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31


你的头条,你身边的事。投诉、问政、吐槽,看更多江西新闻,尽在江西头条。扫描二维码,还可以有更多全新体验。


推荐阅读

雨雨雨→36℃热热热!江西人周末又泡汤!夏天说到就到?!


来源:中国江西网综合

记者:王剑华、史玉琨


【编者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r065051ut5p&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成龙演唱纪念歌曲《生生不息》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个无法被中国人忘记的时间。那一刻,灾难降临、地动山摇。


今天,整整十年过去了。十年间,我们同舟共济,涅槃重生。


汶脉不断,川流不息!如今,十年过去伤口早已愈合,新芽盖上了伤疤,抽出更茂密的枝叶。让每个曾经参与其中的人,变得更加勇敢,更加积极地去面对生活。



吴 锐:她失去了女儿,成为我的干妈

(现任南昌市公安局特警(防暴)支队七大队四中队(女子中队)副中队长)


十年前,当吴锐准备撤离北川时,与当地百姓挥泪告别


吴锐和干妈合影


那年,我刚加入警队2年,便随队进入灾区,我们的工作区域是北川。除了那些残酷的生死之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灾大难面前,即使是陌生人,也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依赖。


那天,天上下起了暴雨。我们正在帐篷里躲雨,一位大妈推着婴儿车却没有带雨伞,我便叫她进来躲雨。第二天,我发现帐篷里多了许多水果和一个写有电话的字条。原来这位大妈在地震中失去了唯一的女儿,灾后她一人独自照顾外孙。因为大妈的女儿也和我年纪相仿,后来她便成了我的干妈。在这十年中,我几乎成为了干妈最亲近的人,几乎每一年我们都要见面,一起去旅游。这场灾难也让许多本来素不相识的人,成为了彼此生命中的寄托。


吴利东:经历过地震救援,我更积极地拯救每个生命

(现为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症科医生)


吴利东医生在灾区为老百姓看病


现在,吴利东医生在急诊科努力拯救每个生命


十年前我去灾区的时候才34岁,一晃十年过去,我也老了十岁。当年,地震发生之后,我们医院就组织了医疗救援队准备前往灾区,我得知消息之后便主动要求加入救援队。我想,干医生这一行,在这种灾难面前,更应该冲上前线。


在青川的几十天时间里,我们的医疗帐篷成为了老百姓来得最多的地方。人们围着我们的帐篷搭建起了一个简易临时的帐篷村落。许多不相识的人,彼此成为邻居互相照顾。在强大的工作强度下,我们几乎忘记了疲劳,每天只能睡两到三小时。当地的老乡们,从自家的废墟里挖出仅有的食物给我们做饭。灾区救援的这段经历,让后来的我在急诊科里,再面对生死时,变得更加积极、更加努力地拯救每个生命。


李海平:5·12的经历让我明白什么才是一生最爱

(现任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红角洲专职消防队队长)


十年前,李海平在映秀救援时第一次吃上米饭


李海平现在已成一名消防老兵


十年前,当我们抵达震中映秀镇的时候,被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震撼了,几乎没有一栋完整的楼房,到处是残垣断壁。我们当时的任务是对一栋银行宿舍楼进行清理,根据生命探测仪显示,还有一名女职工被压在废墟中。经过12小时的努力,我们和队友们终于把她从废墟中救了出来。后来,我们知道这名女职工叫陈燕,在地震中她失去了一只手臂。


此后的几年里,陈燕来过我当时服役的消防部队看望过我们好几次,每次都带着满满几大包四川特产。两年前,我正式加入了南昌红谷滩新区红角洲专职消防队,5·12的经历让我明白消防救援才是我一生最热爱的事业。


熊飞龙:老兵讲述5·12亲历激励新兵

(现任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红角洲专职消防队指导员)


熊飞龙在北川灾区救援现场


现在的熊飞龙工作一样认真负责


我们当时的任务区域是北川县城。在北川,我和队友们日复一日地到处搜索废墟,希望可以探测到一丝丝生命讯号。我记得,有一名老人每天都在自己家的废墟里四处搜寻,后来得知,这位老人在地震中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他只想在废墟中找到一张仅有的全家福。几个小时后,老人拿着那张我们帮他找到的全家福后,在废墟前哭了很久很久。


从地震灾区回来之后,虽然可以暂时忘却那种悲伤,但是经历过那些生离死别的人,就会更加热爱和珍惜自己的生活,从此我也无法割舍消防救援这个职业。目前,我和我们单位的队长都是5·12的老兵,我们俩也常常给新兵们讲述当年的故事,用我们的经历来激励他们不停地前行……



今天,还为大家推荐一篇江西一个亲历汶川大地震救援记者的十年记忆,作者系大江哥的同事王剑华。



前 言


“汶川地震,生死转换于顷刻,穷人与富人同行,少年与老年携手,恩人与仇人同去,平民与官员共趋,抹平了恩怨情仇,埋葬了功名利禄。当生命邂逅死亡,顿感生命脆弱,亲情弥珍,更使世人明白:得到别得意忘形,失去别怨天尤人;顺时要善待别人,逆时要善待自己,累了就自己歇歇,想了就发条短信。平安是福,深深地祝福我的每一位亲人和朋友,好好活着,吉祥如意。”

    

“塔坚强”依旧坚强矗立


废墟上,北川中学的那面红旗依然在飘扬。

 

“楼脆脆”——德阳伐木加工厂家属楼仍然顽强地屹立在世人面前;汉旺自来水厂高达25米的“塔坚强”在一片废墟中显得是那么鹤立鸡群 。

 

北川老县城景家山崩塌遗址的乱石上,一条横幅显得格外醒目:“亲爱的儿子你还好吗?妈妈好想你”横幅十年换了三十余次,但是上面的手机号码十年未变......

 

又是一年5·12!人们常说,时间可以让人忘记一切。可是真的能够吗?十年,整整十年了,记忆的闸门今天顷刻“坍塌”。


十年后,汶川县城夜景流光溢彩



北川县城废墟上的七日


时钟拨回十年前的今天。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南昌市阳明路190号的17楼,刚刚午休过后的我打开电脑,开始写起稿子来。突然感到办公楼在晃动。不久传来正式消息,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那个时候没有微信,中央电视台启动了滚动播出,一个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灾区传来。


得知公安部消防局指示江西派出批救援队赴四川,我有股冲动,当时,便向妻子提了出来。可是面对余震、泥石流、遇难者人数迅增等消息的接踵而至,她眼睛有点红:“能不能不去?我不要你写什么稿子,我只是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够平平安安在一起。”听到这句话,我心里有点痛,沉默了好久,我还是坚持。她便没有再说什么,抹着眼泪帮我收拾行李。


记者在灾区一线


随后,我和江西消防突击队乘坐着专机抵达绵阳,碾转反复,来到这次地震受灾最为严重的北川。北川县城,地震发生后,周围山体发生塌方,将多面环山的县城化为平地。

 

十年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你的儿子还活着”


晚上,部队驻扎在北川中学操场上,我们到达时,已有部队在现场搜救,旁边还有许多哭得撕心裂肺的家长。死难者的遗体被抬了出来,临时安放在学校旁边的任家坪收费站的办公楼。

 

当消防官兵用设备打洞寻找生还者时,看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在洞的下面,有一排排学生坐在课桌上,手上拿着书,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些天真的孩子们还在上课,但实际上,他们已经不在人世了。看见这情景,救援人员忍不住泪流满面。


救援人员在废墟中搜索被困者


17日,江西消防部队赴北川突击队在两栋倒塌居民楼救出了一名幸存者。他叫陈先贵,时年37岁,被救时已经被困118小时。他老婆在菜市场卖菜,儿子在北川中学读书。在与消防队员交流时,陈先贵问:“菜市场能卖菜吗?”消防队员当即明白他的意思,说菜市场已没办法正常卖菜,但你儿子和老婆被政府安顿到绵阳了。实际上,消防队员根本不知道他家人的下落。

 

18日,我听到陈先贵的邻居说,他儿子还活着,立即拦了一辆车赶到绵阳,准备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当天下午,当我带着鲜花赶到绵阳中医院急诊科时,护士告诉我,陈先贵送过来简单处理后就送进了重症监护病房,但是到了18日凌晨,陈先贵因为一些器官功能衰竭而过世。听到这,我一惊,鲜花也掉在地上,眼泪流了下来。



余震、洪水、巨石,危险无处不在


16日,在北川县城,有一种说法正在悄悄流传:北川后面的茶坪镇山上水竹坝将决堤,一旦决堤,已经成为废墟的县城将成为一片汪洋。17日,这个消息更是传到顶峰,北川抢险救援指挥部也发出了警报。

 

“快跑!要决堤了!”人群中不知道谁喊了一声,于是人们像潮水般地往县城外面跑。当时在县城执行救援任务的有一万多人,一旦再次发生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在逃亡的过程中,有的人丢掉了手上的工具,有的人鞋子也跑掉了。


抗震救灾期间,搭建的简易帐篷


19日凌晨2时许,突击队指挥部联络员被叫到总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公安部与国家地震局经过紧急沟通后,认为当晚有7级余震,公安部的意见是要消防部队撤退。北川指挥部的意见是部队要撤已经来不及了,只有就地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那个晚上,我们在帐篷外坐了一夜。

 

那是怎样的一夜啊!   


 “逼”我带上水果牛奶的餐馆老板


搜索期间,我们看到,北川中学新校区的一片废墟中,有一面国旗还高高飘扬。那是一种怎么样的震撼!


灾区一线记者在废墟中拍照


由于北川通信不畅,记者发稿经常要拦车到70多公里外的绵阳市。我赶到绵阳后,向一私家车司机问路。一听说我是江西消防部队,刚从北川回来,小伙子当即将我带到他新婚的家,找出笔记本让我写稿。

 

在绵阳一家小餐馆,当得知记者来自北川的救援部队,老板不仅不肯收我的饭钱,而且拿来水果和奶,非“逼”着记者带上不可。



十年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


十年时间过去了, 在地震灾难中幸存下来的高龄老人,很多已经过世,当时的中年人,也已步入老年行列,儿童也都已经考入大学或者走上社会参加了工作,而我也已经成为他人眼中的油腻大叔。灾后重建的四川是什么模样?512前夕,主题为“奋进、巨变、展望”大型主题采访在四川举行,而我有幸亲手触摸四川的新模样。

                       

十年后,记者回访四川



巨变背后是奋进的力量 


五月的什邡,处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绿树红花掩映着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川西风格民居,和煦的微风吹拂着朴实的笑脸……如果没有目睹地震遗址里伤痕累累的残垣断壁,谁会相信,这里是“5.12”特大地震极重灾区?这座素有“禹迹仙乡”美誉的川西小城曾遭遇过倾覆之殇:近6000个鲜活的生命骤然消逝,11万户房屋夷为墟土……

 

行走的四川的农村,杏黄色调的川北民居星星点点,石阶小路贯穿房前屋后,间插鲜花嫩柳,鸡犬相闻;灰白色调的新复式民居整齐排列,水泥小路棋盘交错,太阳能电灯沿路矗立。民房集中区清新野趣,异地搬迁安置点现代简约。

 

四川是全国的四川,在重建的过程中,灾区的规划风格因为援建地不同而各具特色。变的不仅有村貌,还有产业。汶川县健康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杰说,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汶川水磨镇淘汰了几乎全部的270多家高耗能企业,发展旅游业和新能源、新材料。


笑容重回孩子脸庞


在学校,“清油油的咂酒唉,依呀勒嗦勒哦依呀勒嗦勒哟,请坐请坐是请呀坐唉,咂酒唉喝不完再也喝不完的咂酒唉……” 5月8日,在理县杂谷脑小学。在新校园的音乐教室里,孩子们用一首精心准备的祝酒歌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由于山高谷深、层峦迭嶂,这里的孩子又被称作“云朵上的孩子”。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听着稚嫩而嘹亮的歌声,我的心瞬间融化。

 

变的还有人们的思想。理县佳山村,也曾在地震中受损严重,而如今已成为当地人眼中的“花果乡村”。从2012年开始,村民已经有了“不错的收入”。生活好了,村民马永彪每年还会在闲下来的时候“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我们一般都是9家人组团去,这几年已经去过海南、北京、华东五市。今年的目标就是还要到香港、澳门去看看。”被问及原因,他说,地震过后,大家收入增加了,也都想开了,要去好好生活。

 

行走在四川,有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一句话是:“在灾区,最漂亮的是农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还有一句话是“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的眼神”。是的,灾区巨变的背后是奋进的力量。

    



奋进十年,常怀感恩 


十年,有爱。十年,邮爱。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携手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四川省分公司特制“十年·邮爱—带劲新生活,因爱更美丽”主题明信片活动。活动中,大家纷纷提笔,在明信片上写下了对援建亲人的感恩之心思念之情,对新生活变化的感受。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来临之际,成都、阿坝、绵阳、广元、德阳、乐山等市州的多个景区推出了多项旅游优惠措施。


水磨镇是汶川第二大镇,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老人村”,镇上一家写着“汶川十年 感恩有你 免费茶歇”招牌的茶叶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经询问得知,店老板蒲琳曾是“5.12”汶川地震中的一名幸存者,“我们受灾之后,全国各地的党员、爱心志愿者都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广东佛山对我们进行了援建,给我们建了这么好的镇子,我无以为报,只有为来往游客提供一杯茶水,没准这里面就有当年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


感恩的标语,随处可见

 

“铭记党恩” “奋进十年,感恩有你” “感恩,每一个汶川人真实的感动与温暖”……行走在曾经的各重灾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样的“感恩牌”。


感恩、传承!什邡市七一中学是一所由“特殊党费”全资援建的普通高中学校,学校的每一处角落都体现着这所学校感党恩、念党情。采访过程中,无论师生,说的最多的也是“感恩”二字。


而除了感恩,他们对于大爱的传承,更令我感动。据校长赖绪云介绍,他们先后与雅安市芦山中学、若盖尔县中等学校完成结对帮扶。玉树地震发生后,他们又接收了首批94名从青海玉树州远道而来的藏族学生。


“这批学生中有一个叫普措的孩子,患有先天性佝偻病,身高只有1米4左右,经医生诊断得知,由于他的内脏生长受到限制,如果不进行手术治疗,生命将会受到威胁。”赖绪云说,当时,经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慈善机构的多方筹措,最终为普措筹得40多万元的手术“救命”钱。


经手术得到康复的普措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并没有参加高考,而是通过高职单招进入了北京社会管理学院老年人服务管理专业学习。问及原因,他告诉赖校长:“因为爱!七一中学的大爱传递,不仅让我们玉树学生遭遇地震后,来到这里上学,还为我医好了病,所以我希望以后也能够帮助更多的老年人,将这种爱传递下去。”


后记


汶川地震改变了许许多多人的生活,其中包括我。


十年,曾经参加参加地震救援的报道记者,还在媒体行业坚守的已经不多,而我依然坚守着,因为废墟下那份对生命的渴望和坚持感动了我;因为废墟上,北川中学的那面飘扬的红旗激励着我,因为理想,所以简单地坚持。 


一晃十年,生者坚强


十年很短,在岁月长河中不过转瞬;十年很长,当年地震中的人和事都已发生巨变。


十年,婴幼儿已经步入学堂;十年,懵懂少年也已参加工作;十年,而立之龄已至不惑之年...


十年如隔世 放佛在昨天

对于许多人来说

那段时间是永不忘却的记忆

我们感受生命逝去的悲伤

缅怀逝者 努力前行

感谢为抗震救灾奉献力量的他们

人间有爱 致敬重生


十年过去,你现在还好吗?

点亮下方小心心告诉大江哥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