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7诺奖揭秘生物钟,大功臣竟是科学队长吉祥物——果蝇!

2017-10-03 环境生态网


10月2日,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杰弗理·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希(Michael Rosbash)、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们因研究果蝇而获1933、1947、1995和2011年四次诺贝尔奖。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让果蝇再度引人瞩目。


果蝇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昆虫,算上刚刚揭晓的奖项,果蝇已经获得五次诺贝奖啦!


果蝇又立了大功啦!


先了解一下今年诺奖为什么给有关生物钟的研究。以下是2017年10月2日《知识分子》联合主编饶毅教授撰写《勇气与运气:生物钟分子研究》,深度解析今年诺奖的文章中关于果蝇的论述。


生物钟是生物体内周而复始的节律,如人们熟知的:动物的昼行夜伏、植物的春华秋实…。常见的近24小时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是典型的生物钟之一。生物钟现象看似简单,其实不尽然。人们熟知的向日葵朝向太阳,并非每天太阳先出来、向日葵后转向,而是向日葵先朝向、而后才有太阳姗姗来迟。


生物钟的本质难以入手,研究不容易。人们用电生理方法研究而不得入门,1971年从果蝇的一个基因出发开启了生物钟的基因研究,23年后才发现哺乳动物第一个生物钟基因的突变,26年后明确哺乳类的生物钟基因与果蝇的类似,30年后才发现同果蝇一样的基因也控制人类生物钟。


驱动生物钟的内在机理随着一个一个基因的发现和研究,逐渐明朗,从果蝇到人存在同样一批控制生物钟的基因,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合作共事,节律性地调节细胞内的基因转录,都采用了负反馈模式,并与光和温度等外界因素协调,从而对应于地球自转的近24小时节律。


研究生物钟最重要的六位科学家都在美国,其中五位研究果蝇,一位研究小鼠。加州理工学院的Seymour Benzer(1921-2007)和Ronald Konopka(1947-2015)开创生物钟的基因研究,发现第一个生物钟基因period(per)。两个团队克隆per基因:洛克菲勒大学的Michael Young(1949-)领导的实验室,Brandeis大学的Michael Rosbash(1944-)和Jeffrey Hall(1945-)两个实验室合作的团队,他们都还发现调控生物钟的更多基因。哺乳类生物钟基因研究的突破来自当时在美国西北大学、现在西南医学中心的Joseph S Takahashi(高桥,1951-)。


生命科学研究为什么偏爱果蝇?


在20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果蝇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十分活跃的模型生物。遗传学的研究、发育的基因调控的研究、各类神经疾病的研究、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症、药物成瘾和酒精中毒、衰老与长寿、学习记忆与某些认知行为的研究等都有果蝇的“身影”。


果蝇用于科学研究,是因为自身有很多“优点”。果蝇类昆虫与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温带地区,果蝇以发酵烂水果上的酵母为食,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另外,是饲养容易,用一只牛奶瓶,放一些捣烂的柿子,就可以饲养数百甚至上千只果蝇。第二是繁殖快,在25℃左右温度下十天左右就繁殖一代,一只雌果蝇一代能繁殖数百只。果蝇具有生活周期短、容易饲养、繁殖力强、染色体数目少而易于观察等特点,因而是遗传学研究的最佳材料。


孟德尔以豌豆为实验材料,一年才种植一代。摩尔根最初以小鼠和鸽子为实验动物研究遗传学,效果也不理想。后来经人介绍,摩尔根于1908年开始饲养果蝇。1908年由天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把它带上了遗传学研究的历史舞台,约在此后30年的时间中,果蝇成为经典遗传学的“主角”。


科学家不仅用果蝇证实了孟德尔定律,而且发现了果蝇白眼突变的性连锁遗传,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以及连锁交换定律。摩尔根1933年因此被授予诺贝尔奖。1946年,摩尔根的学生,被誉为“果蝇的突变大师”的米勒,证明X射线能使果蝇的突变率提高150倍,因而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近代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果蝇的发生遗传学独领风骚。1995年,诺贝尔奖再次授予三位在果蝇研究中辛勤耕耘的科学家。Edward B. Lewis(美国),Christiane Nüsslein-Volhard(德国),Eric F. Wieschaus(美国),因发现早期胚胎发育中的遗传调控机理而获奖。


果蝇为进一步阐明基因-神经(脑)-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专家认为,近一个世纪以来,果蝇遗传学在各个层次的研究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资料。人们对它的遗传背景有着比其他生物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作为经典的模式生物,果蝇在21世纪的遗传学研究中将发挥更加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体生物钟与健康


我们都知道,所有生物都有自己的“生物钟”。生物钟帮助我们适应昼夜的更替、季节的变化。如果我们体内的生物钟发生紊乱,就会生病。



这3位科学家花了30年的时间探索生物钟的奥秘,找到了操控生物体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解释了植物、动物和人类如何适应自身的生物节律,以保持与地球的转动同步。


他们发现生物体内周期基因的核糖核酸和蛋白会在夜里不断积累,浓度升高,之后在后半夜逐渐分解,到清晨时浓度降低。


这些研究跟我们养生有什么关系呢?


传统养生学认为,人体在夜里”阴“会生长。如果晚上不好好休息,就会“阴”虚。而”阴“是什么呢?如果说”阳“是能量,”阴”就是营养,所以滋阴的食物往往都是营养丰富的,含有蛋白质和多糖的。 



科学家所发现的在生物体脑内周期基因的蛋白等物质,夜晚升高,清晨降低,与老祖先所发现的“阴”,有没有一定的联系呢?


除了昼夜节律,人体一年四季的生理节律又是由什么所控制的呢?


这些问题,留给未来的科学家们去探索吧。


作为普通人,我们只要时常提醒自己,在我们的身体内有一个“时钟”,它与天地的运行保持着同步。如果我们顺着这种自然节律来过日子,顺时生活,就能活得更健康。


本文由本网综合编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