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与千余选手同台竞技,徐汇这所小学9小将斩获全国一等奖!
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结合了国务院“双减”政策以及气象部门加强社会化观测的整体思路,旨在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中小学校建设校园气象站,发挥气象观测在校园气象科学教育中的作用。据统计,全国总计112所学校参与此次角逐,汇师小学派出的9名小将需要和全国千余名选手“同台竞技”,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观测活动。
好消息传来,不仅孩子们欢欣鼓舞,老师和家长们更是喜出望外。学校的自然老师郑梦洁是孩子们此次活动的指导老师之一,想到期间的一波三折,她感慨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坚持了就会看到彩虹”!
“老将”带“新兵”
再加上一点“小幸运”
这次活动围绕“气象观测,助力防灾减灾”的主题展开,参赛选手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个月的气象观测并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形成总结报告。期间还要涉及到仪器的使用、数据记录对比等工作,对于仍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可不轻松。郑梦洁介绍,这次参加活动的9名学生中,6名是四年级的学生,同时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关注气象,学校在后期又挑选了3名三年级的学生共同参与。于是,如何调动每一个孩子的积极性成为了指导老师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图片为汇师小学提供,均为资料图)
“这些四年级的学生之前参加过一次全国的科技气象类答题活动,拿到了全国一等奖,所以有一定的经验。”郑梦洁与同为指导老师的谢辉考虑再三,将孩子们分为了三组,每组由2名四年级学生和1名三年级的学生组成。“三年级的小朋友在气象方面完全就是萌新,为了让他们的分工更为合理,所以我们采取了2+1的模式,对于三年级学生的任务安排也主要以观察为主,记录为辅。”如此“排兵布阵”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又对他们的实践能力有所侧重。就这样,“老将”带着“新兵”踏上了气象观测之旅。
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在加紧做完前期规划后,孩子们就如火如荼地进入到了一个月的观测期。观测刚开始不久,一天当他们需要使用雨量筒时,却发现雨量筒坏了。“雨量筒是玻璃器皿,可能是因为底部磕到了石头或是其他的原因,导致了破裂,孩子们当时发现之后立即跟我进行了报告。好在学校后勤部门前期就有了充分的准备,后勤老师马上为我们进行了更换。”郑梦洁告诉记者,气象观测有很明确详细的制度规定,数据缺一不可,“虽然出师不利,但是我们非常幸运,开始的那几天都没有下雨,降水量为零,很庆幸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观测,通过这个事情孩子们对于仪器和设备也都更加仔细爱护”。
怀揣着热情与热爱
跨过一重重困难与阻碍
活动开始的时候正值一月,为了做好数据记录,孩子们需要每天清晨提前到校,把作业摆放在桌面后,就立刻去实验室取设备,随后去操场进行观测和记录,下午的观测则在第三节课后的托管时间进行。随着春节的临近,天气越来越冷,好几次值班的老师看到天刚蒙蒙亮,孩子们就裹着围巾,穿着厚厚的冬装,蜷缩着手脚顶着寒风到学校进行观测,“有时候刮风下雨,有时候放学需要他们留下观测,他们一次都没有缺席。”看到孩子们的认真劲,老师们都格外感动。而孩子们也从开始的生疏到逐渐熟练,在讲解与实操中真正领会每项仪器的使用、每组数据的意义。有时成功预测到第二天的天气,他们就像押到宝了一样开心。
要填好每天的气象观测表也并非易事。除了要填报一些必要的数据,比如一天的最高最低气温、风向、降水量之外,孩子们还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可以是对比性质也可以是图文性质,但这对于孩子们来说都颇具挑战。为此,指导老师和家长组建了沟通群,在群里转发一些比较官方的公众号的信息,比如上海气象、上海预警发布等等,让孩子们可以参考一些专业的术语和文字的组织。渐渐地,孩子们熟能生巧起来,从一开始只是简单地对一天里的数据进行分析,到后来慢慢加入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今天周一,学校有升旗仪式,天气有点暖和”“今天风有些大,大家都穿上了冬装”等等一些更为生动和儿童化描述出现在了他们的记录中。
就在活动即将进入尾声时,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上海,一名小选手被要求居家隔离。“他是今天的观测员呢,这可怎么办?”同组的小伙伴急得团团转。指导老师在得知消息后立即与家长在群内进行了沟通,“能不能互换一下任务,你们两个能不能胜任今天的观测任务?”在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确认回复后,难题迎刃而解。虽是临时互换了任务,但小“观测员”在使用仪器一点也不手生,观测时也有模有样;小“记录员”根据伙伴们上传在群里的图片和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记录上传一丝不苟。就这样,在孩子们的通力合作下,他们打赢了长达一个月的“持久战”。
提素质强能力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记者了解到,此次汇师小学小将夺冠并非偶然。近年来,汇师小学以“普及气象知识、提高科技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为导向,依托校园气象站,和上海市气象局、徐家汇街道等单位合作共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气象科普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从小爱气象、学气象、用气象的兴趣,逐渐形成了气象科普教育特色。
学校成立了由科技总指导、自然教师、班主任共同参与的科技工作团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气象科普和培训,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促使教师人人成为学校科技特色的实践者,为学校气象科普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人力资源。在气象科普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日常的气象观测、记录、天气预报等活动,使校园气象活动常态有序地进行,并组建了气象社团开展小课题研究。在每年的科技节活动中融入了气象、环保等主题活动,学生参与率为100%。
同时,学校借助电子屏、物候之窗、宣传栏、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各类气象科普宣传,实时更新当天气象情况、学校气象科技教育动态和成果,在图书馆和科技融创室展示最新的气象科普读物供学生借阅,带动全校师生共同学习,在科技的海洋中学习和成长。
此外,校园环境精心布置,搭建昆虫室、科技融创室、科技创新实验室等科技专用教室,一号楼一楼大厅墙面上的“物侯之窗”展示“当日校园天气预报(最高最低气温、湿度、降雨量等)”和“校园昆虫”,中心花园有“智慧星气象站”“生态池”,物侯园有“空中花园”“创新实践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践、网络平台等多形式、多视角进行探究,为校园气象科普可持续发展,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气象生态风景线。
早在2018年,汇师小学就被评为了全国气象示范校。近年来,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气象等主题活动、竞赛,孩子们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都收获了很多,不仅慢慢形成了严谨、科学、细致的科学态度,激发了同学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也让他们认识到气象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让气象知识不仅走进校园,也走进每一个家庭。
猜你喜欢:
徐汇往返浦东只需10分钟?银都路越江隧道新建工程有了新进展!
徐汇区养老机构安全生产情况是否合格?查!
记者:姚丽敏
图片为汇师小学提供,均为资料图
编辑:陈思宜
校对:王冰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