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ature关注:中国科学界面临重大改革

2014-09-24 中国生物技术网

  自这一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一直处在中国科学发展中心位置的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CAS)即将迎来重大的变革。中科院正在展开前所未有的体制改革,以促进合作加快研究。支持者认为,这一举措将使中国能够在从神经科学到粒子物理学的各个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批评人士则质疑现代中国究竟是否还需要这样一个庞大的机构。


  总部位于北京的中科院拥有6万名员工和104家研究所,预算经费约达420亿人民币(68亿美元)。近一半的经费来自于政府,用于支付管理费用和工资;其余经费来自于竞争性的政府资助。中科院院长白春礼(Chunli Bai)在9月22日的采访中告诉Nature的新闻团队,称:“这是中科院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革。”


  2013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Xi Jinping)在视察中科院时提出要求:要让中科院成为全球科技的领头羊。尽管目前中国在科学上的投入已超过了除美国之外的所有国家,许多人还是认为无论是就基础科学突破还是研究发现商业化来讲,国家的投资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回报。


  白春礼说,某些表现不佳有可能是由于科学家们(包括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在内)获取的工资过低所致,他们竞相用多项资金来补贴自己的收入。“他们的研究变得相当的分散,”他说。


  科学家们还回避合作,因为在基金委员会的眼中合著关系会稀释他们的成果。在2012年的一次会议上,白春礼发现有20家不同中科院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从事一些相关项目,但他们往往互不相识,导致了重复的研究工作,也错失了分享知识的机会。他还指出,一些研究人员对于与工业界代表探讨应用不感兴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白春礼将研究类型分为了四大范畴,并且正在此范畴之下挑选一些有前景的中科院科学家开展合作。这些科学家们将看到他们的薪水大幅上涨,资金将只占到他们收入的30%,而非70%。这一想法是为了鼓励科学家们针对较少的大问题展开协作,而不是大量炮制出不同项目的微小进展来谋取多重资助。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Mu-Ming Poo)说:“团队合作是关键词。”


  第一类范畴是致力于建立专注基础科学的卓越科学中心,将针对一些中国有机会占主导地位的领域。蒲慕明已从11家不同的中科院研究所挑选出了40名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研究小组专攻脑科学,其目标是构建出能够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转基因猴模型。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姚檀栋(Yao Tandong)将领导另一家中心专门对地震活跃高原展开研究。其他一些中心将把焦点放在粒子物理学、钍基熔盐堆和量子信息上。计划到2020年时中心的数量将达到20家。


  第二类范畴是针对一些具未开发商业潜力的领域,包括微卫星、海洋信息技术和药物开发。第三类范畴是建立围绕大型设施的合作:例如在上海建立一个同步加速器和蛋白质科学中心,将使得展开高精度的蛋白质研究变得更为容易,并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人员,包括来自国外的一些研究人员提供支持。


  第四类仍然在设计阶段,将致力于帮助地区发展和可持续性。它首先可能会将焦点放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研究工作上,来帮助社会群体对山崩等自然灾害做好准备。


  但并非所有人都认为这些改变能够解决中科院的一些关键问题。一位不愿透露真实身份的中国大学的科学家表示,问题的根源在于中科院聘用了太多的年轻科学家们,他们很少或根本没有接受过审查,并且基本上无需证明自己就可以获得长期聘用。白春礼反驳说,他的改革举措所提供的一些机会将“鼓励这些表现不佳的人变得更好。”他说,他摆脱了解聘表现不佳员工的这种美国式的系统:“这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


  诺丁汉大学科学政策专家曹聪(Cong Cao)认为,中科院已过于庞大。“世界上没有任何的机构承担着如此多的功能。大学和一些研究机构正在日益激烈地与中科院竞争争夺权威科学家,它们可以为科学家们提供更好的管理环境。”


  白春礼则强调,中科院具有相同的特质,它使得中科院能够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广泛的贡献。“你必须了解其历史,”他说。


来源:ebiotrade

微信公众号:中国生物技术信息网

截止到2014831日Top30文章列表新鲜出炉!回复标题后括号中的期号可阅读该篇文章,如“20140518”。

回复"转基因"可阅读转基因相关专题人气文章。

回复"大数据"可阅读大数据相关专题人气文章。

回复“癌细胞”可阅读癌细胞、癌症相关专题人气文章。

回复“糖尿病”可阅读糖尿病相关专题人气文章。

回复“测序”可阅读测序相关专题人气文章。

回复“免疫”可阅读免疫相关专题人气文章。

1、中式体检让美国医生瞠目结舌(20140518)
2、施一公组:六年,一场“聚光灯”下的负重跑(20140704)
3、“科研过劳症”离你并不遥远(20140822)
4、25位诺奖获得者联名支持转基因(20140802)
5、一篇Ebola论文之沉重:六名作者去世(20140831)
6、哈佛大学遗传学家:转基因食品安全之我见(20140508)
7、施一公、王晓东院士:基础研究有什么用(20140505)
8、中国人为什么反转基因(20140810)
9、转基因基础解惑(20140622)
10、饶毅:扒铁路保龙脉与反转基因保龙种(20140808)
11、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析(20140821)
12、图解常用肿瘤标志物(20140515)
13、《柳叶刀》上的中国(20140808)
14、汤森路透发布2014年最新SCI杂志影响因子(20140730)
15、如何拉出健康的便便?(20140830)
16、肠道可能在撒谎(20140831)
17、施一公:八面玲珑的人难做科学家?(20140811)
18、11种蔬菜千万别生吃(20140706)
19、体内微生物平衡对健康至关重要(20140722)
20、令人恐怖的埃博拉病毒(20140801)
21、谷歌学术发布2014年度期刊排名(20140628)
22、遗传学10大奇异事实(20140529)
23、各国食物有多长肉?英国Evoke.Le发布排行榜(20140816)
24、剖析转基因论战:从科学的角度出发(20140801)
25、颜宁研究团队成功背后的故事:有梦想才有辉煌(20140609)
26、拿什么阻击你,埃博拉?(20140803)
27、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三大“猜想”(20140531)
28、读文献是科研基本功(20140720)
29、好的科研思路什么样?(20140825)
30、美国政府是如何管理转基因的?(201408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