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
文章于 2018年7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曾想当“逃兵”的海军少将,屡曝猛料被追成网红,真实实力深不可测!


近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为海军工程大学某研究所所长、教授肖飞记一等功!


可能你还不知道,肖飞出自被称为一人抵得上十个师的马伟明院士团队。马伟明更是被誉为“中国电磁弹射之父”。


文 | 北洋君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洋之家”(ID:bypm2016),原文首发于7月24日,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马伟明,普通老百姓很少听说过他的名字,但是在军迷圈里,他绝对是一个被狂追的“网红”,每次露面不是重磅消息,就是侧面爆出不少猛料,引发各种推测分析。


一张流传很广的照片,足以证明他“大神级”的地位!照片中拿对讲机者就是马伟明,而给他打伞的,是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吴胜利!



虽然只是少将,但马伟明绝对是“国宝级专家”:


34岁就破格晋升教授

38岁成为博士生导师

41岁当选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42岁就晋升海军少将军衔


因为他,我军舰艇拥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心”,他更被誉为“中国电磁弹射之父”!



电磁弹射器,是最新一代航母专用的飞机弹射器。当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有能力为航母配备电磁弹射系统。



2017年7月

马伟明从习主席手中

接过代表中国军队最高荣誉的

“八一勋章”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下

这位足以颠覆世界海战格局的科学家

马伟明


1

将军也曾想要当“逃兵”




1960年4月

马伟明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市

从小就体弱多病的他

在父母老师眼中就是一个“病秧子”



尽管瘦骨如柴、体弱多病

但马伟明学习成绩优异

在别人眼中,读书是一场苦差事

但对马伟明来说竟是一件

快乐和愉悦的事


然而,刚考上高中

父亲却要求马伟明退学去学手艺

以分担家庭重担

马伟明拗不过父亲,只好退学

拜师学起了无线电修理

这下急坏了他的数学老师

亲自登门做工作

老师告诉马伟明的父亲:

这孩子悟性极高

培养得好很可能成大器

正是这位女教师的执着和坚持

中国少了一个会修无线电的师傅

多了一个为国家打造最尖端武器的

军事科学家



1978年,马伟明高中毕业恰逢高考

因为选择了服从调剂

 高考揭榜,马伟明被海军工程大学录取

可受不了纪律约束的马伟明

压根不想上军校

乃至在硬着头皮上的四年里

他时常想当“逃兵”


后来回忆起大学生活,他说:

那时我想要自由

认为一个做科技创新的人

需要有足够的自由


人一辈子要经历无数次命运攸关的抉择

也会遇到很多足以改变命运的人

除了坚持让他上高中的女老师

再次改变他人生命运的

是中国海军电机学科开拓者

电机科研团队创始人张盖凡教授


张盖凡教授


张教授既是马伟明的“伯乐”

更是他的“指路恩师”

一直想逃出军队这座“围城”的马伟明

一度想要放弃考研

而张教授不断写信鼓励他

最后一封信是一纸命令:

你必须马上回校考取研究生



张盖凡对马伟明的培养

可谓倾尽心血:

逼他考上研究生

又将他逼上讲台

挑最难的研究生课程让他主讲

从如何思考到怎样定方案

一步步带领马伟明走上科研之路

在实验初期

更是拖着病弱的身体

陪马伟明他们在实验室工作

直到深夜……


  2001年,41岁的马伟明当选院士,

他把鲜花献给自己的恩师


从此

马伟明接过恩师肩上的科研重担

不仅正式走上了

中国船舶电机科研之路

更开启了

中国船舶技术独立自主的新时代!


2

怒吼外国专家:

你不懂,我可以教你!




20世纪80年代

国际形势波谲云诡

西方国家掀起海洋争霸的冲击波

海防竞争也愈发激烈

而此时的中国因为技术落后

船舰发电机这样的核心部件

只能依赖进口

海防发展处处受制于人


当时,十二相整流发电机

只在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投入军事应用

上世纪90年代初

我国研制的新型常规潜艇

就必须花巨资购买这种高效能的

发电机系统



在与外商的技术谈判中

马伟明敏锐地发现

电机输出电流存在固有振荡问题

一旦超过临界点

就会造成整个动力系统的瘫痪

自负的西方专家根本不屑一顾

还傲慢地声称:

他们的产品根本不存在问题



这件事深深刺痛了马伟明:

核心技术必须中国制造

否则,我们永远只能

拴在别人的裤腰带上过日子

但电机“固有振荡”是行业内的一大难题

连国外专家们都束手无策

更何况中国在这一领域还完全是空白

要想解决这个难题那简直难于登天

马伟明憋着一股劲:

落后不是中国人的专利

哪怕少活十年

我也要攻下电机技术难关!



在恩师张盖凡的支持下

他用仅有的3万5千元

制造出两台小型十二相电机

展开了国产十二相发电机的研制工作


没有实验室

他就砸掉水槽

将一间仅20平方米的洗脸间

改造为实验室

为了做模拟防水环境下的试验

他们买来食盐研制“人工海水”

没有经费,把旧电机壳买回来

自己动手装配

没有起重设备,肩扛棒撬

把笨重的铁家伙弄进实验室


图纸设计完成了

马伟明就穿上工作服下车间

与工人一起干……

反复试验,拆装,调试,计算参数

实验记录堆满了大半间屋子

马伟明和同事们不分昼夜地艰苦研制

有时实在太累

就靠在资料堆边打个盹儿



就这样

他几乎是不眠不休地战斗了

五年的时间才终于研制出

属于中国人自己的

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

十二相整流发电机


同时他更发明了

带稳定绕组的多相整流发电机

从根本上解决了

“固有振荡”这个世界性难题

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困扰世界电机界多年的难题

竟然被一个只有30多岁的

中国人解决了



8年后

当马伟明再次赴该公司验收设备

指出该类电机系统存在的设计缺陷时

外方首席专家还狡辩:

你的理论太离奇,我们听不懂

言罢,便准备拂袖而去


顿时

一股热血直冲马伟明的头顶

他一字一板地将万丈怒火喷出胸腔:

先生,我们是在讨论科学

你不懂,我可以教你

翻译被这雄狮般的怒吼惊呆了

望着马伟明久久不敢张口

“照直译!”

马伟明厉声道:

再加一句

我分文不收,免费教!


外国专家一下子就懵了

当他们从世界专利索引上证实

“带整流负载的多相同步电机稳定装置”

发明专利条目下赫然标注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

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等


对方马上换了一副嘴脸

提出拿出百万元“私下交易”

马伟明当即就严词拒绝了:

专利技术是有价的

它不仅属于我个人

更属于我的祖国


这是一个富于戏剧性的变局:

8年前,中国与之谈判

引进其专利技术和生产线

但遭到该公司的断然拒绝:

“只卖产品,不卖专利”

时过境迁,现在这家公司

反过来要购买中国人的专利技术



欣闻此事后,

张盖凡老先生热血沸腾

激情难抑——   

  当年我们和外国专家打交道

不知看了人家多少白眼

受了多少窝囊气

那时,我们技不如人

受制于人,为了学点东西

只能忍气吞声

现在

我的学生敢对外国权威专家说:

你不懂,我教你!


3

领先就领先美国!




2018年5月13日

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威武下海



香港媒体发文

中国航母动力技术获重大突破

下一艘航母即可电磁弹射?


众所周知

电磁弹射系统相比滑跃起飞

不仅能够降低对飞机的损耗

还能在短时间内

起飞更多的舰载战斗机

而早在十几年前

马伟明就瞄准了电磁弹射技术

这是美国历时20多年

耗资32亿美元的科研项目



据《解放军报》报道

当时蒸汽弹射器是国家立项

但马伟明竟然绕开蒸汽弹射

直接去研究更先进更难的电磁弹射

很多人都出来阻止:

中国连蒸汽弹射都没研制出来

又怎能一步登天研制电磁弹射呢?



马伟明当然知道风险很大

但他说:搞科研就得担风险

国防建设急需

天大的风险也要干!

否则

国家要我们这些院士干什么?


5年里

马伟明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

承受的压力难以想象

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

他跟同事们一起

不分昼夜地连续攻关

就连大年初一也在实验室过


在2008年

他们终于研制成功小型样机

接着又做出了1:1单元设备样机

突破了全部关键技术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

第二个掌握电磁弹射的国家


科技成果鉴定会上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抚摸着样机

激动得流下热泪,对他说:

有你在,中国更有希望了



2016年

在央视科技盛典颁奖晚会上

罕见首曝我国自行研制的

电磁拦阻装置与电磁弹射器

更公开宣布

马伟明团队在电磁发射这一领域的

研究取得集群式突破

不仅实现与世界最强国家的同步发展

更推动中国武器发展

从化学能到电磁能的发射革命!


核潜艇是各国藏在腰间的暗器

各国海军一直致力于

高性能潜艇的研制




马伟明也将目光瞄准了核潜艇

我国早期核潜艇噪音水平很糟糕

曾被赤裸裸地嘲讽为“海底拖拉机”

拥有更好静音水平的潜艇

就像战机拥有了隐身能力

对掌握进攻主动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解决这个难题

马伟明提出研制一款体积小、重量轻

容量大、效率高,又能同时发出

交流、直流两种电的发电机

这个思路一提出来

专家教授们纷纷摇头

认为这是天方夜谭

根本不可能实现!


面对质疑,马伟明没有任何动摇

他说:

搞技术创新

就是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我们研究的东西

就没有一个是跟着人后面跑的



之后又是十年的艰苦攻关

2001年,他终于研制出

世界上首台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系统

彻底摒弃了传统机械推进轴

将噪音降低10%以上

完成了一次“潜艇静音”的创举



这一年,年仅41岁的他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二年,这项技术正式生产装备部队

从此,中国潜艇真正拥有了

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

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心”



之后,受此鼓舞的马伟明团队

又马不停蹄地集中力量

向第三代集成化发电系统的研制

发起全面冲击

并先于美国研制成功

在与西方的科研竞争中

马伟明带领他的团队

一次次实现了

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蜕变



在央视的采访中

马伟明说:

领先国外十年以上的

综合电力系统不仅仅就是解决

 一个噪声、操纵性和经济性问题

本质是为了解决

高能武器上舰的问题



4

心甘情愿做一匹驾辕拉套的马




整整30多年

马伟明几乎每天一睁开眼

就争分夺秒投入科研

他用30年的默默奉献

从带领5个人的研究小组

到今天百人的研究团队

将中国舰船综合电力技术

提升了好几个层次



30多年

马伟明从来没有双休日

没有寒暑假

基本上就是“五加二”、“白加黑”

每天在实验室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一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的觉

超负荷工作导致了他病痛缠身

2005年,他到北京出差

领导强行留下他到医院检查

检查结果中显示

10项生命健康指标中有7项不合格…


2007年,马伟明的父亲

被检出患上了早期胃癌

老爷子从江苏扬中市老家

奔着当院士的儿子到武汉住院手术

当时马伟明特别忙,天天在实验室

给父亲约好了手术却忘记告诉老爷子

老爷子在医院等了几天之后终于忍不住

气呼呼地闯进实验室

冲着他吼了起来:

马伟明,你上不管老下不管小

家里事不闻不问,你像着了魔一样

成年累月拼死拼活地卖命?



其实

父亲也并不完全为住院的事生气

本意是来劝儿子

不能只顾工作而不顾身体

马伟明1.74米的个头

才110斤的体重

瘦得像根豆芽

哪个父亲看了不心痛啊!



2007年的一天

他从生产设备地回家时出了车祸

颈部骨裂需要住院观察

但他却带着颈套

天天到实验地工作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虽然已经取得一项又一项巨大成果

但马伟明研发创新的脚步

还远远没有停下


2010年

他研发出“中压直流输电网”

中国也因此成为了

世界上第一个在舰船上

实现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的国家

这一技术水平

反超领先国外十年左右!



中国海军核心武器装备能日益强盛

马伟明绝对是背后的大功臣

但他从不居功自傲

时时提醒自己

生命有尽头,事业无止境

唯有把培养后人

提携后学作为神圣职责

事业才能得到延续


作为团队带头人

他给学生打工

给年轻人出思想、出课题、出经费

让他们在重大课题中施展才华

近10年来,马伟明从未在自己领衔的

科研成果报奖时署名

他先后为祖国培养了海防领域的

7名博士后、70名博士和116名硕士


在他的带领下,这些年轻人

不少已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被习主席签令嘉奖的肖飞

就是其中的一员

为此,他十分欣慰地说:

我,心甘情愿做一匹驾辕拉套的马

为了国家利益和国防事业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马伟明带领团队的科研经费不少

他自己却表现得非常“抠门”:

出差能坐火车就不坐飞机

能做硬卧就不做软卧

每次出去开会

都把会上发的纸和笔带回来

为节省研究所纸张

他甚至在门上贴一张

“非本所人员不得打印”


但对培养人才,他一掷千金

2015年,马伟明荣获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刚走下领奖台,他就作出一个决定

捐出百万港币的奖金

以导师的名字设立“盖凡奖学金”



在他40岁时

组织上到学校考察干部

一名首长提名要他当副校长

马伟明当时想都没想就说:

报告首长,我是个做学问的人

不适合当领导,也当不好领导

马伟明知道自己的舞台重心在哪里

搞科研必须心无杂念

远离功名,沉下心来

踏踏实实干上二三十年

才可能有所成就


有人称他是“高智商的傻子”,说他:

你这么拼死拼活,究竟图什么?

而他说:

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三不图官

就想实实在在为国家和军队做点事


5

为国铸剑,制胜深蓝




2017年

已经两鬓斑白的马伟明

又提出一个

足以改变海军装备发展的思路

在世界独创性的提出

“全能舰”的概念


全能舰,就是指将

电磁轨道炮、激光武器、电磁火箭炮

电磁线圈炮等舰载高能武器

与全电舰船技术集成

使一艘战舰具备系统的防空、反潜

反导和对海、对岸的精确打击能力


对于马伟明和他的团队来说

他们的不懈努力

就是要让中国先对手一步

实现作战样式的创新与变革

主导和引领未来海上作战样式!


还记得这张曾让

无数国人泪流满面的照片吗?


上世纪八十年代

刘华清将军第一次登上航母

美方以保密为由,不让碰仪器

为了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他踮起了脚、前倾着上身

投过去的眼神里

是强烈的渴望和期盼


让中国拥有自己的航母

是刘华清将军一生所愿

直到临终

最关心的还是中国的航母



从建立人民海军至今

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

像马伟明一样的科研工作中的无私奉献

人民海军才从“黄的海”

一点点走向“蓝的洋”


而肖飞等更年轻一代的崛起

让我们坚信

马伟明和他的团队一定能为中国海军

锻造更多制胜深蓝的国之重器

星辰大海,中国来了!



30年为国铸剑、制胜深蓝!

今天

让我们一起向马伟明和所有

为大国铸造利剑、装备先进战斗力

抛洒青春、汗水乃至献出生命的

科研工作者

致敬!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中信出版集团为库叔提供20本《引力》赠予热心读者。本书大胆回答“未来将会怎样”的问题,揭示了数字化革命浪潮如何击碎并重塑我们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


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2名(数量超过30)将得到赠书。想和库叔聊天请添加库叔微信号(lwzkkushu),合作请联系微信(18514203851)。


总监制:金风

监制:夏宇

责编: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谢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