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台加装电梯签约,43台新开工!这个街道跑入加梯“快车道”
60台加装电梯签约,43台新开工,这是2022年枫林街道的加装电梯成果,这一数据在徐汇区的各个街镇中位居“榜首”。越来越多的居民可以享受一键“上下”的幸福,加装电梯快速顺利推进的背后,是街道搭建平台、居委协调配合、居民高度自治三方共同合力的成果。
“为了给群众创造美好生活,解决老年人无法自由上下楼的困难,街道党工委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从前期的征询到后期工程上的监督,再到电梯维保,全过程参与整个流程。”枫林街道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心主任康胤告诉记者,街道搭建了服务、沟通的平台,成立加梯专项办公室,在宣传引导、政策解读等方面提供支撑,为加装电梯工作按下“快进键”;同时,还牵头居民区与共建单位中国银行合作,确保惠民“加梯贷”的资金及时到位。
全覆盖攻坚目标完成进度95%
康胤表示,街道坚持设计、检测和评审先行,特别是在宛南六村的加梯中,优化了流程。截至今年2月中旬,宛南六村43个门洞还剩2个待签约,即将实现整小区加装电梯的全覆盖。
位于中山南二路与天钥桥路交界处的宛南六村,建于上世纪70年代。地理位置优越,但没有电梯,让这个典型的老公房小区变得不再适宜老年人居住。枫林街道选择宛南六村作为加梯的攻坚目标,原因也在于此。
去年6月,宛南六村一次性有11个门洞签约加梯,这让周边几个老小区的居民都感到惊讶。家住宛南六村6号的居民傅燕君道出了原因:疫情期间,居民区干部与居民们守望相助,相互间的信任感、集体利益感和包容感显著增强。“三感”的形成,为推进加梯凝聚了强大合力。
2022年初,小区有位居民因楼组的加梯方案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一直坚决不签字,多次投诉,并扬言要状告到法院阻止加梯。疫情居家期间,这位居民家中有人生病,需要紧急外出就医配药。居民区党总支第一时间为其联系街道专车,小区志愿者主动提出代为配药,为该户居民提供了许多帮助。6月加梯集中签约时,这户居民第一批要求签约,从“阻碍者”变成了“支持者”。
143页的备忘录让居民变成专业人士
去年10月20日,东安四村29号楼的居民开启了“一键直达”的新生活。与此同时,8号与26号的加装电梯也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
看到小区里首部加装电梯开通并投入使用,作为26号楼加梯管理小组一员的许财根老先生心情也非常激动。自2019年底第一次看到上海关于进一步做好加装电梯的新闻后,他就开始参与筹备东安四村加装电梯的工作中。许老先生将这三年多来的所有心血都留存记录下来,浓缩成一本143页的备忘录。“里面记载着我们加装电梯从启动、调研、征询、施工等全过程,十几个部门还有居民们的付出,都形成资料记载下来了。”
备忘录不是简单摘抄下文件,上面还有密密麻麻的笔记,是许老先生逐字逐句分析材料的每一句话,就这样,许老先生将加装电梯的政策、补助、流程等都吃得透透的,成为了一名加装电梯的专业人士。
厚厚的一本备忘录,既是包含了居民对加装电梯的殷切期盼,也是各方共同努力成果的凝结。许老先生说:“我深有体会,一个人本领再大也不行。”加装电梯需要街道、居委、业委会、物业等多方面共同推进,一台电梯才得以顺利落成。
低楼层居民“力挺”促成“样板梯”开工
枫林新村因为紧邻地铁,小区内有一部分居民楼无法安装电梯,符合加装条件的居民楼大约有15栋。去年10月8日,45号楼率先“尝鲜”,加梯工程正式开工,也为后续其他楼的加梯提供了参考样本。
聊起推进45号楼加梯工作时的体会,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岚说十分感谢1楼和2楼业主的理解和支持。45号楼是居委会所在地,1楼除了居委会办公室,还有一户业主。“他们的房子租出去了,但业主听到装电梯的事很支持,一说就同意了。”陈岚透露,2楼也有一户业主,因为家中水管问题,刚刚重新装修了房子,或许是因为自己有生活不便的体验,“将心比心,这户人家对我们的加梯也很支持。”正是这份来自低楼层居民的“力挺”,让原以为难度最大的协调工作变得格外顺利,陈岚也在协调过程中感受到了居民深厚的邻里情。
记者从枫林街道获悉,今年在加装电梯的同时,街道还启动了配套的改造项目。电梯装好后,美丽楼道也顺带完成,这让居民不仅仅体验了上下楼的便利,生活环境更是随着加梯一起逐渐改善。
接下来,枫林街道将继续按照“能加尽加、愿加快加”的原则推进社区加梯工作,为更多“悬空”老人解决下楼难题,让居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既然老百姓有加装电梯的意愿,我们就会满足他们加梯的需求。”
作者:王洁敏
编辑:陈思宜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