人相信“有机食品更有营养”。

事实如何呢?关于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营养价值方面的比较非常多,但结论并非一边倒,支持和反对的数据都能够找到一些,偏听偏信恐怕得不出正确的认识。要得到有代表性的结论,需要把所有这些数据汇总起来进行分析。

2009年9月的《美国临床营养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就对过去几十年间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了系统整理。

研究者收集整理了以往55项高质量的论文,几乎涵盖了所有这方面的研究。经过统计分析,他们得到的结论是:在11类营养成分中,有8类的含量有机和常规产品没有差异;其他3类营养成分中,有机产品的氮元素低一些,而磷和酸的含量高一些。

也就是说,有机产品与常规产品在大多数营养成分上没有区别,而3类存在差异的营养成分呢,其实差异值极小,都在几个百分点的范围内——这个幅度的差异,从营养角度来说并没有什么价值。实际上,氮、磷的含量到底是高一些好还是低一些好,营养学上也并没有定论。

这项研究是英国食品标准局(FSA)委托伦敦卫生与热带医药学院(LSHTM)进行的。数据很完善,分析很严谨,最终所得到的结论就是——“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在营养方面没有差异”,该结论也就作为了FSA的官方态度发布。

这样的状况不只在英国存在,其他的农业或者食品监管机构,比如美国农业部(USDA),也从未表达过“有机食品在营养方面比常规食品更好”的态度。

4

有机食品更好吃吗?




还有很多人认为“有机食品更好吃”。

我们需要先搞懂“好吃”指什么,决定“好吃”与否的条件又是什么。

好吃说的是食物的风味,这主要取决于品种、种植条件、采收时机、保存条件以及加工方式。这么多因素中,“有机”能体现出不同的,只有“种植条件”这一项;而这种不同,到底能产生什么影响还未可知,只是“有可能”使风味更好,而并不是“必然使风味更好”。

当然,现在有机蔬菜和水果的产销链通常会更短,可以把蔬果保持到更好的成熟状态再进行采收,从采收到食用的保存周期也可能缩短,这些因素会让蔬菜水果的风味大有提高。但是,这跟“有机”本身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因为更短的产销链并非有机生产的“自带属性”,常规蔬果缩短产销链,同样能变得更好吃。



相比蔬果,“有机”肉类在风味上可能确实略占优势。

有机养殖的禽畜生长期会更长,活动会更多,反映在肉质上,会比常规的“速成养殖”更为筋道,风味物质的积累也可能会更多一些。所以,有机肉类就可能会比常规的肉类肉质更好。不过,人们很少会直接食用生肉,摆上餐桌的肉,风味口感如何更多地受到烹饪的影响——多数情况下,烹饪方法和烹饪技术的影响,甚至比肉质本身还要更大。

5

有机生产对环境更好吗?




有人可能要问:就算有机食品作为食物并没有什么优势,有机生产过程也总该对环境有益吧?

很遗憾,未必

诚然,有机生产的提出,主要就是针对“绿色革命”所带来的“副作用”。

“绿色革命”是发达国家在第三世界国家开展的农业生产技术改革活动,主要目标是生产更多的食物,化肥和农药正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石之一。这在快速增产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严重的环境负担: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了许多水域的杂草和藻类疯长,降低水体含氧率,从而破坏了鱼类贝类的种群;农药的残留对它们以及昆虫和鸟类也都造成影响;此外,化肥和农药的生产过程本身,也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


“绿色革命”在为广大贫困缺粮地区生产更多食物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著的环境问题。


“有机食品”脱离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看起来是“环境友好”的,对于一块具体的土地来说,有机种植的确有益,对于其周围的生态保护也有积极意义。但有机食品的一个“致命软肋”,却很可能让其总体环境效益大打折扣,甚至得不偿失。

这个“软肋”就是产量。

有机种植的耕种成本要远远高于常规种植,产量却无法跟常规种植相比。虽然在特定实验条件下,“有机试验田”也可以获得与常规种植接近的产量,但“成功”却是不可推广的。为什么呢?最简单直接的原因,是因为有机种植难以提供充足的养分。氮肥是植物生产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化学氮肥还是有机氮肥,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肥料,才能长出足够的食物。然而大规模地获取“有机氮肥”并不现实,在同一块土地上通过“有机氮循环”的方式来获得氮肥,并不足以达到使用化肥的产量。

因此,想要通过有机种植为人类提供同样多的食物,就只能开垦更多的土地。耕地是人类相当稀缺的资源,如果大量采用有机种植,很难说我们是否还有足够的土地用于耕种。而强行扩大耕地规模,向山、向水要地,以往的历史教训历历在目。当我们去耕种那些本来可以保持“原生态”的土地,不管采取如何“有机”的操作,也都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产量上的“先天不足”,让有机种植“看上去很美”的环境效益变成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

简而言之,无论是对食品安全、营养健康,还是生态环境,有机食品其实都没有实质性意义。对“有机食品”的追捧,可以说噱头远远大于实际,只不过是现代人缓解内心焦虑、或者显示消费层次的一种方式而已。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总监制:吴亮

监制:夏宇

责编: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黄俊峰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东方出版社为库叔提供30本郑永年论中国系列第二辑赠予热心读者。收录郑永年教授数年文明复兴研究成果,告别百年悲情,文明角度把握中国的未来。


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3名(数量超过30)将得到赠书。想和库叔聊天请添加库叔微信号(lwzkkushu),合作请联系微信(1851420385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