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统老弄堂华丽变身摩登示范社区,怎么做到的?

上海徐汇 2024-01-08





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营造“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软实力、人人展示软实力”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徐汇区委宣传部(文明办)深入宣传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的高尚品德、感人故事和时代风采,推动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市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实际行动。



细耕文明沃土,滋养文明风尚

在徐汇,时时处处

都能让人感受到“文明”的力量

传递心头温暖和美好的志愿者们

用小小的力量汇聚人间大爱

构成我们身边最美的风景

今天要带大家一起了解的是
湖南街道"武康汇"志愿服务队

▼▼▼

徐汇区湖南路街道武康居民区地处淮海中路沿线,有市、区级文保建筑多处,如“网红”武康大楼等优秀建筑,文化资源丰富,居民区内老洋房多、老弄堂多、老年人多。在长期的工作中,武康居委由群众自发性自治团体参与老弄堂管理,独创居民自己当“管家”的模式,成立了“武康汇”自治理事会,让居民的自治作用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得到更大发挥。







坚持党建引领,实施精细化管理


武康居民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成立“武康汇”志愿服务队为契机,在着力提升社区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上勾勒出一幅“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的活力画卷。“武康汇”志愿服务队下设“汇治理”“汇服务”“汇生活”“汇共享”四个专委会,分别围绕社区平安建设和社区治理、社区便民睦邻服务、社区文化生活、社区党建联建四个方面开展自治,引导居民共同参与老宅管理和日常监督。



搭建志愿服务平台,促进邻里和谐


居民区老人多,“武康汇”志愿服务队组建了一支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为独居、困难老人寻找一位“老伙伴”。这支“老伙伴”队伍以“五个一”——“上一次门、问一声好、聊一会天、帮一把手、提一个醒”为己任,每周联系一次服务对象,并根据个人条件进行回访。在志愿者的带动下,一些独居老人、困难家庭的老人渐渐走出家门,开始参与到社区开展的日常活动中,这种“以老助老、以老帮老”的温暖画面也体现了武康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温度。


“武康汇”志愿服务队先后建立起党员结对志愿、爱心助老网格、组团走访、老伙伴和关爱功臣志愿服务等队伍和相关机制。



汇聚多方资源,满足居民需求


在居民区党总支的领导下,居委通过建立“社区牵头引导+社会组织模式管理+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机制,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的组织架构,建立了“武康汇”邻里小汇。邻里小汇在原有的助餐功能基础上,叠加“三室艺厅”等各类文化活动功能,老人们可以在这里喝茶、聚餐、学习、看电影……这里成为了他们彼此陪伴、一起慢慢变老的金色港湾。

为了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武康汇”志愿服务队整合了原有的月光歌舞团、远程教育班、健身舞蹈班等文化团队资源,结合社区每年开展的“我们的节日”“生日文化”“健康讲座”等活动,在淮海中路1704邻里小汇,成立了“一起吧”课堂,还分设了“一起早茶吧”“一起学习吧”“一起聚餐吧”“一起聊天吧”“一起悦读吧”“一起电影吧”等好几个分课堂,以邻里汇会员制的形式开展互动,吸引社区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在“一起吧”享受丰富愉悦的晚年生活。

以居民自主治理、自主服务为主要特色,把志愿服务和社区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在社区中逐步形成以党建为引领、网格力量协同、居民参与的自治格局,身处上海历史风貌区、坐拥“超级网红”大楼的武康居民区,逐渐摸索出了将“顶级流量”转化为“社区能量”的幸福密码。



猜你喜欢:

从田间地头走到百姓餐桌,新鲜蔬果一键直达

来这里开启梧桐树下的Citywalk吧

一元就能喝上暖心甜羮?社区食堂一周菜单上新了(一)

还没看够秋天?大学校园开启炫彩滤镜,等你来打卡→

扎根工地,Ta用如椽妙笔书写人生



图片均为资料图

来源:徐汇区委宣传部(文明办)

记者:李瑾琳、陆翔、徐喆衎

编辑:叶芳芳

校对:陈海笑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