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楚天都市报小记者团名师介绍:徐剑桥

2016-05-25 楚天都市报楚天亲子

 

    2016年4月10日晚11时许,湖北武汉长江鹦鹉堤,在渣土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中,一场特殊的“遭遇战”打响。

    不足300米的范围,前后有两辆小车盯梢放风。为了避免暴露,徐剑桥摸黑抄小路通过,孰料,暗处却闪出两名男子跟踪,他快步绕到一处灌木丛中潜伏下来才将两人甩掉。此后,满载渣土的渣土车不断呼啸着从他身旁经过。

    4月初,有市民向《楚天都市报》举报,不法分子趁着夜色将渣土直接倒入长江。为此,该报立即组织记者深入调查。正是在如此惊险的条件下,徐剑桥和多名同事经过一周的艰苦调查取证,摸清了渣土装车、运输、非法倾倒长江的黑幕全过程,随后配合长江航道部门,将正往江中倾倒的渣土船抓个现行。

    4月12日,《楚天都市报》推出署名为“姬栋”的重磅调查报道《伏击江中渣土船》,引发社会强烈反响,武汉市政府迅速成立工作专班,严惩了相关单位和责任人。

    “这组报道揭露了城市监管的空白地带,不敢说影响有多深远,但短时间内不法分子肯定不敢肆意破坏长江母亲河了,这可能就是做记者的一点价值。”《楚天都市报》机动记者部副主任徐剑桥说。




    社会需要记者守望

    普利策曾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调查记者更是如此,他们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而悲悯和焦虑早已成为他们职业的一部分。

    2008年,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徐剑桥进入《南方日报》机动部。当年12月,我国一艘货轮“振华4号”在印度洋遭遇索马里海盗袭击,船员奋力抗击,最终击退海盗。在“振华4号”返回中国的前一天,部门派徐剑桥前往上海采访该船船员所在公司,了解返航前后的幕后故事。

    “那是我第一次单枪匹马出省采访,很兴奋。”此后,徐剑桥又相继参与了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自杀、广东清远儿童血铅中毒调查、“广东江河水”调查、“穷广东”调查、山西王家岭矿难等重大报道。他说,最难的是去外地采访突破,不光要动脑还要考体力,参与“穷广东”调查时,他采用最原始的“田野调查法”,开着车去广东的山区找贫困村庄。

    “当时的领导很信任我们,使得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新人能快速见识到外面的世界,视野被打开,业务能力得以迅速提升。”回忆起在《南方日报》的2年时光,徐剑桥充满感激。

    2010年,27岁的徐剑桥因为家庭原因回到家乡武汉,进入《楚天都市报》,开启他职业生涯的新阶段,“这是一张有光荣历史、有百姓情怀的地方报纸,一代代新闻人为了做出好新闻在这里奉献心力。”徐剑桥说。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徐剑桥主动请缨去日本采访,终获报社同意。在日本的7天,在距离核辐射区仅约60公里的地方,他和同事发回了大量第一手的现场报道,引起广泛关注,“这是楚报历史上第一次派记者参与世界性的重大灾难报道,体现了一家地方媒体的视野”。

    “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人总要有点定力,不能人云亦云。”徐剑桥的妻子是一名教师,在他看来,这两个职业都具有启蒙的作用,老师教导学生,而社会需要记者的守望。

    好新闻让人上瘾

    随着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传统媒体影响力下降,许多报社取消了深度报道部。行业的不景气,也导致大量深度报道记者转型。

    面对同行的相继离开,徐剑桥也会感慨“怀念过去兵强马壮的时代”。但他表示,行业流动是正常现象,走和留都是自然的选择。

    作为一名从事深度调查的记者,工作并不容易。用徐剑桥的话说,报道见报之前,要默默无闻,不能透露一点风声,防止打草惊蛇;见报之后,为防止不法分子报复,还要继续隐姓埋名;连文章见报都不能署自己的名字,而要用“姬栋”之类的笔名代替。

    著名学者张志安曾说,身为一个记者,不要自我道德化,不要自我悲情化,不要自我神圣化。徐剑桥深以为然。他是报社有名的“拼命三郎”,长期战斗在重大报道最前线。南水北调工程报道,他两次沿线采访,直到终点北京,出差时间近一个月;上海踩踏事件报道,他突破医院层层封锁,完整还原所有遇难湖北老乡的命运;天津港特大爆炸,他无惧险壑,第一时间进入爆炸核心区,零距离直击惨痛一幕……他敢于较真,为民请命:持续追踪汉口火车站黑的司机拖走行李事件,强力追问促成执法部门介入,黑的司机被拘,大武汉给出文明城市应有的交代;为买到问题二手车的市民维权,面对工商所门前亮出的黑拳头,即便被打他也毫不退缩……



    徐剑桥也有害怕的事儿,比如他担心自己的写作方法老套过时,担心读者批评“5年前这么写,现在还这么写”,他说,调查报道语言要客观平实,但也要吸引读者。特别在“轻阅读”时代,不管从业多少年,记者都要学会讲好故事。“同样的内容,在报纸上没人看,换个方式讲述,在新媒体上传播阅读量可能轻松10万+。”徐剑桥想起去年南都记者卧底替考事件,其新闻客户端、官方微信公众号及时直播,效果很好,他表示楚报也在探索运用新工具传播深度报道。

    “好新闻让人上瘾。”徐剑桥说,世界的多样性超出自己的认知,做记者8年见识了众多千奇百怪的事,除非有一天从骨子里不再热爱,否则他将继续干下去。正如他的微信签名所说,他将“踽踽独行而不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