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赏析丨光影中的诗意——《荷兰庭院》

陈凯吟 美术报 2021-10-24

若在17世纪中叶谈及荷兰小画派,彼得·德·霍赫的声望或许比维米尔更胜一筹。彼得·德·霍赫是荷兰著名的风俗画家,一生创作了160余张作品,他像许多画家一样四处游历,代尔夫特与阿姆斯特丹是他长期定居之所,德·霍赫的艺术生涯都埋头于光影的研究与表现之中,不得不让人叹服他的坚持。在荷兰这个浪漫的国度,庭院总是必不可少的,洋溢着生活情调的庭院也激发了画家创作的欲望,《荷兰庭院》则是德·霍赫在1658到1660年于代尔夫特创作的庭院类风俗画。



彼得·德·霍赫   荷兰庭院

69.5×60cm   1658-1660年   布面油画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17世纪的荷兰小画派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壮大。荷兰在17世纪成为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由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权,加尔文教与其他宗教包容并蓄,人民开始意识到自身价值,传统的圣经故事与神话故事类绘画失去市场,风俗画、风景画、肖像画逐渐成为主流。《荷兰庭院》是典型的风俗画,这类绘画在内容上向市民生活靠近,且装饰性与商品性更强,通常挂在市民居住场所,因此尺幅也较小,更具生活性。虽然这类画只是挂在普通市民家中,但画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远非普通装饰类绘画可比拟。



彼得·德·霍赫   荷兰庭院(局部)


当我们细观《荷兰庭院》,吸引眼球的必定不是画中的人,而是画面中柔和微妙的阳光与纯粹的色彩。画面描绘的是一个常见的饮酒游戏,每个参与者都必须要喝到玻璃杯上的一条圆线才算达到要求,画中妇女手持葡萄酒杯,小心翼翼喝酒的模样逗笑了那两位男士,而在角落里,怀里揣着炭盆的女孩脸上充满忧郁。这些动作都发生于一瞬间,迅速而又充满戏剧性,但人物的故事情节从不是德·霍赫描绘的主要目的,画家更愿意去表现一个真实而充满诗意的场景氛围。即使这些人喝完酒离开了庭院,也并不影响整幅画带给观者的冲击力与感染力,画家竭尽全力描绘繁琐的细节,大到敞开的门窗,小到木板上的裂缝,这些物体发挥着它们在光与色上的价值,他用这些微小的细节填充着质朴的画面,以达到他所期望的氛围感。



彼得·德·霍赫   荷兰庭院(局部)


德·霍赫喜爱描绘多变的光线,柔和的阳光充斥着《荷兰庭院》这幅画。明净的光线洒满了整个庭院,他把在圣卢加工会所学的知识结合自己对于色彩的敏感度融入这幅画中。因庭院受阳光的照射,画家竭力表现不同质感的物体对光线的反射,如右下角女孩的蓝色裙子上,他使用鲜亮的黄色来表现裙子的光泽,妇女裙摆上大面积的红色明亮但不刺眼、锐利,画中所呈现的鲜亮的颜色与厚重的笔触与之前的油画创作有很大区别,虽谈不上创新,但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彼得·德·霍赫   荷兰庭院(局部)


若提及构图,画中的那扇门或许也同样引人注目,这是典型的“德·霍赫”式构图,有人称它为“see-through door”。在庭院尽头有一扇敞开的门通向后面的花园,花园中的树干与画面上方的树叶刚好衔接,增加了空间的延展性。通过左侧的台阶穿过树木茂密的院子,便可以看到左侧远景代尔夫特的新教堂(Nieuwe Kerk),但我们并不能确定这个庭院的具体位置,因为画家常用虚构的方式组合建筑来达到画面构图的完整性。


荷兰小画派独特的地域性注定其不能成为欧洲绘画的主流,《荷兰庭院》这类绘画被尘封许久,直到19世纪后半叶世人才重新发现了它的艺术价值,画家用独特的光影与构图再现了时代的面貌,质朴而又充满诗意的绘画唤起了观者的共鸣。


▼点击下图订阅2021年《美术报》



 编丨黄俊娴 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聚焦香港·2021香港首轮春拍有何亮点

徐悲鸿画猫调侃徐志摩

减负还是增负, 中小学书法纳入考试之思

傅抱石的山水画、市场与造假

卷入八千万美元骗局的画家钱培琛

《书法》杂志第七届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榜单在山西平遥隆重揭晓


你“在看”我吗?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