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森林开发】森林旅游开发的四大困境及解决方案

2014-09-24 绿维文旅

摘 要

森林旅游是在特定的森林地域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光、度假休闲、狩猎探险、健身疗养、科普教育等多种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一种特色旅游。我国森林旅游起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九十年代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面临着优质资源的开发殆尽、旅游者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一些问题在森林旅游开发过程中越来越凸显,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绿维创景在不断和国内众多的森林公园管理者和开发商打交道中,在规划设计了众多森林旅游项目后,总结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几个森林旅游规划的困境,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困境一:基础设施问题


(1)问题剖析:很多森林公园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区位比较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较差。


(2)目标导向:如何使景区管理者花最少的钱,最大程度的改善基础设施的现状?


(3)解决方案:“上争下取、外引内联”

上争:通过编制策划和规划方案,向上吸引政府长官的眼球,引起他们对本项目的重视,并通过申报立项流程,争取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

下取:充分调动景区原住民的积极性,让老百姓看到开发旅游为其带来的好处,考虑他们在未来景区发展格局中的利益共享,从而说服原住民以社区或村委会的名义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捐资。

外引:紧密对接大区域的交通规划,与离其最近的已建或待建的大交通线路进行充分衔接,通过报批高速互通、修建支路等方式融入区域交通网络格局中。

内联:通过大项目招商,以景区内优质项目捆绑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的形式,争取开发商出资建设部分道路等基础设施。


(4)点评: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开发成功的必备基础,明智的景区开发和管理者能够巧妙地借助外力,通过灵活的运作方式,将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成功转嫁,从而尽量减少自身的投入:一是“关系运作”,即处理好景区与上级行政领导部门、同级景区、当地老百姓的关系;二是“权利运作”,即关注大局势的变化,通过与权利部门的交涉,积极将大区域发展中有利于自身景区发展的条件争取过来,为己所用;三是“招商运作”,成功的招商运作可以将一部分本应景区管理者投入的基础设施资金转嫁给投资商。


困境二:资源同质化问题


(1)问题剖析:从国内森林公园类景区的开发情况来看,基本上像张家界这类一流的垄断性观光资源已经在第一轮旅游开发中抢占了市场的先机。目前正开发或未开发的森林旅游资源大都存在资源品质一般、不具垄断性优势、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2)目标导向:如何变二流的资源为一流的产品?如何规避资源的同质性、普通性,在国内众多的同类景区中脱颖而出?


(3)解决方案:以森林为体、以特色为魂的“1+x”开发模式

1:以森林和山地为背景的基础环境。

X: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市场供求而选择的开发方向。

(4)点评:在国内一流垄断性森林类景区发展热潮过后,现阶段森林类景区资源本身大都缺乏突出的震撼性和差异性,因此这类景区的开发更注重资源本底基础之上独特之处的挖掘,这种独特之处可能来源于特殊的地域文化背景、特殊的产业发展情况、特殊的区域旅游产品供需缺口等,或者来源于核心目标市场的特殊需求导向,也可能来源于国内外旅游需求大势所趋,总之,“1+X”模式的形成,应该是资源和市场的最佳结合点所在。


困境三:景区用地紧缺问题


(1)问题剖析:国内森林类旅游区一般同时也是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和敏感,过多的开发使用容易打破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各类自然保护区按照相关规定,对林中土地有严格的划分和使用规定,因此往往存在核心景区旅游开发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森林项目的商业价值和资本运作空间。


(2)目标导向:如何在保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又能保障旅游发展必须的用地指标供应?


(3)解决方案:“林中保护、林外找地、以林为核、层式推进”

林中保护、林外找地: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林内(山上)游,林外(山下)住。在旅游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会尽量少地在山上和林内规划大体量的旅游项目,最大程度地保护山上的环境不被破坏。而将用地指标的寻找转向山下或者林外,这样也能拓展景区的范围,形成林内(山上)和林外(山下)的空间互动关系,同时也能起到造福乡镇百姓的作用,一举多得。

以林为核、层式推进:在旅游项目开发的时序安排上,我们认为,应该按照外围地块与核心景区的距离、交通联系等因素,将这些可建设用地进行划圈分层,最终形成围绕核心景区,不断向外拓展的层式空间拓展趋势。


(4)点评:在权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上,实现对自然生态最少的破坏,又保障充足的旅游开发利用土地,即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几乎是每个生态类景区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上,业界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即“山上游、山下住”的模式,把硬性的开发建设都放在核心景区的外围,充分调动外围村镇和核心景区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很好地保护了核心景区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同时可以扩大旅游区范围,使景区朝着综合型旅游目的地方向迈进。


困境四:管理体制问题


(1)问题剖析:国内大多数森林公园的历史前身都是国有林场,因此很大程度上还沿袭着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政企不分、产权和经营权不清的问题成为制约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严重制度障碍。另外由于一般森林旅游区区域范围较大,多跨越几个行政区域,因此关系协调困难、多头管辖问题严重。


(2)目标导向:如何突破体制的制约,找到一条经得起市场考验、又有利于景区长远发展的管理机制?


(3)解决方案:

政企不分问题:“三权分离、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三权分离”,即旅游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行业管理权属于政府,经营权授予旅游企业”;“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即引入市场化的管理道路,实现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的分离。

多头管辖问题:“上级介入、成立机构、协调关系、均衡利益”。即为了克服大森林景区条块分割、多头管辖的问题,要由更高一层的行政机构出面,组建大的景区行政管理机构,赋予其统筹管理大景区各条块的功能,从而理清景区管理体制上的障碍。


(4)点评: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影响着森林类景区的发展,脱离市场化竞争的旅游景区,跟蓬勃发展的旅游发展大势形成强烈的反差,如果体制改革跟不上来,大部分森林类景区都将面临被市场所淘汰的局面。三权分立,引进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引入专业性的旅游经营企业介入进来,打破景区内部的条块分割,是森林类景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上内容知识产权属于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其他平台发布请注明来源“绿维创景”,侵权必究!)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