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阜南县“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公布!!!

2016-12-06 阜小南 阜南热线


关注阜南热线微信公众号fn0558 即可免费发布各类广告信息



关注阜南 深耕阜南 发现阜南

长按识别一键加关注

广告/爆料:15249840562   邮箱:751994981@qq.co

 

阜南县“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规划纲要


 

第一章“十三五”发展基础与环境


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阜南要将外部形势与自身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主动适应发展环境变化,充分把握发展机遇,更好应对风险挑战。

宏观经济趋于稳定,为阜南提供良好发展环境。经历过危机后的调整,世界经济进入缓慢复苏阶段,市场需求有望逐步回暖;国内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成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经济发展仍然保持总体向好的基本面,阜南经济发展面临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

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有利于激发阜南发展活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常态,创新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农村、户籍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各类要素的发展活力更加充分释放,“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有望获得更多支持;我省以县城为重点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有利于农业优势地区和人口密集地区加快发展。

产业升级加速推进,有利于增强阜南产业动力。全球正处于新一轮产业变革中,新技术的广泛运用特别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形成全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为后发地区发展新兴产业、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契机。国内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为阜南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条件。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有利于阜南立足自身农业优势,促进“四化”同步协调发展。

多重战略叠加实施,有利于强化阜南发展后劲。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经济布局向中西部延伸,加快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原经济区发展,我省实施加快皖北振兴战略,建设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为阜南加快突破、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指明方向。尤其是国家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攻坚力度前所未有,对阜南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全面改善提升发展基础,培育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带来历史性机遇。

“十三五”时期,阜南发展还面临一些压力和挑战。阜南发展基础薄弱,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不高、财力不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要素集聚能力差,社会事业欠账较多。同时,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常态下,如何处理好发展与转型的关系,应对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和区域竞争压力,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对阜南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总体上看,“十三五”期间,阜南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经济迈入人均GDP 1000-3000美元的起飞关键阶段,工业化将成为阜南加快发展的主导性力量,城镇化水平有望持续快速提高,把握住这一阶段性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各类要素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完全可能实现阜南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节 发展定位

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按照转型发展的要求,“十三五”时期,阜南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凝聚力量,走出一条后进地区加快发展的新路。

全国柳编文化艺术名县。阜南是全国四大柳编基地之一,享有“中国柳编之都”的美誉。立足丰富独特的柳编资源、文化传承和编织工艺等优势,创新柳编工艺和产品,拓展行业发展空间;加快柳编企业兼并重组步伐,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大力推动柳编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媒介宣传力度,争取承办更多大中型的柳编文化艺术活动,创建国家级柳编文化艺术馆,打造全国知名的柳编文化艺术名县。

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阜南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和畜牧养殖大县,农业特色产业突出。紧紧围绕农业现代化先行先试,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口,用新型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打造全省重要的现代农业示范县。

皖西北重要商贸物流中心。阜南交通条件便利、区域优势突出,周边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外贸出口优势明显、特色鲜明,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把握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传统物流业改造升级;谋划建设现代物流产业园和综合性商贸市场,引进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强化分销、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服务等功能,提升商贸物流业发展层次,扩大辐射半径和市场影响力,建设皖西北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积极拓展外贸市场新空间,推动海关出口监管仓库等贸易便利设施建设,打造全市最大的出口基地。

皖北回乡创业示范区。阜南在软环境营造和劳动力资源方面具备良好条件和先发优势。抢抓新一轮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转移机遇,大力支持回乡创业,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积极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建立回乡创业孵化机制,加强人力资源教育和培训,吸引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实现“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型,着力培育内生增长动力,打造皖北回乡创业示范区。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阜南立足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的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在全省位次上升1-2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努力实现“全市争一流、全省进位次、同步达小康”的奋斗目标。

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更趋融合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70%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3%,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增强,柳木文化、纺织服装和机械电子等主导产业地位更加突出,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提速,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布局更趋合理。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城镇化率超过40%,中心城镇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美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创新开放实现新提升。创新能力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改革深入推进,农村土地、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深度融入中原经济圈,广泛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华宇等大中型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到2020年,进出口总额达10亿美元,年均增长2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0亿元,年均增长20%。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生态功能区建设成效显现,实现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保护三赢。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5%,农村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土地、河流及水源地均得到有效保护。农村自来水“村村通”基本实现,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完成市下达节能减排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和谐社会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与经济同步增长,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20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5000元、15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0%、12%。扶贫开发深入实施,全县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到202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达99.5%。

“十三五”时期阜南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指      标

单  位

2015

2020

五年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35

250

10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91

230

20

预期性

财政收入

亿元

10.58

22

16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

亿元

65

115

12

预期性

工业增加值占地

区生产总值比重

%

29

33

年均提高0.8个百分点

预期性

三次产业结构


33.8:33.3:32.9

30:35.5:34.5


预期性

民营经济占地区

生产总值比重

%

62

65


预期性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3

10

25

预期性

城镇化率

%

30

40

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22000

35000

10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8600

15000

12

预期性

城镇新增就业

万人


10以上


约束性

招商引资实际

到位资金

亿元

124

300

20%

预期性

城乡基本养老

保险参保率

%


98


约束性

城乡基本医疗

保险参保率率

%


98


约束性

单位GDP能耗

累计下降

%

完成市下达任务

完成市下达任务


约束性

城镇生活污水

集中处理率

%


95


约束性

城镇生活垃圾

无害化处理率

%


95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

21.14

23.22


约束性

第四节 空间格局

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统筹考虑阜南的地域特点、发展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及未来发展潜力,“十三五”时期,着力优化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布局,提升空间利用效率,建成城镇功能完备、产业布局合理的生态田园城市。

——突出发展核心县城区。重点围绕县城区,以南北向的京九铁路、鹿城路和东西向的临颍大道、环城北路和运河路划分成六个区块, 按照“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思路,突出提升核心县城区的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构建政治、经济、文化、服务和商贸中心,打造阜南城镇发展的“极核”。

——整合提升工业园区。以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契机,以现有经开区为核心区,加强对黄岗、中岗、会龙、曹集、龙王“五园”的统筹整合,提高园区综合承载力,壮大主导产业规模,推动形成资源共享、功能互补,配套协调的“一区带五园”发展新格局,建设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产城一体和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城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培育阜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引擎”。

——着力优化农业空间。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优化生产布局,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农产品倾斜,壮大特色产业。根据各区域特点,将农业空间划分为农业发展保障带、优势带和潜力带,突出优势,打造特色高效农业。

——合理开发生态空间。统筹考虑生态保护和发展需求,根据土地的不同生态特性,划分岗地、坡地、洼地,合理利用自然土地水体,分类进行保护和开发,营造天蓝水绿的美好生态空间。

 

第三章 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全面建成“小康”阜南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脱贫”原则,按照“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两大主线,突出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两大重点”,推动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精准扶贫与社会保障、扶贫措施与精准识别“三个结合”,确保到2020年,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以上,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贫困县摘帽,全面赢得扶贫攻坚战的胜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节 强化规划引导

完善扶贫开发规划。修编扶贫规划,确保规划到村、措施到户。推动各乡(镇)科学制定“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并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行业(专项)规划相衔接。鼓励贫困村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整村推进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所有贫困村因户施策,制定贫困户脱贫帮扶措施。

第二节 提高扶贫实效

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完善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档案,努力实现建档立卡全覆盖。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找准致贫原因,实施分类扶贫。对基础设施落后的贫困村,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基础设施扶贫。对缺乏技术和就业技能的贫困户,开展“雨露计划”培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实施智力扶贫。对缺乏资源、发展空间和就业渠道不足的,加强技能培训,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实施劳务扶贫。对无资源、无劳动力和无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优先实施光伏扶贫。

产业扶贫。支持资源支撑面广、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贫困人口受益比例大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发展,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贫困户参与“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开发,发展家庭式的种养业和乡村旅游业。完善扶贫资金配股参股等投入机制,支持缺乏劳动力和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入股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按股分红。

智力扶贫。实施基础教育援助行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开展贫困劳动力的技能培训、贫困户子女劳务输出技术培训、贫困学生教育资助行动,提高贫困劳动力的技能和就业能力。在确保贫困户子女完成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按照“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的要求,加大贫困户子女的教育补助力度。

光伏扶贫。实施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重点支持贫困村和无资源、无劳动力、无收入来源的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基本生活收入。利用贫困村闲置荒地、农业大棚或设施农业等建设光伏电站,支持贫困户带资入股,直接增加家庭收入。

设施扶贫。实施以路网、水网、电网等农村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为核心的升级改造。推进县乡公路畅通和乡村道路畅通工程,实现县乡道路提标升级。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实现行政村互联网宽带全覆盖。推动移民搬迁和蒙洪洼洼地等农村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确保贫困户有基本住房。

金融扶贫。引导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实施特惠金融政策,增加扶贫信贷投放规模。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加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财政贴息办法。建立健全风险补偿金、完善扶贫小额贷款贴息、实施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扶贫项目农业保险,全面开展贫困户评级授信,积极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扶贫。

第三节 完善扶贫机制

健全目标责任制。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全面推进“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制度,确保领导干部包村到户。实行县级扶贫资源整合机制,贫困村根据需求编制扶贫项目。实行乡(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把扶贫对象脱贫增收作为各乡(镇)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四章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打造“实力阜南”

立足加快发展的现实需求,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劳动力优势和产业基础,坚定不移加快工业化进程,集中资源强化主导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产业体系。

第一节 特色制造业

以突出主导产业竞争优势为导向,进一步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提升研发创意能力,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加快构建结构优化、优势明确、特色鲜明,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0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超过70亿元,工业化率达到33%以上,亿元以上规模企业达到100家。

全力打造柳木文化首位产业。依托“中国柳编之都”的品牌影响力,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大行业整合力度,积极打造原料种植、产业发展、产业服务、销售物流、文化旅游、职能配套六大产业功能板块,强化研发设计能力,大力培育全国知名产品品牌,引入互联网+、金融资本和文化创意等新型要素,加速推动林木加工产业向柳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到2020年,柳木文化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产品出口超过10亿美元,力争建成“全国领先、辐射世界”的柳木文化产业集聚基地、柳木产品集散基地、柳编艺术传承基地和柳编文化创新中心。

进一步强化主导产业支撑。集群发展纺织服装。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为导向,积极发展家纺用纺织品,加快发展产业用纺织品;依托大企业的吸引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印染中心项目建设,完善产业链环节,强化服装研发设计能力,积极培育本地服装品牌,打造纺、织、印、染、洗和成衣加工等功能完备的产业集群,力争建成皖西北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研发基地。优化发展机械电子。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发挥机械电子科技园和电镀中心的平台集聚效应,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或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初创企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和通讯、智能家居、汽车零部件、机械装备等产业及相关配套环节,推动产品结构由简单的铸件、标准件、配件向高技术含量零配件、成套装备转变,全面提升机械电子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扩大粮油、白酒、肉类及畜禽、果蔬等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打造全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夯实产业发展载体。推进经济开发区集聚集约发展,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升物流、环保、商务等产业配套功能,完善居住、商贸、休闲和公共服务等城市服务功能,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开发区产业、资本和人力资源的聚集能力,积极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黄岗、中岗、会龙、曹集、龙王五大工业区特色化发展,围绕柳编文化、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和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大众创业,进一步强化配套服务功能,打造特色产业型城镇。

大力推进产业创新。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中心建设,与各类科研机构广泛展开产学研合作,引导政策、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发挥机械电子创意产业园的平台作用,完善园区创业孵化服务功能,围绕国家重点鼓励和发展前景明确的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引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构建创新支持体系。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完善技术交易、技术经纪、技术咨询、无形资产评估等服务。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加强创新技术、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引导企业建立股权激励等制度,增强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性。到2020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2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孵化器3-5家。

专栏1  主导产业发展重点

柳木文化。柳编产业突出与文化、旅游的融合,提升产品创意能力和文化内涵,加快开发区柳木文化产业园建设,建设以黄岗、郜台为中心、濛洪低洼地为重点的优质杞柳生产基地,推动柳木文化互联网研发平台、柳木产品设计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柳编工艺品、家具等高端产品艺术品位,培育知名品牌。建设柳木文化公园、柳木文化展览展示中心等项目,推动柳木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人造板产业重点发展刨花板、中高密度纤维板、复合地板、指接板、多功能胶合板、阻燃复合板等。依托圣象木业、沪千人造板、大亚装饰材料等龙头企业,推动板材业上下游配套企业集中集聚,构建分工合理的林木产业集群,打造“安徽板材生产加工和技术研发高地”。

依托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发展文教用品、木制家具及家居装饰材料、木制工艺品、木制旅游纪念品等产品。推动沪千人造板、双乔木业、华宇集团家具生产、翰沃家二期等项目建设,扩大家具产业规模。

纺织服装。纺织产业重点发展家纺用纺织品和医用、汽车用、建筑和过滤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服装产业重点发展高档品牌成衣生产,积极开发特种服装、生态环保型及功能性服装。依托杉杉、海澜之家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印染中心、驰马拉链、宏南色纺、高档针织面料等项目建设,打造化纤纺、棉纺、纺纱、织造、印染、水洗、印花、绣花、成衣加工以及辅配料供应的完整产业链条。

机械电子。重点发展汽车零配件、电动车、锁具、锅炉、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产业,积极发展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元配件产业。依托泰力电器、金博锅炉、美琳电子、大德中电科技、雪雨洁具生产项目的建设,逐步形成装备制造、电子电器、洁具和智能家居产业的集聚发展。加快宏远电镀等项目建设,提高机械电子产业的服务配套能力。

产业平台建设。重点建设纺织服装科技园、电子商务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电动科技产业园、服装科技产业园。加强中小企业创业载体建设,强化创业孵化服务功能。

第二节 现代服务业

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协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两大战略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拓宽领域,优化结构,提高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到2020年,服务业年均增速11%,增加值超过75亿元,占GDP比重达34.5%。

商贸流通业。完善城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建设新型商业综合体,引进大型百货购物中心和大型超市;引导商业企业向社区延伸,推动社区便利店品牌化连锁经营。到2020年,实现新增城市综合体2-3家、创建市级商业街区5条、建成10个社区商业示范社区。加强城区专业市场的规范整顿,推动铁西新区综合大市场集聚区建设,力争培育2家交易额超10亿元的专业市场。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深入推进“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建设,提高农村商业网点覆盖面和服务水平,力争所有乡镇配备乡镇商贸中心。

旅游服务业。完善旅游规划,优化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旅游业快速发展。立足阜南的黄淮平原资源禀赋、地理特征和文化特性,充分挖掘资源优势、人文内涵、历史元素,将优势项目向优势区域集中,推动乡村旅游集群发展,形成独具一格的“淮河风情体验”之旅,强力打造“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即:王家坝湿地公园为中心,王家坝爱国教育基地、黄岗柳编文化研学基地;着力推进阜南晚秋黄梨旅游主体区、公桥阮城文化生态旅游村、王家坝“庄台人家”、会龙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郜台湿地游园等一批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建设;实施淮河公园、天棚农民公园、黄巢公园等的升级改造,做好田集温泉度假村等旅游项目的招商推介工作。

养老服务业。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机构,加大对现有公办养老机构的整合力度,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养老产业,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现代物流业。建设一批大中型物流中心,引进专业运营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重点农资流通企业,推进农资经营网点建设,提高农资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率,形成完善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网络。

金融服务业。推进县域金融的服务便利化,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县城以下设立分支机构,加快组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合作社等地方金融机构,引导金融机构逐步提高小微企业、“三农”贷款比例和数量,扩大金融机构服务覆盖面。创新抵质押方式,探索扩大贷款抵押物范围,开展适合县域发展的各类动产、不动产和用益权的抵质押贷款业务,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合作,探索拓宽涉农保险保单质押范围。力争到2020年,存贷比达到47%,达到或接近全市平均水平。

电子商务。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的战略合作,推动电商的线上优势与阜南柳编、特色农产品、绿色食品等线下优势产品的结合、促进县乡电子商务的加速发展。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建立独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鼓励外向型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建立新型网络销售渠道,不断开拓市场新空间。到2020年,力争50%以上的大中型商贸企业建立电子商务。

专栏2  服务业发展重点

商贸流通业。加强世和实业专业大市场、顾家建设家居大市场、农机大市场、新农农资大市场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提高市场辐射带动能力。全面建成天筑广场城市综合体,新建城市综合体,优化现场商业中心布局。

旅游服务业。谋划建设柳木文化公园和柳木文化展览展示中心等项目,重点引进深圳华强魔幻欢乐大世界、翰沃文化产业园等文化旅游新业态,加大吕蒙文化园、台家寺商代遗址、中岗镇文化旅游、赵集红色旅游等文化资源开发,不断丰富文化旅游内涵。加快王家坝淮河风情园、王家坝湿地公园、王家坝水利风景区建设,打造王家坝庄台文化旅游示范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田集温泉度假村、四里湖湿地旅游等项目开发,形成娱乐休闲、文化体验、度假养生、自然风光多种旅游服务功能。

现代物流业。重点建设开发区物流园、城西物流园、华东现代农副商贸物流城、林安物流园等,完善物流服务功能。

电子商务。重点建设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推动与电商企业的合作。

第三节 现代农业

以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和三产化为发展导向,大力优化农业发展区域结构,强化农业发展科技支撑,积极提升农业发展内涵,提高农业对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贡献。到2020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66亿元,年均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年均增长12%,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根据不同区域特点,改善生产要素配置,引导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以润河以北六镇为主,以南部洪河流域为辅,构建农业发展保障带,以粮为主,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以润河以南,谷河、濛河流域为主,含龙王镇以北十个镇,构建农业发展优势带,重点发展以经济作物、水产养殖为主的特色农业。以洪河流域为主,龙王镇以南,淮河以北区域为辅,构建农业发展潜力带,重点发展经济林果和适应性畜牧业。

改善农业产品结构。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发展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十三五”时期,全县粮食总产年均在90万吨左右。扩大杞柳、辣椒蔬菜、晚秋黄梨、食用菌四大特色产业规模,积极引进育种育苗、贮藏保鲜、物流配送、网络销售和品牌构建等产业链环节,提高特色农业比重。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推进种养循环发展。确保畜牧业发展绿色增效,农民增收。深入挖掘西部黄牛、生猪等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等发展潜力,加大推进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建设。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以工业发展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发展,提升会龙现代农业示范区、苗集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发展水平,加快推广建设一批现代农业标准示范园区。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标准示范园区为载体,积极引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循环农业和设施农业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十三五”期间争取农机补贴资金每年增加1000万元,全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到202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50万千瓦。探索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智能装备的应用,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推动蔬果贮藏保鲜库建设。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优化,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引入包括工商资本在内的各类投资主体,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和企业化运作水平。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鼓励有专业技术的大学生、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实施品牌农业战略,整合各类优质农产品资源,打造统一的阜南农产品品牌形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和重大动植物疫病的防控,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协调各方力量助推现代农业健康快速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省、市农业标准化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农产品质量示范县,逐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到2020年,形成与市场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农业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强化农业三产服务功能。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依托黄梨、辣椒等特色农业发展,强化农业的休闲、娱乐、观光、体验、科普等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农家餐饮、休闲农业、文化农业、养生农业、景观农业、创意农业和时尚农业。

专栏3  现代农业重点项目

标准园区。通过高档肉牛循环科技产业养殖示范基地、5万亩优质蔬菜工程基地建设、小麦产业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示范区、会龙现代农业示范区、2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全面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奶牛、山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打造中岗镇畜牧养殖产业群。

农业转型发展。加强沿淮地区低洼地节水抗旱稻高产、农业自然天敌资源等领域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大力推广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引进立体蔬菜种植等新型生产方式。

农业配套设施。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整体推进工程、国家增粮规划田间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集粮油收储、加工、销售、物流、质量监督和信息平台为一体粮食物流产业园,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产业链条延伸。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会龙蔬菜速冻保鲜、脱水蔬菜生产和黄梨生产贮藏加工项目等项目建设,提高蔬果产品附加值;依托中岗镇肉类产品深加工、清真牛羊肉精深加工、曹集速冻食品生产等项目,拓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农业服务功能。加快田集生态观光农业、张寨旅游农业、柴集后湖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提升农业旅游服务能力。

 

第五章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效阜南”

    积极把握国家加大中西部基础设施投入的政策机遇, 加强项目谋划,推进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 构筑交通状况好、承载能力强、人居环境优的新阜南。

第一节 构筑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

根据适度超前的原则,立足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交通设施的升级改造,建设以高速、铁路和省道公路为主干、县乡道路为骨架、村级道路为支撑,县乡村一体,沟通皖豫、对接阜阳、畅通便捷的大交通体系。

公路建设。以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为重点, 加强对外交通道路建设, 完善我县路网结构。推动阜淮、沿淮高速公路阜南段的规划及建设,增设高速公路出入口。进一步提高国省干线密度, 推进国道220阜南会龙至王大湖段新改建工程、省道305阜阳至曹集段改建工程,新建及规划省道239阜南田集至王家坝段,推动跨淮河大桥建设,谋划建设与阜阳高铁西站快速连接通道。以“四好农村路”为目标,加快推进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提高我县路面混凝土、沥青路面比例,全面提升阜南交通运输的通行能力和通达性。到2020年,全县100%乡镇实现通水泥混凝土道路,100%行政村通砼(油)路,90%的自然村晴雨通车,进一步提高农村道路通达深度、抗灾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农村公路发展基本适用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全面实现小康提供保障。形成等级结构配置合理,桥涵与交通设施基本完善的农村公路网,实现“公、铁、水”交通综合运输。

水上交通。加大港口渡口码头资源整合力度,建设港口码头,拓展港口码头功能。建设王家坝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应急救助站,新设水上交通搜救指挥中心,建设淮、洪河粮食专用码头,强化水上粮食交通运输带,提高水上综合服务能力。

交通枢纽。以加强阜南县城区与各乡镇及周边城镇的联系为重点,完善城区公共交通建设。新建县乡农村客运临时停靠点。按照零距离换乘和无缝衔接的要求,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加大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适度增加出租汽车数量。在各乡镇设立相应级别的客运、货运站。主要的乡镇要建成“五级以上”客运站,部分行政村要建有“招呼站或候车亭”,逐渐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务到位的乡镇客运体系。

专栏4    交通网络建设

    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开工建设阜淮高速, 增设阜淮高速公路与国道220交叉处出入口。推动沿淮高速公路可行性研究。

    国省干线规划建设。推进G220阜南会龙至洪河桥段、239(原S202)阜南田集至王家坝段、S305阜阳至曹集段、S320(原S409)沿淮省道、S318(原S341阜南至陶老)、原S455宋集至老集延伸至王店孜至柴集接省道256、S254线南延滑集至方集和临泉经新村柴集到颍州十二里庙等8条国省干线的规划建设工作,以及王家坝交通淮河大桥、曹集交通濛洼大桥、张寨至郜台“四里湖”濛洼大桥、地城分洪道大桥规划建设。实施G220阜南会龙至王大湖段、S305阜阳至曹集段、S256闻集至朱寨、S202铁路桥下穿段、S202田集至王家坝段等国省干线的新建、改建工程和S328阜南西段路面大修等6条国省干线工程。

    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全面实施五项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即县级公路畅通工程、乡级公路畅通工程、老村级道路加宽改造工程、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工程、贫困行政村至自然村道路工程。推动农村道路安保工程,加密桥梁建设,确保一年见效三年完工,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水上交通规划建设。规划王家坝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应急救助站、水上交通安全搜救指挥中心、推进5级航道常年通航工作、建设货运码头、更新渡船,建设曹集、王家坝和洪河桥镇3个港口码头。

交通枢纽建设。实施阜南汽车站外迁项目,在城北新区新建二级阜南县汽车客运总站;根据实际需要在部分乡镇建设客运站点;在工业园区和高速公路出入口设置货运站;设置必要的源头治超站点、建设治超信息化平台。

 

专栏5   能源保障建设

供电设施。新建 1座500kV变电站; 1座220kV变电站,5座110kV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城区新建垃圾发电厂和齐耀新能源生物质秸秆发电厂。

高压走廊。新建县域500kV、220kV、110kV高压走廊。

沼气建设。新建户用沼气20000户、大型沼气8处、中小型沼气80处、“三沼”综合利用10000户。

秸秆能源化利用。完成秸秆固化5处;秸秆沼气15处建设。

亮化工程。建设濛洼、洪洼亮化工程5000盏。

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进村入户70000平方米。

天然气。完成阜阳至阜南天然气支线、阜南县门户能源基地建设。

供暖管网建设。依托齐耀公司余热利用建设集中供暖管网。


专栏6   水利设施建设

河道治理。建设濛河分洪道拓浚工程;洪河二期工程治理。

洼地治理。建设濛洼内部治理工程;谷河、润河洼地治理工程。

保庄圩建设。新建老观保庄圩、王家坝镇保庄圩,完成濛洼8座保庄圩内部基础设施建设。

雨污处理。城区和田集镇区采用雨污分流制;赵集镇、柳沟镇、苗集镇、王化镇镇区力争采用雨污分流制;其余各镇和中心村采用雨污合流制。

污水处理。城区在扩建现状污水处理厂的同时,新建2座污水处理厂,完成田集镇的污水处理厂建设,日处理能力为2.5万m³;赵集镇、柳沟镇、苗集镇建、王化镇设1座污水处理站;农村采用分散型污水处理设施或小型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


专栏7   信息化建设

通讯建设。续建移动TD-LTE 4G一期、二期工程和3G建设七期工程,推动移动宽带覆盖工程和4G网项目建设。新建城乡光纤网络布局、人防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等项目。

信息平台建设。续建劳务资源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城区高清视频监控及出城治安卡口系统。新建公共信息数据中心、城市公共应急管理系统、农业物联网信息系统项目。

智慧城市建设。续建中小学智慧校园工程、智慧环保信息化系统。新建城市一卡通项目、城市建设智能信息系统、交通智能化监测和应急智慧系统、电子商务及智慧物流平台、智慧城管项目。

 

第六章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宜居阜南”

坚持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导向,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优化城镇功能布局,构筑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以引导人口和生产力合理布局为原则,推动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共同提升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面貌。

第一节 推进新型城市建设

提高城市规划水平。明确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方面的基础性、先导性和约束性作用,引导发展方向与空间功能分区相适应,科学调控城镇布局、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空间需求。组织编制好县城总体规划、新集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统筹城乡规划体系,加快“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工作,实现规划全覆盖。创新规划理念,合理编制、完善城镇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村庄布点、道路交通、人口分布等规划,加强各类专项规划、重大项目布局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互相衔接。健全完善城市规划编制程序,严格依法编制和变更规划,推行城市规划政务公开,加强规划的实施管理。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按照先地下后地上、软件与硬件并重、功能配套完善的建设要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结构,科学控制开发强度,统筹建设给排水、供热、供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加强城镇综合交通和应急体系建设,完善防洪、消防、防震、气象等公共安全设施,合理布局商场、学校、医疗、文体中心等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的能力,建设海绵城市。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提高保障能力和房源使用效率,加快保障安置区的配套服务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地下管网一体化建设,拓展城镇生态廊道,提高综合承载力。

加强城市管理。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管理专业化,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市场化,形成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全面推进“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动,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步放开市政设施管护、园林绿化养护、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转运等作业市场,注重市政基础设施运行的维护和管理,按照“大力购买社会化服务,促进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原则,探索将公共服务项目公开招标,实行市场化管理。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强化属地管理,探索社区直接管理与服务社区自治模式,实施社区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明城镇。

第二节 提升县城综合服务能力

通过行政功能转移和产业功能集中优化人口布局,优化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各类发展要素的集聚能力,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管理现代、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城,构建“三轴三心六廊六区”的县城新格局。

优化县城功能布局。政务新区加快行政服务机构迁入,加强居住、商业等配套设施建设,以新区建设带动老城改造,提升人口聚集能力,打造行政公共服务主中心。引导老城区人口和部分城市服务功能向城北新区转移,以改善型住宅建设为主,集中布置大型商场等商服设施,依托交通优势,积极融入阜阳城市发展,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打造城北商业服务副中心。老城区加快更新改造进程,加大危旧房、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合理控制人口密度,推动部分城市功能和人口向周边地区扩散延伸,重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环境品质,构建功能完备的县城综合体,打造地区级商业服务副中心。经济开发区建设以产城一体化为重点,推进扩容提升,产城融合,推动人口向社区集中、产业向经开区集聚,加强经开区和黄岗、中岗等五个乡镇工业园的整合力度,争创国家级经开区,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建设一批白领公寓、蓝领公寓,提高人口集聚能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产业聚集区。城东新区建设充分发挥依托毗邻经开区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辐射带动,实现资源共享,推动产业功能融合互补,打造产城互动的生态示范区。铁西新区重点完善发展基础条件,结合对外交通,合理布局工业、商贸、生活用地。依托交通干线,预留城市拓展空间,打造城市跨越铁路发展的特色生态廊道,依托县城丰富水系,强化生态建设,营造生态湿地、绿色景观,建设海绵城市、园林城市。

完善县城配套服务。按照各区块的现有基础条件和发展定位,完善城市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提高老城区现有商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布置城北新区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两大县级商业副中心;以主要社区为中心配套相应商服设施。通过联合办学、新迁校区等方式,推动老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北新区、政务新区、城东新区延伸。建立健全覆盖城区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综合性医疗机构,推进基层医疗诊所建设完善,加快建立综合性养老机构。提升完善现有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多层次、广覆盖的文体设施,在主要区域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体育馆等设施,打造15分钟文化健身服务圈。改造县城外环路、内环路,引导过境交通和货运交通绕行,依托干道沿线,综合各种交通方式、换乘枢纽配置以及与对外交通衔接,合理确定城区内、城乡间的场站布局、线网分布,建立城区内高效、城乡间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

第三节 稳步推进小城镇建设

按照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原则,以中心镇为重点,一般集镇为基础,大力发展功能配套、各具特色的小城镇,打造 “两心三区多点”的小城镇布局。

做大做强中心镇。支持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镇提质扩容,成为联系县城、服务农村的重要枢纽。依托“中国柳编之都”的影响力,黄岗以柳木文化产业为主线,扩大特色规模,加强品牌建设,辐射带动沿淮乡镇,积极培育规模企业,加快提升柳木文化产业园整体形象和承载力,建设柳木专业交易市场,打造安徽文化产业名镇。充分发挥田集南邻城区北邻阜阳的区位优势、铁路公路穿境的交通优势、地热丰富的资源优势以及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发展人文旅游、生态旅游、养生旅游,积极建设温泉度假村、黄巢公园、生态示范农业园、长寿养生园等景点,建成旅游型城镇。

特色发展小城镇。突出特色差异化发展,构造以综合型城镇为枢纽、以专业和特色产业型城镇为发展支点,协调发展的小城镇布局。支持曹集打造为工业、集贸、旅游等多功能综合型城镇,提高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支持中岗、张寨、焦陂、柴集成为工贸型城镇;依托黄梨、辣椒、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支持苗集、会龙、赵集建设成为特色产业型城镇;依托沿淮生态和水利工程特色旅游,支持方集、王家坝建设成为旅游型城镇;以农业现代化为核心,支持新村、朱寨、王堰、王化、许堂、王店孜、老观、洪河桥、段郢、郜台、于集、地城、柳沟、公桥、龙王建设为农村基层服务型城镇。

第四节 加快美好乡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以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培育生态村为基本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生活品质、美化生活环境为目标,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与小城镇规划建设相结合,形成联动效应,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争取到2020年,实现全县50%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标准。

加强环境整治。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三线三边”为突破口开展综合治理,集中整治河道沿岸、干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美化农村“四旁”,实施“四改工程”;完善配套设施,重点向中心社区延伸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立村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道路、给排水等公用设施的运行管护长效机制。

促进生产发展。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以产业优势和区域特点推动“一村一品”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增产增收。

开展文明建设。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增强农民文明意识,注重农村文化传承,提升乡村对外形象。立足各村实际,开辟农民文化活动场所,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倡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

合理规划村庄建设。科学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合理布局中心社区、农村社区、中心村,有序撤并交通闭塞、环境较差、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的弱、小、散村庄,促进人口向中心村集聚,每个行政村原则上建设1个中心村,3-5个永久性居民点。“十三五”期间争取建设90个美好乡村中心村,发挥好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的带动作用。积极创建生态示范村。


专栏8  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

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12884套,135.28万平方米;加强集中安置区的附属配套工程建设。

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实施安全饮水、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天然气支线等工程。

城市交通工程。重点实施城区路网改造、城市轨道交通接线、城市自行车系统、202省道跨铁路田集立交桥等工程。

城市配套服务工程。重点实施客运站、公交建设、排水管网、燃气管道铺设、公园新建改建、水系景观等工程。

城市便捷生活服务圈建设。优化社区生活设施布局,完善便民利民服务网络,打造包括物流配送、便民超市、家庭服务中心等在内的便捷生活服务圈。

人文城市建设。加强阜南文化和历史遗产保护。加快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推进体育场馆和户外体育场地建设,推进社区文化活动设施和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

 

第二节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继续扩大进出口规模。依托柳编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机械电子产业等支柱产业企业的发展,打造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外向型大型龙头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调整和优化产品出口结构,做大做强传统产品,积极开发新市场新产品,加大骨干企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促进外贸经济的增长。到2020年,全县进出口总额达到10亿美元,经济外向度达到30%。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以长三角、皖江地区为重点,广泛参与区域合作,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引导外来资本重点投向首位产业、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不断巩固强化产业集聚优势。坚持招商选资与招才引智并重、集聚生产要素与提升创新能力并重,逐步提高招商引资层次。建立有利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服务体系,积极引进掌握主导产业先进技术的创新创业团队,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到2020年,全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00亿元,年均增长20%。

第八章  推进民生改善,打造“和谐阜南”

坚持民生优先,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攻坚战略,推进以全面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进一步强化就业惠民、创业富民、社保安民意识,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和谐阜南。

第一节 促进就业创业

 促进就业和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微企业,有效增加就业岗位,优先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偏远贫困地区居民、蓄洪区移民、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鼓励大中专院校等高校毕业生面向企业、基层和农村就业。通过转让、入股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有序进城务工,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到2020年,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0万人左右。

鼓励回乡创业和青年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完善农民工创业园、创业基地建设,引导农民工就近就地创业。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创业。依托经济开发区和特色工业园区,构建创业培训(实训)和创业孵化基地。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培训基地作用,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力争到2020年,全县回乡创业人员达2000人,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

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强化劳动就业创业信息引导,搭建劳动就业创业信息对接平台。大力开展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对农村转移劳动力重点开展初级技能培训,积极推进累计学时、订单培训等就业培训形式。对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的贫困群众、应届高校毕业生等,提供小额扶贫担保贷款贴息,建立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相互促进良性机制。


专栏9  民生事业重大项目

  教育。学前教育:着力推进完善农村幼儿园建设,争取达到“一乡(镇)一所公办园、大村一所独立园、小村一所附属园”,城区每2万人口一所幼儿园,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5%以上;标准化学校建设:重点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争取每个乡镇建设1-2所寄宿制初中,2-3所非全寄宿制小学,城区建成6所初中、15所小学,改薄资金投入累计6亿元,确保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铺开,达标率达70%以上。

医疗卫生。建设8所二级综合医院;推进仁和老年康复治疗中心和医用综合楼建设、第三人民医院新区建设和县妇幼保健院迁建。

文化体育。重点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城乡体育场馆设施配套,加强县级全民健身广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

  

专栏10  生态环保重大项目

林业。重点推进绿色长廊建设,完成国省干道、高速公路、中小河流两侧森林长廊建设,共计103千米;完成S256(长约35公里)、谷河(长约34公里)、阜淮高速绿化工程(长约34公里)。加快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建设,争取建成森林城市1个、森林城镇5个、森林村庄80个。推进王家坝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流域综合整治与生态恢复工程、土壤污染防治工程、生态红线保护工程、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及清洁生产工程等项目建设。

编辑:界南河伯

关注阜南热线微信公众号fn0558 即可免费发布各类广告信息



关注阜南 深耕阜南 发现阜南

长按识别一键加关注

广告/爆料:15249840562   邮箱:75199498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