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西这对夫妻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却没到颁奖现场!原因让人泪目

大江网 2021-02-28

勇立潮头,看见不同!大江新闻客户端,最权威的新闻发布!最新鲜的信息资讯!最精彩的现场直播.......你想看的,全在这里!关注我们妥妥没错!赶紧戳二维码关注吧!


2月17日晚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

在江西南昌创办爱心厨房的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获评
“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

推荐阅读:《刚刚公布!江西这对夫妻感动中国!》


“微弱的灯,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红的灶,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这陋巷中的厨房,烹煮焦虑和苦涩,端出温暖和芬芳;惯看了悲欢离合,你们总是默默准备好炭火。”2月17日晚,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央视播出,其中,创办南昌“抗癌厨房”温暖无数人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当选。


与其他上台领奖嘉宾不同的是,这对抗癌厨房夫妻却没到现场领奖。因为,他们放不下抗癌厨房、放不下需要他们的患者家属。


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当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夫妇俩没能到颁奖现场领奖


2月18日,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记者联系上万佐成、熊庚香夫妇。万佐成表示,“感觉我们这些年的坚守很值得,能获得‘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这个荣誉,我们也很感谢政府和媒体的关注、报道。”


万佐成告诉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原本,他们是计划到颁奖盛典现场去领奖的,机票也都已订好,颁奖前后大概需要三四天。但由于年前疫情反复,根据防疫的规定,从北京回到南昌需要隔离14天,夫妇俩心里挂念抗癌厨房,最终还是决定不去了。“如果去北京,大概前前后后要20天,厨房里离不了人,这么长的时间都会把我急疯,过年期间厨房里还有好多人要炒菜,主要担心是厨房安全问题,毕竟涉及到炉火、高压锅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就离不了。”



儿女们希望夫妇俩能出去旅旅游、放松放松,对此,万佐成直言,“我们离不开这个厨房的,如果我们出去旅游,这些人怎么办呢?我们帮助别人,还比出去旅游要更快乐一点。”


除此次当选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外,此前万佐成、熊庚香夫妇还获得过多项荣誉,也曾多次去往外地领奖,但只要他离开南昌、离开抗癌厨房,他总是这样想:“我人虽然在外面,我的心还是在厨房里面,想着这些人怎么办呢?我还是离不了。



办“抗癌厨房”,早已融入进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的血液中。“做这个‘抗癌厨房’,我们也做了半辈子了,主要就是离不开这些人,他们离不开我们,他们离开我们就好不方便,我们也离不开他们,我们离开他们就好寂寞。”


问及他们是否还有别的微心愿,万佐成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所有人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活下去,希望医院里没有这么多的病人。没有病人,日子就好过了。


其实早在2017年8月

大江网 凤凰江西首席摄影师史玉琨

便以《抗癌厨房》为题报道了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的故事

在短短一周之内

小小的抗癌厨房

成为了全国媒体的关注点


此后,大江网持续多年

一直密切关注着他们


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2月初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信息日报

联合爱心企业为“抗癌厨房”送去爱心物资

助力患者及家属安心就地过年


我们见证了

万佐成、熊庚香夫妇

从温暖患者到温暖全社会

直到现在的“感动中国”





2017年8月


《抗癌厨房》




2018年1月  


《南昌“抗癌厨房”:“1元菜”坚持十多年》


《炉火烧旺传真情 六旬夫妻办“抗癌厨房”》





2019年7月


《全国网友关注的南昌“抗癌厨房”有了新面貌》




2020年12月


《爱心厨房 人间百味》




2021年2月

《他们守护“抗癌厨房”18年 这次换我们守护你们  大江网、信息日报联合爱心企业为“抗癌厨房”捐赠爱心物资》



《南昌“抗癌厨房”万佐成熊庚香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点击文字查看报道内容)


巷子里摆满了厨具供患者家属使用。2018年1月,洪子波/摄


人间百味

都抵不过“家”的味道

江西1元“抗癌厨房”的背后

演绎人间百味


这是个不希望它火的故事

因为只愿世间没有病痛和困窘

这个是个希望它一直火的故事

因为愿这个温暖的种子发芽

温暖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抗癌厨房



狭窄的巷道中挤满了病人家属,2020年5月5日,张李荪/摄


1

小油条摊变抗癌厨房

炒个菜1块钱坚持了10多年


江西省肿瘤医院旁边有一条街道,每到饭点,肿瘤医院的一些病人家属,就会带着购买的食材在这里烧制饭菜,人们把这里称之为“抗癌厨房”,也叫“爱心厨房”。


忙碌的抗癌厨房,图片摄于2017年8月


在“抗癌厨房”,有为了照顾妻子,50岁才第一次拎起菜勺的丈夫。也有母亲生病,16岁就要站在灶前的孩子,还有不惧病痛为自己烧饭的患者。


在这里,炒菜只需1元、煲汤2.5元、买米饭1元,其余免费。这个设在小巷子里的简易厨房,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一元抗癌厨房”。


万佐成今年68岁,1993年开始和妻子熊庚香在肿瘤医院附近开饭馆,后来因为道路扩建,馆子被拆了,他们就搬到这条巷子里,摆早点摊卖油条。


每天清晨4点多,万师傅和老伴熊阿姨都要准时起床炸油条。上午7点之后,这个学院路上的小油条摊就变身成了众多癌症患者家属的厨房。图为2017年8月拍摄


熊根香在给炉子替换煤球,图为2017年8月拍摄


一天上午,一位十几岁的骨癌患者想吃妈妈做的菜。母亲找到了万佐成的油条摊想借炉灶给孩子做顿饭,万佐成没有迟疑就答应了。


“小孩是骨癌,已经截肢了就想吃妈妈做的菜,我听了好心酸。”经历过这件事,万佐成打定主意要办一个方便病人和家属的“共享厨房”。



早在2003年,万师傅和熊阿姨就创办了这间“抗癌厨房”。


“厨房”一开始不收费,后来做饭的人越来越多,万佐成自掏腰包添置了十多个炉子和炊具,水电煤炭的开支也翻了好几番。


来做饭的人过意不去,开始主动给钱,夫妇俩坚持只收一点加工费,将费用定为0.5元。2016年随着物价上涨至1元,此后一直没有涨价。


熊庚香说,他们一直坚持提供免费炊具和调料,每天需用掉100多个煤球,厨房每天的成本达到六七百元,按照每道菜1元计算,收入与开销基本保持平衡,基本不赚钱。


视频来源:大江网-橙视频


所谓1元,是指这对夫妇从创办这个厨房以来,坚持炒一个菜只收5角钱,直到2016年才涨到1元钱。


红通通的小火炉,全年无休,从白天到黑夜,已经燃烧了18年。


走进小巷,30多个煤炉排在两边,20多口洗干净的炒菜锅码在一边。


病人家属在这里做菜,2020年5月5日, 张李荪/摄


十八年来,他们一直免费为病患家属提供炊具和调味品,每年大约有1万人次到这里做饭。


万佐成夫妇说,办这个厨房的初衷其实就是希望病人每天都能吃得好些,吃得好心情就会好一些,心情好病情才会好转。有的病治不好,但让病人吃好,家属的遗憾就少一些。


2

无论白天或夜晚

这里总会为你留一个炉火


每天早上4时多,年逾六旬的万佐成就起床,生炉子、烧开水、熬稀饭,等待清晨煮粉面、煮汤的病患家属到来。


“我们每天24小时都守在这里,做饭、打扫卫生、洗东西……一刻都没有闲。”尽管已65岁,熊庚香还是一如既往的大嗓门,气势十足。抱怨不了两句,她又接着说,“我见到这些人就高兴,但看到他们来了,又觉得好可怜。我们再苦再累,比这些人还是要幸福一点,至少我们健健康康”。


还未到午饭时间,“厨房”就挤满了炒菜的家属,2021年1月,左阳天/摄


在这里做饭的癌症病患家属来自五湖四海,他们大多数人都提着一个桶,里面装着小桶油,一小袋肉、鱼,蔬菜、豆腐等。在抗癌厨房,炉火是现成的,炒锅、高压锅、锅铲、调料品都不用带。


来自赣州市宁都县的赖大姐今年46岁,黑黑瘦瘦的,人很和蔼。她带来两个鱼头、几块豆腐、一些大蒜和芹菜,熬了一大锅鱼汤,从口袋里掏出用纸巾包好的枸杞放入汤中。“医生说,我老公的白细胞太低了,需要补充一些营养。”


患者家属在炒菜,2018年1月,邹晓华摄


“得了这个病,家里再有钱也会变得没钱。”每天上午,赖阿姨从医院出来,到附近的菜场买菜,下一个目的地就是这里。除了炒自家的菜,如果同病房的病友家属没来,她还会顺带帮病友炒好菜一起带回去。空闲时,她会在“厨房”帮帮忙。“万佐成、熊庚香夫妇都是好心人,我们也要尽力回馈人家一下。”


赖大姐说,夫妇俩都是非常好的人。有一对母子都患有癌症,母亲患宫颈癌,还没有治好时,儿子又患骨癌。在这儿炒菜时,熊庚香总是鼓励她们,并且不收钱;还有一个残疾人,不管是别人帮他炒菜,还是他自己炒菜,熊庚香都不收他的钱。


3

病人家属在墙上写满数字

他们只求帮人不为赚钱


每天中午,当最后一名做午饭的炒菜人交钱离开后,万师傅就开始清洗所有锅具,熊阿姨则负责打扫现场。


熊阿姨说,她和老伴的收入主要是卖油条,出租锅具和煤火只是为病人提供便利,从未指望在这方面赚钱。“算上房租、煤球、水电等开销,不赚也不亏。”


疫情期间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2020年5月,张李荪/摄


万师傅今年65岁,熊阿姨63岁,老俩口的小孩也已经成家生子,目前在企业上班,孩子曾经劝过父母别继续做了,“他觉得太累了,但是我们就是觉得开心,帮到了病人就开心,而且这是做得到的事情,又能方便他人,而且,来我们这的大多数是癌症患者和家属,很多人基本上就要面临生离死别了,至少在吃上面,我们希望他们少一些遗憾”。


很多病人家属离开时,会把电话号码留在墙上,邀请万佐成夫妇俩日后到他们家做客。


出租屋的墙内都是炒菜人留下的电话号码


“3年以来,感谢爱心厨房免费让千万个家庭方便做饭,真的万分感谢!”在置物架旁边的小桌子上,有一个“写给下一位”的留言簿,这是青山湖政府工作人员留下的。渐渐地,这个本子被病人及家属的感谢信和联系方式填满。


18年间,很多病患家属与夫妻俩都处成了朋友,每天都有新面孔加入炒菜队伍,也有老面孔离开。有一些病人临走前,会专门来这里和夫妻俩道别。


一个50多岁的男人在医院里治疗了3年多,每天都来“厨房”与万佐成聊天,后来病情加重,医生建议他回家。他执意要来见万佐成一面,家人用病床推他过来,临走前他拉着万佐成的手说:“我来见你最后一面,我就要回家去了。”两人泪眼婆娑,抱头痛哭。


生离死别,万佐成夫妇见了太多。他们的生活,被填补进巨大的需要感。癌症病患家属需要他们,需要“抗癌厨房”,他们也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从而愈发生出责任感。“我们彼此都离不开,我们离开他们就好寂寞,他们离开我们就好困难。”



当问起这事还能坚持多久时,万佐成说:“坚持到倒下去为止,无能为力为止。只要我有力量,我就帮他们。”


4

“抗癌厨房”18年不打烊

今年还特意准备了年夜饭


2月11日,大年三十。


这条小巷里和平时一样,挤满了癌症患者和家属。


每年大年二十八到正月初八,在“厨房”炒菜炖汤全免费,即便是在大年除夕,他们也只是匆匆去儿子家吃顿年夜饭,又立刻赶回来守着厨房,仔细照看着炉火,方便家属们随时过来炒菜。



今年,这个爱心厨房还为患者和家属准备了免费的年夜饭,让他们在外面也能感到过年的气氛。

“今年比往年感觉更幸福、更好,这么多人关心我们 ”,一位阿姨说。

“老奶奶人真的很好,我住院化疗要来好多次,东西都存放在她这里,都不收钱,我们就是喜欢她。”来自新余的一名病人告诉记者:“老爷爷看到炒菜没有水了,就会立即提开水过来给我们用。”


5

这次换我们守护抗癌厨房

“抗癌厨房”有了新面貌


受到媒体关注后,万佐成夫妇和他们的“抗癌厨房”,从病患家属的口耳相传中,走进了大众视野。


在万佐成夫妇经营厨房的这些年里,还有来自各方的支持和暖意:露天厨房刚形成时,夫妻俩担心会影响街坊出行,没想到街坊们不仅没有抱怨,还送来了许多东西。


还有一些无名的志愿者,总出现在这里帮忙。


即使过年,抗癌厨房依旧忙碌着


而今,抗癌厨房一步步迎来新变化。


2019年,南昌市青山湖区湖坊镇政府出资13万多元对“抗癌厨房”进行升级改造,装修面积260多平方米,整个厨房内外焕然一新。


“抗癌厨房”有了室内厨房


据夫妻俩介绍,原先厨房仅是在一条巷子里简单支起一排炉灶,一边是锅碗瓢盆一边是菜板案台,大家伙在户外炒菜,现在有了室内厨房,厨房的地面和墙壁均贴了瓷砖,还装上了抽油烟机,两间厨房加起来共有20余个厨位,每个厨位均有炉子、锅、锅铲等厨具。


前来炒菜的患者家属称赞说,这样就可以接纳更多人了。



他们守护“抗癌厨房”18年,这次换我们守护你们。


1月27日,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信息日报联合洪大集团党委、工会、团委,为“抗癌厨房”启动了一场爱心捐赠。洪大集团共向“抗癌厨房”捐赠了250斤新鲜猪肉、50斤新鲜鱼、500斤大米、50箱牛奶、近200包香菇木耳腐竹、被子四件套9份等。


看到这些爱心物资,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很高兴:“快过年了,这些爱心物资都是病人及家属们非常需要的,能帮助他们减轻经济压力,温暖他们的心,我们一定会免费提供给他们用,帮助他们就地过好一个安心年。”



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小巷的烟火里,五味人生仍在继续。


“抗癌厨房”里的人间烟火,不仅治愈了人心,更是温柔了人间。


正是这些让我们相信:我们所在的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间!



生死是人生大事,吃饭也是。
病魔面前,
所有呐喊变成炒菜的砰砰作响。
当灾难降临至亲,
每个人都可以变成厨神。
饭熟了,香味弥散开来,
仿佛平凡的味道就又回来了。
锅碗瓢盆,柴米油盐,
小巷的烟火里,
五味人生仍在继续!



来源: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综合

编辑:万洋、梁武健

四方食事,

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祝愿我们所有人在2021年健康平安!

同意的点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