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习近平总书记: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

2015-08-12 绿维文旅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美丽浙江建设新成果时,指出: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此后,习大大多次提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一环就是建设“美丽乡村”!


以下十个“美丽乡村”创建模式,分别代表了某一类型乡村在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绿维创景据此总结了十个案例,以期为全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范本和借鉴。



产业发展型模式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


特点: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案例: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借鉴

永联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如今,在大型集体工业企业集团之外,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改善集体经济的结构,用这些柔性产业冲淡工业的刚性,并降低集体经济单一产业的风险。如以工业反哺农业,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数个农业企业。

建设苗木园艺基地、花卉基地、现代粮食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场和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五大基地,基本形成了“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体系。为丰富村民就业、创业扩大了空间,也使村集体经济结构趋向更合理。

注重生态建设,保留并美化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形态。



生态保护型模式主要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


特点: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典型案例:
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借鉴

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着重搞好竹产品开发,开发竹围廊、竹地板、竹层面、竹灯罩、竹栏栅等产品,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鼓励农户进行竹林培育、生态养殖、开办农家乐,并将这三块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走集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为一体的村庄经营可持续发展之路。全村已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高效竹林基地、竹林鸡养殖规模,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成为经济增长支柱。



城郊集约型模式主要在大中城市郊区


特点: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典型案例:
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

借鉴

大力发展环保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把重点放在发展农业上。以创建高产田为抓手,大力发展环保农业;以"三净"品牌为优势,大力发展农副经济;以节能环保为标准,淘汰落后工业产能。

鼓励兴办家庭农场。具体做法一是规范土地流转,实行家庭农场集中经营;二是完善服务管理,提高家庭农场运行质量;三是推动集约经营,优化家庭农场运行模式。

借助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以乡土民俗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整合生态农业、生态食品、农业观光、农业养殖、村落文化、会务培训、疗养度假、农家餐饮等各类乡村旅游资源,实现了农村休闲产业的功能集聚。使泖港从旅游项目空白镇发展成农村休闲旅游镇。




社会综治型模式主要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镇


特点: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典型案例: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弓棚子镇广发村

借鉴

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切实抓好农业生产;大力发展养殖业;积极发展二、三产业。

深化新式农居推广工作。扩大新式农居的覆盖面,实施全社区新式农居改造工程;深入各家各户,指导新式农居建设,保证不放松标准、不走样。

社区建设和环境治理。对社区内所有农户住房照房照逐户清查,对违规建筑坚决清理。完善公路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学校、社区卫生所、多功能社区等生活服务设施。




文化传承型模式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



特点: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典型案例: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

借鉴

平乐村主要有三大特色文化,并以此构建了特色乡村产业:

一是农民牡丹画创作文化。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5岁的孩童,平乐村村民把画牡丹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平乐村也被誉为“中国牡丹画第一村”。近年来,平乐村在牡丹画创作已有规模基础上,加强整体规划,成立牡丹画院,建设平乐牡丹画创意园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打造集培训、绘画、装裱、销售、接待、外联于一体的产业链。目前,全村300多名村民可独立作画,画作行销山东、陕西、山西等地,有些还远销美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地。

二是平乐水席。平乐水席以前主要集中在酒店、饭店,在新农村建设中,平乐村村民借助汽车下乡的有利时机,把最初的饭店宴席发展成走乡串村的“平乐水席”,迅速占领了周边县乡的农村水席市场。

三是平乐郭氏正骨。平乐郭氏正骨是我国骨伤科的一支重要学术流派,迄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与洛阳牡丹、洛阳水席、龙门石窟并称为“洛阳四绝”,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村是“平乐郭氏正骨”的发源地。



渔业开发型模式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



特点:产业以渔业为主,通过发展渔业促进就业,增加渔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典型案例: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冯马三村

借鉴

冯马三村被农业部列为中国“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之一,究其缘由,是因为经过了数百年沧桑变迁,冯马三村依旧保持了傍水而居,以渔为业等历史传统,与现代新农村建设相互碰撞,编织出了一幅独具岭南水乡意味的美丽乡村画卷。

冯马三村的乡村建设体现了这样一个原则:美丽乡村的创建,光有景观的美貌远远不足,创造让农民生活美满的条件,才是乡村建设的核心。

在整治河道污染和两岸环境的基础上,修补完善两岸民居的外立面,同时发展水乡休闲旅游农业,为村中的经济收入增加一个渠道。渔业发展模式正成为以冯马三村为代表的南沙区的主要农业生产模式。



草原牧场型模式主要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0%以上



特点: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典型案例: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

借鉴

浩勒图高勒镇位于西乌珠穆沁旗巴拉嘎尔高勒镇南30公里处,其所在地有367年悠久历史的浩勒图庙和乌珠穆沁王盖敖包等历史文物和旅游。


浩勒图高勒镇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以旅游业和工业经济为辅,辖区内有道伦达坝铜矿、巴拉嘎尔嘎查铁矿、达青铅锌矿和伊日盖图煤田等丰富的煤铁铜锌资源,为浩勒图高勒镇工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境内游牧部落旅游景点,带动镇旅游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家庭式旅游点。



环境整治型模式主要在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的地区


特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问题,当地农民群众对环境整治的呼声高、反应强烈。


典型案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

借鉴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县石山地区的农民,创造了一种以林果业为龙头、以沼气为纽带、以农家乐旅游业为创收点的发展模式,既达到了发展经济的目的,又保护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典型模式。




休闲旅游型模式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



特点: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

典型案例:
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

借鉴

因地制宜探索古村落保护新模式——用保护古村落的主要方式,建设旅游景区。成功打造“伟人故里”江湾(5A级景区)、“古埠名祠”汪口(4A级景区)、“生态家园”晓起、“梯云人家”篁岭四个精品景区,以品牌景区发力于乡村旅游,将江湾打造成一个乡村旅游的省级示范镇。


■ 以核心景区激活一个片区。带动一方百姓共同参与开发、共同致富,使乡村旅游由单纯观光型旅游向复合型旅游经济转型,形成村村有特色、村村做产业的发展格局。如:

· 以江湾、晓起、汪口、篁岭为代表的旅游产业村

· 以大畈、济溪、古蜀地为代表的砚台产业村

· 以大潋、敕坑、洪坦、中坪为代表的特色种植养殖村


■ 以品牌景区发力于乡村旅游。拓展门票经济以外的非门票旅游产品,依托四大品牌景区,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推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培育旅游商品生产、宾招饮食服务企业、“农家乐”600多家,从事旅游服务等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近万人。



高效农业型模式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


特点: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



典型案例: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

借鉴

整治村容村貌。对村里220多间沿街房屋进行统一风格的立面装修,对旧房则按照“修旧如旧”的做法,保持“黑瓦、白墙、红窗”这一典型闽南民居的风格,令古老的小山村充满生机活力。 

■ 坚持与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相结合,发展农家乐、乡村游。建立千亩柚园、万亩竹海、玫瑰花海等特色观光旅游,构建观光旅游示范点。

■ 与壮大主导产业相结合,充分发挥森林、竹林等林地资源优势,采用“林药模式”打造金线莲、铁皮石斛、蕨菜种植基地,以玫瑰园建设带动花卉产业发展,壮大兰花种植基地,做大做强现代高效农业。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案例部分由绿维创景根据网络资源整理编辑而成,转载请标明。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回复“乡村旅游”,查阅

乡村旅游七要素

乡村旅游发展创新--“农旅双链”模式

基于客源市场的乡村旅游产品研究

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开发运作思路

乡村度假,未来度假市场中的一个金矿

休闲农业创意打造五大手法及应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