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雾霾治理 从一首雾霾诗说起

2017-01-05 环境生态网


“如果把健康放在优先地位,就必须要求治理雾霾优先,这是建设健康国家的决心体现”,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指出,治理雾霾是“健康中国”面临的最直接、急迫的问题。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一个歌手,《CHEST》胸外科学术杂志刊登赵晓刚医生的诗歌——《I Long to be King》,成为首位以诗歌登入《CHEST》的医生。


尽管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雾霾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但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发表声明,把pm2.5颗粒物划归到致癌物范畴,这足以令我们警醒。

  


肺部磨玻璃影的自白诗:

 “我喜欢呼吸醇馥幽香的雾霾”

肺部磨砂玻璃影是我的大名,

朦胧的身影披着神秘与诡异,

……

你笑称幼时的我不典型增生,

你憎称青年的我为原位腺癌,

你咆哮壮年的我为浸润腺癌,

……

我也是从弱小逐渐变得强大,

我也是从隐忍逐渐走向狂放,

……

我喜欢呼吸纯馥幽香的雾霾,

散发着甘甜徐徐融入我身心,

我更喜欢抽烟喝酒熬夜的你,

创造着惬意的家园令我成长。

……

继续成长的我有机会成为老大,

突破层层壁垒、跨越千山万水,

每一根血管都有我的手下子民,

每一处脏器都有我的旌旗招展。

……

(节选自赵晓刚诗歌《我要当老大》)


鉴于专业知识的深度,医疗工作者对雾霾的担忧,比我们普通人要深刻的多。赵晓刚写雾霾诗,而且能发在美国权威的医学杂志上,就是明证。或许,单从医疗学术价值、诗歌的文学素养上考量,诗歌《I Long to be King》的意义算不上强大,但是,它从专业的角度,阐发了作者对雾霾的忧虑之情,以及对公众健康关注的悲悯情怀,绝不比专业的学术论文差,也绝不逊色于那些具备宏大叙事的诗歌。


事实上,现有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蓝天指标,要求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015年76.7%提高到2020年>80%。王虎峰强调,各地治理雾霾要有时间表和路线图,落实已经明确的蓝天指标。

  

此外,各地要制定重污染地区系统转产、转业的试点方案和鼓励政策。彻底根除那些小作坊、小企业和重污染大户,用综合改革和综合治理的思路去落实。简单靠罚款、限行、应急是无济于事的。

  

与此同步的,应该是开展编制绿色GDP试点,并对重点行业企业实行绿色财税激励政策。

  

开展绿色GDP试点要求重点区域按照污染、非污染,绿色和非绿色等标准编制和统计国民生产产值,明确问题、差距、目标和任务,使得地区的产业升级可核对、可比较、可追溯、可操作。

  

而绿色财税激励政策则要求对于产业升级带来的成本上升,要改变过去简单的补贴生产环节的做法,转为补贴消费者,对使用绿色产品的消费者在税收、采购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用市场机制来引导产业升级,而不能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污染企业的产品大行其道,绿色产品因成本高企而无人问津。

  

“现在应对雾霾出现许多套路。”王虎峰表示,为了防止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应对疲劳,应要求在每次雾霾应对后,公布应对报告,披露究竟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问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等。

  

治理雾霾,还要用社会治理的思路,进行环境保护领域的改革,鼓励独立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参与环境标准制定、评价,政策制定以及对口帮扶作用。

  

“治理雾霾应该依靠科学、集体的智慧,应该依靠创新体制机制,摆脱治理雾霾全靠政府这样一个被动局面。”王虎峰说。


那么全球范围内那些曾经饱受雾霾之苦的城市和国家是如何治理出蓝天白云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国外是如何治霾的呢?


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曾出现“雾霾”天气。在英语中,“雾霾”一词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由“烟”和“雾”组合而成。1952年12月英国曾出现持续5天的“大雾霾”天气,主要原因是英国进入工业高速发展期后伦敦地区的工厂大量使用煤炭,排放的大量废气形成极浓的灰黄色烟雾。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治理“雾霾”方面采取了许多应对措施,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英国:“雾都”万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当年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后,伦敦地区工厂烟囱密密麻麻,昼夜不停地燃烧煤炭,带来了海量的粉尘和有毒气体,使得一年中有1/4的日子大雾笼罩,从而被称为“雾都”。1952年持续5天的“烟雾”竟然造成1万多人死亡。


1956年,英国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主要立足点在减少煤炭用量,英国政府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并在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将烧煤大户发电厂和重工业迁往郊区。


到20世纪80年代,英国治理污染的重点为治理汽车尾气。政府要求所有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剂以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又针对私家车征收天价的进城费和停车费,控制私车流。同时,政府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公共交通和绿色交通。加强绿化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在人口稠密的伦敦,人均绿化面积高达24平方米,城市外围还建有大型环形绿化带,面积达数千平方公里,几乎是城市面积的3倍。今日的伦敦,大雾天气已经从100余年前的每年90天,减少为不到10天。英国的治理污染经验,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欧洲国家的态度。比如自行车取代汽车出行,这在荷兰、丹麦等国,也都得到了倡导与落实。


美国:数日内几百位老人死亡


  

作为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曾因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20世纪中期,洛杉矶一带大气臭氧浓度很高,光化学烟雾问题突出,在1952年和1955年两次酿成短短数日内几百位老人死亡的惨剧。

  

美国采取区域环境管理框架,打破州的界限,进行统一管理。环保机构有权进行立法、执法、处罚,并通过强制执行手段和监控、技术改进等相结合的方式协调开展工作。1990年,《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通过,美国环保署1997年设立专门针对大气PM2.5含量的标准,以便更好检测过去被忽略的这类细小颗粒物。当污染较为严重时,美国官方网站会要求民众控制户外活动的强度和时间,以此来减少身体损害。此外,媒体还劝告民众不要在繁忙的马路附近锻炼,不要在室内抽烟,减少使用蜡烛、烧木头炉子,以控制室内污染。美国大气污染控制方式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排污权交易,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买卖,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治理之策:公民可监督PM2.5标准监控程序, 重点限制机动车及电厂排污

  

1月14日,纽约州曼哈顿地区的PM2.5空气质量指数为75,为纽约州最高值,空气质量等级为“一般”。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加州圣洛伦索谷等地PM2.5达到100至150的区间,空气状况被定义为“不适合敏感人群从事室外活动”。

  

美国环保署在1997年7月率先提出将PM2.5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2006年对标准进行了完善——实现对全国环境空气质量24小时监测,并在政府官网上公布当天PM2.5监控结果和次日的预报数据。民众还可以下载手机应用,随时查询自己所在地的空气总体状况(空气质量指数)、实时状况、PM2.5值和臭氧监测数据等。

  

根据美国“清洁空气法案”,美环保署把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区分为“不达标”、“达标”、“无法分类”3种,PM2.5数据是其中最重要环境空气指标之一。此外,环保署还对臭氧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进行监测。

  

美国环保署已经针对发电站、汽车等微小颗粒物排放源发布了规范和指导,其中包括对公共汽车和轻型卡车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排放;对柴油发动机执行多层次的废气排放标准,要求发动机生产商制造符合先进排放控制标准的产品,从而使废气排放减少90%以上。

  

美国公民可以对PM2.5的标准监控程序进行监督,根据公布的全年监测统计和日常监测数据,参与所在州的环保机构举行的公共听证会。


洛杉矶雾霾之战


  

洛杉矶环保部门表示有85%的雾霾来自汽车尾气。

  

最先站出来的是洛杉矶当地最大的媒体《洛杉矶时报》,他们雇用了一个空气污染专家就雾霾展开调查,专家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的大部分污染物来自汽车尾气中没有燃烧完全的汽油,只有一小部分来自工厂的废气以及焚烧炉。

  

加州理工学院的荷兰科学家阿里.哈根斯米特(ArieHaagen-Smit)通过分析空气中的成分发现,雾霾的罪魁祸首实际上是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这是洛杉矶人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给他们带来威胁的雾霾就出自自己心爱的汽车里,他们每个人自己就是污染源。”雅各布说。

  

上世纪60年代末催化式排气净化器(CatalyticConverter)的发明从技术上解决了汽油燃烧不完全的问题。于是监管者依照新的法律,规定所有汽车上必须装上这种净化器。政府的新规马上遭到了汽车制造商的激烈抗议,他们一开始抨击这种装置在技术上不可能实现,而后又抱怨成本太高。他们的抗议导致这个法令一度中止,一直到1975年所有的汽车才实现全部安装净化器。此举被认为是治理洛杉矶雾霾的关键。

  

与此同时政府敦促石油公司必须在成品油中减少烯烃的含量,这种物质被认为是造成光化学污染的主要物质;加州的环保机构还提倡和开发了用甲醇和天然气代替汽油的新技术,因为这些燃料的尾气排放量只有汽油的一半。尽管甲醇因为价格原因没有成为汽油的替代品,但这些措施第一次让石油公司感受到了威胁,促使他们去开发更加清洁的汽油。

  

通过长达十余年的努力,洛杉矶的空气开始慢慢转好。根据环保部门的统计,洛杉矶一级污染警报(非常不健康)的天数从1977年的121天下降到1989的54天,而到了1999年这个数字已经降为了0。蓝天白云重新出现在洛杉矶的上空,城区的人们大部分时候都可以清楚地看到70公里外的巴迪山(Mt.Baldy),而做客洛杉矶道奇球场(Dodger Stadium)的客队球员也不再需要氧气罐完成比赛。


国外那些有效除霾攻略

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对全球1600个城市污染程度的测量报告显示,有32座城市的PM2.5指数小于5,其中三分之二的城市隶属加拿大,另有7座城市位于美国。而这些城市很多都以煤炭、石油为主要能源供给,它们是如何做到保持大气清新的呢?


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创蓝”国际清洁空气技术大会上,来自欧美一些国家地区清洁空气领域的专家,分享了当地那些有效的除霾攻略。


加拿大:煤电厂必须清洁排放


加拿大一些地区蕴含着丰富褐煤资源,但质量较差,只能用于当地发电,不会运输到其他地区。这些地区一半的电力来自于煤炭发电。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电力公司(SaskPower)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2015年7月加拿大联邦政府出台相关法律,规定煤电厂在到达50年寿限之前,要么关闭,要么更新升级,安装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将排放标准从每10亿瓦1100吨提升到不超过420吨,并给予一次性激励补贴。


这是全球最大商用规模的“碳封存”计划,发电厂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液化后或卖给石油公司,或输送至地底永久封存,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对环境的破坏。


升级过的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电厂,可在煤炭燃烧后捕集释放出的90%的二氧化碳、100%的二氧化硫,还能大幅削减氮氧化物,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的削减幅度可达80%至90%。


当地业内人士认为,煤炭仍然是未来电力的来源之一,不能将其抛弃,但可以继续更清洁地利用,这样做是必须的,是一种负责任地利用化石能源的方式,即使在处理排放气体上稍稍多花些钱也值得。


欧盟:设定特定污染物排放上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曾面临比较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尤其是以煤、钢重工业著称的德国鲁尔区。但经过几十年的治理过程,这些地区的空气质量提升明显。


德国国际合作公司的高级顾问赛尔·弗莱德里奇特别谈到,欧盟通过出台指令提高环保标准。2008年,欧盟出台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空气质量指令,2010年又发布一个关于工业大气排放物的指南,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四个空气污染物。这意味着欧盟对各国每年的排放都设有上限,如果哪个地区超标将受到惩罚。由此,各成员国必须制定计划完成相关目标。后来欧盟对这个指令进行更新,尤其增加了PM2.5及甲烷指标。


他介绍说,在工业排放的指令中,是参照市场上可行的最佳技术所达的水平来制定排放上限。同时还设有一些监测要求,以确保既定目标最终实现。在整个治理过程中,欧盟会不断强迫或者促使相关行业采取一些措施,以达到空气质量改善的目标。


弗莱德里奇强调,在治理雾霾之后,德国的经济并未受到影响,而是继续强劲增长。经过15年至20年时间,各种污染排放物不断下降。欧盟所有国家的二氧化硫排放都比限定的上限低很多,没有一个国家违反限值。


美国:集众先进成熟技术所长


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一些州也敲响过雾霾警报,而经过治理,空气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其中加州政府做得最为突出。


加州大气资源管理局原局长凯瑟琳·威瑟斯庞介绍说,当地施行的最佳可行性控制技术(BACT)可改变能源燃料成分,保证石油品质,让当地受益良多。加州将污染源分为固定和移动两种,前者采用BACT,即施行最严厉的排放限值或者控制技术;后者针对移动的车辆,主要推动采用清洁技术,来解决面临的挑战。


加州采取了集众多先进成熟技术之所长的策略,如从日本吸收选择性的催化还原法;从瑞士购买最好的柴油颗粒过滤器、微粒滤清器。这样该州逐渐成为一个清洁技术领先的地区。并且,加州政府还倡导技术进步,要求不断创新,特别在汽车尾气排放方面。


1985年至2010年之间,当地污染数值持续下降,包括碳黑污染物。据实际测量,在1998至2008年实现碳黑浓度下降50%。


威瑟斯庞指出,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恶化,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率。据统计,加州的环保项目使GDP增长了3%,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花1美元会给社会带来10至20美元的效益。


“雾霾”可谓是西方工业化阶段在中后期环境污染的特征词,半个世纪以来,很多国家用了几十载,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治霾。目前,中国有专家称,非常乐观地看,中国一些大都市的雾霾得到治理尚需10年到15年,当然这是以既定的各项除霾政策措施都得以顺利实施为前提。由此可见,治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


本文由环境生态网(eeduorgcn)综合编辑,部分资料参考自21世纪经济报道、科技日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