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突破!深圳“流量”之王原来是Ta
历史性突破!
单日千万!
内地第四城!
2023年12月31日
深圳市轨道交通全网客流
(含有轨电车)
达到1017.34万人次
深圳成为
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
内地第四个跃过
单日1000万客流量级的城市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自2004年12月28日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开通运营以来
深圳地铁历经19年的发展
地铁线网快速发展壮大
地铁服务稳步提升
393座车站、567.1公里运营里程
四通八达的地铁网络
影响改变着每个人的出行方式
上下班通勤的时间成本降低了
节假日游玩的可选择半径增大了
享受着更快速、更便捷的地铁服务
深圳人的幸福感也稳步提升了
逐梦旅程
有地铁相伴
1月2日早上8点,在地铁4号线白石龙站,林丰挤在排队的人群中,缓慢有序地候车。幸运的是,他只需要等候一个班次,就能坐上前往福田的地铁列车,然后在会展中心站换乘1号线,前往南山高新园站。
林丰,一位80后潮汕青年,如今在深圳经营着一家科技公司。
2008年,刚走进社会的林丰在华强北从事电子产品生意,开启了打工人生涯。当时,每个初入职场的人对工作都抱有同样的天真,钱多事少离家近,但实际收入与房租的差距,又逼迫着大家做着理性选择,房子租远点,每天起早点。
“没有在深圳挤过地铁,那都不是合格的打工人。”2011年6月,深圳地铁4号线二期开通运营,为了节省居住成本,林丰毅然决然地搬到龙华居住,同时也开启了单程超过60分钟的“地铁通勤”模式。
“不动点脑子,是挤不上4号线的。” 与4号线为伴多年,林丰很乐意分享自己曾经的挤地铁小技巧。林丰家居住在4号线龙胜站附近,每天,他会先乘坐反方向到终点站清湖站,再从清湖坐4号线到会展中心换乘1号线去华强北。“如果不这样,可能要多花费20分钟候车。”
乘坐4号线的乘客以年轻人居多,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目标,早日在深圳扎根,实现人生目标。
“麻烦再往里走走,谢谢。”这句话,在站台发声频率极高,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全力为后来者挤出一点空间。
地铁车厢见证过林丰打盹时的疲惫,也有他接到客户电话肯定的欣喜,有女友紧密依偎的甜蜜,也有生活不顺时的愁容。地铁车厢就像一面镜子,见证着每个人的喜怒哀乐,承载着每个积极拼搏打工人的匆忙脚步,看尽世间百态,又一晃而过,稍纵即逝,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林丰说,深圳地铁是载满了梦想和希望的列车,陪伴一个个打工人,不断前行。而他,也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不到10年时间,初步实现了梦想。
2019年,林丰从一名普通的打工者,成功发展成为高科技企业老板。如今,有房有车,收入稳定。没有变的是,他依旧选择地铁作为自己最主要的通勤工具;有变化的是,深圳地铁线路更长了,站点更多了,候车时间更短了。对生活在繁忙都市圈的工作者来说,地铁代表的是时间,是效率,是确定性,而这些特性是其他交通工具所无法取代的。
高铁地铁“5分钟”接轨
轨道搭建双城生活
在5号线深圳北站地铁出站口,高冠群正拿着行李准备赶当天18:23从深圳北站发往长沙南的G6026次高铁回长沙。为了搞定2024年的首个订单,他整个元旦假期都在深圳出差,对接位于前海的一家企业。80后的高冠群在长沙生产经营机电设备,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些年如果还有纸质车票的话,往来深圳和长沙的高铁车票可以捆成厚厚一摞。
“我闭着眼睛都能从地铁站走到北站检票口。”地铁到站,直接坐扶梯上楼,过闸机出站,顺着人流方向乘坐扶梯从1楼上3楼,到3楼大平台后,左手边就是深圳北站A进站口(东进站口),前后步行不到五分钟就能到达检票口。“深圳北站高铁地铁的无缝衔接,对于我们商务出行的人来说,真的很便捷。”高冠群说。
在高冠群看来,5号线对他极其重要,是他在深圳的“专车”,随到随走,还避免了堵车的烦恼。“我要去的那家公司就在5号线前海湾地铁站附近,出站步行10多分钟。”从长沙南上车,三个半小时的高铁到深圳,再转乘5号线,半个小时到达前海湾,一般都是一早从家里出发,中午就可以见到深圳的客户,一点不耽误。
说起深圳地铁的变化和发展,高冠群回忆起儿时跟其父亲来深出差的最初记忆。“我记得那时候还没高铁,上世纪90年代,我们是坐火车到位于罗湖的深圳站也就是现在的深圳罗湖火车站,90年代也没地铁,我们到了之后再坐公交去市里。后来零几年来的时候,我们下了火车就有地铁了,地铁1号线,罗湖站每次都非常多人。”
随着高铁线路的不断织密,双轨搭建起越来越多的双城生活。数据显示,元旦假期期间,深圳北站地铁站客流量是全网最高,1月1日,深圳北站总客运量43.51万人次。这里,是许多外地人、年轻人来深第一站,从这里的4号线、5号线和6号线开始,奔赴各自的梦想。
出站即海滩
很难不心动
“等一个自然而然的晴天,我想要带你去海边……”1月1日下午4点半,从黄贝岭站踏上前往大梅沙的地铁,谭露就立马从包里掏出手机,点开《想去海边》的播放键,顺势把另一个耳机塞进闺蜜凌燕的耳朵里。接着点开小红书,搜索海边拍照攻略,两人商量好赶在日落前拍一组美照。
来深圳的第一年,谭露就在国庆假期和家人坐着公交去大梅沙游玩,“堵到怀疑人生,那个时候住得偏,还转了几次车。”所以即使在深圳工作生活5年,她从没在节假日去过海边。
8号线二期开通后,“乘着地铁去大小梅沙看海”成为现实。这次假期,她要带从贵阳来的闺蜜一起体验“出了站就能看海”的深圳浪漫。
经过一站又一站的人潮涌入,车厢里的拥挤程度逐渐升级,有推着婴儿车的一家三口,拿着冲浪板的少年,穿着红裙的姐妹旅行团……
▲8号线二期站点充满海洋气息
6首歌的时间,“下一站——大梅沙”的地铁提示音响起,一下车,两人就被极具未来感的站台“海洋世界”吸引住了。车站中央还有一个鲸鱼艺术装置,蓝色的布氏鲸塑像涌出海面,在它一旁的是感应音响,只要有人经过,音响就自动启动播放海浪声与鲸鱼的歌声,从地铁站开始,就感受到大海的气息。
一脚地铁,一脚沙滩,夕阳的余晖洒在海面上,出站的游客纷纷拿出手机打卡拍照。有了攻略的加持,两人很快就拍好了美照。往回坐一站地铁至盐田墟站,到盐田海鲜街吹着海风吃着海鲜。“就算在深圳,去海边也要掂量掂量时间成本,往返太费时间了,去一趟不容易,现在简直太便利了!以后想去海边可以说走就走。”谭露收到朋友“五星好评”后感慨。
单日客流首次突破千万级
全年七次刷新最高客流纪录
↓↓↓
记者从深圳地铁集团了解到
“元旦”假期三天
深圳地铁全网
(含港铁深圳4号线及有轨电车)
总客流量达2690万人次
创下多项历史客流新高
根据数据显示
2023年12月31日
深圳市轨道交通全网17条运营线路
总客流量1017.34万人次
刷新了两天前
也就是在12月29日
刚刚创下的972.3万人次纪录
三天两次刷新最高客流纪录
深铁集团所辖16条运营线路
(含有轨电车)
总客流量为932.06万人次
其中
↓ ↓ ↓
所辖线网及6条线路客流量
均同步创下历史新高
2023年全市轨道交通全网
共7次刷新历史客流纪录
前6次分别为
↓ ↓ ↓
12月31日全网总客流量
更是突破1000万客流大关
达到历史最高的1017.34万人次
年内第七次刷新客流纪录
深圳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
内地第四个跃过1000万客流量级的城市
当日
地铁线网客流强度为1.83万人次/公里
在内地500公里运营里程以上城市中
位列第一
深圳地铁客流重大节点:
从500万到1000万
2017年4月28日 | 五一假期首日,深圳地铁全线网总客流(包含4号线)突破了500万。
2018年9月21日 | 深圳地铁全线网总客流(包含4号线)达到646.9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2019年12月31日 | 深圳地铁全线网客流量首次突破700万。
2023年2月10日 | 深圳市地铁全线网单日总客运量达到804.72万人次,单日客流突破800万。
2023年7月7日 | 深圳市地铁全网(含有轨电车)总客运量933.73万人次,首次突破900万客流大关。
2023年12月31日 | 深圳市轨道交通全网客流(含有轨电车)达到1017.34万人次,深圳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内地第四个跃过单日1000万客流量级的城市。
地铁里程节点: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包括1号线东段和4号线南段2条线路,总计21.3km,共设20个车站。一期工程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开通试运营。
深圳地铁二期工程包括1、4号线续建,2、3、5号线5条线路,总计157km,111座车站。基本覆盖福田、罗湖、南山、宝安、前海等城市主中心和龙华、龙岗2个城市副中心。二期工程于2011年6月陆续开通,使深圳迈入地铁网络化运营城市,拥有共计178km线网。
深圳地铁三期工程包括7、9、11号线,总计107km,68座车站,7、9号线是联系市中心主要居住区与商业区的城市干线,三期工程2016年10月全部开通,使全市的地铁总里程达到286km(含港铁4号线)。
深圳地铁三期调整工程共11条线段,包括2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及二期、3号线三期、4号线三期、5号线二期及西延、6号线一期及二期、9号线二期、10号线;共136km,93座车站(换乘站重复统计)。
四期工程包括12号线、13号线、14号线、16号线及6号线支线共计5条线路,总计94个车站,148.6km。四期工程于2018年1月同时开工,除13号线预计2024年开通外,其余12、14、16及6号线支线已于2022年年底前全部建成开通。至2022年底,全市开通运营地铁达到547.5公里。
2023年12月27日,深圳地铁8号线二期开通运营,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含有轨电车)运营里程达到567.1公里,车站增至393座(含换乘站,不含福邻站)。
地铁是城市发展的主动脉
地铁客流是城市经济、商贸
消费、旅游等繁荣程度的重要参考
节节攀升的客流数据背后
折射出深圳这座城市
稳定向上的经济活力
和文旅商业热气腾腾的烟火气
反映出人民群众
对便捷出行的需求
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在持续增长
来源 | 晶报
记者 | 郑毅 朱晓蕾 刘钢 谢敏 池婷/文 陈宏宇/图、视频
编辑 | 李慧芳 李一凡
往期推荐
点一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