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籍租户当义务剃头匠,居民在话剧舞台办“春晚”,徐汇这个街道“很特别”

上海徐汇 2022-09-24




家住武康路73弄的居民张巧宝和邻居们自发拿起扫帚、抹布,打扫弄堂公共区域,将小区里常年堆积的废弃花盆、“僵尸车”等做了一番清理,老弄堂一时间变得干净明亮。

张巧宝和邻居们都是安福居民区“同心坊”居民自治工作站的志愿者。在他们居住的徐汇区湖南路街道,许多像武康路73弄那样的老小区、老弄堂,都有不断更迭的居民自治组织,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党建引领下,涌现出了淮中居民区“邻友会”、安福居民区“同心坊”等一批代表,也积累了贯穿几代人的社区温情故事。


红毯铺到家门口迎接新人

位于乌鲁木齐中路的乌中小区,有三栋高约20层的高层居民楼。15年前,小区退休老党员们聚在一起时,纷纷觉得自己应该继续为社会、为小区做点贡献。于是大家商量后,三栋高层住宅的居民发起组建了一个楼组互助金项目,取名“邻友会”。没想到,这个起因是为了发挥余热的爱心项目,十多年后成了社区自治共治重要的“粘合剂”。


淮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邓金桂介绍,“邻友会”组建之初,居民自主推选出了财务和出纳,共同管理小区爱心款项的进出。15年来,互助金接受捐赠的爱心款项越来越多,各楼组对互助金的使用情况也定期公布,主动接受居民和居委会的监督。


三栋高层总计有500多户居民,有了互助金后,小区里发生红白喜事、谁家有人生病或遇到困难,居委会和楼组长、党员代表都会带上爱心款项上门慰问,让居民感受到身边邻里间的温暖。


这一传统还逐渐带动了楼组的爱心居民“有力出力”“有物出物”。2号楼的李老伯腿脚不便,家住他楼下的李阿婆得知后,就将家里闲置的轮椅车送上了楼。住在1号楼的赵先生患病住院,需要家人陪护,热心的邻居送来了简易帆布床等实用物资。3号楼刘先生的儿子结婚,在迎接新娘的那天,邻居们专门找来了红地毯,不仅铺设在居民楼大堂,还从电梯口一路铺设到老刘家门口,让新娘在出嫁第一天就感受到了新邻居们的温暖。


今年70岁的刘亿荣是淮中居民区第三党支部书记,退休后的他热心小区事务,被居民们推选为“邻友会”成员。相较传统的业委会成员需要代表居民利益提出诉求、参与决策,“邻友会”的成员更多的是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今年疫情居家期间,小区有位独居老人身体不适,第一时间想到求助平日经常联系的刘亿荣。老刘觉得事情紧急,立即为她向居委会申请出门看诊,老刘的爱人何阿姨作为社区志愿者,第一时间上门探望了老人,并陪同她前去就医。两人从医院回来时已是深夜,但刘亿荣还守候在小区,为这位独居的老邻居打开深夜停运的电梯。



多年前,乌中小区的高楼下有个老旧车棚,由于自行车、电动车无序停放,先后被九户居民“接管”,每户人家占用一块地盘,把车棚硬是分隔成了9个“单间”,还配了门锁把车棚关得严严实实。


对于这一乱象,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展开了彻底的车棚整治。“邻友会”成员们因在居民中有威信、被大家信任,负责制定了新车棚的管理规定。在“三驾马车”的共同努力下,原先紧锁的车棚大门被打开,墙面粉刷一新,脏乱差的死角也恢复了车棚本身的功能。




居民站上“高大上”话剧舞台

安福居民区地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黄金地段”,辖区单位资源丰富,让居民区党总支在近几年有了推进“文化街区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抓手。


目前,安福居民区党总支已经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质量和标准化研究所、长佳物业、铭言生鲜、五原路幼儿园、爱菊小学、中国银行、邮政支行、解放军某部等9家辖区单位签署了党建共建协议,建立了“安福社区党建群”。通过线上互通信息、线下党课学习、参与社区活动,共同推进“同心坊”居民自治工作站的建设。


每年年底的迎新联谊活动是安福居民区的重头戏,也是深受居民喜爱的“社区春晚”。虽然都是居民自导自演的节目,但话剧艺术中心仍无偿提供场地,并请来艺术家、专业人士作为志愿者,为社区提供艺术指导。居民们登上“高大上”的话剧舞台,演绎自己身边的故事,也拉近了居民区和辖区单位的亲邻纽带。



今年疫情期间,家住安福居民区的老百姓都会收到小区微信群推送的一则则“云板报”,从疫情发生后居民区的点滴故事,到疫情防控的知识信息,“云板报”每日2次均准时推送。它的发布者,是安福居民区“同心坊”居民自治工作站的站长章剑安。从新疆退休回沪后,他 “退而不休”,先后担任了安福居民区党总支第一党支部书记、“同心坊”居民自治站站长,热心社区工作。


近年来,位于五原路258号的自由公寓完成了社区小花园的更新。在项目启动之初,“同心坊”工作站成员李阿姨就主动揽起了牵头任务,向居民介绍花园更新的背景,带领大家就树木整修、花园水池改造等问题积极征集人民建议。


在“同心坊”自治工作站的牵线搭桥下,小花园的更新从项目方案雏形、居民讨论、业委会出资到具体实施操作,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请来居民代表、物业和居委会多次开会征询,讨论细节方案。“同心坊”工作站还委托了一位曾旅居国外的年轻居民专门与设计团队沟通,把小区里阿姨爷叔们的需求更准确地传达给设计师。


而今,五原路上的这个小花园有了一个居民共同商量得来的名字“小院”,寓意居民与社区间的亲近和美,也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氛围感染租户和外籍友人

在淮中居民区党总支的引领下,乌中小区“邻友会”由最初几人增加到了现在的20多人,成员中有老党员、退休工会干部、楼组长和居民骨干,党员人数占了一半以上。


随着时间推移,年长、身体欠佳的成员们功成身退,年纪较轻的新面孔不断充实进来。近年来,热心的外籍租户也加入“邻友会”。每当小区举办“学雷锋”活动,或是“美丽家园”保洁保绿行动,这支老中青三结合、中外融合的队伍就会准时出现。


无独有偶,在安福居民区,安福路255号是一处带有庭院的花园洋房,近年来陆续拆除违建、重现老洋房美景后,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但随之而来的是院内住户、游客的人员构成日益复杂,管理难度也逐年加大。


为了唤起院内租户们的主人翁意识,“同心坊”工作站邀请了安福路255号的住户与周边居民一起,在这处花园洋房的庭院内举办居民运动会。大家投飞镖、滚铁圈、玩“钓鱼”,在轻松惬意的游戏中增加彼此的了解,也增进了感情。


居民同心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也感染了租住在小区的外籍人士。在服务居民的志愿者中,出现了黄头发、蓝眼睛的“洋面孔”。住在五原路228弄的居民安托尼亚来自意大利,曾在美容美发行业工作。在居委会的牵线下,他积极参与社区公益,用自己精湛的美发技艺为社区老人义务理发,一解“头上的烦恼”。


疫情居家期间,不少居民因头发渐长而发愁。安托尼亚主动报名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为老年居民理发。这项公益服务也延续至今,小区里依旧能时常看到他为阿姨爷叔们一边理发一边聊天的场景。


不久前,安托尼亚因为签证即将到期要先行回国。他在小区微信群里写下自己的心愿,希望能尽快回到上海,继续住在安福居民区,认识更多小区里的新邻居。





猜你喜欢:

徐汇区各街镇应对强台风“梅花”,拉紧防汛防台安全网!

“尾箱集市”来打call,这个街道的公益周有点潮

强台风“梅花”逐渐靠近上海!徐汇区多部门启动应急响应

55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在这集中办首展,新品首发助添活力

@正在找工作的你,这些岗位招人啦



综合自:上观新闻(作者:舒抒、冯联清)

编辑:陈思宜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