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域旅游设施建设五大提升路径(上)

2017-05-17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绿维文旅

绿维文旅深耕全域旅游方法论和技术工具研究,率先提出全域旅游“325”的架构,指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网的重要性。林峰博士认为,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游客对旅游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提档升级对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旅游交通网络、夜间娱乐环境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在服务游客的同时,也可以承载更多功能。绿维规划设计的泾源县泾华路二十公里生态长廊以及黄果树度假小镇的苗头宴舞项目,作为旅游设施,很好的承担了一部分休闲产品功能,是旅游设施提升的典范。

图片来自网络

 

绿维解读全域旅游设施概念及体系架构


旅游基础设施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服务属性层面比较:旅游基础设施是指为旅游者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旅游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旅游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为满足游客的共同需求,而提供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明显公共性、基础性的旅游产品与服务的统称,是提供社会性结构的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 具有功能复合性、设施景观化、服务多群体、承载弹性化的特征,包括能源供应系统、供水排水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邮电通讯系统、环保环卫系统、防卫防灾安全系统六大体系。


旅游基础设施体系架构


旅游公共服务 以增强游客体验感、满足游客公共需求为核心;以整合资源、配置产业要素平衡、突破薄弱环节为导向,以旅游产业发展及旅游目的地的快速打造,以及全域旅游的夯实发展为目标。其体系架构包括硬件服务设施(公共服务中心、交通服务设施、医疗保障设施等)与软件服务(公共信息服务、安全服务、行政管理)两大类。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架构

 

全域旅游设施建设五大提升路径

之旅游交通体系、夜间娱乐设施


绿维文旅通过对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要点进行解读,基于全域旅游发展的新需求,结合绿维多年实践,从旅游交通体系、夜间娱乐设施、卫生设施体系、信息化设施建设体系、旅游公共服务中心等五方面总结提出全域旅游设施建设的五大提升路径。本文重点从旅游交通体系夜间娱乐设施两方面分析,指出旅游设施也可以承担一部分休闲产品功能。


图片来自网络


旅游交通体系——道路+节点构成收益结构


旅游交通体系有“大交通”与“小交通”之分。“大交通”指“铁路旅游、公路旅游、水上旅游、低空飞行旅游、交通文化旅游”等旅游与交通的创新结合模式。而“小交通”不是交通的问题,是交通设施、交通方式,或称为“行”和“游览”之间的结合模式问题。


小交通可以分为三类:


1

一是用现代交通形成收益结构,如索道、低空旅游等,都是高收益性交通形成的旅游观光创新模式;

2

二是传统游憩型,指传统生活中形成的交通方式与游憩方式相结合构建的创新型游乐模式,如雪橇、马车、骑马、牛拉车、狗拉车、滑杆、轿子等;

3

三是时尚交通方式构建的游憩交通方式,指具有游乐化特征的交通运输与观赏游憩一体化的产品,如三人自行车、观光小火车、单轨高空观光车等等。



在全域旅游下,旅游交通网络是空间整合非常重要的一环,全域旅游,关键在路!一条最美公路,可以形成全域升级。作为“功能型”向“产品型”延伸的排头兵,旅游道路包括风景道、自驾道、运动道、休闲道、文化道、赛道等,其核心结构为大尺度的景观节点、服务节点、休闲度假点、软性活动组织等四方面。

 

大尺度的景观节点,是指沿路形成的大面积、大尺度的景观结构,是构成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服务节点,包括从游客集散中心到多样化服务平台构建的道路服务体系。


从业态消费角度而言,旅游道路应在服务理念创新的前提下,遵循“道路是硬件,节点是重点”的原则,针对市场进行节点与服务模式设计,并由此形成度假村、营地、服务站点、驿站、餐饮、户外活动区等多样化的产品,同时对应90后生活方式,通过微信、APP等社群化营销与社群化互动,形成产品化消费体系,达到营销效果,构成收益回报结构,最终构建旅游道路服务体系。

 

交通节点、交通集散构成旅游交通的服务结构和旅游交通的产品化,驿站是其中重要一种形式。驿站的设计讲究本地化的特征与商业化的服务。同时,应导入富民结构,实现共建,并在驿站形成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交融与互动。

 

绿维文旅在泾源县泾华路二十公里旅游服务长廊项目中,以生态资源为本底,以服务功能为前提,打造了项目地二十公里生态旅游服务长廊景观带与复合型生态休闲服务带。针对区域主要交通轴线两侧,重要节点景观,背景景观设计,形成移步换景,处处有景的全域化旅游景观氛围。


村庄步行空间环境景观设计效果图

 

他山之石:乌克兰某村庄有一条穿越森林的火车轨道,这条曾属工业用途的铁路每到春天来临,两边树木枝繁叶茂,连成天然的拱形长廊。情侣们经常慕名而来感受浪漫氛围,这里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这就是一个道路形成旅游产品的典范。


   图片来自网络


夜间娱乐设施——灯光打造是关键



夜间旅游设施是目前很多旅游景区突破的重点。特别是城市旅游景区,通过夜间基础设施提升,带来大规模的游客停留,形成2~3天的旅游消费,产生强大的商业效应。


夜间服务无论是广场上的水秀、灯光秀、影妆秀,还是篝火晚会,都是公共产品,不是商业化产品。但通过公共产品的提升优化,能够丰富旅游产品、延长游客驻留、扩大旅游消费、形成旅游品牌,形成夜间的商业化聚集。


绿维文旅在黄果树度假小镇项目中,发现黄果树瀑布虽知名度较大,但留不住游客,无法进行深度消费。因此提出构建旅游综合体,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在地块中央核心制高点,打造“云顶餐厅”,形成核心吸引物。餐厅配套高端餐饮,并选取少数民族中最具代表性的歌舞,进行创新演艺,将歌舞与餐饮有效结合,打造“苗头宴舞”项目,使得旅游者在品尝高端餐饮的同时,实现视觉上的震撼力,做足“夜”文章。


黄果树度假小镇鸟瞰图

 

绿维利用激光灯、透灯等强化银冠屋顶、凤凰雕塑的建筑标识性,增强建筑在夜间远视点的视觉焦点的同时,渲染一种极致的艺术张力采用各式LED灯及不同灯光的处理手法,塑造出商业街的空间感和层次感,柔和的光影体现出商业街的时尚气质,营造出一种熙熙攘攘、琳琅满目的购物气氛。步行街的沿街射灯凸显出宽广、休闲的感觉,使游客畅游其中,流连忘返。



黄果树度假小镇激光亮化工程

 

绿维创秀开创了“千戏百秀”的模式,在演出形式上灵活混搭,尤其是灯光+秀的打造,通过灯光打造夜观光、夜景区、夜市、夜演艺等产品,形成夜间吸引核,实现周边客栈、酒店等服务设施的升值,形成商气、人气、消费聚集的休闲聚集中心,真正实现旅游景区的“夜色革命”,这是夜间娱乐设施提升的关键。


 详情请看——绿维创秀:小演艺时代"千戏百秀",全域旅游下文化创新


他山之石:大雁塔北广场,通过激光水秀,每晚聚集5万人,对周边的客栈、酒店等消费业态形成极大的升值价值。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全域旅游下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升路径,绿维将会继续推出全域旅游设施建设五大提升路径(下)、PPP模式下的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相关文章,敬请关注。

 

本文根据绿维文旅董事长林峰博士在河北省全省旅发大会调度、旅游厕所革命暨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提升工作推进会上做的主题演讲,结合绿维实践案例,进行整理。


绿维文旅与河北省旅游委全面整理与创新策划了七大类重点旅游项目400多个,总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其中包括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建设项目76个。


项目持续招商,更多详情欢迎登录旅游运营网: www.lwcj.com



相关推荐: 五大思维提升全域旅游设施建设

                   全域旅游大抓手:绿维文旅“1+4投融资服务模式”

                 绿维文旅:旅游规划设计需要革命!

                以文化为突破,打造原生态民俗画卷,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绿维成绩单: “一带一路”上的“绿维名片”

                 政策 | 两部委发文力挺 “一带一路” 开启旅游海洋新时代

                 政策 | 体育总局放大招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弄新潮


关注“绿维创景”微信订阅号,回复关键词“全域旅游、特色小镇、投融资”,获取更多政策、案例、研究等综合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