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钟,与心理健康...
原创编译,转载须注明来源!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人心理更健康。近日一项研究表明,早起的人与更好的心理健康存在因果关系。该研究通过大规模基因组分析出昼夜节律的一些内部运作机制,为揭示生物钟与心理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线索。
这项1月29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表明,通过基因编程实现早起有助于提升幸福感,并减轻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风险。然而,尽管过去存在很多此类的推测,但是这些结果并没有显示出生物钟与糖尿病或肥胖等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
该研究由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美国麻省总医院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合作完成,由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资助。它强调了视网膜对于身体保持时间节律的重要作用。它还增加了已知影响个体是否早起的基因组区域数量,从24个增加至351个。
研究通讯作者、埃克塞特大学医学院Mike Weedon教授说:“这项研究突出了大量可以更详细研究的基因,以进一步确认个体生物钟之间的差异性。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已经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夜猫子’面临更高的心理健康问题风险,例如精神分裂症和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
Mike Weedon
这项研究是在美国23andMe公司的25万名研究参与者和英国生物库研究的45万人中进行的。所有参与者都被询问是属于“早起的人”还是“夜猫子”。然后研究人员对他们的基因组进行分析,以确定哪些共同基因影响其睡眠模式。
图片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研究人员使用了英国生物库超过85000人佩戴的腕带活动追踪器信息,证实了他们的研究结果。这些信息表明,遗传变异可以将一个人自然清醒的时间延长多达25分钟,例如,某些人自然醒的时间从8点改为8点25分。研究人员发现,这些遗传区域会影响睡眠时间,但不会影响睡眠质量或睡眠持续时间。
研究人员鉴定的基因组区域包括生物钟的核心区域,也称为昼夜节律,以及在大脑和视网膜组织中表达的基因。生物钟周期比24小时的每日周期稍长。生物钟与眼睛组织的连接有助于解释大脑如何检测光线以“重置”每天的生物钟,并与24小时的周期保持一致。
我们的生物钟受到基因和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光线、工作和运动等。生物钟会影响很多分子过程,包括激素水平、核心体温,以及我们的清醒-睡眠模式。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来自埃克塞特大学医学院的Samuel E. Jones博士说:“关于大脑中基础生物钟机制的发现获得了2017年的诺贝尔奖。但我们对生物钟是否会影响疾病风险仍然知之甚少。我们的研究表明,有的人习惯早起、有的人习惯晚起的部分原因在于大脑对外部光信号的反应方式和我们体内时钟的正常功能存在差异。这些微小的差异可能会对生物钟有效计时的能力产生潜在的重大影响,从而改变疾病和精神健康障碍的风险。”
研究作者之一、麻省总医院麻醉科的Jacqueline M Lane博士补充说:“通过理解一般人群的睡眠和活动时间的遗传学机制,我们还发现了适用于有更极端症状患者的潜在治疗方法,比如昼夜节律提前或滞后的生物钟紊乱。”
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的心理健康与成瘾项目负责人Rachael Panizzo博士说: “我们知道生物钟的功能与我们的健康和幸福之间存在联系,但迄今为止,我们对基因的作用知之甚少。如今,在英国生物库等政府资助数据库的帮助下,研究人员能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研究生物钟基因与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精神健康疾病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项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新见解,我们希望这些发现能够为面临高风险的人提供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
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weixin@im.ac.cn。
本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办
微信公众号:中国生物技术网 回复关键词“热点”可阅读热点专题文章,包括“施一公”、“肠道菌群”、“肿瘤”、“免疫”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