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A景区创建丨景区运营商不可不知的四种模式

2015-07-20 绿维文旅



近日,国家旅游局在官网上发布了最新一批5A级旅游景区公示名单,山西平遥古城、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等15处景区上榜。自此我国5A级旅游景区将达到201家。


你的景区是否也蠢蠢欲动?5A级景区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但是大都有一些规律和模式可循。绿维创景将目前5A级景区创建模式划分为四种:资源取胜模式、大力投资模式、联合申报模式、政通人和模式。每种模式各自有侧重点,各有特色,不同类型的景区适合不同的模式。


来看看你的景区适合哪一类5A创建模式吧。↓↓↓


资源取胜模式
适合的景区类型


适合于旅游开发历史悠久,人文、自然和社会价值资源稀缺度高且广为人知的传统旅游资源型景区,包括各类世界级自然和人文遗产、世界级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文保单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5A创建的关键


此类景区在晋级5A之前,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拥有全国性的知名度和较为稳定的大规模旅游客源,其人文、自然和社会价值明显。

因此,其5A创建的关键在于根据5A景区建设的硬性标准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整治脏乱差”的工作思路对内部软硬件系统进行综合提升,依托既往获得的世界遗产、国家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多个金字招牌彰显资源价值,获取支持。


成功案例


资源取胜类景区数量较多,在目前全国28批次(截止到2014年12月)的186个5A级景区中,属于传统稀缺资源类的景区共106个,占比56.99%。

如庐山作为第一批5A级景区,其创5A工作过程中,工作重点在于根据5A景区标准要求,进行景点环境整治、服务网点完善等建设。国检组对批准庐山为5A景区的评价为:

其一,庐山景区是具有很高旅游资源价值的景区,优势主要体现在——庐山是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有多年景区建设和管理经验的积淀;

其二,1996年被评为世界文化景观世界遗产,2004年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国际上有较高的声誉和认同度;

其三,有很深的历史文化积淀;

其四,具有很高自然科学价值。


大力投资模式
适合的景区类型


适合于重金打造而成的度假区、主题公园或主题景区,此类景区建设场地内的有形资源一般甚至匮乏。其中主题公园、度假区多紧邻大都市或旅游目的地城市,主题景区往往有城市或场地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5A创建的关键


在创建5A的过程中,此类景区主要通过企业市场运作和重金投入,以高水平的创意,设计打造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形成全国性的知名度和旅游人气,以成效作为创建5A级景区的主要资本。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照标准,制定和落实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星级旅游厕所、标识标牌、导览系统、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等软硬件建设方案,加强台帐建设及管理服务等,创建5A景区。


成功案例


在目前全国28批次(截止到2014年12月)的186个5A级景区中,属于重金打造的景区有23个,占比12.37%。

如浙江鲁迅故里•沈园景区在创建5A过程中,主要突出了三个方面。

其一,把自己定位为绍兴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和著名的人文景观,承担起打造绍兴人文历史名片的社会责任;

其二,在软硬件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不断优化的同时,创新营销手段,扩大影响力,2011年鲁迅故里•沈园景区接待中外游客达280万人次,形成了全国性知名度基础;

其三,严格按照5A评定标准,对旅游基础设施、服务环境、道路交通、旅游安全、旅游购物、综合管理以及资源和环境保护等,进行了一系列全面有效的完善、整改和提升。

联合申报模式
适合的景区类型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景区,由于行政分割或者地缘因素,成为相互独立的景区,这些景区在资源类型上相似,但是单个景区影响力和知名度不高,资源品级构不成世界级水平

或者两个景区在资源上相互依存,单个景区无法构成既定的品牌和影响力,具备这种情况的,需要联合申报5A才能提高成功率。

在目前竞争压力较大、单个景区资源品质不算高的情况下,联合申报5A成为重要的创建手段。


成功案例


在目前全国28批次(截止到2014年12月)的186个5A级景区中,属于联合申报的景区有16个,占比8.6%。

如河南省洛阳栾川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包含了老君山和鸡冠洞两个景区,两者同属伏牛山系,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1年,两景区联合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对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以大景区概念来打造,累计投入资金6.08亿元,统一规划、统一宣传、统一标志,经过层层申报和考核,最终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政通人和模式
适合的景区类型


主要针对的是依托一定甚至较强的山水资源或人文资源基础,但开发历史较短或长期内知名度不高,或自然资源及人文遗存丰度不足的景区。


5A创建的关键


此类景区在创建5A过程中,前期经过了全新的文化包装、规划设计、资源潜力挖掘,并借助资源整合、市场炒作、政治营销等多元手段,形成了较高的人气知名度;后期通过不断凸显景区发展愿景和开发建设成效,提升5A景区标准中规定的软硬件建设,综合发力建成5A级景区。


成功案例


在目前全国28批次(截止到2014年12月)的186个5A级景区中,使用此类模式的景区41个,占比22.04%。

神农溪纤夫文化旅游区、酉阳桃花源景区、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等,通过为自然景区注入文化话题,聚集市场注意力,成功升级5A。

保定白洋淀、临沂沂蒙山则不仅通过整合资源,更强调自身红色文化历史,突出政治意蕴,成为晋升5A的主要因素。

苏州同里古镇景区、宁波奉化溪口-滕头旅游景区等借助上海世博会契机,申报5A级景区并获得成功。


(以上内容知识产权属于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其他平台发布请注明来源“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侵权必究!)


回复关键词“景区”,查阅

【景区策划】景区策划落地四部曲

【景区规划】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七个关键点

【景区提升】开发商必看!9个思路,助力景区提升!

【景区提升】景区市场化提升“六要”

【景区创A 】5A景区创建的四种模式

【景区开发】景区如何打造四季全时引爆型项目?

【智慧旅游】如何利用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提升景区竞争力?


【更多景区创A升A研究与案例,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