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东师大人的两会好声音(二)

点击关注👉🏻 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会 2024-05-07

春到华夏,时盛岁新。2024年全国两会于3月4日正式启幕。着眼关键之年,谋划关键之策,16名华东师大人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30名华东师大人作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肩负人民赋予的光荣职责,勤履职、建诤言、献良策,用心用情履职尽责。


让我们一起聆听全国两会期间华东师大人的声音吧!


2024 全国两会



陈云英

全国人大代表,特殊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台湾同学会会长,全国台联副会长。


加强实施台湾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向上滑动阅览


陈云英认为,台湾当局对青少年实施“去中国化”教育,每年都会新增几十万‘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新血液,在每一次的台湾地区选举中,经过动员,再一次加深‘自己不是中国人’的认知洗脑。

她反问称,“在‘去中国化’的炒作中,难道要让青年人没有未来?封闭在一个3.6万平方公里的岛内?”陈云英提到了四点台湾同胞来大陆的有利因素,语言文化无障碍、距离短、经济体量大、发展机会多。

针对当前台湾青少年的教育现状,陈云英提出了三点建议:积极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定实施细则,为台湾青少年接受爱祖国教育提供有力保障;在福建省先行先试台湾青少年在大陆接受“小学后”教育;帮助吸引台湾青少年来大陆开展游学、研学、实习等活动。

在谈及未来两岸交流是否会因当前两岸关系形势而停滞时,陈云英表示,除非是岛内有人炒作或操作阻碍台湾同胞来大陆。她表示:“祖国大陆一定会尽最大诚意做最大的努力,欢迎每一个台湾同胞,不管是求学、就业、创业、经商、办事,最近有很多人想要买房,来自青岛市的代表就提了一个给予台湾青年的鼓励政策,希望能给予同等待遇。”

在回应如何看待今年1月台湾地区选举结果时,陈云英认为这一结果“在我们看起来也不代表主流民意”。她直言,“台湾的社会在弱化……我们不说它崩溃,它在弱化的过程当中,分离主义的活动是会非常猖獗的”。她进而强调,面对“台独”的各种炒作,大陆主要做的工作“还是要不断推进为台湾同胞谋福祉,为祖国的最终统一有作为”。

据公开资料显示,陈云英是台北市人,教育学博士,也是中国特殊教育奠基人、开创者,被称为“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其丈夫是著名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前副行长林毅夫。上世纪70年代末,林毅夫从金门岛“泅海而归”,大陆很多人对此都有所耳闻,这也让其夫人陈云英走到哪里都是两岸媒体关注的焦点。


来源:澎湃新闻



要提升初次“登陆”台胞的“亲人感”

向上滑动阅览


近日,台湾省全国人大代表陈云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提升“登陆”台胞的“亲人感”。大陆同胞从小就在文章中知晓台湾是美丽的宝岛,台湾同胞是我们的亲人。但在台湾,由于受到岛内抹黑大陆的报道影响,一些台湾同胞对大陆存有偏见。对“首来族”而言,当他第一次踏上祖国大陆土地时,内心或许还存有疑虑。因此她建言,大陆交通、民航等相关窗口单位在看到台湾同胞时,不妨道一声“欢迎你回家”,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严卫东

全国人大代表,软件工程硕士校友,四川省达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抓机遇 迎“爆发式”发展

向上滑动阅览


达州位于四川的东北部,是川陕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革命总爆发在省际结合部。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我觉得达州也应该有一次‘爆发’式的发展。” 严卫东说,达州有农业基础,虽然只占全省8.1%的耕地,却产出了全省9.2%的粮食。有工业资源,天然气和最新开发的锂钾都是万亿级资源。达州有区位优势,地处成都、重庆、西安三个新一线城市辐射交汇中心地带、中国陆地版图圆心地带,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四川省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

因此,他对达州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信心。他表示,接下来达州将卯足干劲,加快实现经济的全面恢复增长,坚定不移地推进高质量的发展,坚定不移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始终守住民生和安全的底线。为此,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建议支持达州设立国内首个深部海相钾盐资源开发利用试验区。达州的钾盐资源丰富,潜在的规模超过亿吨,打造亿吨级的海相钾盐资源基地,将有效缓解我国的锂钾资源的严重短缺。

二是建议支持川渝东北一体化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川渝东北地区包括29个县,常住人口2千万人,这个范围内水量、雨量比较充沛,但是水急留不住。因此希望能把这些小水库或者水源串起来,把川渝东北的水资源一体化工程实施起来。一个方面历史性解决达州的洪灾,同时把真正的雨水变成雨水资源,服务于农业生产等方面。

三是建议加大西部欠发达丘区地质灾害搬迁补助的支持力度。一直以来,这项补助都只有每户3.5万元,民族地区是每户4万元,远远不够农村新建住房和购房的成本。加之避险搬迁、新建住房和购房的资金主要通过省级补贴,国家还没有专项的这个资金支持,因此基层财政压力比较大,希望恳请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西部欠发达地区、丘陵山区地质灾害搬迁补助的支持力度。


来源:四川观察




胡伟

全国人大代表,软件工程硕士校友,浙江省副省长,致公党中央常委、浙江省委会主委。


完善制度打通基层

依法治理“最后一公里”

向上滑动阅览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创新和完善城乡基层治理。

“合法性审查作为预防性法律制度,是从源头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的重要保障。”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常委、浙江省委会主委,浙江省副省长胡伟在浙江代表团驻地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县乡两级合法性审查标准不统一、责任不明确、审查力量薄弱,由此产生“问题文件”“违规协议”“违法处罚”,影响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政府公信力。

去年以来,浙江省以三个“一号工程”为总牵引,纵深推进法治浙江建设。

2023年4月1日,浙江省率先出台《浙江省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定》,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4+X”合法性审查工作体系,首次以立法形式将审查职能拓展至乡镇(街道),并明确将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重大行政执法决定、行政协议纳入合法性审查范围。

同年4月,浙江省为破解基层依法治理的堵点难点问题,部署开展了县乡合法性审查改革。前期27个试点地区成效明显,后续全面推进改革,实现省域覆盖。

胡伟透露,全省90个县(市、区)全部成立县级合法性审查中心并实体化运行,新增合法性审查岗位专项编制224个。

2023年12月,浙江省印发《浙江省县乡合法性审查质效提升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全面建立县乡法治审查员制度。

据统计,全省共有县乡法治审查员3124名。2023年完成合法性审查11.9万件,较改革前增长80.9%,经审查后事项实现零败诉,切实从源头上规范了行政行为。


胡伟介绍说,浙江省的探索主要有三方面特点:

一是体制重塑,构建“全覆盖、一体化”的责任体系。破解“模式不一、运行不畅”等堵点,全省统一合法性审查工作机构,解决体制不顺的问题。

二是标准重塑,构建“全闭环、规范化”的运行体系。实施全流程改革,破解“标准不一、协同不力”等难点:实施事前标准改革,首创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工作标准,编制审查工作指引、流程图和目录清单,实现“应审尽审”。实施事中协同改革,县级合法性审查中心承担对乡镇(街道)提交的重大疑难复杂事项协助审查和指导监督的职能,实现全程协同。实施事后备案改革,首次将重大行政决策、重大合同新增纳入备案审查范畴,推动应备尽备、应审尽审、应纠尽纠,实现工作闭环。实施数字支撑改革,率先统建省级合法性审查系统,全面规范业务流程,全场景构建智慧赋能审查,实现审查工作全过程留痕、审查意见一键式生成、审查备案一体化推进。

三是政策重塑,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保障体系。建立县乡法治审查员制度,打造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合法性审查队伍;实施动态评价机制,以多维审查数据赋能基层决策管理;探索容错激励、实践实训、法律顾问管理等配套制度,系统构建审查保障大格局。

为进一步完善县乡法治审查员制度,夯实依法行政基层基础,胡伟建议国家将浙江作为建立县乡法治审查员制度的全国试点,以浙江改革试点成果为基础,以县乡法治审查员制度建设为抓手,从国家层面对县乡合法性审查工作作出系统规定,推动法治力量向前端和疏导端用力,将基层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打通基层依法治理“最后一公里”。


胡伟建议重点从五方面推进试点工作:

一是大力推动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立法。采用“全国统一立法+授权地方立法”的模式规范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拓展县乡合法性审查职能。一方面,从全国层面明确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县乡两级)、有关部门的合法性审查事项(建议将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重大行政执法决定、行政协议纳入审查范围)。另一方面,鼓励地方立法对审查标准、审查事项、审查机制等因地制宜作出规定,形成既全面推进又兼具地方特色的层次性、差异性拓展模式,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

二是全面建立县乡法治审查员制度。系统建立县乡法治审查员管理机制,明确管理工作机构,落实管理责任,加强对法治审查员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全面建立县级合法性审查中心,进一步增强合法性审查力量,推动县乡法治审查员队伍规范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科学打造高素质法治审查员队伍。制定县乡法治审查员招录计划,确保乡镇(街道)至少有1名具有法学本科以上教育背景或者法律职业资格的工作人员专职从事合法性审查工作。多维构建法治审查员的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容错机制,加强考核激励。建立常态化培训体系,强化实践资源、实践平台和实践机会供给,鼓励地方探索适合地区特色的实践实训模式,提升法治审查员专业能力,为审查工作全方位赋能。

三是系统构建县乡合法性审查工作标准。出台制度规范,明确“谁来审”“审什么”“怎么审”等问题,特别是压实乡镇(街道)审查责任,依托司法所具体推进合法性审查工作。科学编制合法性审查事项目录清单、审查工作流程图和审查工作指引,明确合法性审查边界,为辖区内合法性审查工作提供规范、统一、全流程闭环的工作标准。

四是全程实施县乡合法性审查备案监督。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建立合法性审查事项备案工作机制,将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重大合同纳入备案审查范围,明确由上一级合法性审查机构对下一级政府备案事项进行审查和指导监督,倒逼审查工作闭环、实现审查质效提升。

五是切实强化县乡合法性审查数字赋能。运用数字化手段规范开展县乡合法性审查,实现审查工作全过程留痕、审查数据全链条归集,全面规范合法性审查流程。同时,探索智能辅助审查、智能派单协审、学习案例共享、法律法规支撑、动态评价晾晒等智慧功能,切实提升审查质效。


来源:法治日报




倪强

全国人大代表,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校友,中共海南省委常委、中共海南省委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中共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共海南省委自由贸易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我们有决心、有信心

实现海南自贸港如期封关

向上滑动阅览


3月7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海南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会上,有记者提问,海南自贸港建设受到国内外多方关注,目前进展情况如何?2025年底,海南要启动全岛的封关运作,目前准备工作又怎么样?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委秘书长、省委自由贸易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倪强介绍,从政策制度落实来看,这几年中央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给了180多项政策,已经落地实施,近几年累计进口货物202亿,免税总额达到了38.1亿。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离岛免税购物,去年新增加了2项,一个是“即购即提”,一个是“担保即提”,游客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明显提升。从对外开放来看,自贸港重点在制度型开放上下功夫,特别是对接RCEP、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贸易、创新服务等20多条新的措施,在数字贸易,包括商务人员临时入境等等开展了先行先试。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确定为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的关键之年,这是在2023年的基础上,2024年开足马力,往前推进封关工作。我们的工作简单说就是三张清单,一张清单是统领封关各项任务的清单,大概40多项;第二张清单是涉及到封关的项目、硬件项目,第三张是压力测试方面的清单,这主要是对一些政策,封关的设施和平台进行全方位、全覆盖、大样本的测试,这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


来源:中国新闻网




周燕芳

全国人大代表,保险学本科校友,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保险是社会“稳定器”

经济“助推器”

向上滑动阅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 “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等。作为一名来自保险业的代表,看到商业保险在养老、医疗、农业等方面,正成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工具,倍感骄傲。我今年提交的《关于促进年轻人参与个人养老金配置的建议》以及《关于加快推进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面的建议》,也与报告所体现的内容有契合之处。

会议期间,许多代表也会咨询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专业问题,社会大众对于保险的认知主要是风险保障的手段。其实,保险是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在国家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中,会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比如,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研发、临床、制造、融资、应用、支付”各环节均面临难点和堵点。保险企业以保险支付为核心,可以从支付端与投资端共同推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

具体来说,在支付端,可以持续推动医疗险、特药险、普惠医疗等产品创新,保障覆盖丙类药品、院外特药、创新器械,持续做大商业健康险支付规模和支付占比,助力生物医药企业提升销售量,拓宽供应链。针对医药行业临床和上市风险推出生物医药人体临床试验责任险、生物医药产品责任险等专属产品,这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创新风险;在投资端,可以发挥险企长期资金与资源整合优势,通过设立创投母基金或直投模式扶持创新药械企业。


来源:上观新闻




龙婉丽

全国政协委员,外语系本科、硕士,国际经济学专业博士校友,民盟中央委员、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加快解决失能失智

老年人口的急难愁盼问题

向上滑动阅览


随着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静安区副区长龙婉丽观察到,传统养老方式正在逐渐弱化,“4-2-1”型家庭结构和“空巢家庭”增多,老年慢性病高发、多病共存,家庭自我照顾的方式将越来越力不从心,因此社会化的长期照护需求将不断增大,“希望国家能重视并加快解决失能失智老年人口的急难愁盼问题”。


基于长护险评估数据的预测,2025年我国失能老人约3124.9万,失智老年人在673—1570万;2035年失能老人将增至4886.96万人,失智老人将增至1001.8万—2337.54万。“然而,目前政府和机构对于老年人失能失智水平的判断存在较大模糊地带,亟须精准识别老年人失能失智水平及其需求。”龙婉丽认为,只有厘清状况,组织力量合理制定标准,才能有效配置资源、精准提供服务以避免政策瞄偏。


“与此同时,全国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面向重点人群的针对性、延伸性服务不足,尤其对失智老人的关注与服务供给不够充分。”龙婉丽介绍。


针对以上问题,她建议,政府和机构需要精准识别失能失智老人,避免政策脱靶。“现在对于老年人失能失智水平的判断存在较大模糊地带,如长期护理保险的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在实践中常常存在差距和出入。”


照顾失能失智老人需要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龙婉丽认为,可以着力推动社区、家庭和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长期照护体系运作,根据老年人失能失智水平设计不同的照护模式,鼓励并大力支持轻资产型的老年照护服务运营商嵌入社区。


在照顾失能失智老人的体系中,“人”非常重要。“所以我们需要积极培育照护资源,扩大照顾服务范围,同时整合技能加强培训,提升照护服务水平。”龙婉丽举例,比如可以通过资金扶持照护机构,为部分合适的人群提供专业化的培训等。


由于失能失智老人的长期照护往往需要家庭的长期投入,对此,龙婉丽建议完善社区护理服务体系,并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家庭的支付能力,机动使用税收优惠、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工具,将家庭(主要是中低收入家庭)的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


来源:上海民盟




龙墨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


特别关注残疾人中的

孤独症群体和精神疾病群体

向上滑动阅览


作为一名残疾人工作者,多年来龙墨一直关心这个群体的方方面面,今年代表残联,特别关注两个群体并提交了提案,主要是针对加强和完善孤独症的教育质量、精神病患者二代针剂的免费提供事宜。

加快探索和推进孤独症儿童教育,为孤独症儿童教育提供良好保障

孤独症是一种伴随终身的先天性神经发育障碍,其核心障碍为刻板行为与社交障碍。孤独症首次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孤独症发生率为0.04%,根据2019年出版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报告Ⅲ》的数据统计,我国孤独症儿童数量超过200万,而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龙墨说:“现阶段我国孤独症儿童教育面临诸多需要解决的难题,孤独症人士从儿童期起,就需要长期持续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全方位支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贯穿家庭、学校、社区和终身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及教育部门应加快探索和推进孤独症儿童教育步伐,尽早为孤独症儿童教育提供良好保障。”对此,龙墨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完善孤独症儿童教育相关政策。当前,孤独症儿童从学前到高中各学段就学,特别是在普通学校融合就学的支持性政策相对缺失。在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特教班、特教学校之间的运作也存在一定问题,缺乏规范性政策指导。建议加强特殊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建设,细化相关的规定,完善孤独症儿童教育体系。同时针对近些年发展迅速的各种民办孤独症儿童学前教育与康复机构,在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机构管理等方面,予以支持,与政府公办教育机构共同服务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

二是加快研制孤独症儿童教育教学指南。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孤独症儿童教育教学指南。建议从个性化、全支持和可操作的角度出发,突出孤独症儿童的特殊需要,以面向学生的成功生活为基本取向, 加快研制我国孤独症教育教学指南,构建适用于我国孤独症学生的培养目标体系和课程框架,并兼顾经济性和有效性,将有效教学策略在现行教育体系中进行应用和转化。同时,发挥好现有特殊教育学校的资源优势,为它们的转型发展提供帮助。

三是完善孤独症儿童教育的师资培养体系。目前,我国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存在较大的师资队伍缺口。建议建立完善的孤独症儿童师资培养体系,并为融合教育班级配备相应的专业教师,采用主教师+辅助教师的模式,为在校的孤独症儿童提供较好的教育服务。


为高风险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二代长效针剂免费治疗,降低社会、家庭看护成本和患者治疗成本

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698.8万例,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约479.9万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复发性高、贫困率高、服药依从性差、肇事肇祸风险较高等一系列特点。国内研究显示,患者出院后1年的复发率为40.8%,平均复发时间为6个月。精神分裂症因服药依从性差而反复发作,导致患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进而致残,大大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看护成本。

龙墨表示,根据《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中所指出:“治疗依从性差、家庭监护能力弱或无监护、有肇事肇祸风险的患者推荐使用长效针剂”。目前使用的二代长效针剂具有不良反应低、依从性高、工艺先进等特点,二代长效针剂可有效降低重复住院率、家庭监护负担、社会管理负担、肇事肇祸等一系列经费,推广使用会有效降低管理和治疗成本。

龙墨建议国家层面合力保障各地区精神公共卫生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完善和落实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关治疗药物免费政策。短期内,以长效针剂治疗推广为突破口,采取明确政策适用对象、明确精神分裂症医保待遇保障,要求各地尽快将精神分裂症纳入门诊特殊病报销范围、明确经费管理模式、加强困难地区保障等综合举措,落实二代长效针剂免费治疗相关政策。

同时,龙墨委员作为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原主任,继续关心残疾儿童融合教育和听力师纳入卫生系统职称体系的相关内容。作为助残公益人,代表基金会呼吁国家加大对冒充基金会募集资金诈骗打击力度等事宜。


来源:中国国情




叶正波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后,浙江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浙江省委会主委。


推动长三角在科技现代化上

“先行探路”

向上滑动阅览


长三角地区科技资源密集,汇聚了8所“双一流”A类高校和350余位两院院士,占全国的比例分别达22%和20%,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3在长三角建立研发中心。“综合来看,长三角有条件也最应该在科技现代化上‘先行探路’,在统筹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上‘引领示范’,在转化新质生产力、塑造全国经济增长新动能、获得国际竞争新优势上‘辐射带动’。”叶正波表示,但从问题导向看,长三角仍存在着科技成果原创性突破性不够高、跨区域有组织的科创协同攻关机制不完善、科技与产业对接不通畅、创新链产业链融合难深化等问题。

他建议更好地培育、孵化适应新一代创新规律的高能级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主体。统筹科技与产业创新的主体关键是企业,解决产业链与创新链脱节的钥匙也在企业,以往“高校做创新,企业做产品”的机制大概率会导致两链脱节、科产不畅。进入数字时代,数据是创新的“石油”,数据的集大成者则是“平台企业”,应支持数字平台企业创新发展,由平台企业带动、孵化周边企业创新,形成联合体。

创新之难在高风险。叶正波建议更好地构建、发展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风险市场。大力发展政府科创与产业引导基金,通过发展股权投资、VC/PE等直接融资市场,为分散创新风险、激励企业创新提供金融条件。

风险是创新的第一关,第二关则是科创条件。叶正波表示,应更好地改革、创建兼容自由度与协同攻关性的中国特色科创软硬生态。长三角应加快建设面向航空航天、6G网络、生物科技等前沿技术的重大科技装置,低成本向社会、企业开放。针对“卡脖子”技术,应构建更有力的科创协同攻关模式,汇聚资源,有组织地攻克关键共性技术。此外,要倡导高水平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对话,构建全球一流、无差异的国际科技人才吸引、交流、生活与工作生态,和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人才集聚区和合作高地。


来源:澎湃新闻




成岳冲

全国政协委员,历史学系本科、硕士校友,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浙江省委会主委。


信用修复为经济大循环

注入“源头活水”

向上滑动阅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其中信用修复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风险等具有重要作用。

成岳冲在调研中发现,全社会对信用修复的重要性认识不断加强,政策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但受多重因素影响,信用修复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之间仍存在“明显温差”。如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信用修复政策之间缺乏有效协同,在适用对象、事项、程度、流程等方面并不一致。因此他特别提到要加强信用修复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制定时间表、任务书、施工图。

“要打大算盘、算大账。顶层设计在对信用修复政策进行整体性重塑时,应注重从全球视野、全国需要,将实体经济大环境、全社会‘失信修复比’作为信用体系宽严并济的重要考量。”成岳冲解释说。

具体而言,他认为相关政策应体现正面激励的价值导向。如明确招投标资格认定、金融服务,全国应当统一以信息修复后的结果为准,不得溯及既往,要让经济活动越活跃、信用体系建设越完善的地区,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等领域的竞争力越强。同时在信用评级中动态加入因灾因病等不可抗力类客观指标因子,给予部分“诚信却不幸”的失信被执行人重生能力,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经济大循环,从而提升相关主体信用修复获得感,提振发展信心,改善社会整体预期。

信用修复作为一项政务服务,能否实现“一口办、一次办、一网办”?各项信用修复手段如何精准落地?在此方面,成岳冲重点提到了“数字思维”。

“建议首先细化统一各级、各区域、各领域信用平台修复期限、情形、条件、程序等规则,打造‘信用修复码’等可感知、可使用的信用标签,实现‘一口办理、一次办成’。”成岳冲说。

在具体进行信用修复时,为相关主体“精准画像”亦至关重要。对此他提出通过信用大数据库建设,支付宝等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全量归集、监测、预警、分析和风险评估,主动对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或个人开展“一对一”提醒。

在此基础上,成岳冲还建议优化“线上+线下”信用修复双通道。如全面完善“信用中国”应用、开发小程序等,满足信用修复申请人在线咨询、异议申请、自主修复、查看修复进度等“一网办、便捷修、少跑路”需求。

在其看来,信用惩戒和信用修复是信用体系的一体两翼,信用修复“一件事”改革,将为经济大循环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让考古“向前一步”

向上滑动阅览


“考古前置”意为“先考古,后出让”“先考古,后建设”,目前已在全国多地有不同程度的实践。浙江省印发实施了“土地储备考古前置管理规定”,实现省域范围内土地储备考古前置全覆盖。

“‘考古前置’需要多个部门协同配合。”成岳冲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和协调沟通,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明确考古调查勘探收费性质及来源、业务委托形式、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责任;建立健全信息共享、联动推进的工作机制,让发改、经信、财政、自然资源、文物等多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考古前置”工作。

针对现阶段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短缺问题,成岳冲认为要创新机制,最大限度激活考古人才资源。比如,可以根据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自身意愿和身体条件,适当延缓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退休年龄;国家文物局可以适当增加考古项目负责人培训期数和人数;支持符合条件的设区市考古单位申请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质,允许具有一定考古专业力量但还达不到申请考古发掘团体领队资质要求的设区市考古机构,开展有条件的考古勘探业务等。

“文物保护非一时之功,要为未来数十年储备人才。”成岳冲进一步提出,各地要落实好中央编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机构编制保障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考古机构队伍建设。教育部要加大高校考古专业建设支持力度,适当扩大招生数量,突出田野考古训练,加快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步伐。各地要支持建设一批田野考古学生实习基地、田野考古技工培训基地。各高校要组建最强的实习教师队伍,让学生在田野实践中掌握真本领、学到真本事,从源头解决“考古前置”人才可持续发展问题。


来源:浙江民盟




朱旗

全国政协委员,学前教育专业校友,上海朵云轩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持续利用财税杠杆

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向上滑动阅览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图书出版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在沪全国政协委员、朵云轩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旗聚焦发展大局、民生焦点,反复推敲打磨他的两件提案。其中一件,直指他长期以来关注的图书出版问题。

近年来,随着电商平台的发展,网上下单已经成为购书主流,不仅加速了渠道垄断局面的形成,甚至开始干预出版内容。常买书的人会发现,图书定价越来越虚高,线上折扣力度却越来越大,出版业形成了“高定价、低折扣”的怪圈。朱旗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出版行业的问题,更映射了图书内容生产上的文化安全问题。

“我围绕这一话题发声,是希望推动图书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文化功能。”朱旗说。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朱旗提交提案,建议加快推动图书价格立法,重点关注图书的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扭转图书销售环节中的价格乱象。

今年,朱旗依然关注出版业,建议持续利用财税杠杆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出台的《关于延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规定,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自转制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其中没有单独强调原已转制企业可继续免征,意味着已享受完5年免税优惠的转制企业将不再享受此项税收优惠。”朱旗表示,面对图书盗版猖獗、发行渠道垄断、图书销售价格体系缺乏刚性约束等现象,传统出版企业已是步履维艰。此次财税政策调整,对出版行业是难上加难。窘迫的经营环境,会让出版企业变得急功近利。部分出版社为了自身生存,不得不“另辟蹊径”。

“图书出版工作兼具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基于此,图书出版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追求社会效益,让图书出版真正发挥‘化育人心,使社会更加文明’的文化功能。”朱旗建议,对所有完成改制的出版企业继续免征所得税,持续利用财税政策杠杆,为出版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经济支撑,以缓解出版业目前面临的经营困境。他强调,出版企业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快融合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充分利用好政策红利,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不断实施高质量的重大文化精品工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件提案,目前已征集十多位委员的联名。”两年来,朱旗的“出版”提案一直有很高的关注度。在他看来,这是好事,有助于让更多人发现问题、关注问题、解决问题。


来源:澎湃新闻



吸引民间资本、民非组织

从事心智障碍人群监护服务

向上滑动阅览


朱旗表示,自2013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始、经2017年《民法总则》、至2020年《民法典》,我国有了意定监护和遗嘱指定监护的基本立法,并初步形成了村居委和民政兜底的国家监护制度,职业化的社会监护机构也在上海和广州有所萌芽,但此群体的相当一部分依然面临着巨大的监护困境。

朱旗具体提及,首先,国家层面现行监护法规比较笼统,操作性不强,配套监督及保障机制不健全。尽管包括上海在内的一些地方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政策,但总体而言力度、深度、广度均还不足。其次,国家监护落实困难。最后,社会监护虽有萌芽但发展缓慢。一些非专门从事监护服务的社会助残机构应社会需求也正在展开相应的探索,此外有一些生活照护机构也在酝酿开展监护服务。

为此,朱旗提出建议:

一、无论是落实国家监护职责还是促进社会监护机构发展,都需要现有的法规、政策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加以切实保障。建议上海等有条件地区先行先试,由地方民政、卫健委、残联、人大法工委等部门相互协作,在现有上位法框架下加快统筹制定体系化的省、市级地方性政策,丰富和完善现有法规体系及配套机制。

二、加强第三方监督,落实法定的国家监护义务。主要措施包括:(1)民政体系内设置专门的监护监管机构,配备专业的法律、社工人员,提高监护过程中的监督能力;(2)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缓解政府压力,引进社会专业机构对监护人开展“点对点”第三方监督。

三、鼓励发展社会监护机构和职业监护人。为了缓解监护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这一瓶颈,建议地方政府利用税收减免、专项补贴等鼓励措施,吸引民间资本、民非组织从事监护服务。同时,大力发展职业监护人制度,建立、健全监护服务标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加强职业监护人培训及从业资质管理。


来源:澎湃新闻





吉宏忠

全国政协委员,哲学系宗教学专业校友,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城隍庙住持。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推动新时代宗教教义教规阐释

向上滑动阅览


中共二十大发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员令,对宗教工作强调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新时代宗教教义教规阐释,已经在宗教界形成了一致共识,关键是要持续推动落实。


一是必须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宗教思想建设。

要使宗教思想、宗教道德、宗教文化和宗教情感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各宗教的传承发展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联系起来,总结宗教教义教规阐释的历史经验、主要规律、基层实践、创新途径,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寻找教义教规中不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突出问题,鼎新革故,展现新时代中国宗教的风貌。


二是必须注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道”是道教教义的核心,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推动道教经典在新时代的阐释,就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道教思想在时代意义上的系统性进步。向上生长,必须往下扎根。我国各宗教都应不断吸收中华文化沃土的滋养,主动融入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在教义教规、礼仪习俗、建筑艺术等各方面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


三是必须注重解经讲经中国化的稳步推进。

推动新时代宗教教义教规阐释,不能停留在典籍释本上,必须进入信教群众心中。目前,讲经中国化在宗教院校、讲经比赛中开展得较好,在宗教活动场所、日常讲经讲道中落实得相对不足。宗教界要珍惜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每一项成果,一点一滴运用于寺观教堂的解经讲经中。春风化雨,久久为功,提高信教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增强信教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进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来源:人民政协报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

要留其“形”扬其“神”

向上滑动阅览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重要载体,是一个在时空序列轴上包括天文地理、人文历史、伦理道德、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习俗风尚等多维知识体系,体现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历史演进中的人文化成。

“传统节日蕴含热爱生命、追求健康、敬祖孝亲、尊老爱幼、弘扬正义、团结和睦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与民族情感的凝结。”吉宏忠表示,通过特有的符号、仪式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传统节日超越时空传递美好情愫,充满人文关怀,传承对人与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传承至今,传统节日仍在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文化认同、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多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春节礼俗为例,吉宏忠认为,其中就有三个维度的深刻内涵:一是蕴含感恩之礼,人们不但要报答父母、祖辈的养育之恩,也要报答大自然的养育之恩;二是寄托祈福之情,燃爆竹、挂桃符、画门神、贴春联等习俗都是人们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平安健康、生活幸福的热切期盼;三是坚守反省之心,人们在春节期间举行各类祭祀、祈福、追思活动时,要检讨以往的行为,若有过失就要纠正。

审视当下,吉宏忠发现,“不少青少年对于传统节日除了特定的节日食品之外,并不了解其丰富的内涵,即便感兴趣,也不知如何过好传统节日。”他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节日文化的普及与教育还不够。

“传统文化传承是耳濡目染的过程,需要相对稳定的文化氛围和条件。”吉宏忠谈及,如今,传统节日最大的“卖点”是以吃为主。“过去,人们生活水平不高,大家都盼着过节能吃好的、穿好的。而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工作节奏加快了,天天都能吃饺子、吃汤圆、穿新衣,但心理上的诉求却依然需要节日来满足。”

对此,他建议,要开展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传统节日的含义与起源,如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从而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此外,建议在一些地区恢复传统节日祭拜、娱神、游神仪式及相关民俗活动,增强节日文化体验。

吉宏忠说,仪式感是由尊重而产生,在传统节日中,城隍巡游、社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能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既能为人们塑造开放的仪式空间,使参与者从中获得精神慰藉和娱乐休闲,从而激发和传承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对祖先的尊敬和缅怀、对家庭和血脉传承的珍视和尊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提升人们对中华文化认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伍爱群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


加强数据安全治理,

共建“数字长三角” 

向上滑动阅览


15件提案,20多篇信息专报,近百次调研……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伍爱群去年的履职答卷。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伍爱群计划提交22件提案,内容涉及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网络安全、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
“讲专业的话,讲内行的话,履职就有了含金量。”伍爱群一直对信息安全特别关注。去年全国两会,伍爱群带来的提案中就有一件关于“加快竭力网络体系结构与系统研究”。今年他准备提出《关于加强数据安全治理推动长三角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提案》。“这也是我近十年来一直持续关注和研究的领域。”伍爱群说。
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目前数据泄露造成的风险损失相当惨重。伍爱群介绍,2023年数据泄露的全球平均成本上升至445万美元。2022年12月底,蔚来汽车遭遇数据泄露,包括员工数据2.28万条、车主身份证数据39.9万条。“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活跃、数字化转型进展显著。但伴随着大量数据的归集整合、共享开放,数据安全防护难度大大增加,数据安全治理面临巨大挑战。”伍爱群说。
这一严峻的挑战还来自数据安全治理的外部威胁持续升级、内部风险持续存在、治理的系统性要求大幅提高等方面。伍爱群说:“数据在广泛流动释放价值的同时,面临着被窃取、泄露、篡改、破坏、滥用的巨大威胁,数据安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特别是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攻击凸显。”与此同时,敏感个人信息非法利用,业务频繁变化引起的数据误用、滥用等漏洞或风险频现,引发担忧。
对此,他提出具体建议。首先,要积极落实国家数据安全产业发展部署,并分级分类管理,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长三角地区要抓住国家部署数据安全产业的有利契机,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构建数据安全产品体系,布局新兴领域融合创新,加强数据安全产业重点标准供给,提升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应用水平。与此同时,要分级分类管理,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另外,要加快新技术应用,加强数据安全技术体系建设。”伍爱群说,要以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采集安全、数据传输安全、数据存储安全、数据使用安全、数据提供安全、数据公开安全、数据删除和销毁安全技术为核心,采取数据传输加密、存储加密、脱敏、访问控制、接口鉴权等技术措施,形成完备的识别、监测与防护的数据安全技术体系。建立数据安全监管机制,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测试数据恢复。
“同时,还要规范数据交易监管,加强数据安全运营体系建设。推动建立长三角数据中心,充分发挥区域数字化转型优势。”伍爱群建议,要将长三角公共数据汇集到统一平台,充分挖掘并发挥区域数据规模化优势。引入首席数据官制度,确定共享和开放的数据目录并制定共享规则。研究制定区域统一的数据标准,对跨行政区域、跨部门的数据资源的采集、传输、存储、共享和开放进行统一规范管理。进行数据要素登记,为数据要素发放“身份证”,开展确权、流通与监管。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抓紧研究和建言。”秉持这样的信念,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伍爱群始终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履职新时代。


来源:政协联线




刘杰

全国政协委员,受聘政治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首批双聘教授之一,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坚持党的领导

不断开创人民政协事业新局面

向上滑动阅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就在于这一制度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人民政协就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自己独有、独特、独到的制度优势,进一步提升整体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自己的巨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回顾人民政协制度长期以来兴盛发展、蓬勃有为、贡献巨大的发展历史,根本经验在于它始终走在一条坚持党的领导、植根传统文化、凝聚各方力量,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献智献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上。这一历史经验充分证明,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在国家治理体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国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空前成就;国际上,中国日益走向世界政治经济舞台的中央,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中国经济是全球增长最大的引擎。新形势下,人民政协面对新挑战、新机遇和新任务,在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一定要发挥独有、独特、独到的制度优势,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团结民主,强化责任担当,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努力推动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制度不断完善、机制不断优化、工作不断创新。

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为人民政协事业取得新成就、开创全新局面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政治保障、组织保障和工作保障。

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刻把握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重要机构的政治属性,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强基固本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以加强政协党的建设开局起步并贯穿工作始终;始终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人民政协工作进一步推进制度化水平的提升;更好发挥人民政协联系面广的优势,上通下达,联系各界,扩大各界人士的有序参与,拓宽社会利益的表达渠道;努力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化解各种矛盾,更好地凝聚起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齐心协力谋发展;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议政;广泛开展凝聚共识工作,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厚植政治基础、社会基础;深刻把握新时代政协工作任务要求和特点规律,着力把凝聚共识工作做深做实,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作用,汇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


来源:人民政协报




陈赤平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电子技术专业本科校友,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会主委,长沙学院院长。


护一江碧水,

助力生态环境改善

向上滑动阅览


“希望能够发挥好委员作用,为推动生态环境改善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水环境治理一直是陈赤平特别关心关注的课题。

去年全国两会上,他围绕洞庭湖系统保护与治理提交提案,从防洪蓄洪、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等方面积极建言,得到了水利部、生态环境部等国家部委的积极回复。

为更好守护一江碧水,2023年,由陈赤平所在的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会牵头,九三学社湖南、湖北、江西省委会就“长江中游流域江湖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展开联合调研。同时,他还多次在长沙、湘潭等地开展湘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民主监督,并赴张家界、怀化等地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

位于张家界的鱼潭电站库区,过去每到汛期就产生大量水面漂浮物,成为当地百姓的一桩烦心事。在省、市、区(县)三级政协及相关部门的合力推动下,库区水面垃圾清理整治工作建立起了长效机制。“我们去张家界进行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时,发现鱼潭电站库区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重现一汪碧水。”陈赤平说。

针对在日常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陈赤平带来了关于推进长江中游流域江湖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提案。

“在自己的日常工作外,我努力履行好委员责任。虽然取得了一些履职成果,但未来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陈赤平深刻感受到,只有广泛调研、深入思考,才能真正提出有价值、能落地的高质量建议。过去一年,陈赤平还围绕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田长制”实施情况等,积极参与全国政协、省政协组织的实地调研与民主监督活动。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要有更多原创性的高端科研成果。”与科学技术界联系密切,是九三学社的界别特色。今年,陈赤平带来了关于推进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与激励机制改革的提案,并将围绕推动科技创新积极建言献策。

此外,今年陈赤平也将响亮的“湖南声音”带到了正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会上。他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在湖南开展制造业“三化”转型试点的提案,呼吁国家有关部委在重大生产力布局、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湖南更多政策支持。


来源:长沙晚报




陈群

全国政协委员,物理系博士校友,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完善“非升即走”考核模式,

使青年科技人员敢于承担

周期长、难度大的科研

向上滑动阅览


陈群指出,近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真正原创性、引领性的成果仍然不足,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缺少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考核评价过于频繁,评价体系过于强调量化指标,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评价上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科研管理上不符合基础研究实际的要求仍然较多等。这些都是阻碍科研人员勇于选择挑战性大、创新性强的课题,沉心静气、长期深耕的原因。

陈群认为,进一步推动基础研究水平提升,需加快中央文件精神的落地执行,制定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具体措施,为基础研究打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可以“十年磨一剑”的制度环境。为此建议:

一是加大基础研究特区建设力度。建立稳定的经费支持机制,强化有目标导向的有组织科研,同时为自由探索型的基础研究留足空间,鼓励支持科研人员找到有真正价值的科学问题或技术难题,深耕细作、长期坚持。

二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快建立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评价专家信誉制度和评价信息公开制度,通过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保障科研评价的公平和公正,并在此基础上放手发挥学术共同体,特别是小同行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推动学术共同体逐步承担起科研评价的主体责任,从而实现由“量化考核”向“贡献考核”转变。对基础研究人员,完善“非升即走”考核模式,延长评价周期,使青年科技人员敢于承担周期长、难度大的科研。

三是改革科研管理方式。按照基于信任进行管理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简化与科研相关的各种规章制度,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进一步扩大科研人员对基础研究经费预算的调整权限,使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拥有更大自主权的要求真正落实落地。

四是完善薪酬激励办法。健全基础研究人员薪酬保障机制,实施适度激励的薪酬体系,弱化绩效和待遇的关联。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机制,明确科研人员“技术专家与责任人”的定位,让科研人员能够从十年坚守获得的成果中享有恰当的经济收益。

五是强化正向宣传引导。加强对“十年磨一剑”相关政策和科研事迹的宣传,增强基础研究人员的集体荣誉感和个人尊严感,推动形成支持基础科研、崇尚原始创新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科学家肩负起科技创新重任。同时,加强学术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科研环境。


来源:澎湃新闻




提升专利质量

推动产业升级

向上滑动阅览


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创新的“催化剂”、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促进专利转化运用,充分挖掘专利价值,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对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清晰的推进路线。

“专利制度面向产业,只有在产业化的过程中,专利制度的激励效果才能实现最大化。”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陈群今年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进一步促进专利转化运用。他认为,应从提升专利质量和加强政策激励两方面发力,着力解决转化机制不畅、激励措施不足、与产业企业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让专利转化运用更好服务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专利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其市场转化效益。从源头上提升专利质量,夯实专利产业化的根基,需要在提升创新能力上持续发力。”陈群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持续提升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更加注重从现实需求中凝练科研问题并进行攻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以运用为导向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同时,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引导开展订单式研发和投放式创新,围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并加强专利布局,这样才能形成更多高价值专利。

解决专利转化运用主体的动力问题,既要消除科研人员在专利转化中的“责任顾虑”“激励顾虑”“保护顾虑”等;也要对科研行为和专利转化运用情况形成监督和敦促,避免科研资源的闲置。

就此,陈群从优化促进专利转化运用的制度设计、强化提升转化运用效益的政策激励两方面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包括建立和实施以产业化前景分析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健全专利转化的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为科研人员转化运用专利进一步松绑;调整完善政策“指挥棒”,在高新技术企业评定等标准中取消评定指标与专利数量的简单挂钩,将专利转化效益纳入高校学科评价、相关机构评估、项目评审、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等评价指标;健全符合市场规律、权利义务对等的专利转化收益分配机制等。

2022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为15.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至12.7%,这也显示出专利对重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陈群建议,要以专利产业化促进重点产业强链增效,引导支持中央企业充分发挥“链长”作用,牵头上下游企业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合体,建设运行重点产业专利池,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形成推动市场间创新资源、专利资源高效配置的合力,加快将专利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来源:知识产权报




附:华东师大人@全国两会(部分代表名单)


1

全国人大代表

(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丽娟

教育学硕士校友,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印海蓉

学前教育学校友,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首席播音员主持人。

汤   亮

世界经济学博士校友,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奥盛集团董事长。

邵志豪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基地班学员,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杜家毫

中文系本科校友,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殿勋

历史学系历史学本科校友,现任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湖南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校长(院长)(兼)。

邹联克

地理系地理学专业本科校友,贵州省教育厅党组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肖北庚

哲学系硕士校友,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湖南省法学会副会长,行政法研究会会长。

陈云英

特殊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台湾同学会会长,全国台联副会长。

严卫东

软件工程硕士校友,四川省达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郑建闽

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地理专业博士校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台联会长。

周燕芳

保险学本科校友,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胡   伟

软件工程硕士校友,浙江省副省长,致公党中央常委、浙江省委会主委。

倪   强

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校友,中共海南省委常委、中共海南省委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中共海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共海南省委自由贸易港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梅   兵

生物系本科、硕士、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2

全国政协委员

(按姓氏笔画排序)


龙婉丽

外语系本科、硕士,国际经济学专业博士校友,民盟中央委员、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龙   墨

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

叶正波

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后,浙江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浙江省委会主委。

成岳冲

历史学系本科、硕士校友,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浙江省委会主委。

朱   旗

学前教育专业校友,上海朵云轩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吉宏忠

哲学系宗教学专业校友,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城隍庙住持。

伍爱群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

刘   杰

受聘政治学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首批双聘教授之一,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张恩迪

生物系本科、硕士校友,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杨云彦

计算机应用学硕士、人文地理学博士校友,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常委、湖北省委会主委。

陈赤平

教育电子技术专业本科校友,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会主委,长沙学院院长。

陈   群

物理系博士校友,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李   芸

经济学硕士校友,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上海市记协主席。

李剑萍

教育系博士校友,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民盟中央常委、天津市委主委。

吴瑞君

人口研究所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农工党上海市委常委、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主委,上海市政协常委。

张文明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致公党上海市委副主委。

陈   寅

区域经济研究生课程班暨澳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校友,中国旅游集团[ 香港中旅(集团)]董事长。

金   桩

经济学博士校友,内蒙古财经大学校长,全国青联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财经金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金融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郑家建

中文系博士校友,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袁   雯

地理系本科、硕士、博士校友,上海师范大学校长。

席南华

数学系硕士、博士校友,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晓娟

中文系博士校友,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民进广西区委副主委。

曹文泽

华东师范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机关党委书记。

崔丽娟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彭   纯

经济学博士校友,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焦念志

华东师范大学蓝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第一届科学委员会主任,生物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中央常委、民盟福建省委副主委。

温小波

生物系博士校友,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戴立益

化学系本科、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备注:本次统计由于内容涉及人数多、范围广,如发现未统计完全校友及信息,欢迎广大校友提供相关线索,十分感谢!



来源 | 正文已注明来源

素材整理 | 丁玉蓉 陈淑颖

编辑 | 丁玉蓉

审核 | 张赫


更多阅读


华东师大人的两会好声音(一)


致敬“她”力量!华东师大校友会祝广大女同胞节日快乐!


我们必须谈论痛苦 | 古尔纳对谈格非,开启跨越大陆的文学交流之旅


大夏百年 | 王伯群与丽娃河畔的教授们


为华东师大校友会点亮星标不错过母校的任何动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