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副春联,作者竟是成都人 | 宽窄巷

2017-02-11 华西都市报 华西都市报

为何秦叔宝、尉迟恭到了明代才入选“门神”之列?
为何古人除了给孩子们压岁钱,还要给“压胜钱”?


今年春节,超过106万市民扶老携幼去博物馆里过大年,带动一波都市时尚新浪潮。

  

记忆中的春节,不仅是举家团聚的日子,更是集祈福、游乐、喜庆、浪漫于一体的全民狂欢节。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证。那么,古人又是如何过大年的呢?今天就是元宵节,让我们从四川省几家博物馆展陈的文物中,去看看古人的玩法。写春联、贴门神、燃花灯、压胜祈福,古人的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比现在更有年味呢。


“换桃符”就是贴春联


王安石在《元日》一诗中描绘了辞旧迎新的场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换桃符就是现在的贴春联。每年都要在门上张贴写有吉祥话的大红纸,您可知道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写了什么?


▲历史上第一副春联,作者是后蜀皇帝孟昶。
  (成都博物馆供图)


在成都博物馆3楼的唐宋展厅,观众就能见到史上最早的春联,而且它的作者还是个“成都人”。史书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五代十国时期诞生于成都,而其作者一般认为是后蜀皇帝孟昶(注音:chǎng)。公元964年除夕,孟昶让学士辛寅逊在自己寝宫门上的桃符板上题字,辛寅逊接到皇帝的命令当然不敢怠慢,大笔一挥,一蹴而就。但孟昶接过一看觉得不满意,又不好动怒,于是亲笔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意思是说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说吉祥话之余,孟昶还秀了一把书法。
  

这一即兴创作使得春联首次在史书上有了记载。当时的春联写在桃木上,还没有横批。因为古人相信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故而题桃符便成为了古时春节的风俗。自明代以后,春联才开始写在纸上。


六合同春”压胜钱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古人除了要给孩子压岁钱,还有一种不在市面上流通的钱币,叫做压胜钱,用于祈祷吉祥、压邪攘灾。这类钱币主要用来佩戴、雅玩,因此铸造得十分小巧精致,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六合同春压胜钱的背面是鹿鹤图案。

(四川博物院供图)


在四川博物院,文物保管员魏飞雪向记者展示了一枚清代的六合同春背鹿鹤图案铜压胜钱,正面楷书对读“六合同春”,背面一鹤一鹿,边缘为植物状。六合,指天、地、东、南、西、北,泛指天下。而“六合同春”就是天地四方,万物欣欣向荣,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背面的鹿鹤,分别谐音“陆”、“合”,与正面照应,周围茂密舒展的枝叶就喻指春天。这样的吉祥图案,是清代社会风俗和人们精神世界的一个剪影。

  

热衷古装剧的读者,对“压胜”一词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压胜”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巫术,起源于汉代,能以诅咒制服人或物,宫廷剧中的巫蛊之术便是起源于此,无论是在宫廷还是民间,都有人使用“压胜之术”来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
  

压胜钱大略可分为纪念、厌胜、凭信、上梁、供养、博奕、吉语、成语、戏作等品类。这种钱最早出现在汉代,正面铸有文字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出入大吉”、“宜室宜家”等吉祥的话语,背面有星斗、双鱼、龟蛇、龙凤、鹤鹿等图案,供佩戴赏玩。


上元燃起灯万盏里

正在成博热闹展出的敦煌艺术大展上,70余幅临摹壁画堪称是古人生活的连环画,展示了不同时期古人生活的日常。在莫高窟第220号窟内有一幅《舞乐图》,绘制于唐代贞观年间,是敦煌壁画中规模最大的舞乐图,描绘了盛唐宫廷夜宴的歌舞升平。壁画以灯楼为中心,两侧立有灯轮,还有天女燃灯。

  

敦煌壁画《舞乐图》。(摄影吕甲)


敦煌讲解员田鹏推测,这种燃灯万盏的场景可能发生在元宵节,也就是上元灯会。“盛唐时期,皇帝曾在皇城下举行昼夜狂欢的大型歌舞灯会,舞乐图或许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他说。
  

农历的正月也被称为“元月”,古人把夜称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也因为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所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民间素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说,每当正月十五的夜晚,人们会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众多的记载表明,唐宋时期的敦煌人会在正月十五这天举行非常隆重的燃灯活动,敦煌当地的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都会参与其中。之所以隆重,主要原因是上元灯节在唐代被正式确立为官方节日,天子与官民同欢,燃灯祈福,中原地区风气影响到了敦煌。


睡不着觉贴门神?


说到门神,我们总会想到小时候看到门前那两位威风堂堂却又凶神恶煞的大将,不过你可有想过他们是谁?为何要将他们贴在门上?在四川博物院,文物保管员张玉丹提供了两幅门神年画,是清代绵竹木版门神年画中的上乘之作。

 

雄起(中国画)
  杨邦杰


文物保管员郭健介绍,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在尧舜时期就已出现。据东汉《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的“神荼”、“郁垒”神像。民间的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
  

中国古人对门神的信仰,最早可以追溯到《山海经》中关于神荼和郁垒的传说。不过画中神人可不光只有这两位,除了神荼郁垒外,唐代出现的钟馗,元代以后出现的秦琼、尉迟恭,旧时苏州地区人们崇拜的温(晋代之温峤)岳(岳飞)二元帅等,都是年画中常常出现的形象。
  

为何秦叔宝、尉迟恭到了明代入选门神之列?明刊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了这样一个传说。话说唐太宗李世民半夜失眠,并且夜梦恶鬼。秦叔宝知道后,主动要求和尉迟恭一起,顶盔贯甲地站在李世民的寝宫之外,为他站岗驱鬼,让其安枕到天明。李世民忖度,不能天天让两员大将不睡觉来保证自己的睡眠啊?于是就命令画工把这二人的样子画下来,贴在门上,从此他就天天睡得着觉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实习生 陈虹伊

编辑 | 实习生 片刻 

长按二维码,关注华西都市报官方微信

View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