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医疗废物收运“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徐汇城区功能布局不断优化,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徐汇始终责任在肩。民生方面,聚焦“老、小、旧、远”等短板,不断推动优质公共资源向老百姓家门口延伸,向薄弱地区倾斜。生态文明方面,针对小型医疗机构医废收运处置不及时的问题,通过引入社会化力量,打造“1+1+X”的小型医疗机构医废收运模式,形成合规化、便捷化、优质化的医废收运体系。
医废难题,收运长期耗时低效
徐汇区共有医疗机构300余家,其中小型医疗机构占比约80%。由于徐汇地处上海市中心商业核心区域,医疗废物收运一直以来面临停车困难的问题,区内医疗机构周边道路狭小且多为禁行禁停区域,再加上医疗机构多数没有内部道路或内部道路狭小无停车区域,医废收运车多在路边违章停车。此外,徐汇区内多为货车禁行道路,医废收运车辆遇到货车禁行路段需绕行,导致车辆收运时间长,收运效率低下的情况。
制定目标,打通医废“最后一公里”
当前疫情常态化防控对医废收运要求不断提高,为减少医废存放时间较长带来的健康安全风险,满足法规要求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不超过48小时,市卫生健康委、市生态环境局等十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各区要加强情况排摸,破解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收集困局,通过委托第三方机构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集中收集小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并在规定时间内、在医疗废物临时交接点交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收运车辆,进行无缝对接。
与固处公司车辆进行车对车不落地交接
破解困局,创新徐汇“1+1+X模式”
以上海市推进小型医疗机构定时定点收运为契机,徐汇区生态环境局主动跨前一步,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群众办实事为宗旨,前期与徐汇区卫生健康委、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多次开会沟通、协商收运模式细节、现场踏勘中转点位,制定徐汇区医疗废物“最后一公里”运行方案,形成“1+1+X模式”。两个“1”分别是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和政府购买服务的第三方收运单位,“X”是指区内满足19张床位(含19张)以下且存在医疗废物收运困难的小型医疗机构。
徐汇区医疗废物“最后一公里”项目于8月通过政府采购确定了第三方收运单位,经过1个月左右的试运行,10月项目正式落地实施。为减少医废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以高标准、严要求对车辆进行规范。要求第三方机构的车辆:采用密闭箱型车,车厢内部采用防水、耐腐蚀、便于消毒和清洗的材料,并经过防渗处理,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同时,车身标有医疗废物标志,车厢内盛装周转箱,并配备消毒用品。
车厢内部照片
积极沟通,化解小型医疗机构担忧
“换了一家医废收运单位,我们该如何联系?”
“增加一家医废收运单位,是不是需要额外支付费用?”
新模式下,小型医疗机构往往会有很多疑问和担忧。在试运行期间,徐汇区卫生健康委与徐汇区生态环境局联合发文,对医废“最后一公里”开展的有关事项进行告知,并由第三方机构逐一送至小型医疗机构。另外,第三方机构为每条收运线路创建微信群,该线路清运人员、每家医疗机构的相关人员都参与其中,可以实现问题的及时沟通,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小型医疗机构医废转运箱装车
将医废收运数据输入PDA
强化监管,规范收运体系保障处置安全
为进一步规范第三方机构的收运体系,保障辖区内医疗废物安全运输处置。徐汇区对第三方机构施行绩效考核体系。一是医废须满足法规要求48小时内完成收运,二是收运量须与固处公司反馈数据一致,确保收运时间满足法规要求,运输转运过程中环境风险可控。
医废装车后车辆门把手喷洒消毒液
徐汇区将继续完善小型医疗机构收运体系建设,探索打通信息屏障,将医废相关数据纳入“一网统管”场景,落实医废收运处置全流程管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不断构建卓越生态环境,为迈向“卓越徐汇”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作者:徐汇生态环境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