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南开大学学生会骨干培训学校第一课圆满结束

2017-10-28 南开大学学生会


为提高学生骨干综合素质,落实南开大学学生会“服务同学,奉献南开”宗旨,进一步提高学生会绩效,在南开大学团委指导下,南开大学学生会成立了骨干培训学校。



骨干培训学校成立以来的第一节必修课,即思想政治教育课于10月27日进行。本次思政课上,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南开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白云龙老师为学生骨干们进行思想政治指导。

白老师结合日前刚刚胜利闭幕的十九大,深度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南开大学学生骨干应该如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如何用十九大精神来引领未来的发展的问题。


课上,白老师从方位、方略和方向三个角度来剖析当代大学生与十九大这一话题。


首先,找准方位很重要。白老师先从同学们身边的案例讲起:有很多新生时常感叹自己“足够失败才进了南开”、“今生抱憾没进金融”。对于这种现象,白老师对同学们说:南开无人未必无我,即便是金融学毕业的同学,工作上也离不开与基础学科同学之间的互助互利。由此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十九大方位的变化。并呼吁同学们以合作促进发展、丰富多元知识、找准自己方位。


其次,发展方略要思考。白老师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对中国发展战略的变化演进这一问题进行了解释。政治方面,中国逐渐从魅力型社会转化为法理型社会,尽管受到一些西方国家的偏见,但是我国依然坚持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经济方面,改革开放时摸着石头过河已进入深水区,我国市场经济是调控而非控制,新时期发展重心转向实体经济而非注重流动性。文化方面,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并且传统文化中推崇儒释道同行不悖,白老师尤其提到“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一典故。


最后,未来方向需明确。中共十九大明确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即2020年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2035年至2050年,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作为当代学生应有高度文化自觉自信,作为南开大学的学生骨干更应该立足公能精神,身负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贴合生活的案例以及白老师幽默的语言的带动下,同学们很快进入了状态。每一位同学都十分认真,或凝思,或感慨,或点头,或蹙眉,仔细地记着笔记。授课中身为政治经济学博士的白老师引经据典,结合同学们的专业,分别运用历史学、金融学、经济学、文学等学科知识,以生动、幽默的表达方式来促进同学们的理解,使不同学科的同学们都有深刻的体会。


同学们根据白老师课上的内容以及关于十九大的问题进行提问,白老师一一进行解答。

一位学生骨干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十九大的成果之一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这预示着我们的祖国正在进行什么样的伟大变革呢?”对于这个问题,白老师的回答是:“无论我国改革政策如何变化,我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国家的发展是有计划的,但是最终的目的始终是让人民过上富足的生活。”

另一位学生骨干又提出:“一方面提出要缩小贫富差距,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供给侧改革使很多工人失业,这两者不是矛盾的吗?”对于这个问题白老师回答:“每一次的改革必定会面临‘新时期与旧制度’之间的矛盾,但是改革不能因此停滞,‘精准扶贫政策’并不是只针对贫困村镇,这种因改革失业的工人也是其中一部分。我国不断吸取历史的教训,全力保障每一位失业工人的权益。”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经过此次思政课,学生骨干们对如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如何用十九大精神来引领未来的发展的问题有了更为丰富的认识。相信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学生骨干们亦能牢记时代重托,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