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态城市】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生态城市

2015-05-08 绿维文旅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产生的更高程度的文明形态,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在文明形态、发展状态、道路和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它强调四个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价值观与自然规律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全面转型,我们将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社会,一个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的美丽中国。


六方面,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1生态规划——生态文明实施的手段


将生态文明理念其贯穿到区域规划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合理考虑空间布局,科学划分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等,并在每一个街区、建筑的规划设计中,都要体现生态文明理念,注重人与自然相协调,创造理想的人居环境。产业方面,大力发展生态产业,重点发展旅游、文化、高新技术等绿色产业。


2生态经济——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


强化“环境就是生产力”,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使新兴产业创意化、主导产业集群化、传统产业低碳化。奋力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


3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建设美丽中国优先要解决饮用水、大气、土壤、重金属和危险化学物污染问题,加强生物多样性检测评估机制和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同时划定生态红线,严格保护生态,形成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4生态社会——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生态文明已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并且体现为工作部署、发展目标、制度设计等社会形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对这些理念和制度加以持续性推进和完善。


5生态文化——实现生态文明的根基


深化生态文明道德培养,宣传环境文化,创新开展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教育,同时要加强未成年人生态教育普及力度,培育未来生态保护的决策者和主力军。


6生态文明制度——实现生态文明的制度保障


制度建设是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制度维护环境公平,以道德规范环境秩序,健全生态保护法律体系。要以现有的环境体系为基础,遵循生态系统客观规律,设计出一部综合性自然保护法,科学统筹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同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建设做出贡献的地方实行补偿。

五方面,把握生态新城市的未来走向

城市承载了主要的产业与人口,是生态文明诸多丰富内涵实践的主要载体。绿维创景认为,我国生态城市的规划应以生态资源为本底、以指标体系为目标、以生态文化为特色、以生态技术为支撑、以制度体系为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


1增强对生态城市内涵的解读,避免概念化


我们认为生态城市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在城区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的全寿命周期内,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新能源利用、物业管理制度创新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城区的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区域,是综合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地理学、规划学等多种学科的城市发展模式,具有自然生态化、经济生态化、社会生态化的特征。


2基于生态本底,建立符合城市发展的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涉及面非常广泛,所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也比较巨大,同时每个区域发展状况、面临的问题都不一样。因此应该在规划初期,建立一套符合区域发展情况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作为城市的发展目标。该体系应基于城市的生态本底基础之上,结合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市定位来确定。在此基础上,通过选择各种路径引导城市建设分阶段实现这个目标。


3以切实可行的生态技术为支撑,实现城市生态技术的可复制性


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以生态技术为支撑,应该在遵循能推广、能复制、低成本、高效益原则下,面向实际需求,研究开发一批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方面的适用新技术及产品。全国不同地域的试点示范生态城市,在建设中所形成的新技术、新项目,可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进行推广实施,形成示范基地。


4以生态文化为特色,增强城市市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特有的地域文化和生态文化更能体现生态城市的特色。因此规划建设时要充分融入地域特色文化,使其成为城市标志,以增强城市市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5建立生态城市制度保障体系


生态城市建设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制度保障体系,因此需从法律、政策和管理制度上等方面进行完善。生态城市应当建立一套包含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激励、监管等方面的制度保障体系,让生态城市的建设落到实处。


回复“生态”,查阅

【城市规划】生态城市规划五部曲

【特别策划】生态文明下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探索

【生态文明】关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生态技术】生态修复与重建技术手段一览

【生态指标】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指标体系解读


(以上内容知识产权属于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其他平台发布请注明来源“绿维创景”,侵权必究!)

【查阅绿维创景原创专题《生态文明下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探索》,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