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女兵珍藏“传家宝”,两枚弹壳栉风沐雨
百年党史 百位党员 百个故事
建党百年历史长河,经历多少峥嵘岁月,留下无数难忘记忆。一个世纪以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红船劈波行,正驶向民族复兴的彼岸。
在充满红色基因与历史文化底蕴的湖南社区,有这样一群党员,他们砥砺前行,矢志不渝,自强不息,默默奉献,在建党百年的征程中,跟随党的步伐,留下了自己拼搏的身影。
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湖南街道党工委在社区里征集百位党员奋斗故事,重温百年光辉红色历程。拂去岁月浮尘,这些充满时代记忆的峥嵘往事再度跃然眼前,历久弥新。我们与广大党员群众分享其中的部分精彩故事,重温身边党员的栉风沐雨和初心如磐。
文艺女兵珍藏“传家宝”
两枚弹壳栉风沐雨
陈捷手捧‘传家宝’——两枚来自解放战争时期孟良崮战役战场上的弹壳
“这是我家的‘传家宝’!”在上海越剧院原一团团长、作曲陈捷心中,一生最珍贵的藏品,要属这两枚来自解放战争时期孟良崮战役战场上的弹壳。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打响,当时我们文工团在山东,被抽调去照顾伤员。”陈捷回忆道,伴随着激烈的炮火,自己和战友不仅要夜以继日地照顾伤员的生活起居,还要为他们表演节目鼓舞士气。“这两枚弹壳就是陈捷在战役结束后,返回文工团的路上捡的。当时我就在想,等以后我们国家进入和平年代,一定要再拿出来给子孙后辈看看,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共产党员也有不服输的精气神。”
回想起红色岁月里的青春时光,94岁的陈捷记忆犹新。早在1942年1月,陈捷就和二哥一起瞒着父母,从十六铺码头坐船悄悄前往南通一带的革命老区,参加新四军投身抗日。“那时我只有14岁,似懂非懂,但是日军把我家房子炸了,所以我保家卫国的意识已经非常强烈。”陈捷回忆道,自己刚入部队就被分配到了文工团,有一次敌人前来扫荡,大家分头隐蔽。“一位当地姐姐把我送到一户老妈妈家里留宿,老妈妈把家里仅存的粮食拿出来给我烧粥,自己吃的却是更差的玉米粗粮。”这段从军经历成为陈捷艺术事业的开启,而战乱中的军民鱼水情更是深深感动着她,浓浓的家国情怀由心而生。
解放后,陈捷从部队文工团调往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上海越剧院前身)工作。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朝鲜战争爆发,陈捷和上海越剧界的同行们创作编排了《父子争先》《杏花村》《梁祝哀史》等曲目,并用公演所得捐献了“越剧号”飞机,支持抗美援朝。
如今,战火远去,硝烟不再。她再次拿出两枚早已锈迹斑斑的弹壳,拥有76年党龄的陈捷感慨万千:“能看到建党百年,我非常高兴和激动。是党培育了我,引着我一生不断前行。”
作者:湖南街道
编辑:陈思宜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