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异乡为异客 年过五旬称“半觉”
“到景德镇定居那年,差不多50岁,年近半百。“
江西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省陶瓷艺术大师纵丰利,字号“半觉”。“道家修行的人为觉者,我修行得不够,所以叫半觉。”
习字
2010年,纵丰利近50岁,跑到景德镇定居,正式成为“景漂”。
他成长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萧县,在书画领域早已有所造诣,却在年近半百时选择当“景漂”,从“陶瓷学徒”重新开始。
有人说,这是从“大师”到“学徒”的归零转型。
旧照
但纵丰利认为,从纸本“跨界”到瓷本作书作画,谈不上转型,但却是人生觉醒、升华的开始。
凭借扎实深厚的书画内功,他先后荣获江西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陶瓷艺术大师等称号,在千年瓷都蹚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陶艺创作之路。
01科班与艺术
1980年,年满18岁的纵丰利拜著名书画家欧阳龙先生为师,潜心学习写意花鸟画和书法,在艺坛耕耘十数年,作品在诸多刊物上发表,并被多家博物馆、画廊收藏。
而欧阳龙又师从中国现当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萧龙士和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李苦禅。
萧县,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文化丰富多元,也传承得很好,他认为,在那样的大好环境下,艺术不容易走弯路。
习字
纵丰利潜心耕耘,博采众长,在书画领域有所造诣,他的作品从传统绘画中而入,却能从当下审美而出,有画中之景,景外之意,还有意外之妙。
书画刻板正统科班出身的他,却需从刻板的条条框框中挣脱出来,走到艺术中去。
闻香
造诣,除了天赋,还需潜心修炼基本功。从构图到执笔,看得见的、看不见的,都需日复一日练习。笔耕不辍练就了扎实的书画功底,为后路做好铺垫;堆积的阅历,也为艺术积攒了发挥的空间。
一年能画上千幅 “画什么都有人要”
纵丰利与景德镇之缘早在2008年已经开始,他在市场上转了一圈,认为基本上都是日用瓷、工艺品。
“说实话,起初对景德镇没什么太大兴趣。”
2010年,纵丰利年近五旬,因为女儿在景德镇陶瓷大学读书等原因,他决定开始“景漂”。
秋实有余
初到景德镇,他就向当地一些陶瓷大师取经、学习,经常到市面上去转悠,每天与陶瓷近距离打交道后发现,陶瓷上作书画竟然也能开辟新天地。
从不感兴趣,到试一试,再到惊诧于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甚至爱上陶瓷艺术,这是纵丰利用时间和阅历堆起来的。
觅
“我画的主要是大写意,保守来算,一天最少也能画七八幅,一年能画几百上千幅,当时非常疯狂。”纵丰利回忆刚接触瓷本作画的状态,他说,“画什么都有人要”。
工匠很多 艺术很缺
宣纸作画基本上都是平铺着写,但突然有一天,在瓷瓶上作画,是立着的,构图空间和用笔手法都不一样。
纵丰利称,初到景德镇时,有一幕场景令他印象深刻。
有的陶瓷工作者在桌上摆十个瓶子作画,画得一模一样,当时他非常惊讶,后面才意识到,他们不仅是画十个,而是一年可能画几百个,每天重复画这些东西,把“画得像”奉为圭臬。
有福
“工匠和艺术家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一个侧重技术的展现,一个则侧重思想的表达。”
艺术是什么?艺术是升华了的东西,需要悟。一辈子做画匠、字匠的人太多了,但艺术是向作品注入灵魂,笔墨在“似与不似”之间抓住景物的神韵,书画的东西都浸染了创作者的感情,形神合一。
解渴
路漫漫其修远,对纵丰利而言,如今已过花甲之年,但他却认为,现在正值学习的时候,活到老学到老,不说每天进步,但至少每个月、每年都在进步。
“一日有一日的领会,十年有十年的风光”,让每一天的心都活泼、生动,实现创作上的唯一。
50岁决定“景漂”的纵丰利,在陶瓷创作路上,又会遇到哪些瓶颈?敬请关注大江网《见瓷如面》栏目系列报道。
本期主笔:张丽云
《见瓷如面》栏目组联系方式:南昌市红谷中大道1326号江报传媒大厦
联系人:姚老师 0791-86849737 19170062717
金老师 0791-86847822 13361627000
其他人都在看
▼
来源: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
编辑:徐杰 责任编辑:万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