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质量、生活品质、生长空间,科创绣带背后的“人才密码”
如今,市民出门必备的“三件套”里,“随申码”不可或缺。这个几乎天天见面、时常要刷新的二维码,是健康出行的参考凭证,也是相关部门疫情期间实施动态管理的好帮手。不过您或许不知道,它背后的研发者是一家徐汇企业——上海德拓信息技术股份公司。
18年前,为爱来到徐汇的谢赟开启了他的创业路,几番辗转,德拓成为一家专业从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的科技公司。新冠疫情暴发后,作为唯一一家既参与上海市“一网通管”,又参与“一网通办”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企业,谢赟带领德拓自主研发上线了“AI疫情监控预测大数据平台”,依托“一网通办”平台研发的“随申码”成为市民出行必备,董事长谢赟也入选上海领军人才。“徐汇实现了我的创业梦”,谢赟说。
而另一个梦则冥冥中指引了钱文昊的人生路。因为高考志愿填报纠结时,梦到自己穿着白大褂给人看病,钱文昊最终选择了学医。“让老百姓看得起牙”的朴素信念,让他把研究方向锁定了同行不热衷、经济收益不高的显微根管治疗;毕业后,因为徐汇牙防所在上海市民中的好口碑,他选择来到这家基层单位做一名口腔医生。如今已是徐汇牙防所执行所长的钱文昊是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也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徐汇是他的成长之地、成才之地,而每一次看似被动、“远离热点”的选择,在他看来其实也藏着更进一步的机遇与可能。
2005年,在徐汇区人才办协调安排下,居住和生活在徐汇的院士们的看牙问题移交徐汇牙防所接管。原本,作为基层医疗单位,学术研发始终是瓶颈,没想到通过牙防所事业平台结识相关院士后,钱文昊开始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与相关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研发,打造实践基地,“本来院士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最后变成了我们的科研支持者,帮助我们整合了更多的资源,让我们更好地为市民服务。我们感觉一下子就站上了更高的平台。”
服务人才,不仅是单向度地满足需求,而是让服务成为人才与徐汇的某种情感连接,在细水长流中培育起一种化学反应。一位从事人才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坦言,人才服务不单单是哪个部门的事,它是徐汇自上而下的一个服务链,是各委办局、街道镇携手共创的一种软环境。而在区委书记曹立强的调研中,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是徐汇走好新的赶考路,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的一道重要课题。
城市竞争力来自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前提,是对“人”有足够的吸引力。一座城市的未来,关键之关键,在人才。“上海要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做强科技创新的 ‘国家队’,徐汇当仁不让、全力以赴,努力争当 ‘种子选手’;这其中,必须要坚持党管人才,实施好人才强区战略。”曹立强说。
徐汇是科创和人才高地,区域内有150多个国家级、市级科研机构和重大平台,有108位生活或工作在徐汇的院士专家,留学归国人才数量达到2万人。
“要在城市大环境和街区小环境的营造上为人才的近悦远来创造条件。”曹立强认为,“大环境决定事业高度,小环境体现生活温度”。徐汇是“海派文化之源”,教育、医疗、文化等各方面资源丰富,要让人才扎根徐汇、深耕徐汇,就要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人才心无旁骛去闯、去创,这里面包括子女就学、父母养老和家庭闲暇时间的精神需求等,徐汇提出要为人才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就是要努力把城区软实力转化为人才吸引力,通过“品质提升”让更多优秀人才在徐汇诗意栖居、自在生长。
针对青年人才最关心的安居、深造、社交等需求,区人才办透露,徐汇区正在积极探索“党建+人才”服务双站点模式,努力营造党建强、人才聚、产业兴的联动格局。在西岸智塔拿出宝贵空间,建设人才身边的服务阵地,包括集成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为重点企业送上“网购式”服务,打通企业服务直通车,实现人才服务“零距离”。这一模式今后还将为徐汇人才提供精准贴心的服务。
与此同时,针对呼声最高的安居需求,徐汇区也计划在现有的龙南佳苑、嘉园、田东佳苑等人才公寓基础上,五年新增1万套社会租赁房,优先供给人才,同步嵌入人才服务站,配送文体、健康等暖心服务,让更多“千里马”在徐汇体验到生命质量、生活品质、生长空间,充分激发潜能,愉快地创造、愉悦地生活,自我成就的同时也反哺上海、回馈徐汇,在迈向卓越的路上攻坚克难,结伴同行。
猜你喜欢:
记者:张文菁
编辑:叶芳芳
校对:赵玥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