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人有快乐肥宅水吗?太有了啊

美术报 2021-03-2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民说iHuman Author 广西师大出版社

宋人有一首小诗写道 :


“晓市众果集,枇杷盛满箱。梅施一点赤,杏染十分黄。青李不待暑,木瓜宁论霜。年华缘底事, 亦趁贩夫忙。”


说的正是宋朝水果市场每天早晨装运水果的繁忙景象。


在开封、杭州这样的都城,水果市场更是繁华了。《东京梦华录》载,市井中“有托小盘卖干果子,乃旋炒银杏、栗子、河 北鹅梨、梨条、梨干、梨肉、胶枣、枣圈、桃圈、核桃、肉牙枣、海红嘉庆子、林檎旋(旋,大概就是水果切片)、乌李、李子旋、樱桃、煎西京雪梨、夫梨、甘棠梨、凤栖梨、镇府浊梨、河阴石榴、河阳查子、查条、沙苑榅桲、回马孛萄、西川乳糖、狮子糖、霜蜂儿、橄榄、温柑、绵枨金桔、龙眼、荔枝、召白藕、甘蔗、漉梨、林檎干、枝头干、芭蕉干、人面子、马览子、榛子、榧子、虾具之类”。


需要提醒的是,宋人的“果子”概念比今天我们所说的水果要略为宽泛一些,新鲜水果、水果制成的蜜饯、一部分干果,以及一些被我们列为蔬菜的藕片、木瓜等,都可以归入果子类。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上的果子店


我们从仇英版《清明上河图》(辽宁省博物馆藏)上的虹桥附近,可以找到两间果子店,一间的招牌写着“各色细果”,另一间的招牌写着“茶食果品”。这样的水果店,在宋代的城市也是存在的,《梦粱录》收录的杭州名牌商店名单中,就有专营果子的“大瓦子水果子”、“钱家干果铺”、“阮家京果铺”。


宋人吃水果还挺讲究。你去看宋代金大受《十六罗汉图》的《注荼半吒迦尊者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请注意图中一个细节 :罗汉尊者跟前的果盘上放了两枚水果(看起来像是沙梨),旁边还有一名侍童,正一手执水果刀,一手拿着一个水果削果皮。这个细节显示,宋人吃水果是要削皮的。话说 20 世纪 80 年代我们乡下孩子难得吃一次苹果、鸭梨什么的,还都不削皮呢。水果削皮的吃法可能来自佛教,因为过去佛教有“诸比丘使净人尽剥果皮而食”的习惯 。



宋    金大受《十六罗汉图》的《注荼半吒迦尊者图》


那么寻常百姓是不是也吃得起水果呢?这得看宋代水果的价格。据程民生先生的《宋代物价研究》,北宋四川在荔枝丰收时, 价钱低贱,“大如鸡卵,味极美,每斤才八钱”;太湖出产的柑橘, “每一百斤为一笼,或得上价,笼一千五百钱,下价或六七百”,平均每斤六七文钱 ;绛州的枣,“千石往麟府,每石止直四百”,每石只需400文钱 ;在郑州,梨的价钱也比较便宜,“三钱买个郑州梨”。开封与杭州的物价无疑会更高一些,就算贵上3倍吧,一斤荔枝按20多文钱计,对于日收入100文至300文钱的宋朝普通市民来说,这个水果价格还是在其消费能力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城市里的平民是吃得起水果的。


你也许会说,水果无非是寻常之物,吃了似乎也不需要大书特书。对的。不过如果宋人吃的是冰镇水果呢?你在炎热的夏天, 吃水果一定更喜欢吃冰镇的。试想一下,夏日炎炎,热浪炙人, 还有什么比大啖一盘“冰盆浸果”更惬意的呢?



宋   佚名   夜宴图(局部)


宋人的生活也是如此。六月的开封,“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 流杯曲沼,苞鲊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这个时节的杭州, “湖中画舫,俱舣堤边,纳凉避暑,恣眠柳影,饱挹荷香,散发披襟, 浮瓜沉李,或酌酒以狂歌,或围棋而垂钓,游情寓意,不一而足”。


所谓“浮瓜沉李”,就是用冰水浸泡瓜果,使其冰凉后再吃。真会享受的宋朝人。


唐宋人夏天吃樱桃,喜欢将樱桃装在碗里,然后淋上冰镇过 的蔗浆、奶酪,就跟我们现在吃水果沙拉差不多。唐朝诗人韩偓的《樱桃诗》这么形容 :“蔗浆自透银杯冷,朱实相辉玉碗红。”说的便是冰镇蔗浆浇樱桃的吃法。有一首宋诗也写道 :“房青子碧甘剥鲜,藕白条翠冰堆盆。” 说的亦是夏季吃冰镇果子的惬意事。司马光亦有诗曰:“蒲葵参执扇,冰果侑传杯。”诗的题目叫《和潞公伏日晏府园示座客》,“伏日”二字表明诗人吃“冰果”的时节,正是炎热的夏季。看来三伏天吃冰镇水果,是许多宋朝人的生活方式。



(传)刘松年    十八学士图(局部)


“冰盆浸果”的生活细节,还被宋人画入他们的画作中。但你得够细心,才可以发现这些细节。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套传为南宋刘松年所作的《十八学士图》(一说为明人作品。一套四幅),其中一幅是“棋弈图”,画面左下角的石桌上,有一个果盘,果盘装了几颗桃子,还有一大块冰。正是冰镇水果。



(传)刘松年《十八学士图》上的冰镇水果


元初画家刘贯道描绘自己心目中宋朝士大夫生活的《消夏图》(美国纳尔逊·艾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也画有一个果盘,搁在一张木几上,果盘里装了水果和冰块。明代亦有一幅《消夏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构图完全模仿刘贯道,画中的水果冰盘更为清晰。这些图像史料让我们确信 :古人的“消夏”方式,原来跟我们一样,也是吃冰镇水果。而夏季用冰的平民化,大致就是从宋朝开始的。



元     刘贯道    消夏图    美国纳尔逊·艾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 



明  佚名  消夏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宋朝并没有电冰箱,宋人又是如何在盛夏时节取得冰块的?其实,古人在很早以前就有冬季采冰以供夏用的做法,皇室建有  “凌室”藏冰,设立“凌人”掌管藏冰事务。不过,宋朝之前, 通常只有皇家、贵族、官宦、豪富之家才有条件藏冰 ;市场上虽然已出现商品化的夏冰,却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璧”。


到了宋代,除了朝廷还保留着“三伏日,又五日一赐冰”的 惯例  ,寻常市民也可以享用到消夏的冰块,因为这时候夏冰已 经作为大众消费品进入市场。杨万里有一首诗描写了走街串巷的“卖冰人”:


“北人冰雪作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帝城六月日卓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甘霜甜雪如压蔗,年年窨子南山下。” 


诗中的“市人”、“行人”,显然包 含了一般市民,他们也是商品冰的消费者。


由于夏冰已经是常见的大众消费品,许多夏季食物都使用了 冰块。我们今天常用冰块给鱼肉保鲜,宋人也这么做。南宋人爱吃石首鱼,


“其味绝珍,大略如巨蟹之螯,为江海鱼中之冠。夏初则至,吴人甚珍之,以楝花时为候。谚曰 :‘楝子花开石首来,笥中被絮舞三台。’言典卖冬具以买鱼也”。


可惜此时天气已热,


“鱼多肉败气臭,吴人既习惯,嗜之无所简择,故又有‘忍臭吃石首’ 之讥”。


幸得


“二十年来,沿海大家始藏冰,悉以冰养鱼,遂不败, 然与自鲜好者味终不及。以有冰故,遂贩至江东金陵以西,此亦古之所未闻也”。


有了夏冰,生活在金陵以西的非沿海居民也能够吃到新鲜的石首鱼。


宋朝市场上还出现了众多的夏季冷饮。《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繁胜录》、《武林旧事》都收录了宋人在盛夏时节可以买 到的各种“冰雪爽口之物”:冰雪冷元子、冰雪凉水、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乳糖真雪、白醪凉水、雪糕、雪团、雪泡缩脾饮,等等。从名字就可以知道,这些夏季上市的宋朝饮料、甜品, 都是加冰的,可以解暑的。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卖“饮子”的店铺。宋代的饮料叫“饮子”,用水果、鲜花、中药材制成。


北宋时开封的饭店,供应的菜品非常丰富,“或热或冷,或温或整,或绝冷、精浇、膘浇之类,人人索唤不同”。这里的“绝冷”之菜,应该就是冰镇的凉菜。南宋时杭州的富人,在天气炎热的夏季,还会发起向穷人发放冰镇解暑凉水的慈善活动 :“富家散暑药冰水”,可见夏冰在宋代已不再是昂贵的物品。


盛夏六月的宋朝城市,贩卖水果的商贩当然也会用冰块来给水果保鲜。《东京梦华录》载,是月巷陌路口、桥门市井,皆卖“芥辣瓜儿、义塘甜瓜、卫州白桃、南京金桃、水鹅梨、金杏、小瑶李、红菱、沙角儿、药木瓜、水木瓜、冰雪凉水、茘枝膏”等水果或水果制品,“皆用青布伞,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惟旧宋门外两家最盛”。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宋朝的寻常市民在炎夏时节也是能够吃上冰镇过的水果的。


(作者吴钩,本文有删减)




 编丨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厉害了!63岁大爷靠这项手艺火遍全球,被誉为“当代鲁班”

超实用丨书法专业如何写论文

6000多万竞得两册《永乐大典》抄本值吗?

生活得来点儿“讽刺”

关山月为何千里迢迢奔赴西北写生?

赏析丨宋代小品画④:折枝花鸟画



你“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