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腊月赶集:体味乡俗 聊慰乡愁

2018-02-13 创意经典落地运营 绿维文旅

早年间,为了筹备年货,人们会在闲暇时候前往“腊月市”,购买腊肉、粥果、各色野味,为腊月里的种种习俗做准备。


集市除了商品交易,历来就是民俗最为集中的地方,尤其是临近春节的腊月集,年货琳琅满目之外,又多了几分繁华、几分乡情、几分热闹。现代社会,集市大都在乡村,赶集除了吃喝玩乐,核心元素就是文化,在乡村则体现为民俗,是一种地域性文化,淳朴,原真,厚道,弥漫着乡土气息和浓浓的乡情。



赶集,在你那儿叫什么?


集,有人与物相聚会之意。集市,也称市集,古代叫“墟市”、“集墟”。到集市买卖称“上集”、“赶集”,到集上随便看看称“逛集”、“赶闲集”。


我们知道,北方大部分地区叫赶集,但在南方和西南地区则分别称为“场”、“街”、“墟(圩)”等,如:在陕南、川北等地叫“赶场”,岭南广西叫赶圩。上世纪末物资匮乏年代,有些政府主导的“物资交流大会”,名气曰: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有的干脆放在城里某地某时集中办,那叫“赶会”。



赶集,是怎么回事儿?


集市,起源于史前时期人们的聚集交易,是一种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和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可以说自古有之,国内外普遍存在。


在国外,集市常出现在宗教节庆、纪念集会上和圣地,并常附带民间娱乐活动。古希腊城内有公众集会场所和贸易的市场,同罗马的市民辩论会场很相似。周围用界石柱隔开,集市的贸易是固定的。雅典的广场有供奉12尊奥林匹亚神的祭坛,有宙斯、阿波罗和赫菲斯托斯的神庙,有国家铸币厂、国家行政部门办公场所、喷泉屋,以及商店和带顶的拱廊。因此,文化和活动都是极为丰富的。



在我国,唐代长安城就有东市和西市之说,并且来赶集的很多是西域各国的商人。明代蒋一葵在《长安客话•狄刘祠》中提到:“京师货物咸趋贸易,以席为店,界成集市,四昼夜而罢;俗呼狄梁大会。”


现代社会,集市大都在乡村,而且随着年轻人的离乡而去,大有凋敝衰败之势。其交易场景、商品随着社会进步,虽不断花样翻新,丰盛起来,但其热闹程度已不同于过去年代。只是到了春节前夕,才“回光返照”似的热闹一段时间。


赶集,有什么好玩的?


集市除了商品交易,历来就是民俗最为集中的地方,有特色风貌——好看的,有特色风物——好买的,有特色风俗——好玩的,有特色风情——好乐的,还有特色风味——好吃的。尤其是临近春节的腊月集,年货琳琅满目之外,又多了几分繁华、几分乡情、几分热闹。


其实,所谓“玩”,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除了吃喝玩乐,核心元素就是文化,在乡村则体现为民俗,是一种地域性文化,淳朴,原真,厚道,弥漫着乡土气息和浓浓的乡情。赶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去玩,在玩乐中,会会朋友,一块儿把年货置备齐了。


集市文化很丰富,很神秘,也很奇特。赶集往往夹杂着庙会、社戏等,很是热闹。在某些城市,有一种鬼市,是说有些地方天不亮成市,天明不久即散集,俗称“露水集”、“鬼集”、“鬼市”。听上去恐怖,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只是夜间赶集黑咕隆咚的吓人。



在此,我单说一下“市语”,也是市场上商贩们所说的行话或隐语。


市语的历史很久,宋朝崔糙《类说》引《秦京杂记》云:“长安市人语各不相同,有葫芦语、锁子语、练语、三折语,通名‘市语’。”古代的市语,有些是用反切法将旧词改为新词,如将“斤”说成是“吉恩”,把“两”说成“力盎”之类。


建国前,西安商界普遍流行市语,颇似江湖黑话。例如:西安的当铺称一为“道子”,二为“眼镜”,三为“炉腿”,四为“叉子”,五为“一挝”,六为“羊角”,七为“摄子”,八为“扒勺”,九为“钩子”,十为“拳头”。店员在和当户讨价还价时,当户如果嫌价低,拿着当物要离开,掌柜就出面圆盘。假如店员对掌柜说镊子,意思是已经答应给当户七块钱。掌柜要是认为可以再加一元,就说扒勺。


集市上买卖牲口,则是交易双方将手互相伸进对方的袖口里,手上打着手势,口里说着行话,外人是听不到的。



对于赶集,可聊的典故、传说太多。在通讯和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乡村的所谓大事情大多是从集市上传播开来的。恋爱中的情侣也喜欢逛集幽会。


现代社会,城里人久居闹市,生活太雅了、太过古板了,需要了解一些“俗”的东西,临近春节,我们不妨去乡下赶回集儿、赶回场儿、赶回圩儿。赶集可以解解闷儿、透透气儿,撩拨下情思,聊慰下乡愁,何乐而不为呢?


我是旅游人,但此篇小文说的是休闲,因为就是从城里到乡下,也就走出去了几十公里路程,围着屁股转了一个圈儿、打了一个旋儿——没走远。


临近年关,让我们去乡下赶集吧。


来源:旅思马记

作者:马牧青

原题:腊月,我们去乡下赶集吧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新书详情点击查看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绿维微信精华一览

乡村振兴 | 农村现代化,未来乡村打造指南

祈“福”之旅:体味各省风土人情

脑洞大开,用创意打造一个“做梦”的地方

刘若英、潘粤明、杜蕾斯……这波旅游营销做得有点不一样

【过大年】集福喽!福字大集锦!

关于春节消费/文化活动/假日旅游您应该知道的都在这儿

绿维研究: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的互动研究

中小旅游景区大多苟延残喘,规划立项是罪魁祸首?

近期精彩回顾

大数据揭秘旅行幸福指数,谁是“赢家”?

旅游行业一周要闻(2018年第06期)

心大脚野?“蛙系”青年旅行态度研究

农旅融合:实现乡村振兴人气聚集的主要路径

温泉游迎顶峰月,自主旅游时代“泡汤”人群大不同

过年啦!这里有一份绿维研修大礼包等您接收...

绿维2017优秀案例(十一):邯郸成语文化小镇民宿样板区详细设计

竞聘 | 绿维启动省级发展中心,诚邀合作伙伴加盟

小年到,祝福到,开启一年好运气!

林峰:自主旅游时代的优质旅游创新路径

关注“绿维文旅”微信订阅号,回复关键词“田园综合体、全域旅游、特色小镇、投融资、IP、十九大、自主旅游”,获取更多政策、案例、研究等综合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