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已来,少儿美育如何评价——关于少儿美术考级的讨论

美术报 2021-03-22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在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由此我们也关注到自2015年以来,由教育部牵头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中提到的,社会艺术考级、艺术竞赛的等级名次证书等不能直接作为艺术特长测评的依据。近年来,随着美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我们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儿童美术教育,这本是好事,但这也催生了“考级热”。对于目前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艺术考级,许多专家学者十分担忧,一是认为功利化倾向严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认为将艺术教育推向纯粹的技能培养,扼杀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为此,我们特意专访了中国著名艺术家,前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原主任何韵兰女士,请她谈谈她的看法。同时约请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龙念南对少儿美术考级以及艺术评价体系建设作相关讨论。

艺术教育需要长期浸润


何韵兰

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原主任

采访/黄俊娴


何老师好,您多年来一直关注儿童美育教育,对儿童美育教育现状也多次发声。我们也注意到,当下除了艺考风行,相应的培训扩招,还有大规模推行美术考级,一直覆盖到儿童。凡此种种,对美术考级的过分重视,您认为这种现象正常吗?

何韵兰:这种现象正常又不正常,在中国转轨时期,功利追求及相关合理的市场运作是允许的,艺术项目也有市场和产业的需求,艺术考级也是通过某些程序作了申请。但在少儿美术这一特殊领域,不顾及儿童成长心理需求,不考虑少儿美术的原创特点和美育使命,盲目扩大考级利益链,并作不实宣传,甚至渗入校园,变自愿参加为团体绑架,以致各钟乱象丛生,劳民伤财之外,还干扰了核心素养和美育的推进,那就是不正常的。



 陶奕诚(9岁) 自拍 辅导老师:周永军
  点评:此画笔墨率性,泼辣,自信,貌似老成的表面还是有孩子童


中囯家长的焦虑是多方面的,就美育领域而言,您是否认为不应该加码而应该松绑呢?

何韵兰:是的。美术考级的负担有不少是家长自己要的。搞得有的教师也很无奈。这也是中国美盲太多的悲哀,以致一些家长认为美术也是一级级像台阶一样爬上去的,不管花多少钱,定到各种级,就是给孩子有交代。这正是相关教育缺失的后果。所以国家努力推进教育改革,强调艺术、体育对国民素质的不可或缺,就是为下一代不再像今天很多父母那么盲目。


如果家长能认识到美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儿艺术中唯一的原创基地,唯一能延展到视觉所及的各个领域的特殊学科,家长或许就不会那么执着于让孩子参加美术考级了。在儿童时期,有一段可以天马行空不受任何功利驱使的创作行为和综合艺术素养的提高,是多么快乐又是多么宝贵的时光!没有好老师也可自己陪孩子玩,自由自在享受无拘无束的涂鸦,也很好。一起卸下考级负担,既缓解应试教育的压力,还可以补一补自己欠缺的美术修养,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既保护了孩子自由想象的天性,又增加了亲子快乐时间。


龚宇轩(7岁) 小马踢哒 指导教师:谢丽芳

说明:小马从森林里一个炸裂的核桃中蹦了出来,它不知道它的妈妈是谁。别的小动物都以为它是一个虫子,好心的黄蜂收留了它。


您认为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未来的需求和当下艺术状态的关系,这方面能否重点谈一下?

何韵兰:有一些参考数据需要先了解一下,中国艺教热火朝天,光2013年的统计艺考生就有100万,逐年上升比例更大,2019年培训市场1000亿价值,80%是美术培训,高考培训8个月花4-5万是普通的,各种直培加盟,都是纯技术、抄对象的“基本功”。再加成千上万的抄范画和照片的美术考级……结果呢,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并没有培养出富有创造力的优秀人才,都是在标准生产线上生产大批同型号“产品”。这难道是我们艺术教育的初衷吗?


未来已来,再大胆的想象都跟不上时代变化,智能数据时代,量子纠缠、云计算、数据可视化和人工智能结合人类的感知能力取代很多职业和工种……许多专业都可以让机器人取代,专家知识不更新都要被淘汰,更何况那些标准化、程式化的技能工种?含辛茹苦的中国父母,看到已经二三十岁的儿女拿着一堆奖状和证书而无所适从,既没有好岗位又没有好情趣,那时可能不只是焦虑,还要后悔了!后悔当时观念陈旧,急功近利,攀比跟风,而不是努力配合学校的教育改革,紧跟时代要求,让孩子全面发展,愉快健康地成长。所以,父母亲们不要仅仅只看眼前,眼光要放远一些,现在都流行长期主义,孩子的一生很长,教育,更是要奉行长期主义。


翟思睿(7岁) 双胞胎妹妹画姐姐 辅导老师:戴朝亮
  点评:姐姐眼睛里的凝神,藏着妹妹写生的专注。


的确,艺术教育目的不能太功利,那怎么评价艺术功能,怎样理解艺术和人生的关系呢?

何韵兰:就美术而言,首先,当你不把美术只看作画画、为考级加分、进美院、当画家、名利双收……那点事,它的功能就大了。这方面有很多专家的研究比我精准。我只能谈点感受,最近一个讲座从另一方面给我启发,哈佛大学的加纳德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认识起码有八种智能,包括语言能力,视觉空间,音乐韵律,人际沟通,自我认识,自然观察……加纳德教授指出每一种智能都能发挥重要能量,都同样重要。我们不能用单一标尺来衡量孩子的价值,而是帮他们发掘自己独特的智能。我们提倡的艺术教育竟有助于他提到的大部分智能的培养。所以我们如果改变观念,就可以让一个爱艺术的孩子获得多方面潜质开发,也进而获得更多成功的可能性。


我还亲身体会到,艺术是最美好的国际交流语言,当你能充分感受艺术之美;当你熟悉各国(当然首先是中国)的艺术特色;当你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和独到见解,这时的你即使不是画家,也是个有审美修养和艺术情趣的世界公民,有足够的文化自信向世界讲中国的故事。当然,你还会是一个能自如应对智能时代的挑战,具有艺术品质的、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未来人才!


陈子骁(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江南韵 版画

点评:作者采用吹塑版画的手法,描绘一个古朴宁静的江南水乡,勾起游子心中难舍的乡愁,又是一首赞歌,讴歌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考级与测评


龙念南

中国儿童中心高级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


作为一个从教40余年的美术教师,我个人是坚决反对美术考级的,因为艺术本身没有级别之说。谁能评判画面上一个抽象的点和一个具象的物品描绘之间艺术表现的高低?


我历来的态度就是和家长讲明白,第一,考级是没有用的,且是硬性的没用,从各级教育部门来说,大都有明确说明,考级绝对不能和任何的升学、择校硬性挂钩,反对以任何形式的社会考级结果当作择校、升学及加分的指标,也不允许用社会考级的结果与素质测评挂钩。第二,如果一定要参加考级,不管考到哪个级别都不能说明和反映出孩子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技能技巧的把握能力,考级的结果(主要是那张花钱换来的证书)获得的最多是一种精神安慰(更多是对家长的虚幻心理安慰)


最近,因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在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加之2015年以来由教育部牵头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全面推开,似乎为艺术考级带来了“改正”的曙光。



柯妍(5岁) 嗷嗷待哺 辅导老师:周永军

点评:《嗷嗷待哺》幼儿完全放松的涂鸦作品,经常有可爱的神来之笔。


从表面看,考级和测评都是以级别说事儿,完全可以相互置换。但透过现象看本质,考级与测评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来,考级一是要考,二是要级,也就是属于通过同时同地的同考进行拔高选择,属于结果评价。正是因为此二项,使得考级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因为级可以从低到高设多个和多种,反正您得一级一级慢慢来,不断交钱。而测评从字面上看,一是测,二是评,测评可以有考的成分,但是必须包括对应测者现实环境的综合评判,且任何测评都是以是否达标为主要目标和基本评判目的的,属于能力判断。一般来说,测评只是在受测者成长中,或者生活中心理发生变化的节点进行。



翁若惜(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抗疫日记 刻纸


作为美术素质的测评,评价的一定是学生围绕美术核心素养所具备的基本能力。而美术核心素养都是和学生美术学习有直接且密切关系的。首先,美术是视觉的艺术,它是需要通过眼睛来看,并以自己的认知进行识别悦读。所以核心素养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图像识读。而美术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通过对图像的识读,应该将其转化成自己内化的东西,这种内化所带来的就是审美判断,这是美术核心素养的第二个关键词。因为不管看到什么,最终观看者的主观要形成自己的判断。当然,仅仅有审美判断还不能算是完整的美术教育,那就产生了第三个关键词——美术表现。美术表现是基于审美判断的、主观的一种表达,把内在的东西进行外化的表达,其能否表达是关键,表达能力的高低则其次。如果站在美育的角度讲,仅仅学到一些知识、技能技巧,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技能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这就出现了第四个关键词——创意实践。在美术里,通过对图像审美的认识理解, 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用适当的美术形式表达出来,就叫创意实践。而在前面四个关键词的基础上,美术素养的第五个关键词就是文化理解。因为艺术创造创意性的理解和表达一定是基于对社会文化、社会生活的认知,且这种感受与理解最终转化成自我表达,才是真正的艺术创造。而艺术测评的目的首先是看受测者是否具备上述能力,而不会侧重能力的高低。艺术创造测评当然需要测评创美的动手能力,但是面对全体学生,更重要的是测评最基本的审美能力的达标程度。而且,对未成年人的测评不是进行一次,是根据受测者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一般都是在9岁前后(也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形成的阶段)进行一次测评,形成对其基本能力的判断。13岁前后(也就是对社会环境开始形成自我认知的阶段)进行第二次测评,形成受测学生基本能力提升度的评测结果。而在讨论艺术测评时,往往忽略了在对个人进行测评时对学校美术教育的环境与成果的测评,其实这才是对学生艺术测评更重要的目标。而纳入学业考试的内容仍属于测评的一部分,即达标评价,而非拔高评价。因为未来的中高考,体育和美育达标具有参加中高考的一票否决。也就是说,体育和美育未达标的学生没有参加中高考的资格。


▼点击下图订阅2021年《美术报》




 编丨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在这里 阅读美| 2021年美术报,与您继续共享美术界大事著名雕塑家潘鹤逝世,享年95岁
“春在人间——何水法庚子新作展”今日开幕
邂逅艺术生活!第二届两岸艺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联展开幕了丹青抒情丨大美中国书画精品展 讴歌时代风采
国内首个“艺术教育”博物馆开馆丨梳理中国近现代美育发展脉络“传承与新变——长三角青年书法精英对话展”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开幕

你“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