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发改委:加快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附浙江特色小镇成功经验总结)

2016-11-11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绿维文旅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建设特色小镇应建立在以产业为依托的基础上”,“要把加快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作为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旨在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

 

指导意见重点提到借鉴浙江等地采取创建制培育特色小镇的经验。(浙江经验分析附在政策后面)


指导意见提出,统筹地域、功能、特色三大重点,以镇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特大镇、镇区常住人口3万以上的专业特色镇为重点,兼顾多类型多形态的特色小镇,因地制宜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

 

指导意见还提出,要营造吸引各类人才、激发企业家活力的创新环境,为初创期、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便利、完善的“双创”服务;鼓励企业家构筑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深化投资便利化、商事仲裁、负面清单管理等改革创新,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推动形成一批集聚高端要素、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色鲜明、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小城镇。

 

指导意见还强调,便捷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集聚产业的基础条件。要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小城镇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速通畅、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以人为本推动信息惠民,加强小城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光纤入户进程,建设智慧小镇。加强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做好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

 

指导意见还表示,美丽特色小(城)镇是辐射带动新农村的重要载体。要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促进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生态环保设施城乡统一布局建设。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快递网络建设,以美丽特色小(城)镇为节点,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和“快递下乡”。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标准统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

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发改规划[2016]21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特色小(城)镇包括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特色小镇和小城镇相得益彰、互为支撑。发展美丽特色小(城)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现就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夯实城镇产业基础,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优化城镇生态环境,提升城镇发展品质,建设美丽特色新型小(城)镇,有机对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坚持创新探索。创新美丽特色小(城)镇的思路、方法、机制,着力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防止“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之路。


  ——坚持因地制宜。从各地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挖掘特色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彰显小(城)镇独特魅力,防止照搬照抄、“东施效颦”、一哄而上。


  ——坚持产业建镇。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挖掘本地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防止千镇一面。


  ——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短板,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防止形象工程。


  ——坚持市场主导。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提高多元化主体共同推动美丽特色小(城)镇发展的积极性。发挥好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等作用,防止大包大揽。


二、分类施策,探索城镇发展新路径

总结推广浙江等地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将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


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要加强与城市发展的统筹规划与功能配套,逐步发展成为卫星城。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要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成为休闲旅游、商贸物流、智能制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传承的专业特色镇。远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要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综合性小城镇。


统筹地域、功能、特色三大重点,以镇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特大镇、镇区常住人口3万以上的专业特色镇为重点,兼顾多类型多形态的特色小镇,因地制宜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


三、突出特色,打造产业发展新平台

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生命力,特色是产业发展的竞争力。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特色,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在差异定位和领域细分中构建小镇大产业,扩大就业,集聚人口,实现特色产业立镇、强镇、富镇。


有条件的小城镇特别是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周边的小城镇,要积极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定居。强化校企合作、产研融合、产教融合,积极依托职业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院校建设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


四、创业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发挥小城镇创业创新成本低、进入门槛低、各项束缚少、生态环境好的优势,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平台和载体。鼓励特色小(城)镇发展面向大众、服务小微企业的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服务平台,构建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圈,集聚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耦合;依托互联网拓宽市场资源、社会需求与创业创新对接通道,推进专业空间、网络平台和企业内部众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营造吸引各类人才、激发企业家活力的创新环境,为初创期、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便利、完善的“双创”服务;鼓励企业家构筑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深化投资便利化、商事仲裁、负面清单管理等改革创新,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推动形成一批集聚高端要素、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色鲜明、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小城镇。


五、完善功能,强化基础设施新支撑

便捷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集聚产业的基础条件。要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小城镇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速通畅、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以人为本推动信息惠民,加强小城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光纤入户进程,建设智慧小镇。加强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做好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


强化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大城市市域(郊)铁路发展,形成多层次轨道交通骨干网络,高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促进互联互通。鼓励综合开发,形成集交通、商业、休闲等为一体的开放式小城镇功能区。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鼓励建设开放式住宅小区,提升微循环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六、提升质量,增加公共服务新供给

完善的公共服务特别是较高质量的教育医疗资源供给是增强小城镇人口集聚能力的重要因素。要推动公共服务从按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转变,根据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统筹布局建设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化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提高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使群众在特色小(城)镇能够享受更有质量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要聚焦居民日常需求,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加快构建便捷“生活圈”、完善“服务圈”和繁荣“商业圈”。


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要按同等城市标准配置教育和医疗资源,其他城镇要不断缩小与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实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参照县级医院水平提高硬件设施和诊疗水平,鼓励在有条件的小城镇布局三级医院。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市县知名中小学和城镇中小学联合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七、绿色引领,建设美丽宜居新城镇

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对城镇生活的新期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保护城镇特色景观资源,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构建生态网络。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溯源倒逼、系统治理,带动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有机协调城镇内外绿地、河湖、林地、耕地,推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互促共融、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按照不低于3A级景区的标准规划建设特色旅游景区,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等的保护,保护独特风貌,挖掘文化内涵,彰显乡愁特色,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小(城)镇。


八、主体多元,打造共建共享新模式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是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的重要内容。要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积极性,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企业家创造力,鼓励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和市民积极参与城镇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成为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主力军。积极调动市民参与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热情,促进其致富增收,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逐步形成多方主体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城镇治理模式。


政府主要负责提供美丽特色小(城)镇制度供给、设施配套、要素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等管理和服务,营造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环节,减少行政干预。


九、城乡联动,拓展要素配置新通道

美丽特色小(城)镇是辐射带动新农村的重要载体。要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促进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生态环保设施城乡统一布局建设。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快递网络建设,以美丽特色小(城)镇为节点,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和“快递下乡”。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标准统一。


搭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依托优势资源,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引导城镇资金、信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促进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


十、创新机制,激发城镇发展新活力

释放美丽特色小(城)镇的内生动力关键要靠体制机制创新。要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不断拓展公共服务范围。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建立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自愿有偿流转和退出机制。创新特色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共同发起设立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基金。研究设立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倾斜支持美丽特色小(城)镇开发建设。鼓励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通过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按照“小政府、大服务”模式,推行大部门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深入推进强镇扩权,赋予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县级管理职能和权限,强化事权、财权、人事权和用地指标等保障。推动具备条件的特大镇有序设市。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加快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作为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借鉴浙江等地采取创建制培育特色小镇的经验,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强分类指导,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努力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聚、传统产业升级、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美丽特色小(城)镇。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统筹协调,加大项目、资金、政策等的支持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典型经验,推动美丽特色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6年10月8日


浙江特色小镇经验总结


去年以来,浙江省创新性地提出“在全省规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目前,浙江已经创建了79个特色小镇,累积投资1200多亿,集聚企业3.7万家,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6万余名。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特在哪里


浙江特色小镇以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而令人耳目一新,它们像一颗颗耀眼的珍珠,散布在全省各地。这些特色小镇,不仅加快了高端要素集聚、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而且传承了历史文化、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正在推动着浙江创新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深入分析不难发现,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特点一,产业定位明确,产业独特性突出。浙江特色小镇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撑浙江未来发展的七大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等历史经典产业。产业选择紧扣产业升级趋势,符合转型升级要求,同时每个小镇又都想方设法挖掘自己最有基础、最具优势和最富特色的产业,避免同质竞争。即便主攻同一产业,不同的小镇也会差异定位、细分领域、错位发展。比如,云栖小镇和梦想小镇同为信息经济小镇,但是云栖小镇主攻大数据和云计算,着重引进阿里云、富士康科技等行业内一流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云计算产业链条;梦想小镇则侧重互联网创业与风险投资,仅一年多的时间,就聚集了一大批创业人才、创业项目和项目融资,两家企业挂牌新三板。

 

特点二,平台功能强大,多重生态融合发展。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利用自身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和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浙江将特色小镇打造成了“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小镇建设注重产业生态、自然生态、政务生态和社会生态的融合发展,优越的多重生态环境迅速集聚起了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促进了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快速形成,使得特色小镇生机无限。例如,山南基金小镇主打金融产业牌,通过优美舒适的办公环境和“一站式”的政务服务,再加上靠近上海金融中心的地缘优势和浙商群体资源多、资金量大的资本优势,到目前已吸引800多家各类基金机构入住,集聚了众多金融人才。

 

特点三,制度供给灵活,充分调动小镇建设积极性。在特色小镇建设上,实施“创建制”,重谋划、重实效,宽进严定、动态管理,不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形成“落后者出、优胜者进”的竞争机制。在政策扶持上,从“事先给予”改为“事后结算”,对于验收合格的特色小镇给予土地指标奖励和财政返还奖励;实施“追惩制”,对未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实行土地指标倒扣,确保小镇建设质量。通过政策激励和制度规制,浙江各地创建特色小镇的热情高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学习浙江经验,学些什么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生动实践、成功经验,引领带动区域发展的特色小镇,具有重要启示。

 

其一,树立市场经济理念是特色小镇建设成功的关键。浙江特色小镇建设成功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好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主要是做好规划、保护生态、优化服务,其余的都交由企业去做。因此,浙江小镇建设在一开始就坚持以企业为主体,采取市场化运作。现实中,成效显著、发展良好的特色小镇,都是市场化运作的结果,发挥了企业的主体作用,彰显了企业的能动力和影响力。例如,路桥沃尔沃小镇由吉利集团主导建设,龙游红木小镇由浙江年年红家具集团一手创建,西湖云栖小镇由阿里巴巴集团与转塘科技经济园区联手打造,等等。我省特色小镇建设,也要遵循“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积极探索推行市场化推进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作用。

 

其二,改革创新是特色小镇建设成功的根本动力。在浙江特色小镇建设中,从规划理念、运营机制到制度供给等每一个环节,都显现着创新的力量。在每一个小镇,无论是信息经济类高新技术产业小镇,还是历史经典产业小镇,都以内嵌的创新元素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也正是这种无处不在的创新,才使得特色小镇焕发并保持着勃勃生机。例如龙泉青瓷小镇,通过吸引重量级工艺大师入驻,设立一批创作工作室,开办青瓷学院,培养人才、改善工艺、创新产品,构筑起了青瓷产业的创新高地,使“青瓷文化”迸发出强大的经济潜力。同时,浙江还把特色小镇定位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凡是国家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上报;凡是国家和省里先行先试的改革试点,特色小镇优先实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许特色小镇先行突破。我省特色小镇建设,也应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仅把特色小镇作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载体和平台,而且要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示范和引领。

 

其三,营造优美环境是特色小镇吸引人才的基础条件。浙江非常重视特色小镇的环境美,规定所有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更是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在高标准要求下建成的梦想小镇、云栖小镇、云制造小镇等众多小镇不单是产业层次高、人才集聚多,而且景色优美、环境宜人,成为了产城融合的典范。当前,交通、通信的便利化,逐渐弱化了大都市和中心城区对人才的吸引力,生活成本低、生态环境好的特色小镇将成为一些人才的首选。我省特色小镇建设,要突出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美化,重点打造“景区+小镇”模式,以优美环境吸引人才,以人才聚集带动要素聚集。

 

附浙江特色小镇全名单一览


杭州市:上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江干丁兰智慧小镇、西湖云栖小镇、西湖龙坞茶镇、余杭梦想小镇、余杭艺尚小镇、富阳硅谷小镇、桐庐健康小镇、临安云制造小镇、下城跨贸小镇、拱墅运河财富小镇、滨江物联网小镇、萧山信息港小镇、余杭梦栖小镇、桐庐智慧安防小镇、建德航空小镇、富阳药谷小镇、天子岭静脉小镇。

 

宁波市:江北动力小镇、梅山海洋金融小镇、奉化滨海养生小镇、鄞州四明金融小镇、余姚模客小镇、宁海智能汽车小镇、杭州湾新区滨海欢乐假期小镇。

 

温州市:瓯海时尚智造小镇、苍南台商小镇、瓯海生命健康小镇、文成森林氧吧小镇、平阳宠物小镇。

 

湖州市:湖州丝绸小镇、南浔善琏湖笔小镇、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吴兴美妆小镇、长兴新能源小镇、安吉天使小镇。

 

嘉兴市:南湖基金小镇、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海盐核电小镇、海宁皮革时尚小镇、桐乡毛衫时尚小镇、秀洲光伏小镇、平湖九龙山航空运动小镇、桐乡乌镇互联网小镇、嘉兴马家浜健康食品小镇。

 

绍兴市:越城黄酒小镇、诸暨袜艺小镇、柯桥酷玩小镇、上虞e游小镇、新昌智能装备小镇。

 

金华市:义乌丝路金融小镇、武义温泉小镇、磐安江南药镇、东阳木雕小镇、永康赫灵方岩小镇、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

 

衢州市:龙游红木小镇、常山赏石小镇、开化根缘小镇、江山光谷小镇、衢州循环经济小镇。

 

台州市:黄岩智能模具小镇、路桥沃尔沃小镇、仙居神仙氧吧小镇、温岭泵业智造小镇、天台天台山和合小镇。

 

丽水市:莲都古堰画乡小镇、龙泉青瓷小镇、青田石雕小镇、景宁畲乡小镇、龙泉宝剑小镇、庆元香菇小镇、缙云机床小镇、松阳茶香小镇。

 

舟山:定海远洋渔业小镇、普陀沈家门渔港小镇、朱家尖禅意小镇。

 

省农发集团和上虞区:杭州湾花田小镇。

 

中国美院、浙江音乐学院和西湖区:西湖艺创小镇。



>>>>文章来源国家旅游局 ,由绿维创景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


相关文章:

林峰:特色小镇开发运营与全经联IP导入

重磅!全国各地"特色小镇"政策集锦(最全收藏版)

特色小镇|用全域旅游思路下好“旅游小镇”这盘棋


绿维分享活动预告:


绿维文旅协办的“首届全经联特色小镇研讨会”将于2016年12月3-4日举行,研讨特色小镇发展经验,促进特色产业聚集融合,为特色小镇注入创新IP。绿维文旅控股集团董事长、全经联城镇化发展委员会主任林峰博士将与大家分享《特色小镇开发运营模式探索》。



演讲嘉宾

林峰先生,经济学博士,规划设计与文旅产业运营专家,旅游投行领军人物。有三十余年政府政策研究、投资银行运作及旅游综合开发与旅游地产顾问的从业经验,主要致力于旅游综合开发、文旅商体养地产开发的规划设计、运营托管、投融资顾问服务。


演讲主题:《特色小镇开发运营模式探索》

演讲大纲:

  1. 把握一大发展趋势(政策走向)

  2. 辨析两个小镇概念(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的概念区别及联系)

  3. 理解小镇“4特”内涵

  4. 遵循三大开发逻辑(产业发展是前提基础、人口聚集是第二基础、消费聚集是直接动力)

  5. 注重两大产业培育(特色小镇的产业选择标准及培育架构)

  6. 创新六大规划设计(特色小镇的创新规划模式:规划编制创新、导入模式创新、开发结构创新(五大开发架构)、开发内容创新(业态、肌理、风貌等)、投融资创新、运营模式创新)

  7. 激活三大运营主体(特色小镇开发中政府、企业及社会三大主体的关系及分工)


操盘案例:浙江丽水古堰画乡小镇

“古堰画乡”总面积为15.53平方公里,位于浙江丽水市莲都区。2016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智慧城市博览会上,浙江丽水古堰画乡小镇一举获得最美乡愁艺术小镇奖。在该项目上提出打造中国独一无二的乡愁艺术小镇。将山水、田园、艺术、湿地、人文、城市等旅游资源与城市休闲度假空间整合,把乡愁和艺术融入“山、水、林、田、湖、村”之中,形成一个旅游全域化带动的大景区,真正达到景区对整个城市产业、风貌、品牌、形象的提升。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全程参与古堰画乡景区的旅游总规及5A创建辅导。


活动详情及报名请点击原文阅读查询


Tips

    关注“绿维创景”微信订阅号,回复关键词“特色小镇”,获取更多政策、案例、研究等综合信息。有其他问题可以直接添加小编微信18618489079进行咨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