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汇讲坛”走进徐汇艺术馆,讲述展剧《前行之歌》背后的故事

上海徐汇 上海徐汇 2021-09-11

真实的聂耳是什么样的?《前行之歌》特展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如何进行二度创作?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徐汇艺术馆策划《前行之歌》特展,用音乐、绘画、话剧、游戏串联一场红色之旅。6月19日,“汇讲坛”走进徐汇艺术馆,带领观众感受聂耳、许幸之等爱国人士的革命情怀,聆听《毕业歌》《慰劳歌》等红色经典歌曲,讲述展剧背后的故事。



首先登台的嘉宾是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教师姜涛,他和观众分享了他在徐汇区做的两个戏《那年桃花》和《前行之歌》的创作心得。比如怎样感受实景,怎样把红色主题场馆与戏剧艺术融合。还给大家还原了剧中人物——聂耳的真实一面。幽默、顽皮、和善的进步青年,除了我们熟知的是一个作曲家,还是演说家、演员,甚至是健身达人。



作为一座小型区级美术馆,徐汇艺术馆也多次登上全国美术馆的最高领奖台。此次徐汇艺术馆《前行之歌》特展策展人唐丽青在现场分享了在小型美术馆的生存之道,以及办展的创作思路。她认为,与大馆的观展体验不同,观众离每一个展品都特别近,离策展人和讲解人特别近,观众之间的距离也特别近,小型美术馆的优势正是这种小尺度。



来自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的严洁琼,长期从事近代文献整理与研究,她在现场和观众分享了鸿英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的渊源,以及知名教育家黄炎培和商业巨贾一起创办鸿英图书馆的前因后果。她说,在上海,当年有很多爱国人士、革命人士在各个散落的角落里默默工作,可能现在不经意走过的一个地方就有先辈们抛洒热血的痕迹,值得多多挖掘讲述。



当代著名剧作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罗怀臻分享了他在创作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时的心路历程,对于如何针对历史题材呈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罗教授有着自己独创的理念。


他认为,对曾经被解读过的人物和历史需要重新解读,要再度感动现在这一代人,就要重新编排这个故事,重新寻找那个共情点和共鸣点。让这个作品成为当下这个时代新的记忆,在作品中,种植初心,勿忘先烈、崇拜英雄,这些诉求都可能通过和我们非常亲近的艺术实现。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在与嘉宾的互动时间,现场观众表达了对展览的赞许之情。同时也和嘉宾探讨了关于沉浸式戏剧如何调动演员与观众之间互动的问题。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未亲临现场的小伙伴们不要着急~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收看直播回放啦!





猜你喜欢:

永远跟党走——徐汇区各界人士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咏会隆重举行

疫苗接种预检区也能做“体检”?这个社区这样践行医防深度融合

巾帼对党说 | 一起来听听她们的知心话儿(十二)

主题展播  | 绘画版工运故事:京汉铁路大罢工(4)

徐汇政法干警故事 | 雷树森:立足岗位做贡献,为民服务无止境



记者:吴会雄

编辑:陈思宜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